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喪母、符號以及愛與死:《鈴...

喪母、符號以及愛與死:《鈴芽之旅》中藏著哪些心理分析密碼?

提示:本文包含強劇透,謹慎閱讀

喪母

鈴芽是一位失去了母親的女孩,最重要的是他的母親還不是因為婚姻破裂等原因「離開」她的,而是被死亡所帶走的。這是劇情推動的源動力。

傳統心理分析學說(弗洛伊德派)對喪母並沒有詳盡或者站在理論高度的敘述,但是拉康主義心理分析學派卻把喪母拉到了自己理論起點的高度。拉康認為「喪母」是人在世界之中不斷與失去感相逢的原因。要說清楚這一點,我們必須先非常簡單地闡述一下拉康對嬰兒成長過程的描述。

喪母、符號以及愛與死:《鈴芽之旅》中藏著哪些心理分析密碼?

拉康認為在早期幾個月的時候,嬰兒會把自己和周圍環境看作是一個隨機、碎片化的形態,沒有區分自己和環境的能力。在六到八個月後嬰兒會進入一種被稱作的”鏡像階段”(Mirror Stage)的階段,嬰兒好像可以在鏡子里發現自己,把自己和周圍區分開一樣開始有了整體的自我意識,把自己從一個無形的、碎片化的群體中提取(注意是提取,而不是獨立)出來。

喪母、符號以及愛與死:《鈴芽之旅》中藏著哪些心理分析密碼?

這時的嬰兒還沒有學會語言,所以她/他處於一種拉康所稱的”圖像秩序”中,即嬰兒通過圖像而非語言來體驗世界。這是一個充滿完整性、完整性和愉悅的世界,因為伴隨嬰兒將自己視為個體而來的是自己可以對整個環境控制的錯覺。嬰兒仍然感知自己是整個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與其母親的連結中,嬰兒感覺母親是我所需要的一切,我是母親所需要的一切。拉康將這種經歷稱為「The Desire of the Mother」(雙關語,既可以解釋成「母親的欲望」亦可以解釋成「對母親的欲望」),即母親對孩子的欲望和孩子對母親的欲望。這樣的雙向欲望會一直持續到嬰兒習得語言為止。

習得語言之後,嬰兒便進入了一種被稱作”符號秩序」的世界,這是一個由語言和符號組成的世界,這是一個分離和失去的世界,在所有分離中最大的分離是與母親在”想像秩序”中體驗到的親密連結的分離。因為習得語言的本質是自我區隔的固定。作為嬰兒其終於認識到「我是一個獨立的存在」(「我」是「我」,而不是「你」),我有性別(我是女孩**,不是男孩),我和母親的關系,「母親不是我的,也是父親的;或者母親就是母親,不是我的」。對於拉康而言,這種分離(與母親的分離)構成了我們最重要的失落經驗。緊接著,我們會尋求大小不一的替代品來填補失去母親的連結帶來的空缺。或許我會找到完美的伴侶重新體驗連結的感覺;或許我會努力賺更多的錢;或者許我改變宗教信仰;或許我想辦法變得更好看、更受歡迎;或者我要買更豪華的汽車、更大的房子。總而言之我們會開始嘗試符號秩序體系下可以嘗試的一切來重新獲得那種連結的感覺。

於是動畫情節里,鈴芽開始的喪母便充當了她其後追尋草太最重要的理由。追尋不光是追尋,更是彌補那種「失去與母親連結」的缺憾。依此來說,在新海誠這部動漫里的鈴芽其實正是心理分析(無所謂這個理論對還是錯)領域里最典型的個體。

喪母、符號以及愛與死:《鈴芽之旅》中藏著哪些心理分析密碼?

符號

三隻腿的椅子是動漫里很重要的一個符號,其一方面是鈴芽的母親留給鈴芽的遺物,另一方面又變成了鈴芽所愛的男人化身,這實在很有意思,我們可以用拉康的「小它物」(Objet petit a)這個概念來統一起這兩方面,並對這個符號給出一個解釋。

所謂小它物的概念解釋起來相當復雜,簡而言之我們可以把他理解成指的是那一個只屬於我,隻影響我的東西。換句話說,小它物是一個能喚起我對已經失去的東西的欲望的物品。比如在普魯斯特的著名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中敘述者第一次品嘗到一個叫做瑪德蓮的小茶點時,他的思緒一下子愉悅地回到了童年,一瞬間他被生動的回憶淹沒了。在這里,瑪德連便可以稱作是一個「小它物」。

喪母、符號以及愛與死:《鈴芽之旅》中藏著哪些心理分析密碼?

我們在前文所說,在《鈴芽之旅》中,這個椅子有兩種含義:媽媽的遺物與所愛男人的化身。這兩種含義背後其實都是拉康所謂失去的欲望。第一個自不必說,媽媽已經死了,這是她最後留下的東西。第二個象徵了所愛之人已經失去了的身體。所愛之人變成了椅子,他開始吸引鈴芽(「他好帥」)的那個身體便也隨之消失了。

在這里我還想聊一下椅子三條腿的可能含義。我們如果把椅子當成一種符號式的呈現,那麼三條腿的椅子在這里簡直是天才的設計。第一它可以在故事上直觀的呈現草太的精神狀態(清醒的時候是直立著的椅子,失去意識時椅子倒下來),第二它又和它自身的內涵(失去)有一種一致性(這是一把殘缺的椅子)。

喪母、符號以及愛與死:《鈴芽之旅》中藏著哪些心理分析密碼?

也許我們還可以聊聊這把椅子和鈴芽潛意識的關系。拉康曾說潛意識就像語言(「the unconscious is structured like a language」)。這句話解釋起來比較復雜,但至少在隱喻和借代兩方面來說,潛意識類似於語言,這兩種過程都暗示了一種損失或缺乏的狀態。舉個例子,當我們說:我對你的愛就像玫瑰。(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並不是說我的愛像一株玫瑰,而是說我的愛具有玫瑰的特性(美麗、刺人、芳香),這里物質意義上的玫瑰就消失了,留在內容里的是符號化的玫瑰。放在《鈴芽之旅》里來說,如果我們說創作者的意圖是拿這把三個腿的椅子來比喻了母愛,那麼這把椅子的特性也可以說明在鈴芽心中對於母愛的感覺——殘缺了。

另一方面來說這把椅子又是草太的化身,換句話說,是他的「借代」。這樣的借代也寓意著一種「缺席」,草太在片中大部分時間里並沒有以鈴芽理想的方式出現。鈴芽於是有了讓他恢復原樣(取得圓滿)的欲望。這是經典心理分析學派意義上的愛欲。

於是這把椅子就變成了兩位心理分析學派大師歸納的本能的綜合體(彌補失去母親的缺憾以及愛本能)。也就是說,這把椅子本身就是鈴芽潛意識的外化。

在整個片子里,她一直在帶著自己的潛意識到處行走。

愛與死

心理分析學說里最有意思的一點是它認為與死相對的並不是生,而是愛。在傳統心理分析學說也就是弗洛伊德學派中,人類被分析出有兩種本能:死本能(Death Drive)和愛本能(Ero)。

弗洛伊德本身並沒有對這兩種本能有詳細的敘述,因為當我們將一種東西看作一種本能時,即認為它是一種自然而然、不可避免的事情時,我們就實質上免去了深入探究此事物的責任,也不必試圖改變它。這種想法讓我們逃脫了思考死亡和愛欲的內在機制和尋找對抗死亡和愛欲的方法。

實質上,弗洛伊德將愛欲驅動視為支持生命的力量,它驅使個體追求快樂、愛和創造性。這個驅動力與快樂原則和本我有關,即尋求滿足我們的欲望。

而我們看到的在動漫里驅使鈴芽在「往門」里把冥界里把草太(死)救出來的那個動力就是「愛」。

所以我們不妨把最後的那段大決戰,那種華美的特效和熱血的怒吼看作是愛與死相互衝突、相互鬥爭的具象化呈現。

喪母、符號以及愛與死:《鈴芽之旅》中藏著哪些心理分析密碼?

尾聲

這是一篇備忘錄式的文章,主要是想借文章實際運用一下自己最近看文學理論書籍所學的一些理論和思考方法。

心理分析文學批評是一個相對復雜的批評領域,文章篇幅所限,我既無法完全展開故事里所有隱喻和象徵(比如貓咪、地震、恐懼、婦女議題),也無法詳盡說明理論的精妙和術語名詞。很多東西也許還需要進一步的挖掘。

最後,真心希望文章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看片子的新方法和角度。

謝謝閱讀。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