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最近,你有沒有發現身邊的「二次元」濃度高了?

爆火的吉伊卡哇快閃店,奶茶與《間諜過家家》、線條小狗的聯名款,更有二次元周邊穀子店「盤活」老牌商場,熱度居高不下。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事實上,現在全球僅漫畫一項,就已是每年收入數以十億計的產業,成為當代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時至今日,還有不少人、抱有偏見,認為喜歡二次元是不成熟的表現。

大多數人還不知道,如何以正確的方式打開一本漫畫。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一個愛看漫畫的人率先察覺到這個問題,他畫了一本「怎麼看懂」漫畫的漫畫書,用真誠與幽默影響了全世界數以千萬計的讀者。

這個人名叫斯科特·麥克勞德,著作《理解漫畫》全球譯本超過16種語言,多次斬獲「哈維獎」、「艾斯納獎」等國際專業大獎。

要想徹底了解漫畫,怎麼也繞不開這本書。

漫畫大師也曾認為「漫畫不是正經書」

1960年,斯科特·麥克勞德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一個保守的工程師家庭。

上中學時,他像同齡人一樣,認為只有文字書才是「正兒八經」的讀物,漫畫只是些刊載在花里胡哨的雜誌上,講著傻乎乎的故事的低俗讀物。

然而,當同學強行「借」給他一部最新的《X戰警》時,原本對漫畫嗤之以鼻的他一下子就被這個色彩鮮艷、動作夸張的奇幻世界擊中。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身穿鮮艷制服的超級英雄,在為朋友伸張正義。金剛狼、鋼力士、夜行者……每個角色都有鮮明的性格和迥異的文化背景,新奇的故事和離經叛道的主題點燃了無數年輕人的幻想,也改變了這個少年的未來。

大學畢業後,麥克勞德進入DC漫畫公司。他不僅見識到了傳統漫畫工業中高效與刻板的兩面性,也逐漸對漫畫結構、形式和語言產生了濃厚興趣。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1993年,當斯科特·麥克勞德首次出版《理解漫畫》,那時他並沒有想到這本既不厚重也沒有晦澀理論的書,將成為漫畫界的轉折點。

全書細分為9大板塊,不僅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論系統,還深入淺出地闡釋了漫畫藝術的獨特魅力。即使沒有美學基礎或漫畫知識儲備,也能輕松讀懂。

他化身為一個可愛的漫畫形象,潛入文脈中,用簡明的圖像和幽默詼諧的文字,帶領大家踏上理解漫畫的奇妙旅程。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走進奇妙的漫畫宇宙

「連環畫」是我們小時候最早接觸的漫畫形式,它用一張接一張、帶有連續性的圖片講故事。

其實,不僅是現代漫畫,連古埃及壁畫、南美洲歷史繪卷和近代木刻版畫等都算是漫畫。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麥克勞德結合漫畫前輩艾斯納的觀點,逐步對漫畫作出了別具一格的定義:漫畫是依序排列的並置圖片及其他圖像。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這個觀點看似無厘頭,實則大有妙用。在接下來的旅途中,他將舉著這盞明燈,帶我們走進漫畫的聖殿。

僅僅依靠連貫的圖像,漫畫就能像影視與文學一般讓讀者身臨其境,甚至將自我意識帶入其中,這依靠的是漫畫的語言「圖標(ICON)」,讓人徘徊於抽象與寫實之間。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你想過這樣的問題嗎:為什麼我們會將車頭或井蓋看作滑稽的表情?為什麼我們會將四條直線和一個圓圈看作人體的變形?

生活細節觀察大師——麥克勞德邀請大家來做個小實驗:

找一張紙,隨意畫上幾條閉合的曲線。只需添上畫龍點睛的一筆,不管這些圖案有多麼奇怪,你的大腦都會自動將它識別為——人臉。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因為人類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物種,能從一切事物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就像下圖: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當一張人臉照片逐步簡化,你看到的不再是某個具體的人,而是你,是我,可以是任何一個人——它變成了一個描述概念的「圖標」,變得更醒目而直接。

這種與生俱來的辨識度和身份認同感,讓米老鼠、哆啦A夢等IP角色擁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也讓漫畫迅速席捲全球。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當然,漫畫家可以根據故事需要,將各類符號進行不同程度的抽象,使其擁有不同的意義。

抽象而簡化的圖標是最典型的漫畫語言,作為感官的延伸,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和獨立意識,帶領讀者穿梭於眾多故事中;

具象而寫實的圖標則強調畫面與讀者的界限,讓人們不至於一頭栽入幻想的國度,用理性的姿態維持著故事的完整性。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而當意義逐步褪減,直至降到最低點,圖像平面上的線條與筆畫不再擁有任何含義,變成了單純的物質——紙和墨。

最後你得到的,終究是你的想像所賦予的。

就這樣,「圖像平面」、「現實」、「語言」建立了一個代表漫畫(甚至任何視覺藝術)的詞匯表。每種圖標以及它們所代表的藝術風格,都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有了漫畫詞匯,它的「語法」又是什麼呢?

這就要用到 「知覺封閉」了,它原本是一種僅靠觀察物體的某一部分就可以理解整體的心理現象,活用到漫畫上,也同樣能幫助人們理解各圖標之間的關聯。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無論一個人的學識有多麼廣博,都不可能毫無遺漏地知曉世上每一個角落。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用封閉的知覺感知萬物,從而在內心搭建了一個屬於自我的主觀世界。

例如這五幅圖畫之間不存在任何東西,你卻能聯想出,畫格之間的空白一定發生了什麼,並下意識地看成一組連續的動作——我們的大腦會自動將視覺的圖標連綴起來,將一格格漫畫中間的過程「留白」補齊。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在眾多視覺媒介中,知覺封閉的運用幾乎無處不在,但大多數都如電影或電視一般,觀眾只是在熒幕下靜靜觀賞。

而「畫格」卻讓漫畫中的知覺封閉變得更自由,猶如同一台可以隨時按下暫停鍵的視頻播放器,不僅能將一幀幀靜止的圖像轉化為動態的故事,也可以從一段動態的影像中截取自己想要的畫面。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畫格與畫格之間的留白,也成為任由想像力馳騁的神秘地帶。

以「留白」為橋梁,漫畫與讀者之間仿佛形成了一種秘密協議——讀者不再僅僅是觀眾,而是通過知覺封閉帶來的參與感和想像力,成為故事的「共同創作者」。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拒絕「一看就會,一做就廢」的魔咒!

《理解漫畫》全書除了用漫畫的藝術語言、表現手法,揭開隱藏在畫面、線條和符號中的秘密,還探討了漫畫中的時間構成、筆觸色彩,用「7種圖文結合方式」、「創作6步法」等,闡述如何形成漫畫藝術的獨特表達。

更多的奧秘,等待你翻開這本書,自己去發現。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麥克勞德用漫畫展示每個新概念,將自己的理論巧妙地繪製成這本簡單易讀的漫畫書,在解構漫畫語言的同時,還不經意地揭示了時間、空間、藝術甚至整個宇宙的秘密!

英國知名作家、編劇尼爾·蓋曼曾評價:「無論是看漫畫,寫腳本,教漫畫,還是畫漫畫,都應該看看這本書。」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理解漫畫》大獲好評,也激發了麥克勞德對漫畫世界的痴迷,隨後他接連出版了《製造漫畫》《重構漫畫》,一舉成為全球漫畫理論領域的翹楚,也引領著更多像他一樣的讀者和創作者走上屬於自己的漫畫之路。

所以,看漫畫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盡管書中涉及一些專業術語,但不要被「理論」、「科普」之類的詞語所嚇倒。因為一旦打開這本書,麥克勞德就會像幽默的老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例子向你展示漫畫的魅力,帶你領略這個充滿想像力和創意的世界。

相信你翻開這本書時,會和我一樣喜歡上它。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