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宇宙探索編輯部》:看起來...

《宇宙探索編輯部》:看起來哪兒都好,但我卻喜歡不起來

前排預警:某些觀點可能會引起不適。還希望大家友好探討,友好交流。還請多多諒解。

本文所有內容全部劇透,強烈建議您觀看影片後再來閱讀

《宇宙探索編輯部》,一部在平遙電影節上近乎於好評如潮的電影,終於登陸廣大院線了。對於這部電影,其實我一開始也有很大的期待。首先,我特別喜歡電影海報的風格:那種古早的大方塊的艷麗字體,板板正正的寫著《宇宙探索編輯部》幾個大字;一個大大的鍋一下子就讓我回憶起了氣功熱;背景板雖然十分樸素,但一下子就能把我拽回到八九十年代科幻刊物盛行的年代。神秘的外星人,流行的氣功熱,一個摸著石頭過河探索星辰萬物的魔幻年代的序幕仿佛就要展開在我的面前了。這一張海報的魅力,就已經是十足的大了。

《宇宙探索編輯部》:看起來哪兒都好,但我卻喜歡不起來

再一看劇情預告,好像也確實是那麼個事情:一個執著的民科到了現在這個年代,依然堅信有外星人存在,守著已經頻臨倒閉的雜誌編輯部,探索著宇宙的奧秘。這個勁頭確實非常的抓我心,我也很希望看到在這個人身上能夠發生什麼樣的趣事。所以,抱著這個好奇心,我走進了電影院。

事實證明,我可能對於這個電影有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期待,或者說是理解錯了這部電影的意圖。我能明白孔大山導演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我也能夠明白這個片子怎麼能夠讓人喜歡。它的優點很多,但在我看來,缺點也很大。

在這種矛盾的對立下,我確實喜歡不起來。

《宇宙探索編輯部》:看起來哪兒都好,但我卻喜歡不起來

沉湎於過去的唐吉坷德與父親

電影一開頭,我就笑了。或許是因為隔壁的金廣發看得實在太多,一聽見春節序曲就實在是有點繃不住。年輕時候的唐老師雖然在古老的錄像帶中有些模糊,但依然能看出來他時尚的穿著打扮以及颯爽英姿。他依然是內向的性格,但是在外星人這一塊卻能侃侃而談,聊得頭頭是道。

那時候的一切看起來有多麼美好,現實就有多麼殘酷。現在的唐老師只不過是一個瀕臨倒閉的雜誌社的主編。他的頭發已經變得亂糟糟,那身看起來很酷的風衣現在也成老土的棉服。自己騎著一輛看起來型號很老的電動車穿梭於北京的街頭,最終來到了那個混雜著市井嘈雜,有響個不停的學生練習器樂的破舊辦公室里。就這麼簡單且殘酷,被淘汰的概念與文化就是這樣子被對待的,這很現實。現實除了壓迫他根本不在乎外人眼光的異樣精神以外,更是狠狠地打擊他的物質生活,那個他不得不面對的東西:暖氣費都交不起,出門的車票也買不起。

《宇宙探索編輯部》:看起來哪兒都好,但我卻喜歡不起來

而唐老師本人呢,他的表現就是內向且犟。他對於自己的穿著打扮毫不在意,生活保持著最低的能過水平,畢竟他認為「 在完成繁衍任務以後,性慾是一種疾病」。他對於來訪問的贊助商一句話都憋不出來,但一旦談論到有關到宇宙的錯誤論據知識,他就能立刻誇誇其談,甚至毫不留情面的指出對方的錯誤。為了找到外星人,他的各種手段與思路讓我大開眼界:電視機壞了得去查NASA的最新消息;他教那些精神病人關於外星人的知識,是因為覺得這些人更容易與外星人產生連結;看見網上一個P的都覺得假的野雞視頻都想著去實地親自看看。這實在是太瘋狂了。

這種在常人看來不切實際的想法,在我看來就是一種人的體現:一個真正在現實社會追求自己理想的瘋子。這也讓整個片子鋪上了一種土了吧唧但是又極其瘋癲的氣息。在這種人發生的事情是非常可悲,又非常可樂的:穿上太空衣死活脫不下來;電視機明明可能就是壞了,自己理直氣壯地說這是紅巨星坍縮的影響,可最後還是得偷偷地去修電視;雖然心不甘情不願的賣了太空衣,但仍然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一定要找到外星人。這種荒誕不經卻令人忍俊不禁的形象恰恰突出了唐老師就是一個唐吉坷德似的人物:他不願意放棄,不想放棄,不撞南牆之前絕不回頭。你要不提宇宙與外星人,感覺他就是一個有些學問有些怪的老頭,但是只要一提宇宙,一提外星人,整個人就開始變得瘋癲了,瘋癲到什麼事情他都不在乎。

正如同面對雪花的電視螢幕,唐老師說的那句話一樣:「 這不是普通的雪花點,這是宇宙誕生時的余暉。」

《宇宙探索編輯部》:看起來哪兒都好,但我卻喜歡不起來

但是,一旦深究起對其瘋癲的原因,整個電影就看起來不科幻了。唐老師看起來民科,其實也沒那麼民科。他堅信外星人一定是存在的,但是尋找外星人的意義並不是為了崇高的理想或者獵奇心理,而是回歸到了他自身深處的黑暗:為什麼我女兒會自殺?為什麼她要執意拋棄我?為什麼她最後留下的話語是 「人類存在在宇宙中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這一下子就把整個節奏變得有些俗套了,帶回到那個中國電影提來提去的父親形象。自己堅信的科學理想只不過是給自己喪女之後,追求那個未解的答案,彌補自己內心傷痛的一塊遮羞布。這種不惜一切的瘋勁,還是源於那份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救贖。

我後來看網上的評論,大家都喜歡這股瘋勁,這種瘋瘋癲癲卻又能真正敢幹瘋事的想法,誰都想干,但誰又都不想干。有人願意把這種事情真正做出來,放在大螢幕上,現在的人喜歡,我也喜歡。我何嘗不也是唐老師呢?自己內心深處也有那麼多許許多多的俗不可耐的事,逼著自己產生出一些奇怪的想法,做出一些荒誕離奇,讓人鬨堂大笑的事,最終低頭向現實認輸,把這些想法藏得嚴嚴實實。那麼多人間發生的悲歡離合,都能在唐老師的身上看到,最深處的想法也得服從於自己的侄子要結婚,得交暖氣費,不過他依然也有尋找答案的巨大勇氣,這一點我是佩服的。因為我根本做不到。

這就是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地方之一,孔大山導演把唐老師的故事拍的很生活,很唏噓,又拍出了許多人內心中的秘密:誰都有唐老師瘋瘋癲癲的想法,我替你們拍出來了。而且我拍的不光是唐老師,沒准拍的也是你吧。

唐吉坷德提馬向前, 桑丘·潘沙受之鼓舞,緊隨其後。我欣賞的地方莫過於此。

《宇宙探索編輯部》:看起來哪兒都好,但我卻喜歡不起來

用走近科學的方式闡述不「科幻」,未見得好看

用這個標題,我當然不是貶低張騰岳老師的《走近科學》節目,而是影片進入第二章後,就給我帶有一種濃烈的鄉土科幻氣息,從種種超自然現象以及濃厚的封禁迷信當中尋找到科學的蛛絲馬跡,尋找一個合理的解答,這很符合《走近科學》的氣質。天上出現的巨大光柱被描述成菩薩下凡,石獅子口中的球丟了引得無數人燒香拜佛。你說當地人是真的相信這是神仙顯靈,還是外星人降世嗎?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把香火錢賣出去。

看起來的事情都是那麼稀鬆平常,但唯一讓人覺得不正常的就是那個頂著大鍋,時不時暈倒,不停在念詩的孤獨男孩孫一通。他孤獨的念著新聞以及自己的詩歌,旁邊的老大媽直接戴上耳罩來屏蔽他的聲音。他的孤獨與內向都和唐老師沒什麼兩樣,但他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帶來神跡,帶來外星人出現的跡象。日蝕來臨,神秘與恐怖籠罩在每一個人的心頭,黑暗中閃現的孫一通直勾勾地盯著每一個人,命令第四面牆的觀眾閉上眼睛,隨後展示那個真實可鑒的神跡。在搖晃的鏡頭下,那所有的一切都像是一個血淋淋的現實:它真的有,但你能接受尋找事實帶來的代價嗎?

《宇宙探索編輯部》:看起來哪兒都好,但我卻喜歡不起來

唐老師不在乎,他不在乎找到這一切的代價,也能勇敢的拋棄掉那些要回顧世俗的人們,跟他或多或少都有些趨同性的人,踏上這一趟《走近科學》的答案尋找之旅。不過問題在於,科不科學是根本不存在的,無解。你能說那頭追求的胡蘿卜的驢出現在河灘上就是科學的嗎?你能說孫一通手上的外星人骨頭就真的是猴子給的嗎?你能說最終孫一通被麻雀裹著飛向高空就是真實的嗎?

說不明白。科學點的說法就是唐老師吃了毒蘑菇後產生的幻覺,不科學點就是孫一通向唐老師展示了所謂外星人的神跡。但科不科學都不重要,宇宙與外星人也不重要,重要的落回到了本質問題:生命才是最有意義的價值。愛將我們彼此連結到一起,這根本沒有對與錯之分。這就唐老師窮極一輩子找到的東西,所以最後他放下了,解散了編輯部,能夠正常的參加侄子的婚禮,也能在為女兒念詩的時候用一場大哭來代替所有的辭藻。

《宇宙探索編輯部》:看起來哪兒都好,但我卻喜歡不起來

這都沒有問題,闡釋的這個觀點我也能理解。但問題在於:

他不好看。

《走近科學》為什麼好看?是因為他每一期都足夠神秘,足夠有包袱,里面出場的每一個角色都能對所謂的超自然現象給出一個自己的解釋,最終一切都落回科學。這個過程有起承轉合,足夠接地氣,耐人尋味的同時也能讓在你看到答案的時候會心一笑。《宇宙探索編輯部》就給我這樣一種看《走近科學》感覺,但問題在於這一期節目他不好看。

當然了,你可以說我很俗氣,但我實在無法在那種看多了暈眩的手持鏡頭之下,再去費勁巴拉的理解孫一通那在我看來略顯堆砌的辭藻,甚至有點晦澀難懂。從進村之後,到唐老師遇到驢之前,除了日蝕那一段,所有的橋段都顯得無聊。醉漢把帳篷點了好玩嗎?女的被狗追著咬好玩嗎?我實在沒覺得有什麼能夠讓提起精神的地方,更別提鏡頭晃來晃去之後也沒法一直專心致志的去理解了。

更別提那兩個配角:喝醉酒的那日蘇以及也有心理疾病的曉曉,他們倆在我看來沒有存在感,也沒怎麼推動劇情的發展。就感覺是兩個人背後有很多很多的故事,但是不說,不做,他們很好地充當了自己的背景板,但也就這樣了。有他們沒他們根本沒什麼區別。既然這部片子一直被叫做《科幻西遊記》,我覺得唐老師、孫一通以及秦彩蓉都是這場旅行中的一份子,不可或缺。這二位呢?

缺失的也不光只有他們,還有《宇宙探索編輯部》里的編輯們。這個辦公室還有那個有些胖胖的大媽,還有在電腦螢幕後面默默敲字、作圖,默默封上窗戶的姑娘們。她們對於宇宙是怎麼看的?對唐老師是怎麼看的?她們在這里又是為了什麼?沒有,沒有給出任何的答案。這很可惜。

我之前在網上看到郭帆導演的一張圖片,是把《編輯部的故事》中《人間指南》的招牌和《宇宙探索編輯部》的招牌放在一起,拍的照片。後來一查,還真就是《編輯部的故事》里的截圖。很好看,在我看來又挺惋惜的。這部電影既不編輯部,也不夠如同《大腕》里的精神病院一樣那麼的精神發癲。落回到生命的主體的收口,沒有那麼宏大,緩了好半天才能落回到個人這個視角上,總覺得不倫不類。

《宇宙探索編輯部》:看起來哪兒都好,但我卻喜歡不起來

不過,說到這里,有一個配角我沒有提:秦彩蓉。我覺得她是唯一一個面對理想、瘋癲,雖然抱有怨言,但仍然發自內心去包容他人的人。她是一個活得灑脫的現實主義者。

在苦難中仍然選擇擁抱理想

秦彩蓉知道唐老師發生的一切事情,我們從她的視角當中,從她忍不住哭泣的聲音中,知道了為什麼唐老師執著於外星人的事實。但同時又充滿了疑惑:她明明有著自己的眼鏡店,她完全可以脫離這個爛攤子,她也早也受夠了唐老師的一切,但確堅持了那麼長時間。這太神奇了。

幫唐老師拉贊助商,指責唐老師看了個視頻就又要去實地探險,為了給唐老師籌集路費賣太空衣,力勸唐老師不要買外星人骨頭,自己還得給石獅子燒香拜佛求原諒……不得不說,秦彩蓉身上的矛盾點也是很大。她早就看透了唐老師的不切實際,百般阻撓,但每次都在那個更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幫助唐老師掃平眼前的一切障礙,就為了幫助他實現自己追求的理想。

《宇宙探索編輯部》:看起來哪兒都好,但我卻喜歡不起來

再深一步,為什麼秦彩蓉會一直做下去?可能真的是對唐老師的愛吧,或許吧,都這麼多年過來了,如此知根知底的情況下,什麼大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什麼小的優點都會無限放大,唐老師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換個角度再想,這何嘗不是一種理想主義呢?她確實就壓根不相信什麼外星人,她自己的生活中也充滿了許許多多的苦難和挫折,在泥巴中奮力前行,事後輕描淡寫嘴上嘮嘮叨叨的擦掉泥巴,繼續完成下一份應該做的事情。陷在苦難中對於她來說是毫無意義,她選擇繼續去擁抱理想,繼續在自己普通人的生活中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眼鏡店可以不開,但編輯部必須得來;跋涉千山萬水也沒關系,就要看看唐老師最終的願望能不能實現。實現了最好,實現不了又再嘮嘮叨叨中准備著下一次隨時就來的探險。

相比於可能脫離掉現實的唐老師以及孫一通,秦彩蓉可能才是生活中出現的人。她忘不掉苦難(唐老師女兒的離去),但她依然選擇相信理想,依然能讓自己活得足夠灑脫。這種瘋癲與現實之間的平衡,把握的太好了。

《宇宙探索編輯部》:看起來哪兒都好,但我卻喜歡不起來

總結:或許很好,但我沒法喜歡

《宇宙探索編輯部》,在我看來,優點和缺點都十分突出。有些地方我真喜歡,有些地方我也很討厭。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這部片子和我想的差距過大。我原以為這部片子是講一個已經被世人遺忘的科幻雜誌的發展,一個看起來民科的人為了找到真正的外星人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但後來落到了生命以及基因序列,落到人類本能的愛以及執拗,而且描述的還有點假大空,難免有些泄氣。

不過,我還是覺得這和我本人有一些關系。如同前文所說,我是一個有些戀舊的人。我想當然以為這部電影是對《科幻世界》雜誌的致敬,對那些老一代科幻雜誌編輯,對科幻作家的致敬。甚至像我對《頑主》,對《現代啟示錄》這兩部電影的瘋狂迷戀一樣,尋找一個我根本沒有生活過的時代的蛛絲馬跡。但可惜,《宇宙探索編輯部》並不是這樣的電影,我從中得到的幻想,封面海報上的時代追憶,也僅僅只能在影片第二章前那些支離破碎的敘述中略見端倪。

總而言之,《宇宙探索編輯部》有好有壞,我個人所看來的缺點可能也根本不是什麼大到離譜的缺點。這是一部文藝電影,而且還是一部氣質寫滿發瘋的電影。這部電影能夠走進電影院,面向廣大的觀眾,已經是一件堪稱奇跡的事情了。大家看完這種電影,能笑出來,能哭出聲,能引發思考,能讓自己積壓的發瘋情緒釋放出來,我覺得這電影立大功了。

還是真心希望這種電影,越多越好。

《宇宙探索編輯部》:看起來哪兒都好,但我卻喜歡不起來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