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守望譯事:索傑恩

守望譯事:索傑恩

她是前線的勇猛戰士,也是後方的敏銳指揮。從黃金紀元走來,開啟了新的時代。2022年4月,彼時即將開啟Alpha測試的Overwatch 2公布了第一位英雄——「索傑恩」,她也是《鬥陣特攻》系列的第33位英雄。

隨著今年8月5日「索傑恩」CG《召喚》在遊戲內上線,這位英雄本地化歷程的最後一塊拼圖終於湊齊,可以和大家聊聊她的本地化幕後故事了。

守望譯事:索傑恩

索傑恩

不論是從開發團隊、本地化團隊,亦或玩家的視角來看,圍繞「索傑恩」的關鍵字之一就是「久」。根據《鬥陣特攻》前遊戲總監Jeff Kaplan曾經接受過的一篇訪談,早在2014年「索傑恩」就已出現在開發團隊的構想之中。而在2016年溫斯頓CG《歸來》結尾快速閃過的守望特工名單中,各位玩家也首次見到了她的真容,雖然彼時除了一張照片,大家對這名角色一無所知。

守望譯事:索傑恩

時間來到2019年4月,當時推出的第三個行動檔案任務「哈瓦那行動」中,「索傑恩」首次在遊戲內亮相(雖然只有左上角通訊頻道的小頭像),她擔任哈瓦那行動的指揮官,通過語音頻道為玩家控制的鬥陣特攻突擊小隊下達指示。正是在此時,本地化團隊需要為這樣一位僅僅知道名字和簡單背景故事的角色確定名稱翻譯。

根據開發團隊提供的信息,Sojourn之名來源於19世紀美國著名非洲裔廢奴主義者和婦女權利倡導者索傑納·特魯斯(Sojourner Truth)。這位索傑納原名為伊莎貝拉·「貝爾」·鮑姆弗里(Isabella “Bell” Baumfree),1843年,她認為自己受上帝鼓勵宣講廢奴主義,故改名為Sojourner Truth。Sojourn意為棲身、旅居,+er後得到Sojourner,意為棲身者;而Truth則為真理之意。所以,Sojourner Truth之名可以意譯為「真理棲身者」。但畢竟這是人名而非稱號,按著通常的人名翻譯習慣,應採取音譯。如此對應,《守望》里的這位角色名稱便譯為「索傑恩」。

後來我們才知道,「索傑恩」只是行動代號,角色的真名為Vivian Chase維維安·蔡斯。到了2022年10月,隨著鬥陣特攻2正式上線,官方推出長篇小說《索傑恩》,講述「索傑恩」在智械危機期間的故事。其中有一節借她的戰友之口講述了「索傑恩」稱號的來歷:

從這段描述中,筆者個人感受到「索傑恩」這一稱號還有種「永遠在行動,永遠在路上」的感覺,前段時間突然想到,如果加入一點意譯成分,譯成「索居客」會不會也挺有趣?「索居」取自「離群索居」,是她在追尋正確之道上的獨影,另外聲母S-、J-也對應了英文SoJourn;「客」常用於指代從事某一活動的人,譬如「俠客」、「刺客」,也表示「奔走、旅居之人」,對應了Sojourn的本義。當然了,這只是後來的一個小小發散,隨口一提給大家看個樂呵。

機動滑鏟與悍猛格擋

「索傑恩」的位移技能叫做Power Slide。與「索傑恩」同時上線Alpha測試的,還有重做為重裝英雄的「末日鐵拳」。重做後的「末日鐵拳」告別了玩家們耳熟能詳的「上勾拳」,獲得了符合重裝職責的傷害吸收技能Power Block。兩個Power技能的定名也有一番周折。

《守望》的科技類技能名通常以直譯為主,所以這兩個技能早期也分別譯為「強力滑鏟」和「強力格擋」。但在實際上手體驗過技能效果後,覺得兩個Power並沒有直接的聯系,只是想體現它們比普通的滑鏟、格擋效果更強而已,譯名上未必就要保持一致,或許可以做些更符合角色特性的擴展。

「索傑恩」經歷過全身的半機械義體改造,做滑鏟動作時,她的機械火箭腿會釋放巨大的推力,而在滑鏟過程中起跳還能躍入高空、躍上高台,這是靠人類肉身做不到的。為了強化機械改造的屬性,我們把Power引申為「機動」,一是表達她的滑鏟是由機械驅動強化的,二則體現出她不凡的機動性。

「末日鐵拳」在格擋時會將拳套擋在身前,此時來自正面的傷害會大幅降低,而在吸收一定傷害後,他的下一記「火箭重拳」也會獲得強化。「猛悍」一詞兇狠、勇猛的感覺很能體現這項技能的風采,不過考慮到念出來容易想到「猛漢」,我們還是調整了文字順序。以身軀抵擋炮火是「悍」,用重拳撕扯陣線是「猛」,「悍猛」即是Power。

守望譯事:索傑恩

干擾彈

「索傑恩」發動E技能時,機械左臂會從腕部變成機炮,打出一枚射彈,在碰撞到目標後展開為一片傷害力場。該技能原文為Disruptor Shot,直譯為「瓦解者射擊」,考慮到技能呈現效果,比起用「XX射擊」描述發射的動作,用「XX彈」表達射出的彈藥更直接一些。

Disrupt有瓦解和干擾兩種意思。早先版本里這個技能會對各種屏障造成額外傷害,既然著重於造成傷害,最初的考慮便是「瓦解彈」。然而等到實際上手時,對屏障的增傷效果已經不復存在,改為了減速效果。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鬥陣特攻2的對戰陣容減少了一個重裝位,沒有那麼多盾可破,改為減速效果則是和「索傑恩」右鍵電磁炮聯動,提高命中率。鑒於實際體驗下來感覺力場傷害並不算高,主要還是想體現減速的限制效果,所以最終定為了「干擾彈」。

不過,「索傑恩」登場後大殺四方,上至聯賽下至普通玩家,無不拜倒在電磁炮的炮口之下(筆者不由回憶起Alpha測試時被聯賽選手堵門爆殺的慘狀)。還有必要用減速效果確保命中率嗎?於是,在2022年年底的一次平衡性調整中,「干擾彈」的減速效果被徹底移除。看到修正檔說明時,筆者內心萬馬奔騰,千算萬算沒料到減速效果竟會被移除。不過其實也說得通,畢竟就算只剩傷害效果的「干擾彈」依然能封鎖區域,也算是起到干擾作用了。

機體超頻

「索傑恩」的終極技能英文名為Overclock,對電腦改裝有興趣的朋友應該對這個詞很熟悉,它就是常說的「超頻」。我們所用的電子設備大都為同步數字電路,時鍾脈沖(Clock pulse)以固定頻率震盪,就像人類的心跳一樣,是整個電路運行的基礎。時鍾脈沖的頻率越快,整個電路的運轉速度就越高,性能也就越好。Overclock顧名思義,就是讓時鍾脈沖的頻率超越原本的限制,進而達到提升效能的目的。和上文所述「機動滑鏟」一樣,為了強調機械改造的感覺,我們給技能名加上「機體」二字,就有了最終的「機體超頻」。

「索傑恩」施放終極技能時,友方聽到的台詞為」It’s GO time!」直譯版本:「是時候上了!」在中文里感覺挺愣的,如此簡單粗暴的台詞得嘗試換個思路。「索傑恩」的電磁炮原本需要依靠左鍵的普通射擊充能,電磁炮射擊也只能命中一個目標;而在「機體超頻」強化的一小段時間內,電磁炮會快速自動充能,並且子彈可以穿透一條線上的所有敵人。這一設計完美詮釋了超頻的效果:突破頻率限制,提升設備性能,但由於負荷激增,不能長時間開啟。於是我們將「GO」詮釋為「限制解除!」正好在「機體超頻」結束後,「索傑恩」會說:「機體重回受限狀態。」有始有終,非常嚴密。

另外還想分享一句有關終極技能台詞的幕後小趣事,在霧子的《守望譯事》中曾經提到過,雖然玩家們在遊戲內聽到的終極技能台詞只有敵我各一版(後來還有愚人節版本的搞怪台詞),但本地化階段我們收到的版本有很多個,其中有一條的原文是」Let’s show you what I’m made of.」通常made of表示物品的材料,比如This table is made of wood(這張桌子是木頭做的)。像show you what I’m made of這樣用在人身上,其實表示「讓你看看我的本事。」

但既然是從「索傑恩」嘴里說出來,就有點強調她機械改造的意思。畢竟普通人是made of flesh血肉做的,而她是made of steel鐵打的。原本想直譯成「讓你看看我是什麼做的!」結果念了一下發現,比起我本來想表達的潛台詞「我是鐵做的。」這個問題更容易想到的話茬是:「我是天蠍座的(為了舉例,隨便說了個星座)。」最後還是改成了「讓你看看我的全部實力。」加上「全部」二字,表達超頻之後她才解放出自己的真正力量。

英雄故事

說完遊戲的部分,再來聊聊「索傑恩」的兩部視頻。她的英雄故事短片於2022年4月推出,《鬥陣特攻》長達兩年的英雄斷更終於結束,從OW1開發階段就背負著開啟新篇章使命的「索傑恩」終於踏上了屬於她的舞台。按照《守望》的劇情時間線,佩特拉斯聽證會期間「索傑恩」維維安·蔡斯出庭作證,指出了「鬥陣特攻」組織內部問題,為後來聯合國解散「鬥陣特攻」提供了重要證詞。而本片中的對話正是發生在維維安出庭作證期間。

片中有兩段台詞引起了大家的共鳴,第一段是「It was the honor of a lifetime to have served with Overwatch.」很自然而然地翻成了最終的版本:「能為鬥陣特攻效力,是我一生的榮幸。」和這個遊戲一路同行了這麼多年,這句話就是我的內心寫照,不需要什麼修飾。

另一段相對較長:」 Even the best journeys end. But a new one is right around the corner. And you never know where that road is gonna take you.」第一句」Even the best journeys end」放在中文里最常用的說法其實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宴」,然而個人認為直接借用並非上策,一是因為此時畫面上基地大門開啟、「索傑恩」跨坐摩托准備上路,「筵席」和畫面吻合度不夠;二是因為英文的三句話分別用了journey, new one(依然指代journey), road三個詞來強調「路途」的概念。於是中文用「旅途」(從過去一路走來)、「征程」(開拓未知前路)分別對應前兩句,做足鋪墊後結尾直接用「它」指代精簡結構。就有了最終的版本:

守望譯事:索傑恩

堅持正確的事

開篇提到這篇文章的最後一片拼圖是今年8月5日上線的「索傑恩」CG《召喚》,這部動畫的本地化工作其實早在將近三年前就已完成,在它之後完工的《廢民》、《霧子》都跑到了前面。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如今隨著PVE劇情任務開始更新,本片終於和大家見面了。

影片的時間點設置在2019年CG《零點危機》之後、PVE任務第二關「解放枷鎖」之前。歸零者的襲擊先是攻向巴黎,隨後在全世界四處開花。看到智械在家鄉的異常行動,原本過著退休生活的維維安換上偽裝身份,向CSIS小隊的探員施以援手,拯救了他們的性命。當年維維安出席聽證會作證,促成佩特拉斯法令解散鬥陣特攻,然而如今正是這條法令讓她的見義勇為成了違法行動。被救的CSIS探員特朗布萊心知神秘人正是維維安,他對後者敬仰有加,卻又礙於職責不得不逮捕這位救命恩人。

這里想分享一段讓我印象較為深刻的台詞處理細節。特朗布萊探員擺出了維維安逾越法令的證據,卻因維維安對自己的激勵糾結不已,說自己加入情報局是受她影響,因為她當年出庭作證是Doing what you thought was right(直譯:做你認為正確的事)。

維維安接過話茬,說Doing what you think is right can be complicated(直譯: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會很復雜),然後進一步闡釋當年情況的復雜所在:鬥陣特攻組織的初衷是美好的,可惜大家忘記了最初的使命,為了做「正確的事」,她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決定。

說完自己的故事,再反過來開導特朗布萊:Do what you think is right, Agent Tremblay. 做你認為正確的事吧,特朗布萊特工。意思是說,當年我維維安也經歷過這樣的情況,雖然很艱難,但為了踐行正義,你特朗布萊也應該克服內心的障礙,做正確的事:逮捕我。

在這短短一段對話中,Do what you think is right反復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特朗布萊陳述維維安的過去,第二次是維維安基於過去的經驗之談,第三次則是維維安對特朗布萊的建議。每一句的情景都各有差異,但作為一個被反復提及的關鍵句,需要保證句式上的大致統一,這樣才能讓角色有話茬可接,讓對話的邏輯能順下去。

起初的草稿版本並沒有用直譯,而是把what you think is right提煉為「心中的信念」,畢竟一個人自認為正確的事,往高說是此人的信念也不為過。這樣寫的好處是前兩次提及時的力量感很強:「你在佩特拉斯聽證會上的證言,堅持自己心中的信念。」、「堅持信念並不簡單……」

但在和配音導演討論台詞後發現了一個問題,這個經過提煉的譯法不太適用於第三次提及。如果維維安伸手讓特朗布萊給自己戴上手銬時說:「堅持你的信念吧。」對下一步戴手銬來說拔得有點過高了,反而讓聽者不太明確自己接下來該做什麼。反而如果按照直譯來,如上文分析,三處情景都能扣上。所以我們還是採用了直譯,只是把前兩個Doing改譯為「堅持」,強化人物的信念感。最終以「正確的事」作為話茬,譯成:

守望譯事:索傑恩

這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對於重要的「話茬」要考慮好每一處提及的情景是否合適,一味地提煉、拔高並不一定妥當,有時平平淡淡才是真。

《召喚》勘誤

之前提到過,由於這部短片的本地化製作較早,當時我們還有一些譯法沒有固定下來,因此大家目前看到的簡中配音版存在兩處和當前遊戲翻譯不一致的問題:

第一處問題是特朗布萊探員對「索傑恩」的稱呼Captain譯成了「隊長」,其實是她的軍銜,應譯為「上尉」。這是處歷史遺留問題,早在2019年哈瓦那行動的通訊頻道中,「索傑恩」作為指揮官為突擊小隊下達指示,幾位隊員都有台詞稱她為Captain。英文的Captain在中文里可以對應隊長、船長、機長、上尉等多個完全不同的頭銜,需要謹慎區分。但當時對「索傑恩」的背景設定認知還不夠充分,最保險的認知是把她當做這支突擊小隊的「隊長」,這個譯法也一直保留到了本部CG中。

而在鬥陣特攻2遊戲內容的本地化工作開始後,「索傑恩」的資料進一步豐富,我們得知她是和安娜同等地位的高階指揮官,既然安娜的Captain Amari譯為「艾瑪莉上尉」,這里「索傑恩」的Captain也應該是上尉。此外,遊戲內還有一段「索傑恩」和萊因哈特的對話:

句中Lieutenant一出,更坐實了Captain應翻成上尉。麻煩的是萊因哈特的這句台詞我們早在2018年就錄成了「隊長」,也是趁鬥陣特攻2本地化需要錄制大量語音的機會,把這條語音以及哈瓦那行動相關語音的Captain都修成了「上尉」。等到將來大家有機會再見哈瓦那行動時,應該會發現溫斯頓等人對「索傑恩」都改口稱「上尉」了。

第二處問題是結尾處「索傑恩」對CSIS其他探員下達指令:「看好比華利街和女王街。」這里的「女王街」Queen Street其實是現實中多倫多真實存在的街道,該街建於1793年,最初名為Lot Street「羅得街」,而在1851年更名為Queen Street以紀念維多利亞女王。既然是紀念維多利亞女王,叫「女王街」很合理吧?如大家所見,台詞中也採用了這一譯法。

然而到了鬥陣特攻2遊戲內容本地化階段,我們得知位於多倫多的機動推進模式新地圖名為New Queen Street,定名時又做了一番調查,驚訝地發現當地是有雙語路牌的,而Queen Street在當地華人群體中一直被叫作「皇后街」。可一般說Empress的時候才會譯成皇后。明明是紀念英女王,為什麼會叫皇后街呢?各種緣由眾說紛紜,這里順帶說說個人挖掘相關信息後的一點猜想。

守望譯事:索傑恩

維多利亞女王於1837年即位為英國女王,1857年印度起義後,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管轄的領土被移交給英國政府管理,維多利亞女王則在1876年成為印度女皇(Empress of India),這樣一來對維多利亞女王冠以Empress的稱號也完全合適。Empress常見的女皇、皇后這兩個譯法其實各有對應,細分下來其實是Empress Regnant(統治)和Empress Consort(配偶)。也就是說,女皇是自己執掌皇權,而皇后是皇帝的配偶。按說這里應該稱女皇,但當地華人在命名時為何會取皇后之意,我們就不得而知了。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體現鬥陣特攻的近未來地球設定,我們的地圖名跟著當地現成中文譯成了「新皇后街」。

(補充:感謝微博評論區朋友指正,香港的Queen’s Road同樣因紀念維多利亞女王得名,本因譯作「女王大道」,但當時的華人尚未形成「女王」的概念,以此該道路被華人師爺譯為「皇后大道」。香港的皇后大道修建於1841年,那麼多倫多這條於1851年更名的Queen Street被譯作皇后街大概也是同樣的理由。)

為處理以上兩處譯名不一致問題,我們錄制了修正版的音軌,會在後續的版本中更新視頻,在此向大家致歉。也順便感慨一下,遊戲本地化要全方面考量各種文化因素,好比高空走鋼絲,一失足成千古恨。

結語

「索傑恩」在劇情里是團隊內可靠的基石,作為整個鬥陣特攻2的開篇英雄,她的本地化工作也為我們帶來了諸多思考,給後續各位英雄打下了基礎。再次向所有相關工作人員傾注的辛勞和熱情致以謝意。不知不覺又念叨了這麼多字,感謝大家耐心讀到這里。我們有緣下次再見!

守望譯事:索傑恩

最後也感謝佛羅倫娜為本文初稿提供的建議和意見!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