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譯介丨為什麼好萊塢電影在日...

譯介丨為什麼好萊塢電影在日本被冷落了?

作者:MARK SCHILLING

原標題:Why are Hollywood films falling out of favor in Japan?

好萊塢曾經統治過日本的電影市場。1975年,《大白鯊》的巨大成功讓進口電影在日本市場上首次戰勝日本電影:市占率達到了55.6% 。隨著由史蒂芬·史匹柏和喬治 · 盧卡斯等導演執導的特效電影,以及由史泰龍和施瓦辛格等肌肉發達的超級明星主演的動作片席捲日本院線,好萊塢的統治地位不斷上升。

根據日本映畫製作人連盟(簡稱:映連)編制的數據顯示,2002年,《ハリーポッターと賢者の石》(《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拿下日本票房年冠,進口片份額達到創紀錄的72.9% 。

上世紀90年代初,當我開始報導日本電影業時,業內人士告訴我,憑借其龐大的財力和技術資源,以及眾多的國際明星,好萊塢在日本市場上幾乎是不可戰勝的ーー而且很可能永遠統治日本市場。日本製片商沒有與好萊塢巨人正面硬拼,而是利用了當地電影仍然強大的主場人口優勢,依靠兩個類型片維持生存:面向兒童市場的動畫片和面向老人觀眾的武士劍戟片。

但是在2000年代中期,資深票房分析師大高宏雄開始注意到一個曾經不可想像的趨勢: 好萊塢電影正在失去日本觀眾的青睞,其中包括那些曾經鄙視日本電影、認為日本電影土得掉渣的年輕日本影迷。2006年映連發布的數據證實了這一點: 日本電影占據了53.2% 的市場份額,這是在1985年之後日本電影首次在本土戰勝外國電影。

譯介丨為什麼好萊塢電影在日本被冷落了?

從2006年至今,大高宏雄一直密切關注著這一趨勢,並通過他在日本最老牌電影雜誌《電影旬報》撰寫的月度專欄表達這些關注。他最近出版的專欄文集雖然涵蓋了過去23年的一系列主題,其書名卻最終定為《アメリカ映畫に明日はあるか?》(「美國電影有未來嗎?」)

譯介丨為什麼好萊塢電影在日本被冷落了?

大高宏雄在東京有樂町的一家地下咖啡館里接受了采訪,他親口告訴我,「現在的數字與2002年那時正好相反,2022年,進口電影在日本的市場份額約為31% 。」

大高宏雄認為,造成這種命運逆轉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迪士尼在日本市場的衰落。迪斯尼的真人和動畫電影曾經連年沖擊票房冠軍。

大高宏雄說:「迪士尼是美國片在日本市場的頂樑柱,他們在這個位置上呆了快十年,一直呆到疫情爆發前。「

但是疫情使得幾乎所有好萊塢電影都停止發行,包括迪士尼電影。

「其結果是,迪士尼電影原本非常龐大的日本觀眾群開始逐漸流失。」大高宏雄表示。也就是說,日本觀眾放棄了觀賞迪士尼電影的習慣,並且遲遲沒有恢復。

發行模式的變化導致了這種下降: 好萊塢電影公司過去為各個媒體平台推出的電影都有相對較長的「窗口期」。影迷們需要等待數月或數年,才能在影碟市場或電視頻道上見到某部院線片。大高指出,隨著電影直接進入流媒體時代,窗口期已被大幅縮小或完全廢棄。

即便如此,許多日本影迷仍然希望在影院觀賞電影。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壯志凌雲獨行俠》 ,該片2022年在日本的票房收入高達135.7億美元。

「湯姆 · 克魯斯把它搬上了大銀幕,」大高宏雄說,「這就是人們希望看到的效果。」

與此同時,日本動畫電影的票房也不斷攀升,《航海王紅發歌姬》和《名偵探柯南黑鐵的魚影》這兩部長壽系列片的新作都創下了票房紀錄。最近突破100億日元票房大關的還有根據井上雄彥的熱門籃球漫畫改編的動畫《The First Slam Dunk》 ,以及動畫大師新海誠的最新電影《鈴芽之旅》。

「這些電影的觀眾主要是動漫迷,」大高宏雄說。「他們不是從好萊塢電影轉向日本電影的影迷。」

盡管如此,結果還是一樣: 好萊塢在日本的統治地位完蛋了。

包括去年12月上映的《The First Slam Dunk》,今年日本市場票房收入最高的五部電影中,有四部是動畫片。其中唯一一部西片是《超級瑪利歐兄弟》 ,位居第三,這還是一部根據任天堂當家遊戲改編的CG動畫電影。唯一進入前十名的好萊塢真人電影是系列動作片《速度與激情》的最新一部《速度與激情10》。

根據大高宏雄的說法,好萊塢在日本市場失寵的另一個原因是,現在缺乏讓普通路人影迷能夠叫出名字的影壇巨星: 「日本影迷過去常常去電影院看某位明星,但是那些出演過《復聯》的演員,有那個普通影迷能叫出他們的名字?」

上文提過的湯姆克魯斯,可算是這一趨勢的一個例外。大高宏雄說:「自從第一部《碟中諜》電影上映以來,20多年來,他一直是美國的象徵」。然而,在今天的好萊塢,像克魯斯這樣具有全球票房號召力的明星越來越少。

「這有點可悲,不是嗎?真正的『明星』是那些超越文化和語言的人,」Otaka 說。「隨著好萊塢明星影響力的減弱,日本人對看好萊塢電影的興趣也在降低。」

相比之下,日本各大民營電視台大量製作本國藝人主演的電影ーー通常是根據日本觀眾耳熟能詳的熱門漫畫、小說或其他版權資產製作的電影。

大高宏雄說:「這些電影可以說是未映先紅。此外,各大電視台在自家媒體平台上大力宣傳自製電影,因此在日本市場上表現強勁。」

「這些片子能否打開國際市場,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關於好萊塢電影日益被日本觀眾冷落的原因,大高宏雄最後又提出了一條解釋: 日本觀眾對美國的興趣淡薄了。

「過去日本人經常前往美國,那是因為他們佩服美國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人的生活水平遙遙領先於日本人。」

不過,他補充稱,隨著日本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一差距有所縮小。

「現在,年輕人對美國不那麼感興趣了,」他說。「他們把喜歡好萊塢電影的人都打成『死宅』。誰能想到會發生這種事?」

譯者注1:與中韓不同,日本電影市場對本國電影沒有兜底保護措施,理論上好萊塢電影可以徹底擊穿日本市場。但是,從2006年起,西片在日本逐漸受冷,也是從那時起,為了挽救好萊塢電影的頹勢,好萊塢各大片商的日本分公司先後採取了如下措施:

  • 大幅推遲日本院線上映時間,同時加大宣傳「本片在全球創下了XXX億日元票房記錄」,企圖利用日本人強烈的從眾心理,引誘日本觀眾入場。
  • 動用虛假宣傳手段,把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當成第二個裴勇俊來包裝營銷,企圖以此帶熱《星際迷航2暗黑無界》。
  • 在企劃階段納入日式題材或請日本藝人客串,如《環太平洋》、《X戰警金剛狼》。
  • 在日語配音版中啟用大量日本本土藝人,比如請剛力彩芽去配《普羅米修斯》。
  • 以上措施全部失效,沒有一條能挽回好萊塢電影在日本的頹勢。

    譯者注2:大高宏雄當著老美的面子,說話還比較兜著,沒有全說,他在《東洋經濟周刊》發表的文章上表達了這樣的觀點:CG特效大片誠然曾一時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體驗,但如今邊際效應日益明顯,令觀眾失去新鮮感,連3D也是曇花一現;能引發觀眾共鳴的好劇本日益減少,好萊塢大廠的企劃能力正在弱化,擅長抓住觀眾心理的製片廠高管正在減少,導致所有片子的劇作嚴重套路化,翻來覆去都是同樣的內容…..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