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深夜魚塘|超級英雄電影需要...

深夜魚塘|超級英雄電影需要超級動作戲

「深夜魚塘」是篝火營地的一個自留地型欄目,我們的編輯會在這里聊聊不那麼嚴肅的話題。專欄名字來源於「深夜食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那就在這里講出來吧。

這段時間又看了幾部超級英雄電影。

超級英雄原本一直都是好萊塢電影工業的重要類型,但在 08 年《鋼鐵俠》橫空出世大獲成功之前,影迷們或許還沒預料到未來十餘年里以漫威、DC 為主導的超級英雄影視作品將迎來屁股向後一瀉千里的井噴式產出。而伴隨著計算機技術以及動畫特效產業的飛速發展,原本宅男們只能邊看漫畫邊腦補的勁爆畫面終於躍然屏上。

而在這些包裝成大量多邊形和絢麗光影的「想像力」十分具象化地糊滿我雙眼的觀影過程中,我個人難免還是感受到了不少違和感。而這種違和感的來源非常清晰,就是糟糕的動作戲。

在這里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目前咱們看到的超級英雄電影很大程度上仍然算是動作電影的一種特化類型。雖然創作者在漫畫中加入了許多抽象、概念化的設定,但實際繪製出的成果大多也不過是兩人互毆一拳打出多元宇宙一腳踹出十五維空間罷了。電影也是一樣,滅霸、達克賽德這種狠角色橫跨半個宇宙來到地球也不過是搞人海沖鋒然後振幾刀。

無論是依靠裝備還是變異,這些形形色色的超級英雄展現能力的主要形式依託就是動作戲。「皇帝拿金鋤頭種地」的槽點或許勉強可以忽略,但是作為被華語動作電影和李、成、甄等一眾頂級打星養刁的人來說,大部分超英電影的動作戲實在不夠超級。

為什麼人會喜歡看拳腳相加的動作片?因為拳拳到肉、你來我往的格鬥戲能夠展現出只有人體才能呈現的,兼具力量、速度、破壞力以及細膩技巧的獨特暴力美學,擁有一種原始而極致的張力。其實現實中的格鬥比賽對於路人觀眾來說不算不上多麼有觀賞性,沒有了音效和升格鏡頭,站立技的擊打從遠處看會顯得有些無力,而缺乏角度和剪輯,無法利落成型的投技和寢技看起來也不過是兩個大漢在摟抱中大汗淋漓。現實格鬥和電影產生區別的重要原因,就是人類的能力是有限的,包括力量、反應速度和體力等等。

而超級英雄在設定上去作為人類肉體能力的進化個體,理論上講應該突破這些限制。再加上許多角色都會被安上「精通幾十種格鬥技術」這樣的背景設定,所以理應會對這些超級英雄的動作戲有著更高的期待。不過能真正滿足這一預期的作品,屈指可數。

這里我想繼續意識流地拿幾部作品來碎碎念,想到什麼說什麼。

每次說到這個話題,我第一個想到的總是《蝙蝠俠》系列。古早的蝙蝠俠電影就不說了。就拿千禧年後來說,這位「史上最偉大偵探」就經歷了三次真人改編。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看,諾蘭的《黑暗騎士》系列將超英電影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要說電影最大的缺點是什麼,那拉胯的動作設計必然是熱門答案。盡管電影中有許多地方都在渲染著蝙蝠俠身體能力的強大,但無論是其與小嘍囉的對戰還是第三部中和貝恩的對決,看起來都只像是兩個傻大個的王八拳互掄,動作僵硬而緩慢,不僅展現不出拳拳到肉的力量感,反倒顯得破綻百出,令人直呼「就這?」。

但是到了扎導的正聯宇宙中,蝙蝠俠倒是有了非常亮眼的表現。在《蝙蝠俠大戰超人》中,這位傳說中的武術大師終於施展出了除了正蹬側踹之外的中高段腿法。要知道腿腳的力量感和觀賞性可是要超出王八拳不少(當然也更有難度),加入腿法後能讓動作表現有質的提升。而在蝙蝠俠營救瑪莎的那場戲中,我們可以看到蝙蝠俠高密度的打擊和摔投動作設計,同時也有見招拆招的高頻格擋動作以及一拳打穿牆的力量表現。整套下來相當緊湊,毫不拖泥帶水。不過可惜的是到了《正義聯盟》,蝙蝠俠的存在感低了不少。

再說到前些日子上映的羅伯特帕丁森版《蝙蝠俠》。這個蝙蝠俠是初出茅廬第二年的新人設定,且貌似格鬥技術學習自管家俠阿福。雖然這位蝙蝠俠也有滑翔摔倒大馬路上蹦躂兩下站起來的超強身體素質表現,但整體來看動作風格還是偏向王八拳,就是比諾蘭版多了幾分狠勁兒。倒是有一場戲是布魯斯韋恩便服進入夜店用刺拳接勾拳打暈一個保安的快速鏡頭讓人可以回味回味。

另外著重吐槽一下諾蘭《黑暗騎士》中的蝙蝠摩托追車戲。雖然那輛摩托造型著實酷炫,車輪水平翻轉的設計也很驚艷,但從畫面中摩托車和場景的對比,會發現其實車子行駛的速度也就堪比老頭樂,而背景音效中發動機不住地轟鳴,以及畫面中摩托車接連撞掉汽車後視鏡這樣的設計反倒讓這段觀影體驗顯得更加尷尬了。

回到扎導這邊,《守望者》這部電影的動作設計也是可圈可點的。雖然比較起影片導剪版的時長,片中的動作戲占比並不算多,但基本每一場除了曼哈頓博士之外的動作戲設計都比較出彩,包括對於反應和肢體速度的呈現以及通過對敵人肢體的破壞來展現力量感,明顯讓觀眾體會到了這些蒙面英雄與普通人的差異。

漫威的《美國隊長 2》將《復仇者聯盟》之後飛天遁地的夸張表現重新拉回到相對寫實的視角,美隊和冬兵兩位強化人的動作設計也符合觀眾預期,既有美隊秀肱二頭肌拉飛機的靜態力量表現,也有兩人手持兵器或徒手對決環環相扣的設計。這里要著重提一下電梯中的打戲。雖然這場戲中的每一個動作單拎出來都稱不上驚艷,但是讓一群彪形大漢在電梯這樣的狹小場景中進行死鬥的創意還是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而除了超人類的動作戲外,還有一種「神仙打架」的場景,其中《鋼鐵之軀》就是正面的典型案例。和蝙蝠俠、美隊那種細膩的格鬥動作不同,超人和敵人的打鬥相對缺乏技術,雖然也是王八拳,但是會把力量感和破壞力表現拉滿。鋼鐵的肉體和場景中物體、建築的碰撞和互動展現出極致的壓迫力,雖然夸張,但很「寫實」,讓人相信這就是把一個拳頭的威力放大成百上千倍後的效果。很多影迷將《鋼鐵之軀》稱作是《龍珠》真人版應該有的模樣,這就是最大的褒獎。反觀《銀河護衛隊2》中奎爾覺醒力量後和他爹徒手拆星的的場面,雖然足夠夸張,規模尺度也夠大,但總覺得用力過猛,反而差了那麼點意思。

這里我還想吐槽一個很常見的橋段,就是很多作品中都會有主人公掛在懸崖斷壁邊上掙扎半天要別人拉上來的鏡頭,藉此來營造一種緊張感。拜託,以你們的體能水平,這不就是一個引體向上的事。另外提一嘴近些年來小有熱度的《疾速追殺》系列,雖然我覺得看著也還蠻過癮,但主人公除了槍法神準外,其動作表現感覺還是襯不上其吊炸天的設定。而逐漸超英化的《速激》系列,雖有強森胸肌擋子彈、徒手鋼索速降的鏡頭,但打起來還是感覺回到了 WWE 擂台。畢竟不管怎麼說,過度依賴剪輯和特效堆砌出來的動作戲,無論如何純度也比不過鍛鍊後的肉體表現。回過頭來看,或許很多香港動作片中的打星都比這些人像超英吧。

不過這些年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電影也開始重視動作場面的設計,也有許多華語動作片的創作團隊走向了國際視野。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精彩的超級英雄動作戲吧!

來源: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