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六十年前,人們把特異功能研...

六十年前,人們把特異功能研究當作與太空相同的競賽場

*本文系游研社六週年徵文活動入圍作品

1960年2月,法國的《科學與生活》雜誌發表了編輯梅薩蒂撰寫的文章《美國海軍在核潛艇上運用超感官知覺(ESP)》。雖然這篇文章後來被普遍認為是報社的伯傑爾精心編造的一個騙局,但至少在當年,人們大多對此篤信不疑。而在當時冷戰的大背景下,冷戰雙方都覺得對方在搞大新聞,因此蘇聯很快就注意到了這條消息,也正因此,冷戰雙方在一個騙局的影響下,就這樣陰差陽錯地開始了超能力領域的「軍備競賽」。

六十年前,人們把特異功能研究當作與太空相同的競賽場學園都市的超能力者

冷戰中的特異功能研究

基於前文提到的原因,列寧格勒大學心理系系主任瓦西列夫教授在蘇聯政府的支持下,於列寧格勒大學成立了第一個專門研究心靈學的實驗室。當然,他是很謹慎的,一直宣稱是以唯物主義為指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驗證這些心靈感應的實驗結果,以防被指責為搞迷信活動或宣傳唯心主義。
六十年前,人們把特異功能研究當作與太空相同的競賽場沃爾夫·格里高里夫維奇·梅辛——蘇聯著名的特異功能人士(真實性存疑)

而冷戰的另一方——美國,雖然被蘇聯認為早就開始了特異功能研究,但事實上,直至70年代初,美國才有較為官方的研究。當時,美國中央情報局開展了一項目,用以研究「遙視」和「超感官知覺(ESP)」之類的「特異功能」是否有助於情報收集,並取名為「掃描」。後來,該項目轉由國防部情報局負責並進行實驗研究,改名為「星際之門」。

六十年前,人們把特異功能研究當作與太空相同的競賽場在設定中被美國公司創造的超人——祖國人

在冷戰中,雙方對對方的研究成果都過於誇大,甚至達到了夸張生草的地步,為後世的文藝作品提供了無數設定詳實的腦洞,也算得上是另一種意義的貢獻。

他們中的集大成者,莫過於《「鐵幕」後的超能力發現》一書。該書不僅介紹了蘇聯開展心靈學實驗的情況,還說蘇聯准備製造「光子勢壘調製器」和「超空間放大器」等「特異功能」武器(屬於是靈能武器了)。

《「鐵幕」後的超能力發現》一書還介紹道,蘇聯於1966年4月19日,在西伯利亞「科學城」由尼古拉耶夫與數百千米外莫斯科的卡曼斯基傳遞了信息,6次全部成功。蘇聯除了將「特異功能」用於秘密間諜活動外,還認為可以將蘊藏在「意念移物」能力之下的那種能量,利用成為「終極武器」。然而,只要能把3.5克的物體移動0.6厘米就足以引爆一枚核彈頭,所以美國人推斷,如果「特異功能」可以控制電子計算機,就無異於壟斷了核武器,所以應該消滅這種人。

更離譜的是,在這種莫須有的壓力下,美國一些議員與退伍軍官竟也開始了想像的發散。他們提出要設計製造一種「超空間核榴彈炮」,這種武器要能將美國內華達沙漠中的一次核爆炸——以人思維的速度——瞬間傳送到克里姆林宮大門口。他們還認為,美國應該設計一個時間彎曲反飛彈系統,能夠穿越北極將蘇聯本土罩住,使蘇聯向美國發射的核飛彈立即陷入時間隧道,回到遠古的侏羅紀(非常有《紅警》的既視感)。

六十年前,人們把特異功能研究當作與太空相同的競賽場紅警中的超時空傳送儀

隨著時間的推移,冷戰雙方不少人都對特異功能的科學性產生了懷疑,而其中首先對超能力熱情消退的是蘇聯的研究人員。1973年,蘇聯官方的刊物《哲學研究》公開批評了這類「研究」,蘇聯心理學教授津欽科對特異功能研究如此評價道:「心靈學就像宗教一樣,信仰的力量大於實際的作用,所以人們常說『信則靈』,信仰勝於事實。聳人聽聞地宣傳心靈現象,大肆傳播各種傳說,是同這種信仰分不開的。」不論其中的眾多其他曲折,蘇聯的特異功能研究最終都逐漸走向沒落,而大洋彼岸的美國對此的研究則一直持續到90年代冷戰結束。

隨著冷戰時期的檔案被大量解密,加之人們對神秘主義的熱衷,超能力的話題熱度並沒有因為官方的退出而降溫,而是逐漸走出了那個宗教、巫術以及各種神秘主義相信者的小圈子,成為大眾文藝中的常客,甚至被視作人類的一種全新進化方向。

六十年前,人們把特異功能研究當作與太空相同的競賽場比如變種人

科幻作品中的靈能

我常常幻想著,如果當年特異功能被證明是一種真實存在、可以被掌握的力量,那麼現在的世界會是怎麼樣的呢?如果那樣的世界真的存在,我非常希望我能成為一名「靈能者」,畢竟用自己的幻想直接去改變現實,是每個中二少年的夢。

當代的許多作品,比如《紅警》里控制世界的尤里、戰鎚中指引世界的帝皇,都描繪了一個強大的靈能者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整個世界的故事(為了帝皇!)。這類作品中的靈能者上下限差距極大,弱者可能只是相當於50塊好兄弟,而其中的強者卻幾乎可以憑借一己之力在抬手間改變整個星球的地貌。於是這類作品更像那些強者博弈的舞台,在其中以一己之力,演繹驚心動魄的瑰麗傳奇(盡管我個人並不討厭這樣的作品,但戰鎚系列真正打動我的,並不是帝皇、原體以及四小販之間的星際歌劇,而是作品里「犧牲是帝國的基石」這樣為種族的犧牲而無悔的、鐵與血的基調)。

六十年前,人們把特異功能研究當作與太空相同的競賽場為了帝皇!為了神聖泰拉!

而我最喜歡的靈能設定則來自於群星。作為一款文明模擬遊戲,群星將靈能描述為一種種族進化方向。群星里靈能的本質是「意識影響物質」,具體途徑是意識穿過帷幔聯通虛境、再由虛境中存在的意識集合體通過某種的方式干涉現實。正如現實中宗教信仰在擁有足夠廣泛的信徒基礎後,便會轉化成切實的政治力量一般,靈能只有在深入虛境的意識足夠多之後,才能反饋到現實。這里的「足夠多」,指的是數十上百億人這樣的尺度。通過全種族共同創造一個虛境集合體,文明獲得了全種族飛升的契機,也因此靈能這種力量可以被種族每一個普通的個體所掌握。

六十年前,人們把特異功能研究當作與太空相同的競賽場唯靈主義: There are those think it behooves us to remember how tiny we are, how pointless our lives in this vast uncaring universe… What nonsense! The only truth we can ever know is that of our own exsitence.The universe – in all its apparent glory – is but a dream we all happen to share. 這世上竟有人認為時刻牢記我們的存在何等渺小,我們的生命在這個廣袤冷漠的宇宙中何等無意義將有益於我們…一派胡言!我們唯一可以確知的是我們的存在本身。宇宙——無論它何等壯闊——不過是一場世人恰好共有的幻夢而已。 狂熱唯靈主義: Our science has proved that Consciousness begets reality. We regard with patience the childlike efforts of those who delude themselves it is the other way around, as they play with their blocks of ‘hard matter’. 科學已經向我們揭示,意識決定現實。如今我們帶著對孩童的耐心看待那些自欺欺人拒絕這個事實,頑固地耍弄著「堅實的物質」的人們。——群星中的思潮介紹

尾聲

雖然當年特異功能的研究並沒有取得任何實際的成果,但是人類對人類自身進化方向的探索卻並沒有停止。世上有那麼多巧合、那麼多不可思議,誰又能說靈能絕不可能存在呢?也許未來的某一天,人們會發現靈能真的存在,又不知那時的他們是否會對著今天的作品感慨」古人的智慧「呢?

來源:遊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