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最後的避難所》:新房竟是...

《最後的避難所》:新房竟是教會指定著魔者收容所

為解決人口嚴重流失和老齡化問題,美麗但頹敗的義大利小山城貝齊納推行「一歐元購房」振興計劃,美國夫婦湯米和凱特買到稱心如意的大房子,喜滋滋地在異國展開新生活。然而萬萬沒想到,自己的新家在當地被稱作「最後的避難所」,數十年前,凡是驅魔失敗的人都被教會集中安置在這里……

《最後的避難所/The House of Last Resort》是美國恐怖小說作家克里斯多福·戈登的新作,這位老哥是我去年的年度最痛恨作家,讀過他的兩本恐怖小說《Ararat》和《Road of Bones》,全都是題材非常吸引人,書寫得非常氣人,要麼好好的角色非給毀掉,要麼掛羊頭賣狗肉離題八萬里——兩本書我都寫過感想,好奇的話可以在「動態」里翻翻。

這本新書的故事背景和題材我都很喜歡,就決定給他最後一次機會。沒想到讀的時候心里是不咯噔了,卻走向另一個極端——心如止水,平靜無波……

好傢伙,敢情他不搞麼蛾子就只能寫出無聊乏味的作品了是吧?

下面是這本小說的簡單泄底和較多感想——

《最後的避難所》:新房竟是教會指定著魔者收容所

按慣例開門見山泄個底。

「最後的避難所」是羅馬教會指定的驅魔失敗者收容所。被送進那里意味著什麼招都沒用了,等死吧,但直到死前還是得一天天一遍遍地接受驅魔儀式,有多遭罪就甭提了。而著魔者死後,還不能火化葬到公共墓地,而是被悄悄地放入地下墓穴,慢慢變成干屍。

「最後的避難所」的地下墓穴與當地教堂下面的地下墓穴是連通的,在所有的驅魔失敗者死後,神父們撤離前,用水泥砂漿封閉了著魔者專用地下墓穴的入口和連接教堂地下墓穴的出口。

主角湯米的爺爺奶奶一輩子都生活在這座義大利小山城里。爸爸落戶美國後,與爺爺奶奶關系愈發冷淡,乃至徹底沒斷了來往。多年後,湯米的父母相繼去世,雖有愛人凱特相伴,但他仍渴望親情羈絆,這次興沖沖搬回義大利,也是為了陪伴爺爺奶奶,回歸大家庭。

為什麼湯米的爺爺和爸爸關系會僵成這樣?

原來爺爺十三歲的時候被惡魔附身,住進了「最後的避難所」,神父們的驅魔招數都使出來了,就是沒用。突然有一天,爺爺莫名其妙自己恢復了正常,獲准返家,平平凡凡地長大成人、結婚生子。

但此後的數十年,每一任神父都默默關注著他,生怕再起異況。

而事實上,惡魔始終在爺爺的體內,爺爺察覺到自己上了年紀,身體和意志愈發衰弱,快壓不住惡魔了,就讓兒子遠離避險。

在小說開頭,老人已經九十好幾臨近壽終,惡魔想換個年輕的軀殼,就選中了血緣最近的湯米。房產經紀人是惡魔的信徒之一,她特地將「一歐元購房」的宣傳郵件發給凱特,又在兩人急著看房時,將「最後的避難所」臨時塞了進去。

夫妻倆對大房子一見傾心,也沒跟當地的親戚們打聽、商量,當即變更計劃敲定了新家。

到小說的最後,爺爺中風離世,一場地震震塌了「最後的避難所」部分牆體,地下墓穴入口露出。房產經紀人劫持了凱特,逼迫湯米進去接受惡魔附身。湯米為保愛妻性命,只得鑽入遍布畸變干屍和鼠群的著魔者專屬地下墓穴,被惡魔附身。

為了救回丈夫,幹掉了房產經紀人的凱特和當地神父將著魔的湯米帶回「最後的避難所」,徘徊屋中的數位幽靈神父為其驅魔。

但正如惡魔所說,神父們活著的時候都沒法成功驅魔,死了以後難道就會能力倍增嗎?

驅魔失敗的湯米為了不傷害妻子,跳樓自絕,卻未能成功求死。在此後餘生,他只能留在重啟的「最後的避難所」,沒日沒夜地接受徒勞的驅魔儀式,直到死去。

——如果單看主線故事,是不是沒那麼無聊?但問題在於,小說的前五分之三全在寫西西里小山城的美麗景致,夫妻倆在美國與義大利生活如何不同,他倆對房屋做了哪些裝修改造,又是如何張羅著讓美國的朋友們也搬來小鎮,在意外發現教堂有地下墓穴後,聯合其他外來戶藉此噱頭發展旅遊業振興當地經濟……乏味、瑣碎、喋喋不休,看得人直犯困,真正涉及主線的內容少得可憐。

直至小說臨近結尾,事先一點鋪墊都沒有,房產經紀人就那麼蹦出來自曝邪教徒身份,劫持凱特逼迫湯米,好給惡魔換個年輕身體,而這個此時方才提及的邪教團體的歷史、宗旨、規模和行動都是什麼?書中隻字沒提。

這給我感覺好似作者沒有合理的理由讓湯米深入著魔者專屬地下墓穴,只得臨時編個邪教當工具使。

而惡魔附身的方式也是莫名地曲折。

按書中所寫,著魔者死後,體內的惡魔會連同一起封印在地下墓穴中。惡魔出不去,就只能附身在啃噬屍體的老鼠身上作怪。

可湯米的爺爺是死在家里的啊!

湯米那幾天都守在爺爺家,惡魔要附身機會多的是,為什麼非得先附身爺爺家里的老鼠,再跑挺遠鑽進地下墓穴,還不知用什麼法子捎話給信徒,指示其逼著湯米進地下墓穴走一遭?要是沒趕上這場較大規模的地震,是不是還得想辦法拆房找入口?費這麼大週摺惡魔到底圖個什麼?圖不夠麻煩?圖不夠驚險刺激?

我只能懷疑是作者為了寫作需要強制安排的,畢竟此前都沒什麼恐怖段落,再不把重點場景寫一寫,都快稱不上是恐怖小說了。

而且,不知是否作者刻意為之,主角夫婦一點都不討喜,自私且過分自以為是。作者沒寫他倆是什麼工作,只說可以居家辦公,覺得在義大利生活比美國舒服,就不斷催促不能居家辦公的朋友們辭去現有工作賣掉現有住房告別現有穩定生活舉家搬遷到異國的蕭條城鎮。對此朋友們都表現得意動但不行動,有次視頻時正趕上小山城地震,這下連意動也無了,而夫妻倆只覺得朋友們「沒有冒險精神」。

他倆沒學會幾句義大利語,沒有與當地人深入交往,更沒有融入當地社區,卻覺得自己能夠與其他外來戶聯合,接管並「振興」當地的旅遊業,使用當地財政支出施工改造教堂的地下墓穴。

在小說臨近結尾的那起嚴重地震之後,凱特同為外來戶的朋友受傷較重倒在路邊,她為了救自己的丈夫湯米,騎走對方的摩托車趕到教堂的地下墓穴,而她朋友的丈夫正在那里主管地下墓穴的施工。

見面之後,凱特為得助力拆牆救湯米,對朋友的傷勢隻字不提,直到把湯米薅出來所有人都離開地下墓穴,朋友丈夫看到湯米的著魔狀態起了疑心,她像是要轉移注意似的,這時候想起來告知對方伴侶的情況了,還說什麼「盡管我現在需要你的幫助,但你應該去找你的丈夫。我都把我的丈夫放第一位,你把你的丈夫放在第一位無可厚非,我是不會怪你的」雲雲。簡直令人無語至極……

此外,書中設定這座義大利小山城極為蕭條,人口流失半數以上,大量房屋遭廢棄,幾成鬼城,但讀相關的描寫時壓根看不出來啊!

貝齊納陽光燦爛,景色優美,鳥語花香,有干淨的鵝卵石街道,美味的麵包店、咖啡店、意式冰淇淋店和小餐館,售賣數種語言報紙和書刊的小書店,當地人有著美麗緊致的橄欖色肌膚,完美的發型,遛彎時唱「我的太陽」,甜品吃提拉米蘇和意式冰淇淋……簡直是《托斯卡納艷陽下》電影里才會出現的那種度假勝地,和我想像中的義大利山城一模一樣,著實令人嚮往。

然而過後我發現,不只一兩位義大利讀者認為這些文字充斥著沒去過義大利的人的臆想和刻板印象,而書中那句我原本覺得挺有趣的「西西里島人有三大技能——八卦,美食和記仇」,更是引來不少抨擊。

就……感覺自己也跟著連中數槍(´-ι_-`)

另有,作者或許是有什麼特殊癖好,三番兩次提及女主凱特睡覺的時候穿丁字褲……哪有女的會覺得這玩意兒舒適到可以穿著睡覺?根本沒可能的好嗎?!

還有,某次這對夫妻親熱後睡去,半夜房子里傳出奇怪動靜,疑似有外來者,作者讓凱特只來得及套了個小背心,強調她連丁字褲都沒穿,就離開臥室在大房子里四處轉悠探查情況了……

再有,拷貝自《驅魔人》的跳樓抉擇,堅持當謎語人並發展所有親友加入謎語人聯盟的奶奶,背景板似的市長,謎一般的城鎮財政狀況……

不回憶還好,越回憶想吐槽的地方越多,心里又開始「咯噔」起來。

總之,這本看完是真夠夠的,在此正式跟克里斯多福·戈登說一聲再見,以後再也不見!

啊慢著,萬一他以後寫克蘇魯小說,我八成還是會看的……(╥_╥)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