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小紅書流行的「20分鍾效應...

小紅書流行的「20分鍾效應」,越傳越邪性了

就在這幾天,「20分鍾」突然成了網上最火的時間計量單位,看得我是越來越迷糊了。

社交媒體中,人們正以它為基礎,不斷推出一個接一個理論,稱其為「xx 20分鍾效應」。

小紅書流行的「20分鍾效應」,越傳越邪性了

它們核心都在於:

你花「20分鍾」做這件事,心情馬上能好,很快就能有鬆弛感。

而「這件事」的具體指向,就比較五花八門了。我最近零零總總看了不少。

比較普通的,有「海邊20分鍾效應」。認為去海邊杵20分鍾,壓力焦慮馬上跑。

小紅書流行的「20分鍾效應」,越傳越邪性了

稍微不同點的,是「20分鍾午餐效應」。指的是在太陽底下吃20分鍾午餐,比在屋里更妙。

小紅書流行的「20分鍾效應」,越傳越邪性了

再進階點呢,已經進化到「20分鍾菜市場效應」了:趕大集20分鍾,治癒所有煩惱。

小紅書流行的「20分鍾效應」,越傳越邪性了

目前為止,這些不同的「20分鍾效應」還在被不斷提出,甚至越整越邪性。

最前沿的已經變成了「麻將1分鍾效應」,在主題和時間尺度上都來了個超維進化。

小紅書流行的「20分鍾效應」,越傳越邪性了

除此之外,這些雜七雜八的理論,大部分都聚焦在「20分鍾」這個時長上。

倒不是因為這個不上不下的時間有什麼精妙之處,是因為前段日子火了個「公園20分鍾效應」。

「公園20分鍾效應」是在小紅書上炒起來的。據稱還有專業背書,來自一篇《國際環境健康研究雜誌》上的研究:

即使不做任何運動,在公園里待二十分鍾,也能帶來更好的狀態。

隨著很多博主火急火燎地去嘗試,並鄭重帶回「確有此事」的反饋,這個概念很快在網上爆火。

小紅書流行的「20分鍾效應」,越傳越邪性了

比較直觀的反饋就是,近期許多公園開始人滿為患,野餐墊鋪得讓人無處下腳。

小紅書流行的「20分鍾效應」,越傳越邪性了

在這之後,人們便開始以這「20分鍾效應」為中心,無限發散創想。

以往大夥都嫌時間過太快,現在短短「20分鍾」卻又成了決定性時長。

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不知道誰說的才算好。

事實上呢,我覺得雖然大夥說得挺雜,但應該都挺有效,只不過關鍵點當然不在20分鍾上。

小紅書流行的「20分鍾效應」,越傳越邪性了

因為無論趕大集、上公園、去海邊,核心都是在脫離日常慣性場景。

生活是有很強慣性的。很有可能你當初一腳油門踩下去,之後的很長時間里都在同一個區間里晃盪。

所以人就是得抽空往新鮮地方鑽,不然就能鑽的就只牛角尖。

至於到底去哪才算好,網上這些「xx20分鍾效應」們其實已經透露出規律了:要能腳踩大地,頭頂沒有天花板。

所以目前為止,公園仍是「20分鍾效應」大賽的冠軍:

它不僅滿足這兩點,還附帶有花有草,和打工人日常生活場景兩模兩樣。史鐵生就這樣寫地壇:「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

只不過也是在最近,由於各類「20分鍾效應」越來越火,大夥都趕著上公園等地找「鬆弛感」,也有一小批社交媒體叛逆犯竄了出來,說這種找鬆弛的行為本身就不鬆弛,是「假性鬆弛」。

我看了只想打人。正因為大家基本都被迫緊繃得不像樣,才會有一水的「20分鍾效應」冒出來,要是所有人都能真鬆弛下來,流行的就該是什麼「三亞72小時效應」了。

總的來說,20分鍾不多不少,對打工人來說還挺友好。

推薦大家,每天抽空都去松一松。

來源:遊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