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定義魔法朋克(三):重新定...

定義魔法朋克(三):重新定義魔法貨幣——象徵的交換

這一章我們試圖去討論魔法「貨幣」,讓我們先百科貨幣的定義。

貨幣(Money),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是通貨的一種。

在傳統的魔法作品里,大多是中世紀的貨幣體系,也就是銅/銀/金幣。但顯然,魔法社會拿稀有金屬當通貨,這實在是太不范特西了。作品里的魔法師一旦掌握了點金術之類的魔法,這一交易體系就直接崩潰。所以魔法師之間應該拿什麼做交易呢?

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請容我引用金融資本的概念,在結合假想的魔法例子,一起去試探這一可能的答案。

在現代金融市場中,無論是股票、債券、期貨、保險等金融產品,它們的價值都與人們的主觀期望直接相關,同時也越發脫離對應現實實體的客觀價值,也就是所謂的「脫實向虛」。為了更好的理解「脫實向虛」與魔法之間的關系,讓我們藉助新現代「民俗」——聖誕老人,作為魔法的素材來具體做一假想實驗:

在這一魔法社會里,也有一個和可口可樂類似的公司,他們撿起了這一民俗,並將聖誕老人的形象設計成了可口紅色的象徵色,再以商業宣傳將這一民俗和新形象潛移默化給了每個人。眾所周知,在聖誕節的前夜,會有聖誕老人偷偷將禮物放進孩子床頭的聖誕襪里。這一常識在這一魔法社會里變成了現實,也就是第二章所謂的「魔法常識」。平安夜孩子床頭的聖誕襪,真的會有「聖誕老人」放進去的禮物。

自然,這些禮物都是不確定的。我們只能籠統解釋為可口可樂對大人們和孩子宣傳的集體無意識的具現。而這份不確定性,在某些投機商人中就成了巨大商機。他募集了大量財產,向所有有紅襪子和孩子,但不想要禮物的家長們簽訂了一份契約。他會將他的財產平分給每個簽約的家長們,作為條件,家長們必須要把平安夜之後,紅襪子里的禮物交給他。

顯然投機商人自信掌握了信息差,可口可樂公司今年將投巨資,將聖誕老人與可樂的形象在各大雜刊、郵票、插畫還有給孩子看的連環畫刊登宣傳,他深信聖誕襪里的大多數禮物都會是魔法版的可樂飲料。

定義魔法朋克(三):重新定義魔法貨幣——象徵的交換

而過了平安夜,商人真的收來了口味不一的魔法版可樂。於是他把這一批存貨,以「再次體驗孩子氣」、「夢回童年」等噱頭,將這一批絕無僅有,限量版獨一口味的可樂們重新包裝高價向市場售賣,大賺了一筆。

這就是魔法金融市場的一角,上例中的聖誕襪就是做生產的魔法象徵,而魔法象徵的產出是不確定的。因此交易魔法產品的商人們,需要金融市場的金融產品去平衡魔法產品的不確定性風險。投機商人和家長們所簽的這份契約,就是所謂的金融產品。

那麼當然,這份契約也可以在魔法金融市場上流通交易。假設前文他沒有可以兌現家長們的大量財產,他就可以將這一契約的持有權掛在魔法金融市場上售出。假設有接盤俠,相信了他講的「可口可樂今年將投巨資做宣傳」的故事,花高價購買了這一持有權。那麼我們的投機商人,就可以開心變現離場。將兌現家長財產,收集售賣禮物等具體事物轉讓給這位接盤俠去做。

這一例子,我們能看到這一契約的交易,它就是在「脫實向虛」,這一契約在市場的價值,就是人們對收集孩子聖誕襪的魔法禮物,這一事情所有看法的價值。而這一主觀價值,不對應任何實體的客觀價值,它是虛構的只存在於人主觀概念之中的,但它能夠通過金融市場的交易,直接變現成具有客體價值的實體(就比如接盤俠拿這一張契約,換來了家長們的禮物)。

廣義的魔法定義,是將人腦海中虛構的概念,直接現實具現化。從這個意義來看,現代金融市場真可謂是「現代魔法」。但這顯然和魔法朋克所定義的魔法,還有些距離。因此我們必須要繼續深入「價值」這一詞,得到魔法對金融的全新闡釋。

這份工作,土筆章人替我們完成了一半。

在《來自深淵》的生骸村里,村子里的生骸(被詛咒變形成怪物的人)們用一種名為「價值」的貨幣去交易。具體來說,一個名為伊爾繆伊的女孩被獻祭給了「欲望的搖籃」,化身成為了生骸村。這個生骸村能用「清算」,將人的「欲望」轉換成「價值」。(其實你可以直接把這「欲望」對號成第一章所提的「力比多」)

定義魔法朋克(三)重新定義魔法貨幣——象徵的交換

圖中展示的就是生骸「嘛啊啊」所珍藏的玩偶被「清算」轉換成「價值」的過程。

那麼沒完成的另一半呢?就是對應「價值」的象徵。土橋章人只是簡單把「價值」對應成了可量化,統一的貨幣。顯然,這對於魔法朋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正如第一章洛克與休謨的因果論爭論一樣,魔法朋克絕不會認同一個可以客觀發現規律,底層被量化的系統邏輯。魔法朋克主張的是一個,只能被人主觀感受去認知,由大多數人都認同的共識。那麼一個抹去數值,只能用感受去認知的世界是怎樣的呢?

正所謂故事源於生活,我們直接拿現實開刀。你每個月到帳支付寶的工資,它顯示是有4000,是量化的。但4000這一量化的數字,其實是你的錯覺。本質上你從未擁有這一4000的「價值」,你只是擁有一個和支付寶兌現4000元現金的契約。正如魔法可樂的例子,契約只是你的主觀價值,它從來就不對應客觀的實體價值。只要你不提現成現金,支付寶就可以挪用你的「價值」去花唄貸款給別人。

那麼你直接要4000元的現金,它就是客觀量化的嗎?

顯然這也是你的錯覺。回顧歷史,現金在惡性通脹面前,只有作為紙擦屁股都嫌痛的客觀價值。你所擁有的現金,其實也是一紙契約,其對應的主觀價值是國家背後的信用。

那我拿現金買商品,店員會為我找零,這難道不是客觀量化嗎?顯然這也是你的錯覺。同一商品,你可以拿人民幣買,也可以在另一地方拿美元買。而看似客觀的匯率轉換,其實也是可以被人主觀協商修改,廣場協議就是這一佐證。

結合上述現例,我們可以看到,至少金融並沒有一個所謂的絕對客觀量化,主宰一切的系統。金融系統看似客觀計算機結算的交易成果,其根基的匯率和貨幣,也是人主觀價值的映射。可能人主觀價值的背後,還有名為物理等自然規律這一唯一底層的系統主宰。但有趣的是,在《三體》第一部當中,科學家楊冬也正因為意識到,物理其實也是人類的錯覺,而最終選擇了自殺。

那麼再回到開頭。魔法師之間到底拿什麼做交易?

答案是「象徵」。

為了更好理解這一觀念,我們必須需要一個理論去匯總去在闡釋。這里參考的是鮑德里亞《象徵交換與死亡》一書中,「系統」,「代碼」和「象徵」這一概念。感謝土橋章人,我們得以簡單闡述。由伊爾繆伊的欲望所化身的生骸村,就是「系統」;而實行「清算」的黑色觸手們,就是「代碼」;「價值」所對應顯現的貨幣,就是「象徵」。如果我們假設「價值」是客觀唯一……

好吧,這事實上也是不可能的。我們魔法朋克想要嘗試的,正是讓多元的「價值」對應多元的「象徵」。正如現實中,人的財富「價值」不僅僅可以對應錯覺量化的貨幣「象徵」,它的「象徵」也可以對應成「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鑽戒,或是滿滿一屋子的死宅二次元手辦,亦或是一張梵谷的名畫。無論是鑽戒、手辦和名畫,在魔法師看來這都是匯集人力比多的「象徵」。在現實中,一堆二次元手辦想要交易成梵谷名畫,你需要通過「系統」,也就比如閒魚等網絡平台,轉換成銀行卡的數字,這一「代碼」,然後用這一系列「代碼」,在拍賣會這另一「系統「上競標成功,兌換成梵谷名畫這一」象徵「。恭喜你,終於完成了魔法師口中的象徵交換。如果只是消費社會所塑造的「象徵」,自然可以通過消費社會的「系統」和銀行卡數字這一「代碼」去交換。但如果是第一章所提,由魔法師們所創造的魔法象徵,那該怎麼交易呢?

想要完成魔法象徵的交換,那選擇更是極其多元了。就「系統」上,可以是由兩個魔法師意願所構成的以物換物;也可以走封建王國的貨料市場,國王指派勞動力去採集稀缺的自然資料,去互相兌換魔法師們的魔法象徵;也可以走消費社會的金融市場,用契約將魔法象徵包裝成新的金融商品,用貨幣這一「代碼」去交換魔法象徵;甚至可以走由虛構常識構成的魔法社會「系統」,就比如《來自深淵》的生骸村,將自己的魔法象徵藉由黑色觸手們的「清算」,轉化成「價值」這一「代碼」去交換魔法象徵。

定義魔法朋克(三)重新定義魔法貨幣——象徵的交換

上述似乎已經足夠結論完篇,但視角似乎還有些狹窄。讓我們再回到對「價值」的多元討論里,來一窺「價值」與貨幣的關聯。

在過去的遊牧部落中,人們沒有貨幣,用以物換物完成交易。因為生存是整個部落社會的最優先導向,所以被拿來交易也是最利於生存的食物和毛布等生活材料。部落中的人通過內部或對外血腥的生存競爭,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可以說遊牧部落的「價值」等於對生存的欲望。

而在以農耕而建立的奴隸及封建制王國中,人們以貴金屬做成貨幣交易。因為金屬對應農具等更好的生產力工具,而組織開采、製造、普及都需要掌握相關知識的人去完成。文明內部的人,通過讀書在成官之路和官職競爭中,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王國的「價值」算是對開發自然的欲望。

而在工業革命之後的資本社會中,社會的一切都服務於工業的擴大再生產。而這又第一次造成了生產剩餘,因此也就需要紙幣這一更流通,對應國家信用的貨幣,去消耗多餘的生產剩餘。社會內部,開始用資本去確認他人的價值。工業社會的「價值」就是對掌握工業資本的欲望。

而當今的虛擬資本社會,財產被虛擬數位化。社會的一切都服務於虛擬數字的擴大。能擴大虛擬數字的擴大,就能在社會中獲得更高的價值(就比如比特幣挖礦)。對應的貨幣,就成了代碼所對應的數字。社會所對應的「價值」,就是對掌握虛擬資本的欲望。

以上就是我鬥膽口胡的「價值」與貨幣的對應案例。

強調這一關系,是因為貨幣所對應的社會價值觀,是會切實影響魔法師所創作出來的魔法。在魔法朋克之外的傳統DND魔法,就是對應封建王國,也就對應掌握各種自然元素的魔法。在第二章舉例的凡爾納,其魔法也對應了工業資本的「價值」觀。甚至可以說,你只能在特定時代背景,創作特定的魔法(所謂的作者無法脫離時代侷限性)。比如你在工業社會里,創作了德墨忒爾的麥田豐收魔法,也會因為違背工業社會的「價值」觀而收集不到社會集體的力比多,最後失效。

運用進故事里,《來自深淵》的「價值」,就對應著探險家對深淵最低處的探索欲,因為整個生骸村都是由一群化成深淵的探險家們組成。

那麼放進圍繞魔法生產力建成的社會里呢?

魔法社會內部對沒有魔法的外部社會,我能想到的一種可能貨幣,是印有魔法象徵邊框,中間一大塊都是空白的羊皮紙紙幣。

定義魔法朋克(三)重新定義魔法貨幣——象徵的交換

類似於可以書寫的鬼畫符,作為紙幣也有寫下魔法的一定實用價值。當然具體可以頭腦風暴的點子非常多,就比如說《異塵餘生》的核子可樂瓶蓋,還有《地鐵》的子彈,這還是要看具體世界觀的細節,去具體構思設計的。

而魔法社會,由虛構的魔法常識所構成的社會。其實應該是新的魔法常識所構成的系統,這個系統和現代的虛擬金融極其相似,並且能通過每個人所擁有的魔法象徵,反映出個人具體所擁有的「價值」,並且「價值」在一系統中流通迅速,還有類似契約精神的魔法常識,去確保「價值」市場的契約履約。它需要找到一個特別好的故事文本,將金融市場的「價值」對應人們對事物的看法這一點,抹去明顯現代城市文明的氣息,解釋包裝成特別架空和奇幻的魔法設定,這樣才能一窺魔法金融社會的全貌。但這樣的故事文本我並未能找到,看來只能等我之後原創相關的故事文本,再去闡釋這一具體形態了。

總之我實在是沒活兒了。之後的最後一章(?)應該還會額外用西方視角的魔法,和東方視角的道術,去對比討論出魔法文化的不同。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