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本文轉載自 Lunoccupied 大大的系列文章,已獲得授權,文章內容觀點僅供參考和學習。同時歡迎軍事愛好者們前來討論交流(撕逼)。如果喜歡的話,還請多多關注原作者 Lunoccupied 大大的B站號:點擊跳轉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隨著網際網路極端民粹主義盛行,國內突然炒起所謂的CR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國會研究局)報告,內容就是轉述CVN-78福特的各項關鍵子系統可靠性嚴重不達標,各種不行

國內版CRS報告里,來自真·CRS報告原文信息其實早在1月就已出現,結果6月才熱傳,時機上為何這樣選擇懂的都懂。(註:2022年6月我軍003福建號下水)更騷的操作是在真·CRS報告原文外故意塞入幾個謠言,實際演示了一番成語「魚目混珠」在現實中是怎麼操作的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不管是國內版CRS報告這一張PPT,還是真·CRS報告那幾張PPT,當然都絲毫沒礙著現實中的CVN-78按計劃開始首次作戰部署。根據美國海軍提供的信息,此次CVN-78上面搭載了60架左右的艦載機,數量上相當於一個滿編艦載機聯隊的80%。這次作戰部署時長將達到兩個月左右,(註:指2022年10月福特號的首次作戰部署)活動區域橫跨大西洋兩岸,除了美國海軍自己的艦艇還有盟國艦艇編入航母打擊群。

CVN-78福特上的EMALS(電磁飛機彈射系統)和AAG(先進攔阻裝置)將是之後一系列文章的主要切入點,藉此聊聊美國的監督機構,以及他們是如何把忽悠玩成一門藝術,在可靠性這事上用各種手法忽悠人,或者換用最近挺火的一個熱詞:打認知戰

之所以選擇EMALS和AAG,主要是因為這倆釋出的資料最多,信息相對全面,容易通過兩者身上的忽悠以小見大,窺探美國的戰忽套路,同時也為未來更多的國內版CRS報告提供一個增進水平的方向

一、監督機構

讓軍方自己監督自己的武器項目,這種「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行為不可避免會出現粉飾舞弊等行為,因此引入非軍方的監督機構就顯得非常必要了。在眾多監督機構之中,知名度較廣的就是GAO(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政府問責局),DOT&E( Director, 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 作戰測試和評估主管)和CRS

GAO被稱為「國會看門狗」,成立於1921年,初衷就是監督政府的項目和開支,武器項目只是其眾多涉及領域之一。GAO每年都會釋出一份武器評估報告,被重點照顧的的武器項目可能還會時不時喜獲一份專題報告。報告風格上偏重批評,容易被媒體選中傳播,自然能在軍圈留下知名度。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DOT&E則隸屬國防部,成立於1983年,目的是讓美軍武器項目的研發全程都時刻暴露在獨立的第二雙眼下。DOT&E背靠軍方的直屬上司國防部,能輕易獲得各種一手資料,是其它監督機構不少資料的來源。和GAO一樣,DOT&E每年也會釋出一份武器評估報告,而且風格也是報憂不報喜,提及的武器項目基本沒有不喊藥丸的,所以深得媒體和軍圈喜愛。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CRS是美國國會的政策研究機構,隸屬於國會圖書館,成立於1914年。和GAO一樣,武器項目只是CRS涉及的眾多領域之一。不過CRS沒有GAO那樣的門路去獲得一手資料,所以只能作為二手資料的搬運工。例如在被熱炒的報告里,CVN-78的可靠性數據就是全盤復刻自DOT&E

CRS的更新頻率飄忽不定,有時候隔一兩周,有時候隔幾個月甚至大半年釋出一份報告。一般都是大段照抄以往的報告再加點新資訊,主要信源是軍方釋出的資料以及媒體的新聞,引用信源也會標示得清清楚楚,堪稱美國國會運營的維基百科,用來掃盲效果一級棒。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除了以上三大較為知名的監督機構,隸屬國防部的ESD(執行軍隊理事會)和IG(檢察總長),隸屬國會的CBO(國會預算辦公室)等監督機構也負有監督職能,就是因為各種原因知名度更低,也更少出現在聚光燈上

說到媒體,這一隸屬官方之外的監督機構數量就更為繁多了。既有諸如簡式,防務新聞,四大軍種時報等專業軍事媒體,也有CBS,福克斯等或知名或陌生的傳統大眾媒體,還有The War Zone,War On the Rocks等個人或智庫成立的自媒體。這一賽道的競爭尤其激烈,內卷也是相當嚴重。(同行是冤家)

由於上述這些監督機構全都不隸屬於軍方,因此並不能直接左右軍方的行為。理論上軍方對其提出的觀點和建議完全可以選擇充耳不聞,我行我素。但是他們具備影響國會和國防部決策的能力,而軍方是要聽令於國會和國防部的,所以軍方還是時常需要回應和反制。另一方面,國會和國防部不會只聽這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監督機構的一家之言,也需要同時聽聽軍方的觀點,綜合兩方的說法做出決策。除了私聊解決,最常見的公開形式就是國會聽證會,最終結果如何就看哪方的嘴炮更有說服力了。

最後,武器項目總有不能公開的信息,因此這些監督機構總是需要同時准備公開和非公開的報告,公開報告里還能分公開等級。一些關鍵信息在此過程就會有意無意被省略,解讀起來很容易就成了「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lies: lies, damned lies, and statistics」(有三種謊言:謊言,該死的謊言和統計)。數字不會騙人,但是人可以用數字騙人。用對自己有利的數據作為對自己有利的論據這點,不管是美軍,還是DOT&E,可以說都是玩得爐火純青。雖然美國軍事透明度相對比較高,但是該保密的還是會保密,外界能看到的通常都是各種監督機構發布的數據,美軍的數據則會秘而不宣。這種信息差導致美軍在和監督機構的輿論戰中經常吃癟,圍繞EMALS和AAG可靠性的爭論就是這現象的冰山一角。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二、EMALS和AAG的可靠性

在美軍中,MTBOMF(平均任務失敗間隔)是較為常用的可靠性衡量標準,也有另一個馬甲叫MTBCF(平均嚴重故障間隔)。民間常見的表述則是MTBF(平均故障間隔),沒有那麼花里胡哨。MCBOMF(平均任務失敗運行次數)則是MTBOMF的衍生品,用運行次數(Cycle)取代了運行時間,更適合用於EMALS和AAG可靠性的計算。

按照美國國防部給出的通泛定義,MTBOMF是平均工作多長時間會發生一次導致任務失敗的故障。換言之,不會導致任務失敗的故障,理論上不管有多嚴重還是輕微,都不會被計算在內。對EMALS和AAG而言,對任務失敗的直觀理解就是不能進行艦載機的彈射/攔阻作業。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而MCBOMF則更簡單粗暴,只要把總運行次數除以總故障次數即可得出,如此一來得出的結果被稱為累計MCBOMF(Accumulative MCBOMF)。DOT&E在2022年之前的報告中,統計EMALS和AAG可靠性時就使用了這一方法。這種統計方法種簡單粗暴常用,但是也有明顯的弊端,最典型的就是沒有考慮澡盆曲線對數據准確性的影響。

新裝備服役初期因為人員不熟悉新裝備,設計製造上存在缺陷漏洞等原因,不可避免普遍會出現一開始故障率偏高的現象。隨著缺陷被修復,人員熟悉裝備性能,故障率將會降低並穩定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直到長期使用導致的磨損、疲勞、老化導致設備故障率再次爬高。這就是澡盆曲線特徵,它適用於絕大部分可重復使用的軍用或民用機械設備。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在澡盆曲線的影響下,單純使用總運行次數除以總故障次數計算可靠性,就如同班級倒數第一和我一起平均一下考試成績,結果得出結論:我們倆都是差生。解決這一弊端就需要用引入新的統計和計算方式 。

第一種是通過人為或計算的方式,截取某段時間的測試數據用以求出可靠性。DOT&E在2022年的報告中便使用了這種方式。

在2021年及之前的報告中,DOT&E都是直接使用總運行次數除以總故障次數算出累計MCBOMF,數字上那是相當難看,給人營造一種EMALS和AAG不行的錯覺。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而在2022年的報告中,DOT&E截取了CVN-78在2022年3~6月期間,EMALS和AAG的運行次數與故障次數,計算得出了這段時間內兩者的MCBOMF分別為614和460,2021年不知名時間段內次數接近的1758次彈射/攔阻,MCBOMF則為460和115。對比之下兩者尤其是AAG漲幅明顯,不過DOT&E給出的評價還是「略微提升」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第二種統計方式就是引入瞬時MCBOMF(Instaneous MCBOMF)這一概念,通過一個公式即可和累計MCBOMF進行相互換算。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MTBF(cum)即累計MTBF,這里可以用累計MCBOMF代替

MTBF(inst)即瞬時MTBF,這里可以用瞬時MCBOMF代替

α即增長率,知道兩個不同時間點的累計MTBF和累計測試時長或次數,分別取自然對數,再相除即可得到結果,過程類似求過兩點間直線的斜率。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查閱DOT&E的2019~2022年報告,可以知道DOT&E的數據一直記錄到2022年6月,累計9998次彈射/攔阻。由此可以計算得出EMALS和AAG的故障發生次數,累計MCBOMF,瞬時MCBOMF以及增長率。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截止第9998次彈射,EMALS的累計MCBMF穩步上升到303,瞬時MCBOMF已經提升到約644,增長率三年來一直維持在驚人的0.5+,增長趨勢明顯。

相比之下,現役尼米茲級上服役近50年的C13蒸汽彈射器,設計之時定下的MCBOMF目標也不過是405,現階段EMALS的實際表現已經超越了C13的設計目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尼米茲級首艦在進行首次作戰部署時,C13的MCBOMF其實也遠沒達到設計目標,因此相同階段的EMALS和C13,可靠性的差距實質上還要更大。

AAG的表現卻可以用跌宕起伏來形容。截止第8157次攔阻著陸,AAG的累計MCBOMF從74.7掉到41,瞬時MCBOMF從2019年的近75掉到2021年的約34,增長率連續兩年為負,統計數字是越來越難看。

但是同一時間AAG卻越來越經得住考驗。CVN-78上搭載的艦載機越來越多,航空作業強度越來越大,AAG依舊多次做到了100+日架次回收,甚至創造了本艦的8.5小時回收170架次飛機記錄。

到了2022年報告,攔阻著陸次數上升到9998次,數字給人的直觀感受突然又和現實表現接軌了。累計MCBOMF逆跌到49.3,瞬時MCBOMF大幅增長至497.5,增長率達到近乎突破天際的0.9,妥妥的逆襲。統計與現實之間的相互矛盾,統計數字的變化可以有多離譜,在AAG上可謂體現得淋漓盡致。

古語有雲:「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統計其實也是如此,統計與現實之間的差異,有時候只需仔細思考模型的不合理之處,排除掉不現實的因素後,便能接近真相。

DOT&E的報告顯示,AAG(先進攔阻裝置)的MCBOMF(平均任務失敗循環)表現在2019~2021年曾呈現下滑狀態,但在國會和國防部中也沒掀起什麼大浪,而且同一時間段內的實際表現還越發出色。除了有DOT&E的統計口徑問題,這還牽扯到了美軍和DOT&E之間對可靠性衡量標準的不同定義和判定標準。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三、Ao vs MCBOMF

今年2月3日的防務新聞就曾報導,海軍發言人在回應DOT&E的報告中對EMALS(電磁飛機彈射系統)和AAG可靠性的評價時指出:美國海軍衡量可靠性的標準和DOT&E不同。DOT&E看的是故障次數,而美國海軍則是看可用時長占比。EMALS和AAG的這一指標都已達到了約98%

同時海軍發言人還解釋道,DOT&E衡量可靠性所用的MCBOMF,只考慮了故障次數而沒有考慮故障嚴重程度和排障時長,如此一來不同程度的故障對計算結果的影響權重是完全相等的。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海軍發言人所提到的DOT&E所使用的故障次數,自然就是前文我們提到的MCBOMF,而海軍所使用的可用時長占比,專業術語就叫Ao(作戰可用性)。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下面我們就要講到海因里希法則,即赫伯特·海因里希在其著作《論科學方法預防工業事故》中的闡述:

「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

這也就是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則,EMALS和AAG自然不會例外,它們也受到海因里希法則的約束。

一般來說,一款設備的微小故障發生頻率要遠高於重大故障,前者的排障時長也要比後者短。在MCBOMF的公式中,只包含了故障次數這一變量,忽略了故障嚴重程度和排障時長,因此不同類型故障在計算中的權重是相等的,這就容易產生一份和實際使用反饋相悖的統計數據。此前AAG的MCBOMF連續2年下滑,航空作業強度卻在不斷增大這一矛盾便是最好的例證。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2022年11月的首次試驗性部署期間,CVN-78福特的艦員接受受邀登艦的軍事記者采訪時也有類似的表態,透露EMALS和AAG的絕大部分故障都是諸如傳感器,液壓系統,機械方面的微小故障,在不影響其餘彈射器的情況下即可進行修復,導致相鄰彈射器必須下線才能修復的重大故障甚至災難性故障則甚少發生,而且主要集中在早期。

Ao之所以會在衡量設備可靠性時被美軍引入,是因為其考慮了人力,後勤等在實際使用中可能影響設備可靠性的因素。MTBF(平均故障間隔)旨在衡量設備本身的可靠性,對這些因素考慮欠缺。在MTBF基礎上衍生的MCBOMF才進行了一定修正,考慮了人為因素導致的故障

值得一提的是,民間和美軍,美軍和國防部,美軍不同軍種之間,對Ao的定義和計算方式都有一定的區別,要是細究這也是筆難以理清的糊塗帳。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四、EMALS和AAG的Ao指標及表現

從防務新聞的報導可以得出,現如今EMALS和AAG的Ao在98%左右,那麼對比其之前定下的Ao指標,這一數字達標了嗎?

在2004年,負責管理航母項目的PMS(艦船項目主管) 312的湯姆·摩爾上校在介紹EMALS的PPT中,就透露了其Ao指標為0.89,即89%。海軍發言人2月所說的98%已經超出當初定下的目標值的10%之多。

相比EMALS的部分一個段落就能完整概括,AAG的部分則要精彩許多。由於早期糟糕透頂的表現,AAG被美國國防部從CVN-78中分離出來,2017年開始作為一個獨立項目申請預算和接受監督。得益於此,外界得以從ESD(執行軍隊理事會)的專題SAR(選擇性采購報告)中了解AAG的KPP(關鍵性能參數)

SAR中清楚標示了AAG的其中一個KPP是Ao,MCBOMF並不在其中。而今年的SAR透露,AAG在IOT&E(初始作戰測試和評估)階段,要求Ao的門檻值為0.985,目標值則為0.988。實測中,總計12577次攔阻所得出的累計Ao為0.865,瞬時Ao則為0.938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從實測數據可以看到,SAR截稿時AAG的Ao仍未達到0.985的門檻值。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是IOT&E階段的要求,而CVN-78的IOT&E在2022年9月才正式開始。在這個時間點之前,其累計攔阻次數已經達到約1.1萬次。也就是說這12577次攔阻中,只有約12.6%發生在IOT&E階段,SAR中的實測數據並不能作為AAG沒有達標的證據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除此以外,SAR中特別補充到,ISE (獨立航行演練) 11~18期間的4677次攔阻所得出的累計Ao為0.962。0.985是系統達到成熟後所要求的門檻值,而系統成熟的定義是要在CVN-78上完成2.5萬次攔阻,並計劃2023年底前完成。對AAG的評價是「自2020年7月以來,相較PDT&T(交付後測試和海試)早期,AAG在作戰可用率上展示了顯著的進步。隨著AAG系統增加周期作業,預計系統可靠性和作戰可用率還將增長」 。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從12577次攔阻所得出的累計Ao為0.865,ISE (獨立航行演練) 11~18期間的累計Ao為0.962,瞬時Ao為0.938這些數據不難看出,AAG早期的Ao嚴重低於0.865這個平均值,後期才有了質的飛躍。同時也交叉驗證了Part 2中提及的,在2022年的DOT&E報告中,AAG首次發生累計MCBOMF逆跌,瞬時MCBOMF暴增的現象。

美國海軍發言人透露的Ao達到98%,遠大於SAR中公布的任何一個數值。最可能的解釋就是,98%是美國海軍根據某個階段內,例如IOT&E開始後,EMALS和AAG的彈射攔阻次數所計算得出的結果。正如一開始說的,美國海軍和DOT&E都會靈活運用統計學來為自己尋找有利的論據

根據今年4月美國海軍透露的消息,CVN-78完成部署後計劃將進行一次為期一周的持續出動能力測試。SAR顯示CVN-78的IOT&E將持續到2025年3月,以包含在未來的COMPTUEX(合成訓練單元演習)中進行架次出動率測試的計劃,這里指的很可能就是高峰出動能力測試。

前文簡論述了DOT&E和美軍在可靠性問題上使用的不同衡量標準,就算是同一個衡量標準,計算方法和參數可能也不盡相同。其實具體到一個故障上,美軍和DOT&E的看法可能都得打一架。這是美國著名軍事記者麥可·法貝(Michael Fabey)就透露的一條潛規則。

五、第三方機構視角

麥可·法貝作為任職20多年的美國資深軍事記者,沒少上過尼米茲級,也上過CVN-78福特。之前在和他的交流中,他給出的評價便是CVN-78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2021年還需要承擔整個東海岸艦載航空兵的訓練任務這種重任。因為對於和平時期的航母來說,這種訓練任務產生的日起降架次最多,所以也最考驗EMALS(電磁飛機彈射系統)和AAG(先進攔阻裝置)的可靠性。

在麥可.法貝眼里,美軍和DOT&E是兩個世界的機構。DOT&E屬於數據黨,作風就是過於謹慎,和美軍這樣的實操黨截然不同。他在撰寫軍事新聞時,從來不會單方面引DOT&E報告的內容作為信源,而是會就DOT&E所提到的問題咨詢美軍並交叉比對其說法。他解釋道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DOT&E和美軍在觀念上有不小的差異。

他用故障的定義舉例道。在FSST(全艦抗沖擊測試)中,如果艦上有條線纜因為爆炸沖擊,被震落天花板吊在半空。美國海軍會認為此等問題很快即可修復,也不會產生嚴重問題,因此只會將其判定為小故障,但DOT&E的看法會截然不同,認為此等問題完全可以分類為嚴重故障,然後寫進報告的統計數字里。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法貝所述的掉條線纜都能被美國海軍和DOT&E歸入不同的故障程度,引申出的正是MCBOMF(平均任務失敗循環)被納入統計的故障的准入門檻不同。准入門檻可以有多復雜,從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海軍對C13蒸汽彈射器的測試報告中就可見一斑

報告中MCBOMF還叫MCBF(平均故障循環),只會統計那些導致必須中止現有彈射流程,且修復時間大於3分鍾的故障,又被稱為嚴重故障或一類故障。其餘修復時間不長於3分鍾,或者可以彈射完成後再修復的故障,則屬於二類或三類故障,都不會被計算在內。

在對尼米茲的C13蒸汽彈射器從1970年到1976年的測試中,美國海軍進行了11058次運行,總共發生了263次故障,但只有64次被歸類為一類故障並計算入MCBF中,因此可得C13的MTBF為173。值得注意的是,11058次運行中有近63%是空載彈射,而空載彈射會拉高彈射器的可靠性。盡管如此,此時C13的MTBF依舊和其設計指標所要求的405次,有相當大的距離。

這一報告披露的MTBF統計口徑也許早並不適用於EMALS和AAG的MCBOMF,但是已經足以讓人了解其復雜程度。我們目前看到的MCBOMF數據均來自DOT&E,DOT&E並沒有對故障的准入門檻做任何解釋,而美國海軍已經改以Ao(作戰可用性)衡量可靠性,更不用對此報什麼期待。所以,有多少不被美國海軍視作嚴重,但卻被DOT&E打上嚴重標簽的故障寫在EMALS和AAG的報告上,外界無從得知。除此以外,法貝提到的作為數據黨的DOT&E作風,和作為實操黨的美軍截然不同,這也是見慣不怪了。DOT&E信奉數字說明一切,美軍卻認為實踐出真知。

DOT&E在上世紀80年代成立後,接管了OT&E(作戰測試和評估),結束了美軍在IOT&E(初始作戰測試和評估)和FOT&E(完全作戰測試和評估)上做小動作以求盡快通過,將裝備投入部署的歷史。但DOT&E的介入也有弊端,OT&E這一流程開始變得相當繁瑣且耗時,所以美軍也沒少在IOT&E完成前就直接把裝備投入部署。例如本系列主角CVN-78,其IOT&E預計將持續到2025年3月,但目前CVN-78已經在進行其首次常規部署。還有就是DOT&E重點批判的對象F-35,今年9月才完成IOT&E,但其全球部署早已開展,並且在中東經過了實戰檢驗。

回到服役時靠性並不達標的C13上,實踐出真知的美國海軍並沒有因此停下部署尼米茲級的腳步。首艦CVN-68尼米茲1975年5月服役後,當年就完成了5731次彈射,第二年7月開始的首次作戰部署中,約6個月時間內進行了超過9000架次起降,並在1976年底前就達到了2萬次起降的里程碑。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相較之下,EMALS和AAG的MCBOMF不僅超越了當時C13的MTBF,甚至已經超越C13的MTBF設計指標,卻只經歷了7年2萬次起降,考驗完全算不上嚴苛,甚至可以說根本就是輕松拿捏。幸虧上世紀70年代DOT&E還沒成立,不然C13也得喜提給EMALS和AAG的同款評價。

就像沒有一個女人能笑著從男朋友的手機里走出來,沒有人能哭著從DOT&E報告里走出來。作為「拿錢唱衰的急先鋒」,DOT&E報告的一貫作風是基本看不到積極的正能量報告,只有數不清的找茬和批評,讓你心中飄過一萬匹羊駝。而如果連DOT&E都找不到什麼茬,那就說明這個武器項目簡直是三體人的水滴一般完美無瑕。

當然如何唱衰也是門技術活,DOT&E作為正當政府機構當然不會光明正大地造假,但不代表不會靈活運用春秋筆法來讓自己的結論更有說服力。不過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這些春秋筆法也曾讓DOT&E在唱衰CVN-78福特上栽過跟頭。

六、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翻開DOT&E的報告,你會發現在CVN-78海試前,DOT&E多次預測其實際表現會非常糟糕,並且給出一系列數據作為佐證。EMALS(電磁飛機彈射系統)和AAG(先進攔阻裝置)的MCBOMF(平均任務故障間隔)一直沒有達到指標一事就被多次提及。

DOT&E曾經在報告中不斷強調,EMALS的MCBOMF(平均任務故障間隔)理應達到4166,AAG的MCBOMF理應達到16500,給人一種EMALS和AAG應該現階段就達標的錯覺。然而實際上,EMALS和AAG現階段根本不需要做到,DOT&E隱瞞了一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這一點作為同行的GAO(政府問責署)早在10年前就已經揭露。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2013年,GAO發表的CVN-78專題報告中,提到EMALS和AAG因為早期故障率居高不下,無法遵守早期制定的可靠性成長曲線,為此對可靠性成長曲線進行了重新修訂。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現實的CVN-78也並沒有遵照GAO上披露的時間節點執行。例如IOT&E被從2017年拖延到2022年,AAG在IOT&E前運行接近1萬次,而不是當時預計的1500次。

修訂後的可靠性成長曲線,要求EMALS要在31.5萬次運行時MCBOMF達到4166,預計2032年達成,AAG要在33.5萬次運行時達到16500,預計2027年達成。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要知道一艘航母幾乎需要整個服役期來刷出30+萬次起降。例如CVN-68尼米茲1975年5月服役,但直到今年4月才達成35萬次起降,前後經歷了近48年。美國航母中這一次數的最高記錄是CV-16列克星敦,服役48年間累計達到驚人的483663次。

相比之下,截止今年10月,CVN-78上的EMALS和AAG的運行次數只達到2萬次。而且平均4~5年才會有一艘姐妹艦服役,幫忙分攤刷起降架次的壓力,30+萬次對於福特級來說是一個非常遙遠的目標,至少需要十幾年時間完成

DOT&E有意無意地忽略了EMALS和AAG的運行次數這一前提條件,將達到30+萬次運行次數時理應達到的MCBOMF混淆為現階段理應達到的MCBOMF,只是為了批判兩者可靠性不佳所編織的理由。就算EMALS和AAG奇跡般地如初始設想般可靠,也分別需要滿足約22萬次和22.5萬次運行這一前提條件,才會達到設想的MCBOMF指標。也就是說,就算EMALS和AAG如設想般一帆風順,現階段DOT&E依舊會給兩者打上可靠性不佳的標簽。

七、玩火終自焚

除了指責EMALS和AAG的MCBOMF不達標,DOT&E在CVN-78開始海試前的2016和2017年還曾預測其實際表現將會慘不忍睹,結果因為這慘遭翻車,成為抹不掉的黑歷史。

以2017年的報告為例。DOT&E稱,EMALS的MCBOMF為455,AAG的MCBOMF為19。據此預估EMALS完成4天高峰出動的可能性為9%,完成1天持續出動的可能性為70%,無法滿足高強度作戰的需要。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AAG完成4天高峰出動的可能性小於0.001%,完成1天持續出動的可能性小於0.2%,另外還補充日常使用中,AAG完成1個12架次攔阻著艦周期的可能性為53%,日攔阻著艦84架次的可能性為1%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雖然DOT&E列出了一大堆數據,看上去是有力的論據,但其實這些數據都只是基於一條簡單公式的推導結果,和科學嚴謹相差甚遠,不過拿來唬人那是綽綽有餘了。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上圖的公式各個字母分別為:

e是自然常數

t是時間,這里可以使用運行次數替換

MTBF(平均故障間隔)如前文所述,在這里可以替換為MCBOMF

R(t)即為可能性

如果把12帶入t,19代入MTBF,由此可得R(t)為0.532,即DOT&E所述的AAG完成1個12架次攔阻著艦周期的可能性為53%。再把84代入t,19代入MTBF,由此可得R(t)為0.012,即DOT&E所述的AAG日攔阻著艦84架次的可能性為1%。DOT&E對AAG日常運行能力的預估,就是這麼計算得出的。

CVN-78設計的持續日出動能力為160架次,將之代入t,把EMALS和AAG的MCBOMF分別代入MTBF,由此可得0.704和0.00022,分別對應EMALS完成1天持續出動的可能性為70%,AAG完成1天持續出動的可能性小於0.2%

CVN-78設計的高峰日出動能力為270架次,所以4天日出動能力就是1080架次,將之代入t,再次把EMALS和AAG的MCBOMF分別代入MTBF,由此可得0.093和2.1E-25,分別對應EMALS完成4天高峰出動的可能性為9%,AAG完成1天持續出動的可能性小於0.001%

搞笑的是,如果你使用DOT&E的公式套到尼米茲級上,使用C13蒸汽彈射器的MCBOMF來計算完成120持續出動日架次,以及4天240高峰出動日架次的可能性,結果將會得到74%和9%,和2017年的CVN-78基本處於同一水平

也就是說,如果CVN-78可靠性很差,那尼米茲級同樣也是如此,這明顯不合乎現實。如果用DOT&E審視CVN-78的方法來審視全世界的航母,那基本全世界的航母沒一個是能打的。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更搞笑的是,CVN-78服役後開始進行艦載機起降測試。在2022年1月的ISE 5(第5次獨立航行活動)期間,CVN-78用7天時間進行了401次起降作業,最高的一天單日起降達到135架次,另外還有一天也達到100+日起降架次

要是使用DOT&E的公式計算,AAG日攔阻著艦100架次的可能性為0.5%,明顯是小機率事件。然而CVN-78卻連續兩天發生這種小機率事件,可能性進一步降低為0.0003%,無疑是在狠狠打臉DOT&E。自知翻車的DOT&E在2018年悄悄將預估數值和無法高強度運用這一結論悄悄刪除,只是簡單提到實際表現沒有達到理應達到的MCBOMF。

轉載丨從福特號看美帝的戰略忽悠

從CVN-78福特號航母看美國的戰略忽悠這一系列,核心宗旨就是揭露美國的監督機構為了唱衰自家裝備可能使用的各種春秋筆法。他們這麼做是奉旨行事,他們的說法也只是一面之詞。復讀這些監督機構的論據是個人都能做到,但如何不盲目相信他們的說法,抽絲剝繭識破他們其中夾雜的戰略忽悠,則是一門需要鑽研的大學問。

至此本文已經結束,喜歡的話還請多多關注原作者: Lunoccupied 另外歡迎各位軍事愛好者,玩家,科技愛好者來評論區說出你們的看法和意見。同時祝大家2024新年快樂。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