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侯景之亂:江南盛世的崩潰·...

侯景之亂:江南盛世的崩潰·上篇

序章·梁武帝的夢

六世紀中葉,中國南部正處於梁武帝蕭衍的統治之下。太清元年(547年)正月乙卯(十七日),蕭衍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中原一帶的牧守紛紛獻出自己轄下的領地,歸附梁朝。這真是天下重歸一統的吉兆啊!蕭衍把夢里的內容告訴中書舍人朱異,期盼著美夢成真的時刻。

同年二月,東魏的河南道大行台侯景以其所轄的十三州土地前來投誠。侯景派來的使者丁和表示,侯景正是在這年的正月乙卯定計歸順梁朝的。時間上的不謀而合,讓蕭衍相信:南北一統的預兆,或許就會應驗在侯景身上!

蕭衍就是否接納侯景一事,招集大臣廷議。尚書僕射謝舉等人表示:梁朝與東魏遣使通好已有多年,邊境無事。此刻,若是接納東魏的叛臣侯景,於兩國關系恐怕會有巨大損害。盡管大臣們提出這樣的建議,但蕭衍依然覺得機會難得。

最後,蕭衍還是決定接納侯景,並封其為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諸軍事、大行台。

侯景南來,真的會讓蕭衍南北歸一、天下太平的美夢得以實現嗎?那時,他無法想像,這個名為侯景的東魏叛將,將會給他的王朝帶來多麼巨大的災難!

孜孜不倦的經營

自公元502年稱帝以來,蕭衍統治南朝已近半個世紀。南朝在宋、齊兩代,出了不少嗜殺的昏暴之君。皇室之間的自相殘殺也在這兩朝頻頻上演。南齊末年,殘暴酷虐的少年天子蕭寶卷殺戮朝臣,招致眾叛親離。時任雍州刺史的蕭衍於襄陽起兵,最後攻克建康,取代南齊,開啟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

王朝伊始,百廢待興。在梁朝建立之初,蕭衍廢除了許多前代苛政。隨後,他下令制定了新的律法。新朝政績,非常顯著。蕭衍重視人才,廣開言路。在之後的幾十年時間里,梁朝在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有長足的發展。

據史書記載,蕭衍是位勵精圖治的帝王。他勤於政務,冬月里四更天便起來批閱奏章,以致拿筆的手都凍裂了;他崇尚節儉,常年身著布衣,不求奢華。中年以後,蕭衍開始篤信佛教,斷酒肉,持長齋,日止一食。五十歲後斷房事。非宗廟祭祀、大會饗宴及諸法事,未嘗奏樂。可以說,蕭衍把個人對欲望的節製做到了極致。

侯景之亂:江南盛世的崩潰·上篇

除此之外,他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帝王,史稱他「博學能文,陰陽、卜筮、騎射、聲律、草隸、圍棋,無不精妙」。

江南在蕭衍的統治下興盛一時,史家對他的蕭梁王朝頗有贊譽之聲。《南史》記載

《隋書·許善心傳》記載

蕭衍經營了半個世紀之久的王朝,確實成為了一方樂土。

盛世下的暗流

然而,外在的光鮮亮麗難以掩蓋內部的陰暗腐化。在盛世的圍牆里,暗流正在涌動。

蕭衍晚年越加沉湎於佛教,數度捨身同泰寺,朝臣每次都不得不花重金將之贖回。對於政事的懈怠也越漸嚴重,並且對奸佞之人頗為親近。史稱蕭衍「好人佞己,末年尤甚」,意思是說他喜歡聽別人奉承自己的話,晚年時尤為嚴重。朱異,因為善於揣摩蕭衍的心思,成為了君王身邊的寵臣,攬權達三十年之久。此人在幾個重要關頭做出的判斷,深深影響著梁朝的命運。我們將在後文提到。

蕭衍在位期間,極其優待士族。當時的法律是「急於黎庶,緩於權貴」的。直白地將,就是對百姓嚴酷,對權貴縱容。百姓犯法,從嚴辦理,該連坐的,不論男女老幼,一個也不放過;權貴犯法,從輕發落,能寬恕的就寬恕,毫不吝惜。據說,在天監十年(511年),蕭衍前往南郊祭天的途中,曾有一位老人攔在他的車駕前,訴說這種律法的弊端。並希望蕭衍可以有所更正,若能如此,則「天下幸甚」。蕭衍對此表示願意反思。

當時的南朝,承平日久,人不知兵。特別是那些士大夫,慵懶成性,弱不禁風。後來流寓北方的文士顏之推在其著作《顏氏家訓》中提到一件事,頗能反應這種情況據說有一個叫王復的人,時任建康令,性格儒雅,不會騎馬。有一回他看到馬兒嘶鳴跳躍,居然嚇得癱倒在地,並對身邊人的說「這哪里是馬?這明明是老虎啊!」

在皇室內部,也存在著一些不安定因素。蕭衍的幾個兒子皆身居要職,權勢極大。蕭衍六子邵陵王蕭綸為丹陽尹、七子湘東王蕭繹在江州、八子武陵王蕭紀在益州,各鎮一方,令太子蕭綱倍感壓力。史稱「上年高,諸子心不相下,互相猜忌」。

除去兒子們,蕭衍的其他晚輩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有一個侄子,名叫蕭正德。在蕭衍還沒有子嗣的時候,曾一度收蕭正德為養子。蕭衍稱帝後,蕭正德一直盼望著皇儲的地位。但當時蕭衍的長子蕭統已經出生,太子之位自然與他無緣。

侯景之亂:江南盛世的崩潰·上篇

蕭正德後來被封為西鄉侯,繼承皇位的美夢就此破滅。蕭正德心懷怨恨,一心期望著宮內生變,他好趁亂漁利。他曾在普通六年(525年)逃奔北魏,一年後又回到梁朝。蕭衍甚至沒有責怪他,還恢復了他的爵位。但蕭正德怙惡不悛,招集亡命之徒,在夜里劫掠路人,殺人於道旁。

另外,蕭衍的孫子蕭詧(chá)也在暗中秘密積蓄著自己的力量。蕭詧是蕭統的三子。蕭統於幼年被立為太子,但英年早逝。按例來說,蕭統逝世,繼承他地位的理當是他的嫡長子——即蕭衍的嫡長孫蕭歡。但蕭衍並沒有立蕭統的兒子為繼承人,而是改立自己的兒子蕭綱為太子。

作為補償,蕭衍將蕭統諸子統統封在大郡,以示安慰。但蕭統諸子依舊心懷不平,特別是蕭詧,他見蕭衍年邁、朝政日非,便開始蓄積財富、陰養死士,以備有朝一日天下劇變,他好建立自己的霸業。

以上種種,如同數條暗流,潛藏於蕭梁王朝浮華的盛世之下。

狡猾的反叛者

當時的北朝,正值東西兩魏大交鋒的時期。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在六世紀三十年代分裂,孝武帝元修因為無法忍受權臣高歡的獨攬大權,於534年逃往長安,投奔宇文泰。同年,高歡立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標志著東魏的建立;次年,宇文泰毒殺元修,立元寶炬為帝,定都長安,西魏建立。自此,王朝分裂,帝室垂拱,大權掌握在權臣手里——東魏的高歡和西魏的宇文泰是其王國里的實際掌權者。

侯景之亂:江南盛世的崩潰·上篇

東西兩魏之間在將近十年的時間里,爆發了小關之戰、沙苑之戰、河橋之戰、邙山之戰、玉壁之戰等數場戰役。公元546年的玉壁之戰,西魏將領韋孝寬堅守城池,東魏大軍苦攻五十餘日不下,將士死傷慘重。高歡絞盡腦汁設法破城,但依舊無濟於事,最終積勞成疾,於該年十一月退兵。

自此之後,高歡的健康狀態每況愈下,他的長子高澄開始逐步繼承高歡的權力。一天,高歡見高澄面帶憂愁,就問他怎麼了,高澄不語,高歡說:「你是在擔心侯景反叛嗎?」高澄點頭。高歡說:「侯景專制河南長達十四年之久,常有飛揚跋扈之志,只有我能鎮得住他,非你所能駕御的了的……」言下之意,侯景日後將成為高澄的心腹大患。

侯景,究竟是何許人也?史書記載他本是北魏的懷朔鎮人,魏末大亂時,他曾效力於爾朱榮帳下,受到器重。高歡誅滅爾朱氏後,侯景率眾歸降,成為高歡的得力幹將。

據說侯景的右腿偏短(後來有人因此罵他為「跛奴」),不善於騎馬射箭,但足智多謀,善於用兵。他曾對高歡說:「請給我三萬兵馬,我當帥之橫行天下,渡江生擒蕭衍老兒。」高歡讓他統領十萬之眾,專制河南,倍加重用。

侯景之亂:江南盛世的崩潰·上篇

侯景曾表示:「高王在,我不敢有什麼異動;若是高王不在了,我是不會聽命於那個鮮卑小兒的!」他口中的「高王」指的是高歡,「鮮卑小兒」指的是高澄。可以看出,他是完全不把高澄放在眼中的。

高歡病重時,高澄曾寫信召侯景入朝。古時候,鎮守在外的大將被招進朝中,往往凶多吉少。侯景素以善於謀略著稱,不會不思索再三。而且,他曾與高歡秘密約定:凡是高歡寫給他的書信,信中必加微點。此番侯景收到信後,打開一看,見上面並沒有「點」!他知道這封信不是高歡給他的,定是高澄想誆他入朝,加以鏟除。

於是,侯景拒絕了高澄讓他入朝的要求。此時,他聽說高歡病重,便聽從謀臣王偉的計策,擁兵自重。高澄的憂慮由此而來。面對苦悶的繼承人,高歡給了他最佳方案:「可以匹敵侯景的人,唯有慕容紹宗了,你要好好重用他!」

公元547年正月,梟雄高歡辭世,享年五十二歲。此時的侯景與高氏已經互生嫌隙了,為了不使自己陷入被討伐的窘境中,侯景踏上了反叛之路。

西魏的警覺

當時的局面,北有東西兩魏,南有蕭梁王朝,侯景周旋於三者之間,何去何從呢?起初,侯景打算投靠西魏。他計劃在暗中奪取西魏的土地,但遭到識破。

對於侯景的反叛,東魏方面也做了及時的應對措施。高澄派遣韓軌都督諸軍討伐侯景。

547年二月,西魏方面封侯景為太傅、河南大行台、上谷公。同月,侯景又派丁和為使者,向蕭梁投誠——一邊依附西魏,一邊又向蕭梁派出使者,這堪稱是兩邊下注的行為。

梁武帝蕭衍決定接納侯景,並派遣司州刺史羊鴉仁等將運送糧食增援侯景。東魏方面不敢放鬆,繼續投入兵力進討侯景。同年五月,東魏韓軌在潁川包圍了侯景,侯景驚懼,准備割東荊、北兗州、魯陽、長社四城給西魏,以求得西魏的援兵。對於是否要出兵救援侯景,西魏一方頗有爭議。尚書左僕射於謹反對出兵,認為應當靜觀其變;荊州刺史王思政則認為應該果斷出兵。最終,宇文泰派遣太尉李弼、儀同三司趙貴率領一萬人馬趕赴潁川,增援侯景。

對於侯景的態度,西魏方面始終有所保留。他們之間曾在戰場上交過手,對於彼此不可謂不瞭解。侯景的「奸詐難測」,西魏方是瞭然於心的。

剛才提到,侯景此時不僅僅只向西魏示好,也向蕭梁派去使者,表示投誠。因此,他擔心向西魏割地求援的行為會招致梁武帝蕭衍的怪罪。所以,他派人去蕭梁那里,解釋說自己目前境況危急,而南朝的援軍未到,只好求援於西魏,以解燃眉之急。蕭衍對此表示理解。

該年六月,西魏的李弼、趙貴領兵逼近潁川。東魏韓軌見西魏的軍馬來增援侯景,便解圍撤去。侯景與西魏人馬匯合一處,他見西魏軍馬強盛,心中產生一個念頭:他想趁著與西魏將領李弼、趙貴會面之際,設伏兵拿下兩人,奪走他們的兵權。然而,侯景的心思被趙貴看破,他和李弼拒絕了和侯景的會面。趙貴當時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把侯景召到自己營中,派人將之拿下。但被李弼給阻止了。李弼頗有謀略,他的想法是:眼下就算拿下侯景,倉促間也無法把侯景的地盤全部並入西魏的版圖,反倒是替東魏鏟除了一個大患。

就在這個時候,蕭梁將領羊鴉仁派來的援軍已經趕到汝水了,李弼帶領西魏軍馬返回長安。侯景則率軍屯駐在懸瓠,他再度向西魏發出請求,希望宇文泰繼續出兵助他抵禦東魏。宇文泰還真派兵去支援侯景了。大行台左丞王悅聽說此事,立馬前來勸阻宇文泰,他對宇文泰說:「高歡剛死,侯景便掀起叛亂,足見此人野心極大,終不為人下。況且,他連高氏都能背叛,又豈會效忠於我們!」宇文泰在深思熟慮後,決定召侯景入朝,以此來試探他的反應。

侯景自然是不會答應的,他並非真心要依附於西魏,只是盡可能的利用西魏來緩解來自東魏的壓力。宇文泰召他入朝,於他來說自然是不利的。於是,侯景給宇文泰去了一封信,以表達自己的態度:「吾恥與高澄雁行,安能比肩大弟!」此處的「大弟」指的是宇文泰(侯景比宇文泰年長幾歲);「雁行」和「比肩」均可解釋為「並列」的意思。在這句話里,侯景把高澄和宇文泰放在同等地位,表示自己既然不願和高澄為伍,又豈會和宇文泰同列?

此信一出,昭示著侯景與西魏的決裂。宇文泰召回了前往增援侯景的所有部隊。當時,西魏方面只有一個名為任約的將領歸降了侯景,並在日後頗為活躍。

於是,侯景決定徹底歸降蕭梁。在侯景與西魏的周旋之中,雙方始終保持著相當的距離。西魏一方對侯景處處提防,導致侯景無法逞其奸謀。西魏知道侯景是不易駕馭的,所以並不信任他。當時各方角逐,明爭暗鬥,西魏方面始終保持謹慎態度。正如史學家呂思勉先生在《兩晉南北朝史》里總結的那樣,西魏當時的做法是「度德量力」的;而蕭梁則是「貪利冒進」的,因此給自己帶來了憂患。

侯景的反叛,攪動了當時的天下大勢,東魏的討伐、西魏的警惕、蕭梁的接納,高澄、宇文泰、蕭衍都打著各自的算盤。侯景則盤桓於三方勢力之間,尋求著最適合自己生存下去的方案。那麼接下來,他會採取何種行動呢?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