首頁 遊戲資訊 《三體》動畫來了,視覺化呈...

《三體》動畫來了,視覺化呈現到底難在哪?

今天,《三體》首部官方正版動畫,在B站開播。

10年前,《三體3》出版,7年前,《三體》獲雨果獎並走紅出圈,期間影視化消息、同人、二創不斷,全世界讀者翹首期盼。

《三體》動畫來了,視覺化呈現到底難在哪?

《三體》的視覺化改編,我們到底在期待什麼?

期待它實現幻想題材的基礎價值,期待它符合商業改編邏輯,平衡小眾而嚴肅的內容和廣泛的觀眾基礎。

快節奏時代下,觀眾要求敘事更快,視覺更震撼。本作以動畫呈現,藝畫開天製作,因此這份期待里,又包含了對國漫崛起的呼喚,以及《愛死機》一樣的風格化呈現,甚至《電鋸人》一樣出圈的音樂……無論如何,《三體》動畫都是一個起點,提供經驗,給出參考,為後來者指路。

本期銩銩科幻電波,我們好好聊了聊《三體》的視覺化難點,以及對《三體》動畫的期待。

《三體》動畫來了,視覺化呈現到底難在哪?

《三體》視覺化難點,大致有三

  • 奇觀的呈現
  • 表演的准確
  • 信息的取捨
  • 難點一奇觀的呈現

    做出滿意奇觀的關鍵,除了統一的美學風格,還要出新——足夠驚奇,還原甚至超越閱讀時的想像。而《三體》中的奇觀,僅忠實原文都充滿挑戰。

    比如古箏行動。

    比如二維化。

    大劉筆下,科學與自然有著宗教般的神性。為了呈現超越人類認知的科學之美與自然規律之美,作者窮盡辭藻,導致原文的畫風就不統一。

    最明顯的是水滴。

    一會兒是鏡面海豚,一會兒是(極具年代感的)暖瓶膽,大劉的魔鬼比喻在新海誠般的「唯美」和東北一家人般的「淳樸」之間反復橫跳,電影大師看了也得撓頭。

    如果僅僅呈現水滴的外觀,不藉助其他視聽手段,觀眾也顯然不會買帳。

    備受好評的同人概念片《水滴》(作者王壬),水滴的唯美和威懾力是通過其無限光滑的表面映照出人類太空艦隊從微觀到宏觀的無限細節而體現的。

    《三體》動畫來了,視覺化呈現到底難在哪?

    《三體》動畫來了,視覺化呈現到底難在哪?

    《三體》動畫來了,視覺化呈現到底難在哪?

    《三體》動畫來了,視覺化呈現到底難在哪?

    水滴這一極具美感、神秘感的造物,無疑到受了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黑石碑」的影響。原著中,黑石碑的震撼通過其物理特徵體現

    《三體》動畫來了,視覺化呈現到底難在哪?

    即便庫布里克這樣的導演,也無法僅從視覺上展現它超出常識的美——電影里,它只是一塊平平無奇的石板,驚奇感則藉助了音效、劇情來側面烘托。

    《三體》里,到了描寫四維空間,作者已經放棄努力。

    絞盡腦汁為讀者製造奇觀,這一科幻作者的自覺,也成了改編噩夢。這種無奈和用力,用大劉自己話說就是

    難點二表演的准確

    表演准確,即畫面要呈現人物交流和對峙過程中的面部細節和心理活動。

    大劉小說的另一個特點是寥寥數語拋出足以展開成一本書的點子,簡短文本內包含巨大信息量。(我們在這篇文章里分析過🔗《流浪地球》的後續,應該是一個劉慈欣宇宙)

    楊冬墓前的談話,有參透一切的葉文潔和一臉懵逼的羅輯。

    章北海跟父親的著名對話「北海啊,要多想」,看似平平無奇,實則暗流涌動。

    《三體》動畫來了,視覺化呈現到底難在哪?

    思想鋼印,可以瞬間改變人的想法。

    《三體》動畫來了,視覺化呈現到底難在哪?

    這些細微的情緒波動,都是關鍵劇情。動畫是否能還原?

    大劉筆下的人物通常被認為「扁平」,但絕非無趣。劉慈欣曾經在《從大海見一滴水——對科幻小說中某些傳統文學要素的反思》中寫道

    這段話足以解釋,大劉書中角色的單薄感,是因為作者將人作為一個群體來關照。

    《三體》中有丁儀、白ice這樣的瘋狂科學家,又有葉文潔、維德這類堅忍而偏激的領導者角色,既是出於情節需要,也是因為在大劉筆下,自然深奧如宗教,人類卻攜帶著各種偏執和侷限,在大尺度時空下,呈現出個體或群體的抉擇和悲劇,留下強烈的心靈震撼。

    難點三信息的取捨

    整整三冊書,時間、空間跨度大,動輒就是上千年的故事,影視作品是否應該保持美學上的統一?

    這也是很多觀眾擔心的——《三體》三部曲年代迥異。第一部是8、90年代正劇質感,刑警、VR遊戲、膠片相機,電腦系統還是windows,第二部是近未來,第三部直接跳到了億萬年後。從預告看,《三體》動畫以第二部圍繞羅輯和面壁計劃展開,穿插第一部情節的閃回,畫風卻是《靈籠》的高科技廢土風,不免讓人捏了把汗。

    《三體》動畫來了,視覺化呈現到底難在哪?

    《三體》動畫來了,視覺化呈現到底難在哪?

    如前所述,《三體》迥異於其他小說的最大魅力,是密集、驚奇的概念。每到這時候,我們總要搬出書評家 Niall Alexander 那句話

    我們希望《三體》動畫能啟發更加多樣的視覺化改編,也許到頭來,最適合《三體》的,是《回憶三部曲》《天才嘉年華》《愛死機》這樣的單元劇,一集一個畫風,不停變換創作者。

    《三體》動畫來了,視覺化呈現到底難在哪?

    不追求人物情節,僅用最瘋狂的藝術形式和技術呈現一個(或幾個)片段,用碎片化的風格,來承載《三體》的巨量概念,足矣。

    《三體》不會只有一種畫風,也不應該只有一種畫風。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