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2005年,「民間科學家」郭英森擺擂叫囂清華、北大、中科院,他高舉「千古之奇UFO之擂」的旗幟,自稱論證了UFO(不明飛行物)就是外星飛船,為此他敢於同整個中國科學界叫板。然而,他口中那些沖擊「諾獎」的理論,卻蹩腳到不足以稱之為「科學」。

而在11年後,美國專家首次發現引力波,這位只有初中畢業的下崗工人再次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只因他在5年前的一檔節目中提到了「引力波」,一時間有人尊稱他為民間科學的先驅,成了被淹沒的民族榮光。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但當人們去拜讀他的學術成果時,其中諸如「五行八卦驅動宇宙飛船」的理論卻令人大跌眼鏡。在一片嘲笑聲中,所謂的「民間科學家」又一次成了人們口中的笑談。

而在最近,一部名為《宇宙探索編輯部》的電影上映了,主角也是一名「民科」,但這位同樣執拗的中年人,卻似乎讓我們看到了這枚硬幣的另一面。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中國科幻的另一條出路

如果說劉慈欣是托舉起中國科幻的堅實左膀,那麼郭帆便是另一條挑起大梁的右臂。

郭帆曾說過:「科幻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流浪地球》是前者,而他所監制的《宇宙探索編輯部》便應屬於後者。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雖然貼著「科幻喜劇」的標簽,但《宇宙探索編輯部》並非硬科幻,也與我們想像中的軟科幻故事相去甚遠,硬要總結的話,這是一場堪比《走進科學》的文藝科幻。

主角唐志軍是《宇宙探索》雜誌的主編,這部在80年代銷量堪比《讀者》的雜誌,也在當下紙媒的式微中日漸衰落。而唐志軍卻像個被遺落在了80年代的精神病人,對外星文明的探索有著別樣的執念,為此他斑駁了頭發,「遺失」了家人,在破敗孤寂的小屋中,日復一日地吃著清湯素麵。空閒時他會望著雪花電視發呆,那是他眼中的宇宙余暉,也是外星文明與他聯絡的天線。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盡管他的言行舉止在所有人看來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神經病,卻依然有人願意同他奔波,一同奔赴那場完全不會有結果的追尋之旅。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宇宙探索編輯部》的英文名為《Journeyto the west》意為《西遊記》)

但這群踏上「西行之路」的夥伴又何嘗不是「精神病人」,酗酒的那日蘇苦陷於迷茫;充滿好奇心的曉曉獨自承受原生家庭之痛;而聲稱能連接外星文明的孫一通,也已是獨存於世,無人憐愛的孤兒。「探尋外星文明」這毫無邊際的夢,成了他們短暫脫離現實泥潭的氫氣球。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在此之下,《宇宙探索編輯部》用偽紀錄片的形式,帶我們與老唐一同奔出城市,走入曠野,在叢林環繞的山野上吹異鄉的風,在毫無方向的旅程中走陌生的路。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目之所及的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浪漫,令電影的基調始終充滿一種飄忽的詩意,而阿姨秦彩蓉這個唯一正常人的每句吐槽,都能將所有人從幻想中拉回現實的怪誕。她就像拉著氫氣球的小女孩,任故事如何在天空飄飛,她都能扯住那根緊系現實的線。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跟隨鏡頭我們劃過每片鄉野,從朴實的村民中聆聽著她們口中的那些外星奇談,這種「一眼假」的故事卻讓這些人深以為然。而多數人追尋「外星文明」的旅程,雖然荒誕,卻一直是他們逃避現實的桃花源。唐志軍對抑鬱症女兒的自殺「不理解、不原諒」,其實是對自己的不放過,他窮盡一生也想要替女兒問出的:「宇宙存在意義是什麼?」,亦令他難以釋懷。

這些執念就像忽隱忽現的終點路標,只要還走著,總歸能短暫忘卻那些我們不想看到的生活。但西行之路亦有天竺,即便經歷八萬九千難,逃避的旅程也終將面對終點。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當「外星人」孫一通說出:「老唐,你只能到這了」時,唐志軍的旅程結束了,他要重新面對生活,直面女兒離世之痛,要不得不承認宇宙那毫無意義的意義。

《宇宙探索編輯部》看似是對廣闊宇宙的遙望,卻更像是對人類內心的一種探索。

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曾說過:「瘋子是一種自由的存在」。

唐志軍他們便是這樣的人,即便深陷現實生活的泥沼,卻仍不忘將虛妄的精神追求視為前進的光。他們中,有人疲於現實掙扎,不得不從夢中醒來;有人迷茫追尋,在虛無中凝結出了某種答案來說服自己;也有人沉溺於死胡同,在精神世界中肆意狂奔,享受著精神的自由,卻也淪為了現實的「瘋子」。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就像老唐會花520塊一睹橡膠外星人的尊容,就像他會將一個頭頂銅鍋的少年視為「神明」,順著少年手指的方向,追尋著遙不可及的外星人。這些在我們看來無比荒誕的故事,卻在他的精神世界中總是能自圓其說。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而我們所能看到的是,科幻在《宇宙探索編輯部》中成了一首虛無縹緲的詩。

當孫一通的詩在我們耳邊回響時,當麻雀真的落滿石獅子,當驢子不再需要蘿卜也能自由奔跑於山野間,當老唐因那首送給女兒的詩而無聲凝噎時,這種荒誕卻又真實而深刻的科幻故事,似乎令我們看到了中國科幻的另一條路。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科幻不止長槍短炮瞄向廣渺宇宙與未來的硬科幻,也未必是某個概念延伸出的軟科幻世界。科幻誕生於人類的幻想,而它的重構或許依舊能回歸人類的遐想本真,即便它飄忽得像首沒頭沒尾的詩,即使它毫無根據,即便它荒誕不經。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這樣的科幻沒有門檻。它來源於人類,也將反哺於人類,它屬於任何人。它可能來自咿呀學語的孩童,也可能來自垂死夢中的老人,它屬於流浪漢,也屬於企業家,它既是擁有知識的科學家,也是沒有文化的「民科」。

雙腳沒於黃土,亦能抬頭仰望星空

「突破霍金的『叢林法則』,找到位於大同階段的外星文明,讓一帶一路走出地球。」戴海綱一遍又一遍地陳述著自己的「天文外交」理論。

在北五環外的一間破舊樓房里,他與他的理論孤獨地苟活著。紅燭燈影,陰雲暗淡,他曾在燭光下一遍遍地推演,草紙的這面是他「顛覆世界」的理想,另一面卻是屬於現實的超市收據單,而現實的油漬已經滲透進了屬於夢想的空間。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自父親去世的那天,戴海綱便和整個世界斷了線。父親曾是北大物理系的高材生,而自己卻是三次高考失利、三次自費大專都沒念完,父親曾無限擔憂他這個「瘋子」兒子的明天,兒子也對父親的離世充滿了執念。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戴海綱的論證)

戴海綱曾在父親火化前燒去一封信,信中他希望父親能保住靈魂的完整,等待他未來用自己的理論聯系上高等文明,讓父親能夠復活,繼續為人類做貢獻。

就這樣,一個孩子在父親的牌位前妄圖「顛覆世界」,只為與他相見。

而在中國的南面,「民科」李三清亦能為「真理」,斬斷了自己的小指頭。

在此之前他早已背上了「反社會」、「精神病」等頭銜,他都不在乎。而在他自斷手指後,他毅然拒絕了手術台上醫生打麻藥的決定,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想記住這份疼痛,他想做一回硬漢。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李三清上傳的明志視頻)

他篤定自己「統一論」的真實,痛心疾首書本上錯誤的「相對論」對青年的荼毒,為此他曾一次又一次地大鬧中科院,將3萬字的論述文章放到專家們的面前,能預見的是,他的理論同樣錯得一塌糊塗,沒有任何可以討論的點。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李三清理論的片段)

自那之後他一頭扎進了生活,他買了輛工程車搞施工,但縈繞在腦海里的,仍是那些想要沖破頭皮的理論,於是在幾年後,他選擇了斷指立志,成了「民科」路上的又一位殉道者。

他說:「也許目前,我的重點在於家人,但是假如我命不久矣,我還是想為理論活一次。」

這些所謂「民科」的故事像《宇宙探索編輯部》一般荒誕。牛頓、愛因斯坦的理論在他們口中被一遍遍推翻,而所謂「驚世駭俗」的理論,卻只是個連初中生都能看破的笑談。但他們中的一些人仍像小丑一樣大鬧到台前,或大肆吸引著流量,或披著「科學」的幌子招搖撞騙。

但當我們繞到這群「民科」的另一面,會發現有些人也在世界的角落日復一日完成著自己的理論,即使他們面對生活的重壓,哪怕這些理論根本毫無意義,但他們依然甘願陷落在自己的一方世界,追求精神的暢想,享受「科學」所帶來的快感。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鄭曉廷,被譽為中國最牛民科,初中畢業的他,靠自己的研究改變了科學界對恐龍和早期鳥類演化的部分認識)

或許在他們心中,這份執念有獨特的意義,像老唐一般是對女兒離世執念的探尋,又或是一個孩子對親人的思念,或許這樣的科學幻想毫無意義,但它本身就像一首虛無縹緲的詩,遙遠而浪漫。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生命是有限的,但科幻是無限的,毫無疑問的是,人類對於神秘與未知的遐想是屬於任何人的,即便他是個「瘋子」,即便他的故事荒誕不經,即便沒人在意他所幻想的一切。

即便雙腳沒於黃土之下,他們依然能夠抬頭仰望星空。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記錄「瘋子」的科幻片背後,是荒誕的浪漫

來源:遊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