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淺析 20 世紀以來美國流...

淺析 20 世紀以來美國流行音樂類藝人的表演服飾(三):美國舞台表演服飾的借鑒性

1、文化帶入感強

文化帶入感也可以理解為歷史代入感,將某時代或某民族的特色元素融入設計中,使人文風情在服飾上得到體現。

(3) 「危險感」再現

「危險感」是服裝敘事性表現的一種方式,而服飾的敘事性一般體現在以歷史為靈感來源的設計中。同時「危險感」再現也常應用於許多戲劇表演及文學作品中,近幾年也被一些流行音樂類藝人應用於現場表演,因為它能更加深刻的表現音樂背後的故事,也能增加舞台表演時觀感體驗上的豐富感和整體性。

在流行音樂類藝人中 Madonna,Beyoncé,Lady gaga 常以「危險感」再現作為現場表演時的歷史感鋪墊。

如 Madonna 在 2000 年「Drowned word tour」中對歌曲《nothing really matter》進行演繹時,將風格極其鬼魅的舞踏舞蹈融入其中,自己也以一襲血紅和服配合著蒼白的面孔現身,在表演中還融入了日本武士切腹自盡的片段,較為全面的展現了她以小說《藝妓回憶錄》為創作此歌曲的靈感初衷;而 Madonna在 2008 年 「sticky & sweet tour」 慶生演唱會中演繹歌曲《she’s not me》時,她站在圓形舞台的中央,四周環繞著身著她自出道以來各個時期經典造型的舞者,她邊唱邊對舞者們做出挑釁的動作,或是撕扯著舞者的衣服,像是表達著現實的她與舞台上的她之間有著相互探索糾結的矛盾關系,但也像是表達著她一直希望與過去的自己和曾今的名望風光撇清關系的自我反省,也或是她只是在對惡意模仿和抄襲著她的人的嘲諷。

淺析 20 世紀以來美國流行音樂類藝人的表演服飾(三):美國舞台表演服飾的借鑒性

淺析 20 世紀以來美國流行音樂類藝人的表演服飾(三):美國舞台表演服飾的借鑒性

但畢竟 Madonna 是一名經歷了幾十年藝途歷練的資深藝人,在千禧年初似乎只能在她的演唱會上看到如此有沖擊力的和充滿故事性和歷史感的表演,她像是一個來自上個世紀的老牌巨星,一直堅持著自己的藝術理想為在新世紀被各種過度商業化包裝的「明星產品」刷屏的我們帶來真正的藝術體驗。

Beyoncé 在 2016 年的 VMA 頒獎典禮上為大家獻上了一場極具人文關懷的濃縮歷史秀。在 2016 年的 VMA 頒獎典禮中,Beyoncé 演繹了幾首她以上個世紀黑人女性在社會中的生活狀態為靈感的歌曲,集中體現了她對黑人女性的致敬以及她對女性在受到壓迫無處安放不安時的關懷,在表演最開始演繹《pray you catch me 祈禱你能抓住我》時,Beyoncé 和幾名身著白色蕾絲復古洛可可風格禮服的女性舞者站在煙霧繚繞的舞池中,舞者隨著一聲聲槍響倒入血紅煙霧中,整首歌曲表達著女性在希望得到關心理解卻無人回應時的無助心情,在表演最後演繹《Formation 列隊》時,眾多女性舞者身著黑色禮服及寬沿禮帽與她站在血紅追光下,伴著強勁鼓點和寓意強勢的歌詞表演著充滿黑人風格的舞蹈,在最後鼓點結束時,她們排列成意指女性的符號「♀」,寓意團結和相互依靠,在致敬女性的同時希望女性們可以認識到重視自我的重要性。

淺析 20 世紀以來美國流行音樂類藝人的表演服飾(三):美國舞台表演服飾的借鑒性

而「危險感」再現僅僅以服飾作為載體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通過表演時舞美,燈光,舞蹈編排等的整體烘托才能使它實在的展現出來。且「危險感」再現其實也是藝人對私密生活體驗的舞台藝術化再現,更具敘事性和故事性,有時也會帶有隱約的政治意味(僅歐美地區)。但它區別於書籍,電影和舞台劇的是,流行音樂類藝人舞台上的「危險感」是速食性的。

(4) 增添服飾的儀式感

有史以來,無論是最早期的祭祀活動,還是當代國際性的主題表演,具有裝飾性與表現力的服裝,始終是表達活動內容的一種物化的、可視的媒介語言。

而作為以推廣某一藝人為淺目的,主要活動內容是給大眾帶來更多元化藝術體驗的舞台性表演來說,藝人們表演時不同的衣著也將帶給觀眾不同的視覺感受。

例如:在 2017 年的 GRAMMYS 頒獎典禮上,以有身孕的 Beyoncé 再次演繹了兩首致敬母親的歌曲《love drought乾涸的愛》和《sandcastles沙堡》,表演以一段全息投影與現場人物相結合的視訊開始,Beyoncé 在全息視訊中以寓意非洲孕育之神的黃衣造型現身,而現場造型則是一襲神秘又尊貴的裸色鑲鑽長裙,整場表演如在一場眾神歡慶的宴會中進行,舞台上布滿花瓣,中央放置這一張長桌,全場皆為女性舞者,她們整齊的排坐在長桌兩側表演著儀式性的肢體動作,表演的最後舞者們以一種朝拜和慶祝的姿勢圍繞著 Beyoncé;而在 2001 年「dream with dream world tour」中原身著比基尼搭配皮質低腰喇叭褲的 Britney 突然以一襲白色薄紗小禮裙出現,瞬間將觀眾情節帶入,實現搖滾夢境與精靈夢境之間意向轉換 ;還有 1993 年「the girlie show world tour」中,整晚都以華麗且極具戲劇的感造型表演的 Madonna,在演唱會即將結束時換上簡潔白 t-恤配牛仔褲出現,給觀眾一種親切感和互動感,迅速拉近台上表演者與觀眾的距離,使演唱會中粉絲「朝聖」偶像與藝人服務觀眾的相互關系被隱隱融合。

淺析 20 世紀以來美國流行音樂類藝人的表演服飾(三):美國舞台表演服飾的借鑒性

所以增添服裝的儀式感對加強藝人形象的塑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即使是以舞台為固定活動場所,表演為主要活動內容,對服飾的靈活應用不僅能調劑舞台氛圍也能巧妙轉換主要活動內容中的各個活動單元。這是一種「物質化語言」,即運用服飾表達活動內容。

2、 注重服飾運作時的效果

(2) 舞台形式對表演服飾的影響

凡是舞台表演時所使用的衣著服飾統稱為「舞台服飾」,「舞台」即為表演者提供的活動空間,在舞台這一特定空間表演時充滿了現場性和隨機性。而美國流行音樂在舞台表演時的舞台框架與表演形式有關,一般都會將舞台架高。早期演唱會舞台比較簡潔和「透明」,「透明」意為伴奏樂隊都同時出現在舞台上,這就會影響到歌手的活動范圍,所以 20 世紀早期歌手們表演的常規模式是舞台上只有歌手以及樂隊,歌手們的表演服飾較常規,觀眾們的注意力大部分集在歌曲;2000 年後,隨著科技發展,舞台框架不再局限於架高的平台,表演形式也更多元化。許多藝人為了讓觀眾可以更深刻的體驗歌曲寓意,會將舞台的空間設計趨近於話劇般充滿故事性與衝突性,藝人在表演時也開始加入特技吊威亞等動作幅度較大的動作設計,由於 舞台服飾是舞台畫面中活動著的色塊,它於布景燈光相互配合,所以 2000 年後,舞台表演服飾漸漸成為了一種表演者表達作品內容的語言部分,而且隨著演唱會舞台設計和特技安全設施的進步,表演服飾設計也在應用功能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

3、表演服飾在設計上的主要特點

(1)設計師與藝人相互「牽制」

「藝人」和「設計師」是兩個自我意識都較強的職業,所以當他們合作時就會出現微妙有趣的化學反應。

就像手縫平針時,中間是會有一格空針一樣,一直朝一個方向發展時是會有局限和空洞的。尤其在表演服飾的設計中,如果只是設計師單方面設計是不能完全貼合藝人需求的,即使造型風格相符合,服飾在最後上台的演繹時也會出現不完整感,因為表演服飾在實際應用時每套服裝亮相的時間較長且頻率比較低,很多時候要考慮服飾換裝時間和觀眾的視覺感受(遠處的觀眾看到的色塊大效果和近處觀眾可看到的細節),服裝的系列感要與表演現場的舞美和音樂結合,而藝人對服飾實踐更有經驗,體驗過的服飾繁多,只有在設計師結合藝人審美以及需求時服飾才會得到最佳演繹,所以在設計舞台表演服飾時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淺析 20 世紀以來美國流行音樂類藝人的表演服飾(三):美國舞台表演服飾的借鑒性

淺析 20 世紀以來美國流行音樂類藝人的表演服飾(三):美國舞台表演服飾的借鑒性

(2)更注重功能價值

表演服飾為服飾設計中的一個小類別,適用於特定人群和特殊場合,同時也有一些特定功能要素。尤其流行音樂類藝人,他們的表演服飾在美觀性與功能性上有特殊要求,需要設計師在美觀和功能中間做平衡或取捨。比如現在流行的表演服飾款式「旱地泳衣」(原型是芭蕾舞練功服),它局限了服裝的款式,同時也就局限了服裝的面料,無彈性的面料比較難實現此種款的舒適性的,但是「旱地泳衣」這種款式卻很好的實現了唱跳型流行音樂類藝人做大幅度舞蹈動作時所需的功能性要求,而且此款式也能很好的拉長女性藝人的腿部線條。

(3)設計實驗性強

表演服飾的幾大風格由第二和第三章節可見,美國舞台表演服飾豐富的服裝風格與多樣的音樂風格有著直接關系,許多科學技術上的進步也對表演服的有著間接影響。

而且就流行音樂類藝人來說,她們對驚艷的新鮮的服飾需求量很大,對服飾設計的風格和怪誕審美的接受度更高,所以很多新銳設計師的作品可以在她們身上得到實現。

淺析 20 世紀以來美國流行音樂類藝人的表演服飾(三):美國舞台表演服飾的借鑒性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