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譯介:「沒用CG」?「實拍...

譯介:「沒用CG」?「實拍狂魔」?其實只是無恥掩蓋視覺特效師的功績!

原文出處:好萊塢報導者

「我們拍攝的每一件事都是完全靠實拍特技達成的,」《碟中諜7》的導演克里斯多福·麥奎里在一段幕後視頻中說,這段視頻講述了這部電影在羅馬的激烈追車戲。演員兼製片人湯姆·克魯斯補充說:「我們做得很好。」

這些評論延續了電影從業者和製片廠營銷部門強調電影製作是如何真實地做事情的趨勢。但視覺特效領域的人士表示,這種宣傳策略並不總是能描繪出完整的情形。視覺特效讓不可能成為可能,讓觀眾興奮不已,但那些辛苦創作精緻和開創性作品的藝術家們並不總是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在個別情況下,他們的勞動甚至不被承認。

「當你製作一部大片時,你可以講述任何關於這項技術的故事。(製片廠宣傳部門)並不總是希望這成為故事的一部分,」美國影藝學院視覺特效分部的一位資深成員表示。由於這個話題的敏感性,他和其他VFX社區的消息人士在匿名的情況下接受了《好萊塢報導》的采訪。(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消息來源並不適用於《碟中諜7致命清算》。)另一位消息人士補充說:「在某些情況下,他們顯然是在壓制關於一部電影是如何製作的某些信息,而對其他部分的製作方式卻非常直言不諱。有時是微妙的。有時是公開的。通常是從營銷或公關的角度做決策。」

消息人士補充說,有時製片方會下達一個明目張膽的指令:「我們不會對視覺特效工作做任何介紹。 ……我們不想讓演員黯然失色,[或者]我們不想打破某位大明星完成了所有這些特技動作場面的神話。」

值得注意的是,當被問及這部電影的2500個視覺特效鏡頭時,麥奎里公開表示,這包括在羅馬的追逐和火車鏡頭中的工作。但從傳達信息的角度來看,《碟中諜》系列的宣發一直都在談論的是實拍特技。

夏季大片《奧本海默》(Oppenheimer)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也以強調現場實拍而聞名,以至於他在2011年接受視覺效果協會(Visual Effects Society)的遠見獎時,以一種有趣的方式暗示了這一名聲。諾蘭說:「我經常在媒體上談論我對CG的使用,就像一個女演員談論她對肉毒桿菌的使用一樣,聽到你們這樣說我感到有點內疚。」然後他補充說,「我和其他電影製作人一樣依賴視覺特效——可能比其他任何電影製作人都要依賴。」

考慮到諾蘭的名聲,他在今年夏天聲稱《奧本海默》沒有使用CG時引起了轟動,一些人錯誤地認為這意味著根本沒有視覺特效。諾蘭後來在媒體上發表的評論澄清了這是有視覺特效的,為了保持幻覺,諾蘭拒絕透露更多細節。電影上映後,奧本海默視覺特效總監安德魯·傑克遜在接受THR采訪時詳細介紹了他的工作,說該片包括200多個視覺特效鏡頭。

但總的來說,好萊塢的一些人一直在談論電影中的實拍特技,即現場在攝影機前完成的特技,盡管在某些情況下,故事還有更多的內容。

上個頒獎季,圍繞派拉蒙和Skydance的《壯志凌雲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這部年度大熱影片的敘述,最初集中在演員的訓練和現場拍攝上。電影上映時,幾乎沒有透露使用了視覺特效,去年秋天,《好萊塢報導者》采訪視覺特效總監的請求被其頒獎宣傳公司拒絕了。

但是當《壯志凌雲獨行俠》進入奧斯卡視覺效果獎的十強候選名單時——這意味著為了爭取提名:它將參加視覺特效分部的經驗分享評比會,一種為投票成員展示的方式——視覺特效團隊透露,這部電影使用了2400個視覺特效鏡頭,包括全CG飛機的製作。(參考對象:《蜘蛛俠無路可歸》包含2500個視覺特效鏡頭)。

這一切都對視覺特效從業者產生了影響,包括在頒獎季。「在某種程度上,這讓特效師們與奧斯卡提名乃至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失之交臂。」另一位影藝學院視覺特效分部的資深人士斷言。

同意這一觀點的人承認,他們發現這種做法令人困惑,因為製作是一個團隊的努力,各個部門在製作電影時都是合作夥伴。但有時,當營銷開始時,這些合作者「要麼淡化正在完成的工作,要麼完全歪曲工作。」消息來源繼續說道:「當它來自電影的創意領導時,這是最侮辱人的。」

雖然不知道結果會是什麼,但亞歷杭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2014年的電影《鳥人》可能就是一個例子,該片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攝影在內的四項奧斯卡獎,但沒有獲得視覺特效獎提名。該片因長鏡頭而廣受好評,看起來好像整部119分鍾的電影都是一鏡到底的。正如伊納里圖在頒獎季告訴《好萊塢報導者》的那樣,「這就像一場現場音樂會。你修不好它,所以如果你搞砸了,一切就都亂了。你在電影中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

但當奧斯卡金像獎結束後,特效公司Rodeo FX同意接受《好萊塢報導者》的采訪,在采訪中,Rodeo FX承認,他們精心製作了大約100個縫合性特效鏡頭,將不同的表演和鏡頭融合在一起。在那次采訪中,視覺特效團隊表示,伊納里圖為每個場景拍攝了不同的鏡頭,但他並不只是在完成的電影中使用其中一個鏡頭,而是經常從不同的鏡頭中選擇元素,並將它們組合在最後的完成鏡頭中。「亞歷杭德羅更喜歡不同演員的不同表演,」執行視覺特效製作人喬丹·索爾斯(Jordan Soles)解釋說,「所以他不只是把鏡頭拼接在一起,而是把表演拼接在一起,有時還會變形頭部和軀干。」

在《鳥人》上映後的九年里,觀眾,甚至是經驗豐富的視覺特效專業人士,越來越難以區分真實和合成。

一位消息人士承認:「要看出一個鏡頭是如何拍攝的越來越難了。」另一個人補充道:「我們做得越好,對我們的職業就越不利。」

好萊塢歷史上早有作品被淡化的例子,這並不限於「什麼都是實拍的」這類話術。在迪諾·德·勞倫特斯監制的1976年的電影《金剛》中,傳奇特效化妝師里克·貝克製作了一套金剛皮套,並且親自上陣,充當皮套演員。但根據2019年出版的一本記錄貝克職業生涯的書《變形記》(Metamorphosis),這位奧斯卡獎得主接到了這樣的指示:不要與媒體交談,讓金剛機器人多出風頭,根據書中所說,金剛機器人其實在影片特效製作中應用不多。最終,製作金剛機器人的團隊獲得了1977年奧斯卡視覺特效特別成就獎。貝克被排除在外,根據《變形記》的說法,有兩名影藝學院視覺特效分部的成員因此事件從學院辭職。

除了獎項,視覺特效專業人士表示,這種做法還有其他影響。隨著7月《奧本海默》的上映,據Cartoon Brew報導,80%的視覺特效工作人員都沒有名字,盡管主要的視覺特效公司DNEG在其網站上列出了他們所有人的名字。《好萊塢報導者》聯系了《奧本海默》的環球製片廠,請他們對該報導發表評論。

消息人士指出,這對特效師的影響是,他們在辛苦工作之後,無法告訴朋友和家人他們對一部電影的貢獻。一位消息人士補充說,這些嚴格的指令不允許VFX公司談論他們的工作,也會影響VFX公司招聘頂尖人才的能力。

對於許多業內人士來說,問題仍然是,這種情況何時才能改變。一位業內人士承認,「好萊塢神話非常強大。」

(完)

鼓吹「零CGI」的電影宣發「光榮榜」:

  • 《奧本海默》(環球)
  • 《壯志凌雲獨行俠》(派拉蒙)
  • 《跑車浪漫旅》(SONY)(電腦特效鏡頭總數1156個,導演親自在社媒上點贊介紹CG的文章,打SONY宣發部的臉)
  • 《速度與激情X》(環球)
  • 《拿破侖》(蘋果/SONY)(雷德利斯科特大言不慚的」NO CGI「)
  • 《鳥人》
  • 淡化CGI人員幕後貢獻,誤導/誘導觀眾以為全片實拍的「光榮榜」

  • 《碟中諜7》(派拉蒙)
  • 《芭比》(華納)(五家特效公司中,三家公司的特效員工人名沒打全,電腦特效鏡頭總量與《跑車浪漫旅》相當)
  • 亞洲類似例子:嘉禾與日本合拍的《孔雀王子》(1988)抹去包括樋口真嗣、IMAGICA公司在內的大部分日方特效團隊名字;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疑似抹去北京諾華視創公司名字;韓片《勝利號》在宣發時避而不談兩家內地特效公司的貢獻……..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