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龍:一個幻想生物的譜系

龍:一個幻想生物的譜系

出品/江隱龍

當垂暮的清帝國將「黃底藍龍戲紅珠」定為國旗時,年過半百的慈禧太後——這個清帝國事實上的統治者——想必不會知道自己中意的這條「黃龍」在西方文化中是怎樣一種存在。光緒廿一年(1895年),德意志第二帝國皇帝威廉二世送給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幅《黃禍圖》,圖上代表「邪惡」黃種人的正是佛像與龍,而圖中的歐洲人,在天使長聖米迦勒的代領下正在進行著「正義」的戰鬥,正如威廉二世在圖上所題的字句:「歐洲各民族,保衛你們的信仰和家園!」

龍在中華文明圈為鱗蟲之長,一經現世便是百年不遇的嘉瑞,也即是最高等級的祥瑞;那麼,《黃禍圖》中對龍的「黑化」僅僅是一種文化蔑視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了解西方龍的前世今生。

四足龍:西方龍譜系中的代表

相對於分為四大人種的人類來說,龍的種族要復雜得多。從廣義上來講,英語中的「Dragon」一詞既包括了西方的龍,也包括了中華文化圈的龍。而隨著中華龍漸漸被翻譯成「Loong」,「Dragon」自然專門指向了西方龍——應該說,這種指向才符合「Dragon」的原本之義。

中華龍與西方龍的區別顯而易見:中華龍吐水,西方龍吐火;中華龍棲息於江河湖海,西方龍多居住於山洞;中華龍沒有翅膀但均能騰雲駕霧,而西方龍是否能飛翔取決於它們是不是長了翅膀——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華龍經典形象中均沒有翅膀,但《山海經》和《史記》中均有記載的上古神龍應龍卻是「背生雙翼」的,在大禹時代還曾經幫人類治理過洪水。有趣的是,兩種龍似乎還印證了中華文明與歐洲文明的審美差距:中華龍的身形「瘦」成了一道閃電,而西方龍則壯實得如同山丘。

從形態上看,中華龍與西方龍其實很難被歸類為同一物種,但即使是西方龍,其種類也堪稱五花八門。除了「Dragon」外,英語中還有「Worm」、「Wyvern」、「Drake」等可以指代龍的單詞——聽起來會覺得不可思議:「Worm」不是蠕蟲的意思嗎,難道這也能代表龍?其實這倒不僅僅是西方龍的特性,漢字中的螭、蛟、虬、蚣蝮等也均為龍族,同樣也帶有「蟲」字旁。無論在東西方,龍的形象都很可能部分取自於蟲類——如果龍在歷史上並不存在而只是一種幻想生物的話。

以上述幾個單詞為基礎,可以將西方龍分為以下三大類:「Dragon」為西方龍的統稱,狹義上專指四足龍,這種龍最為常見,可以視為西方龍形象的代表;「Wyvern」指的是雙足飛龍,前肢與蝙蝠相似化為翼,屬於典型的翼龍目;「Worm」與「Drake」有相似之處,可以指地龍、蛇龍,顧名思義是指沒有翅膀也不會飛的龍。有學者認為「Dragon」與「Drake」同源,演變於希臘語中的「大蛇」,這似乎也部分解釋了為什麼四足龍長著翅膀但未必會飛吧……

西方神話中最著名的龍中,大多是四足龍。這些龍在擁有極強戰鬥力的同時擁有著以下共同的特點:長壽、暴躁、貪婪、記仇,以及——最終死在英雄的武器之下。

北歐神話中這樣的四足龍出場尤多。《尼貝龍根的指環》中由侏儒變成的法夫尼爾(Fafnir)、不斷啃食世界之樹的尼德霍格(Nidhogg)、《貝奧武夫》中貝奧武夫(Beowulf)所擊殺的火龍,均是典型的四足龍;在英國帶有濃濃基督教色彩的「聖喬治屠龍」及「聖瑪格麗特撕裂龍腹」的傳說中,龍的形象也均為四足,不同的只是有否帶有翅膀。最具時代感的大約要數威爾斯國旗上的紅龍,以教科書式的圖案勾勒出了四足龍的經典形象——在威爾斯傳說中,這條代表威爾斯人的健碩紅龍擊敗了代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白龍,龍作為民族獨立的象徵被印在了國旗上,這在西方文化中可是絕無僅有的。

四足龍龐大而強悍、生有雙翼卻通常不會飛,這一形象大體契合了人類對於龍的最初印象:西方龍更近於獸而非鳥。或許是這一設定過於缺乏變化性,又或許是人們不願意讓龍白白浪費了那一雙巨大的翅膀,雙足飛龍的形象漸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雙足飛龍:毒液及龍族進化史

四足龍雖然是西方龍中的代表,但雙足飛龍的身影同樣不絕於歐美的奇幻作品,最著名大約要數霍比特人系列中的噴火雙足飛龍史矛革(Smaug):在《霍比特人3五軍之戰》中,這條有「暴君」之稱的猛獸獨自一「龍」僅靠口中的龍焰便輕易燒毀了一座城市。

在托爾金作品中的中土大陸里,龍的種類多樣而自成體系:中土大陸最早的噴火巨龍是格勞龍(Glaurung),這頭沒有翅膀也不懂飛行的龍還有個意味深長的外號「貪婪之蟲」(Worm of Greed),正契合了地龍「Worm」這個意象。格勞龍還被稱為「巨龍之父」,似乎也隱喻著龍是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從大地漸漸通向天空。中土大陸最早的飛龍是安卡拉剛(Ancalagon the Black),也會噴火,無法證實其屬於雙足飛龍還是四足飛龍,但史矛革被認為是格勞龍或安卡拉剛的後裔,所以安卡拉剛為雙足飛龍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當然從生物構造學的角度來看,雙足飛龍似乎也比體型龐大的四足龍更適合飛翔。

俄羅斯電影《他是龍》中,能化成人形的阿爾曼也是一頭雙足飛龍,而且也會噴火:飛翔外加噴火技能似乎已經成為龍的標配。事實上在西方傳說中,雙足飛龍一般是不能噴火的,與其相對應的技能通常是毒液——頻繁出現於中世紀紋章中的飛龍形象象徵的是瘟疫與征服,與火並沒有關系,相比之下倒是四足龍象徵著「寶藏守護者」。

相比於文學影視作品,一些二次元遊戲對雙足飛龍與毒液的聯系傳承得較為准確,如暴雪公司出品的《魔獸爭霸》,其獸族有一個兵種名為風騎士,其實按照其原名「Wyvern Rider」的字面意思來講,更准確的翻譯的飛龍騎士。風騎士的技能為「浸毒武器」,正與飛龍的象徵含義相契合。

《英雄無敵》中的飛龍技能也是毒液,其實還有專門的毒液飛龍(FoulWyvern)這一兵種。即使是物理攻擊,《英雄無敵》依然選擇了閃電而非龍焰作為飛龍的技能——兵種閃電飛龍(Paokai)的技能正是閃電吐息(LightningBreath)。

與此相似的還有經典桌遊《龍與地下城》。遊戲中的飛龍種類繁多:骸骨雙足飛龍、天界雙足飛龍、腐化雙足飛龍、半巨魔半雙足飛龍、超級雙足飛龍……這些雙足飛龍的能力專攻無一例外都是毒。或許是因為影視作品更需要視覺沖擊力,而燃燒的龍焰顯然要比毒液更讓人熱血沸騰——如果《冰與火之歌》的龍以毒液為武器,那書名是不是要改成《冰與毒之歌》?

如果說托爾金作品中龍的譜系包含了文學作品中西方龍進化史的隱喻,那有一款相對小眾的戰棋類角色扮演遊戲則以二次元的方式勾劃了西方龍進化史的明喻——這便是台灣漢堂國際公司出品的最後一款單機遊戲:《阿瑪迪斯戰記》。

《阿瑪迪斯戰記》中的魔獸有著獨具特色的「轉職系統」,龍則遵循著「幼龍-龍-巴哈姆特」這一轉職順序「進化」。「幼龍」沒有翅膀且前肢極度萎縮,是個典型的「Worm」或「Drake」;而轉職到「龍」時便憑空生出了一對翅膀——在遊戲中意味著獲取了飛翔技能——而且前肢並沒有與翼相合,是個十足的「Dragon」了;饒有趣味的是巴哈姆特(Bahamut)這一稱呼,淵源於《舊約全書·約伯記》中的怪獸貝希摩斯(Behemoth),只是與西方龍的形象完全搭不上邊。或許這只是跨文化設計中一個小小的烏龍,但也的確偶合了人們心中龍是源於大地而通向天空的「潛意識」。

龍焰:撒旦與地獄的宗教隱喻

貝希摩斯與龍並非同族,但聖經中的確有關於龍的記載,或許這也是歐美文化中關於龍最「權威」的出處了。《新約全局》中的《啟示錄》以炫麗的筆法寫道:

這條西方最著名的龍有著難以言喻的形象,而《啟示錄》的字里行間也強烈影射出基督教文化中龍與魔鬼、邪惡的關聯:「它的尾巴拖拉著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一句毫無疑問是指代撒旦帶領三分之一天使背叛上帝並挑起天使戰爭的故事。這一戰之後,背叛者被打入地獄,《啟示錄》在隨後的章節中立刻標明撒旦和墮天使的結局:

這一段文字,既解釋了龍因代表撒旦而沾染上了邪惡的原罪,也解釋了龍為何與火相關——一方面是因為地獄本身布滿了永不熄滅的火焰,相應的描述同樣出於《啟示錄》:

這是《聖經》中唯一描寫地下世界場景的語句,硫磺火湖由此成為地獄的代表景觀。更具詩意的描述出自於但丁的《神曲·地獄篇》:

當然,硫磺火湖的構想與人類對自然的認知也不謀而合,17世紀的基督教「科學巨匠」阿塔納斯·珂雪曾經在其散文中對「地下火」做了同樣頗具詩意的描繪:

在但丁及珂雪優美的文字中可以輕而易舉地感受到地獄與烈火的文化關聯,這種文化關聯自然擴及到了墮入地獄的龍。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撒旦本身就代表了「火之靈」,正如人類代表了「土之靈」,在一些基督教外典中,「火之子焉可拜土之子」正是天使戰爭的導火索,而龍也自然在傳說的衍生及流變中打上了不可磨滅的火之印記。

結語

說到龍焰,居住在火湖中是一回事,能吐火又是另外一回事,與東方人自然地相信中華龍可以呼雲興雨不同,西方人煞費苦心地探索起西方龍會噴火的原理,並且真的研究出了兩種解釋:一種說法是龍的嘴巴里有兩條腺體,吐出的化學分泌物一經接觸便會雄雄燃燒;另一種說法是龍嘴中的頰囊藏有燧石和黃鐵石,火焰由兩種石塊經摩擦產生。在這里,也真要佩服歷史上這些博物學家的「科研精神」以及豐富的相像力了。

與此相似的橋段還發生在奇幻經典《冰與火之歌》的構思過程中。《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在最初也考慮過將龍設定為四足動物,但作為一個生物學強迫症,他很難相信一頭碩大無朋的四足龍居然能在天空上翱翔,所以最終選擇了雙足飛龍的模式。當然喬治·馬丁如果再「強迫症」一些,龍可能便不會出現在小說中了:要知道除了風神翼龍這種例外,侏羅紀至白堊紀的翼手龍不過與鷹隼差不多大小,如此體型的雙足飛龍就算擁有龍焰恐怕很難成為決勝的武器,即使是在冷兵器時代。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冰與火之歌》龍的主人丹妮莉絲·坦格利安讓龍吐龍焰時喊的高等瓦雷利語咒語「dracarys」很可能借鑒了「Drake」一詞,這里的含義更偏向於格勞龍那樣的地龍而不是雙足飛龍——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制空權,龍焰在戰爭中尤其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