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SD GUNDAM 激鬥同盟》是由「ARTDINK」製作的一款以「SD高達」為主題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作品以虛偽故事的世界「G宇宙」為背景設定,其中跨越了「高達(GUNDAM)」系列各個宇宙不同的時空觀並將之融為一體共同出演。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關於本作,從參選作品的形式方面來看,相當於是個高達特供版的「超級機器人大戰(Super Robot Wars)」,所以依舊是礙於宇宙時空觀及細節設定的方面的因素導致在不同作品之間跨越的幅度較大,因此本回也不會雨露均占,而是會挑幾部重點講講,盡量科普的詳盡有趣。

此外,本作雖然是「高達」題材遊戲,但由於系列作品衍化的特殊性,參戰的機體也不僅只侷限於「高達」,比如《UC》里「十二妹」「瑪莉妲·庫魯斯」駕駛的「大辣椒」「NZ666剎帝利」;亦或者像是存在《SD司令戰記》里「指揮官高達SDV-04」這樣的活體生命,而到了《高達創戰者》里再登場時則變成了「艾拉‧尤基艾寧」手里的「鋼普拉(Gunpla)」。

因此理論上,雖然推薦入坑,但只推薦有「高達」基礎的粉絲向玩家,不推薦萌新無腦入坑。

「高達」系列發展歷程簡述創作與定位

本人曾經在《超級機器人大戰30》的評測文里提及過,受到了美國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起好萊塢科幻大片氛圍的薰陶,日本的動漫從業者們創作的熱情轉移到了宇宙,而隨著經典「太空歌劇」《宇宙戰艦大和號》的問世後則更是把這一氛圍推至頂峰。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1972年「蟲製作」公司發生了經營危機後,旗下有幾名原社員離職後成立了「創映社」,直到1976年時就已經完成了三部動畫作品,其中有兩部風格特殊的機器人動畫《太空三虎將(ゼロテスター)》和《勇者萊汀(勇者ライディーン)》,後由於與掛靠電影發行公司「東北新社」的矛盾與日俱增,遂跳出來單干並內部改組為「日昇」。

可以說「日昇」權是由做原創機器人動畫起家的,而「大光頭」富野由悠季也一直是靠著前期幾部機器人動畫的點點累計,最終幻想著做一部即便成年人看到也會感到興趣的動畫,遂在1979年時執導製作了初代《機動戰士高達》,俗稱「高達0079」,一舉創造了世界上經典寫實機器人IP,並在後續創作出了多部意義非凡的歷史名作。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原先,初代《機動戰士高達》是「富野大光頭」准備學習《宇宙戰艦大和號》的嘗試之作,但在「萬代」的強烈要求下最終才把大型航空器械的企劃案替換成了可駕駛機器人,現在大家所熟知的機動戰士。如今最令人回味無窮的還是當年那動畫第一話播出的標題,「高達站立在大地之上」,描繪了「吉翁公國」與「地球聯邦政府」相愛相殺的故事,並拉開了跨世紀的高達大戰。

雖然如前文所言,「高達」對於「富野大光頭」最理想的定位是老少皆宜,人人都愛看,但早期機器人題材的動畫作品最核心的受眾還是兒童居多,所以像初代《機動戰士高達》這種主旨立意深刻復雜、角色刻畫晦澀難懂,既沒有酷炫的合體變形,也沒有華麗的招式必殺的作品推出後極速陷入了低谷期。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同時由於早期動畫作品沒有電腦上色技術,全部都是通過「賽璐璐」的方式進行人工手繪,加之「日昇」當時一直處於趕工狀態,導致了作品本身經常出現作畫崩壞,也是被後來觀眾們戲稱為是「變形金剛」,電視收視率與配套玩具的銷量一直十分慘淡,「富野大光頭」也曾想過乾脆讓「阿姆羅」與「夏亞」這對歡喜冤家雙雙殞命草草收尾。

不過,這貼近現實的世界觀與大河原邦男殿堂級的機設倒是贏得了社會層面的認可,大量年齡稍大的觀眾紛紛加入粉絲行列,也算是給「富野大光頭」吃了顆定心丸,能夠繼續安心創作。

「高達0079」所採用的是「宇宙世紀(Universal Century, U.C.)」紀年,其中有多部作品採用同一紀年的宇宙世界觀,像是《第08 MS小隊》、《UC》、《雷霆宙域(Thunderbolt)》、《閃光的哈薩維》等等。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後續由於作品多爾繁雜,各系列也紛紛自立門戶,有些紀年之間存在關聯性,有些則是獨立成作,像是歸屬「未來世紀(Future Century, F.C.)」的《機動武鬥傳G》,作品演出方面就有些超級系機器人的港式武打風格,非常超脫。

緊隨其後的「高達」遊戲開發系列作品與「SD高達」的衍生

「元祖高達」的TV動畫順利完結後,有了前車之鑒,「富野大光頭」並沒有急著把「高達」進行系列化,轉而又做回了自己老本行的機器人動畫。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1980年5月一部名為《傳說巨神伊迪安》的機器人動畫接替了原先初代《機動戰士高達》的檔期,但礙於劇情設定方面依舊過於沉重,整體尺度把控較大,存在大量死亡場景,導致了「伊迪安」和「元祖高達」一樣,前期一直風評不佳,結果最終於39集被TV腰斬草草收尾,後續靠著製作組與粉絲們的熱情回響才通過劇場版補完故事。

初代《機動戰士高達》原先也是預定52集,結果43集播完就腰斬了,不過在那之後風評就好了起來。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實際上倒也並不是說這些機器人動畫不算優秀,這些作品即便放在現在來看,哪怕當時技術落後,而其中表達出的諸如「愛」、「和平」與「反戰」等核心思想都是現代很多作品在創作時所難以表達的,因為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思想的轉變,不少創作手法現今都受到了倫理與思想規制。

時間到了1985年時,「日昇」與「萬代」總算是決定製作「元祖高達」的續作,並將之命名為《機動戰士Z高達》,這才算是逐步形成了「高達」動畫的系列化。

歷史上第一款「高達」題材遊戲《熾熱爭奪》

隨後「高達」系列的熱度只增不減,「萬代」爸爸終於還是發現了其IP背後所隱藏的龐大商業價值,遂與「日昇」聯手將之打造為金字招牌,並著手開始相關遊戲項目的開發,最終在1986年8月「高達」系列歷史上第一款改編自《機動戰士Z高達》的射擊遊戲《熾熱爭奪(HOT SCRAMBLE)》也就這樣應運而生。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這款作品放在當時只有糙像素的「Famicom(FC)」機上來看相當前衛,將跑動射擊的概念與3D第一人稱射擊的玩法結合。當「Z高達」在橫版過關時玩家能看清楚機體全身,而進入第一人稱射擊時玩家則坐進了駕駛艙,切換成了高達監視器的第一視角。加之場景還是通過像素偽3D的形式讓高達的射擊感更為真實,也著實是讓那個年代的玩家們實現了夢寐以求的高達駕駛夢。

如此前衛的設計理念,外加上「高達」系列熱度走向火爆,兩者結合更是直接推動了遊戲的銷量,最終達到了超過40W份的驚人銷量。順帶一提,除了正常發售的商業版本外,遊戲製作人遠藤雅伸還向「萬代」請願,抽選了1000位玩家贈送了名為「最終版(ファイナルバージョン/Final Version)」的特殊Rom卡帶,主要是作為場景的Beta版本測試。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不過有意思的是,後續「萬代」抽選的測試員里有很多是年紀不大的小學生,其中不少人覺得遠藤所准備的「最終版」難度過大,於是相當嫌棄並沒有好好保存,導致現今這個版本的Rom卡帶的存世量非常低,至此「最終版」也終於是成為了狂熱收藏家們口口相傳的都市傳說。

「SD高達」系列衍生

在經歷過FC遊戲《熾熱爭奪》的商業成功後,「萬代」開始想法設法給熱度過高的「高達」系列分流,最終在《機動戰士Z高達》推出的同年6月,一款以「SD高達(Super Deformed)」命名的二頭身比例PVC材質的模型商品開始在「萬代」運營的扭蛋機里推出。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這種以Q版廉價小玩具形式所誕生的產品,相比於復雜又昂貴的「高達」周邊來說,一經推出就俘獲了孩子們的芳心,開始在學生們的圈子風靡起來。而後隨著以這種「SD高達」模型為基底,賦予了角色人格化的虛構戰國背景設定動畫「SD戰國傳」系列播出,更是把熱度推向頂峰,「萬代」也逐漸開始動起了「SD高達」遊戲化的心思。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1987年11月「SD高達」系列的第一部作品《SD高達世界 扭蛋戰士爭奪戰》在粉絲們的期待中問世,發布在了「FC」平台的外圍設備「FCD(Family Computer Disk System)」上,即「磁碟機系統」,可以當作是為紅白機額外配置使用專門軟盤的個人電腦系統。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扭蛋戰士爭奪戰》融合了策略戰棋與即時動作射擊兩種玩法,讓玩家既能體驗到縱觀大局的策略要素,又能享受在宇宙空間駕駛高達的快感。有意思的是,最初販售的「盒裝版(BAN-SGW)」總共包含了十張不同的地圖,到了磁碟重刻的「改製版(BAN-SG1)」時內容就直接替換了一半,也就是說雖然是同一個標題的遊戲,但根據版本差異在兩個機器上玩到的卻是不同內容。不過,受制於當時機能限制導致的物理介質的影響,遊戲的過場加載響應時間普遍較長,特別是在同屏單位數量眾多的情況下,有時候需要加載幾十分鍾,雖然放在現在來看遊戲體驗感不佳,卻也給那時的玩家們帶來了別樣的樂趣。

各類作品百花齊放

誠然,還是要佩服這些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製作人們,他們將無盡的創意融入到了這些作品之中,哪怕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多少是有些簡陋單調,卻還是能感受到滿滿熱情與愛。不過在有了這兩部先驅提供的基礎後,越來越多的創意及樣式開始出現在「高達」系列的作品里,你能想像到的,還有你想不到的。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比方說1995年12月時「萬代」為「任天堂」家的黑歷史家用機「Virtual Boy」提供了一款名為《次元戰爭(SD Gundam Dimension War)》3D對戰遊戲,玩家可以通過頭戴式顯示器看到在三維空間內高達戰鬥的震撼場面。只不過由於《次元戰爭》戰鬥節奏不佳以及整體重外景復度較高,外加「Virtual Boy」機器本身在商業運作上的失敗,導致了遊戲風評普遍較差,甚至曾被「Fami通」打出了極低的分數,評價為是「最差勁的 「Virtual Boy」 遊戲」。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像是1997年6月推出的一款名為《戰鬥大師(GUNDAM THE BATTLE MASTER)》的格鬥遊戲,雖然作品的發布只限定在了日本地區「SONY」家的初代「PlayStation」平台,但遊戲卻以其獨特的機甲動作加上可以破壞裝甲和無體力值的特殊設定讓無數日本玩家被驚艷了一次。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也有與「光榮特庫摩(Koei Tecmo)」的合作,在2007年3月時推出過一款宣傳口號是「一騎當千」無雙類型遊戲《高達無雙(Dynasty Warriors Gundam)》;或是乾脆像是《機動戰士高達 Online》、《SD 高達 Online》這種的大型多人在線對戰網游。

當然,後續諸如此類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飽含著各種創意和熱情的作品與系列也隨之誕生,這里礙於篇幅問題也就不一一詳談了。

身處時空漩渦,「G宇宙」到處都是悖論

接著把目光移回《激鬥同盟(Battle Alliance)》上來,從分類角度來看,本作雖然說是與「扭蛋戰士」、「G世代(G Generation)」兩個系列同歸屬於「SD高達」題材的作品,但實質上卻不被納入旗下任何一個分支系列衍生。目前暫時可以看為是單獨一作,並且對於不少近幾年才發布的新主機,比如「PS5」或者是「Xbox Series X/S」,都還只是唯一登錄的「高達」題材作品。

遊戲定位與劇情設定

誠然,如果但從受眾的角度出發,《激鬥同盟》本質上來說可以算作是一個資深粉絲向的作品,且這個粉絲受眾並不只會受到「遊戲」層面上的侷限,而是會從中看到「高達」系列各個作品中改編的名場景,由「動畫」入坑的玩家也能為之一笑。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實際上,《激鬥同盟》中所設定的年代處於「元祖高達」所在的「一年戰爭期(U.C.0079)」,而本作的主角則是一位駕駛「吉姆(RGM-79 GM)」的小隊長。小隊長在參加「敖德薩會戰」時不何種原因被捲入了名為「G宇宙」的奇妙電腦空間,並在這里與副官「尤諾」特務上士和「哈羅(Haro)」一起體驗了穿越時空的冒險。

遊戲中的主要劇情就是在人工智慧AI「櫻·史拉修」的帶領下修正被篡改的虛偽歷史,其中出現了很多系列經典名場景。「櫻」也會很識趣地一邊給「尤諾」和小隊長科普這些未來世界的戰鬥,一邊說出諸如「高達對上渣古是一種浪漫」這樣的神吐槽,不免讓人感覺槽點滿滿。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不過實話實說,如此安排本身是沒太大新意的,因為像是前段時間「光榮特庫摩」在自家的無雙作品《刀劍亂舞無雙》里已經使用過諸如「刀劍男士」去修正「時間溯行軍」暴行這樣的橋斷,只是對於「高達」這個大體量IP要兼顧復雜龐大的宇宙觀則更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以至不同作品的愛好者總是會在同一作品中針對不同機體展開激烈的討論,因此總歸來看可能也沒用比這種折中的處理辦法更好了,乾脆一股腦全丟進電腦空間再數值化就萬事大吉了,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依靠這一設定,劇情由淺至深,製作組開始把不同時間軸、不同世界線的劇情任務和歷史場景融匯在一起。起初還只是單獨幾個的簡單融合,越到後面就變得愈發復雜,令不少粉絲玩家都得回頭去仔細閱讀「資料庫」,來發掘那些暗藏在劇情里但沒有展示出來的內容,而這就顯得多少有些顧此失彼了。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劇情中倒是有不少經典名場景讓人為之一笑,比如《鐵血的奧爾芬斯》里那熟悉的「女人唱歌,男人死」的街道,製作組還在試圖修改歷史迫害團長(結果沒做);《G武鬥傳》中「多蒙·卡修」與師傅「東方不敗」經典的「石破天驚拳」對波;選蝴蝶女「朱莉婭」做僚機時還會經常吐槽不想再當腦癱「伊歐古·庫贊」的保姆了。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當然,也不乏有讓人淚流滿面的煽情場面,「東方不敗」在與「瑪莉妲」聯手後會惺惺相惜;「奧爾加」團長也會和「伊歐」少尉預定日後再見;僚機出戰時「西羅」也總是告誡「三日月」不要喪命。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不過,由於「高達」動畫正傳止步於《鐵血的奧爾芬斯》第二季,所以前幾周才宣傳的睽違七年的新作,2022年10月新番《水星的魔女》也就無緣與本作遊戲了。前有「火星的團長」,後有「水星的魔女」,姑且看了眼女主人設及「風靈高達」的機設還是非常養眼的,真希望能在《激鬥同盟》後續推出的DLC里能夠補完。

「破史」、「正史」與「混戰」

撇開多人聯機的內容不看,本作主要還是走的任務關卡制,玩家可以自主選擇機體出戰不同歷史任務並佩最多兩位僚機輔助。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遊戲中主要分成「破史」任務與「正史」任務兩種走向,「破史」就是虛構歷史,而「正史」則是「高達」作品里真正的歷史,兩邊都是推動本作的主線劇情,而中期到達一定章節後還會解鎖「混戰」任務。

「混戰」任務是出現在已經修復的歷史任務之中,並不是非得挑戰的任務,出現的條件不固定,且絕大多數情況下場需要名為「修正之鑰」的入場券,偶爾會有一些限時的緊急任務可以無料入場。這個模式主要是為了玩家解鎖更多機體而收集素材,根據進入的關卡不同,對應可獲取的機體碎片也會隨之改變。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任務中除了第零章的六個基礎教學關卡外,剩下總共七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會有四到五個不同的關卡戰役,分別對應上述「破史」、「正史」與「混戰」,並且關底會固定有一個「非正規」的Boss劇情。

機體設定

如前文所言,本作中的MS走的是圖紙解鎖機制,不同的機體被統一劃分成了「近戰型」、「射擊型」和「全能型」三種職階走向。理論上除了具體的能力數值會影響機體性能外,職階則成為了區分不同機體玩法的另一大評判標準。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像是「巴巴托斯」這種不管任何型號就都是近戰特化,在生命值和格鬥能力上都會比一般的其他MS要強勢不少,所以在進行機體強化的時候肯定不會首選射擊作為強化基準;而像是「GN-005 德天使」這種射擊特化型的大胖子,會在遠程能力與彈藥的恢復上要更強;「全能型」相比於前兩位來看則沒有那麼多偏科,非常均衡,主要是行動會更加靈活。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此外,玩家除了要考慮機體等級、屬性參數、強化走向這些主要因素外,還有諸如「擴充零件裝備」等額外因素的影響,攜帶不同的擴展具體到各機體上對操作和手感影響也是完全不同的,大體模式上可以說與《超級機器人大戰30》設計相似。

而也是由此引伸出了一個考驗玩家的核心問題,該如何考慮打造一台能打出最高連段傷害並為「SPA (特殊攻擊)」迅速沖能的強力機體呢?究竟是優先直接選擇數值較高的稀有機體作為基底,還是要兼顧不同的職階、不同的加點流派、不同技能的配件擴展來慢慢打造,這是值得思考的難題。

當然還是要提一句,目前本作中的可選機體數量還相當有限,像是《∀(Turn A)》與《G之復國運動(Reconguista in G)》這些作品雖然都參戰了,里面的「∀高達」和「G-SELF」也均有出場,但在劇情里都是走了個小過場,不到幾秒鍾就消失了,完全不夠看的。

戰術方面

小隊長在駕駛機體進行作戰的時候,玩家也要兼顧戰術上的考量,除了進攻和「即時墊步」躲閃外,最終要的還是要學會善用「即時防禦」。

受制於「噴射計量」上限與恢復跟不上消耗的影響,玩家在戰鬥時沒辦法無節制使用近戰武器進行揮砍,特別是近戰特化類型的MS,因此更多的戰術考量也就融入了作戰之中。像是利用格擋空隙時間來讓自己喘口氣等待計量恢復從而調整戰局節奏,亦或者是通過消耗50%的計量使用「連鎖爆發」來打賭敵機連招從而出奇制勝也成為了整場戰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誠然,既然前文講了這麼多戰術方面的定位以及需要精準操作的要素,必然不是告訴你遊戲的劇情關卡難到要你學習「傑鋼隊長」的細膩微操,而是專門為了和Boss戰鬥做的事前准備。

不少劇情關的Boss級別機體,不僅會在「失衡量表」清空之前一直處於霸體狀態,並且有些還會讓光束兵器無效化,從而導致玩家無法造成有效的傷害,直到進入失衡狀態後才會露出機體弱點。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以第五章B關《SEED DESTINY》回「ZAFT軍」強化人「史黛菈」駕駛的「毀滅高達(GFAS-X1 Destroy)」為例。「毀滅高達」的目標非常巨大,雖然遠程很好瞄準但機體一直處於霸體狀態,移動也相當靈活。在進入大招的范圍光束掃盪時會有短暫的蓄力前搖,玩家如果躲不好這招很容易直接暴斃,哪怕是適配等級極限強化的機體也只會剩下絲血,單純格擋也是無濟於事的,因為「防禦量表」根本消耗不起。本人曾一度幾乎能絲血反殺,但總是是最後不小心正面吃炮,而結局就是有幾次和腳下大樓的建模卡在一起,穿模到了里世界,機體「修復」都救不回來,從而白白浪費關卡進度。

建模方面和圖紙收集

個人認為,《激鬥同盟》在畫面方面的表現確實還相當不錯,可能礙於是動作遊戲的緣故,機設沒有採用《G世代火線縱橫》那種金屬拋光亮閃閃的材質,反而選擇了相對做舊的破損風格,非常有一種久經沙場作戰的熱血感覺,並且絕大部分機體的建模都相當精細,各種作戰場面也都很還原原作設定。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不過,涉及到整體場景佈局就顯得沒那麼酷炫了,大部分都是又臭又長的窄道,然後在死胡同里給你安排幾個雜魚攔路,打浪費時間,不打又追著你跑,十分沒有面子。

至於圖紙收集方面實在是磨滅人心,前文也提到了本作雖然一開始就列出了不少的參展作品,但實際上截至目前可選的機體依舊是少得可憐,再加上很多需要通過反復刷設計圖才能解鎖。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像是第一章C關「王國崩潰」的劇情里提到了「流星作戰」的計劃,但《新機動戰記高達W》里可選的機體也就只有「飛翼零式(XXXG-00W0 )」和「艾比安(OZ-13MS)」,剩餘其他五小強的機體全都不見蹤影。相反「巴巴托斯」除了「第六形態」外「天狼型」與「天狼型帝王形態」也都紛紛參戰其中,故讓人不得不感慨《鐵血的奧爾芬斯》可以說是本作中劇情最濃厚的一部作品了。

結語

《SD GUNDAM 激鬥同盟》固然在不少細節和體驗方面都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缺點,但對於我個人來說也算得上是一部難能可貴的佳作,因為從「高達」故事悲劇性走向的角度來看,本作給了像本人這樣的動畫入坑玩家一次看不同歷史走向的圓夢機會。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破史」里看到了不少已死角色存活後的故事與跨作品之間的互動,真就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正史」被修復卻又讓人心頭一緊,想到「卡謬」、「瑪莉妲」、「奧爾加」這些角色在正劇里為了理想犧牲而黯然傷神。

劇中名景今猶在,不見當年駕駛員《SD高達 激鬥同盟》體驗

所以本作即便存在不小的瑕疵,但比起近幾部「高達」作品來看質量還是相對不錯的,也希望後續機體的更新能夠快速跟進,願《水星的魔女》也能盡早提上日程。本作推薦給機戰題材遊戲愛好者與「高達」系列的忠實粉絲。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