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一:墊場

在書接上回之前,還是得先說兩句,墊一個場。之前已經多次重復了,本系列文章,在涉及到正劇內容之前,所有四篇前期鋪墊。其主要的目的在於科普一些背景設定,以編年史的形式,把正劇中的很多人物、事件以及組織勢力的背景先有一個大概的介紹,方便在進入正劇劇情的時候大家可以更加專注於當下的情節。

但是,也正如之前所說,由於霹靂布袋戲多年來的長線運營,以及其特殊的創作形式,使得這個系列的背景設定,天然的帶有了不確定、不准確甚至自相矛盾的缺陷在其中。所以本系列的文章,為了提高閱讀體驗,劃定出了一個范圍。在那之後的新劇情、新設定將不會被納入本系列文章的介紹之中。假設對於新設定和劇情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入坑之後繼續看下去,並且也當以新劇情設定為准——畢竟人家是官方的。本系列中介紹的內容不具有正確性,這點必須多次強調。

除了劃定范圍,以此來嘗試容納矛盾設定之外,另一點是,前期的幾篇文章里,講述的內容風格將會和正劇內容有點差別——因為根據霹靂世界觀設定來說,涉及時間越古早的設定、人物關系越難說清楚,如果強行去整理很可能會破壞之後正劇內容的表述。故而,本系列中,涉及時間越古早的內容,表述的將會越模糊,並且事件的發生並沒有太過明確的先後順序:可能僅有幾個大事件作為錨定點。

因為越古早的設定,往往都是越新的劇情內容補充的,然後加上編劇的輪換,常常使得新劇的設定和老劇衝突,甚至可能同一件事情存在多個版本。所以這里的模糊化處理,指在盡可能多的包容下這些衝突和矛盾。雖然愛好者論壇上,這些矛盾衝突往往也會引發戲迷們的論戰。但是這里筆者個人以為,不妨就將其當作一個事情的多個敘述版本,也許還能多一份樂趣,也多一份選擇——大可以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版本,無視其他版本也沒問題,只要別去踩就好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洪荒紀」的劇情內容了。之所以叫做「洪荒」,是因為在這一篇中所發生的歷史事件,依然距離正劇時間線非常遙遠,很多事件的發生,人物的誕生幾乎都距離正劇時間有上萬到未知年代的時間跨度。這里筆者有一個小小的建議:由於霹靂世界觀設定里有融入了大量「佛、道」的內容,所以有很多看似涉及時間的概念,其實跨度是非常大的——比如:道教中動輒與天同壽、五千年一春、五千年一秋;又或是佛教中的轉世輪回、動輒百千萬億那由他……(畢竟佛教源於印度,而印度那里的數學概念……)沒有必要非得已線性的時間概念來套,這樣可以省去很多邏輯上的盤根錯節——很多形容時間的詞,可以一律理解為:「很久之前」。

最後,在正式開始之前,筆者稍微再說一點個人的感想:帶有說書性質的修辭,往往會比較誇大,有時候甚至多少有點超出了劇情本身的表現。因為這種旁白或者台詞的描述,都是帶了點虛化的。其目的在於傳達感受和氣氛。這些段落的字斟句酌目的在於沖擊讀者、聽者的觀感和情緒,而並不服務於理性,所以事後這些描繪性的詞語可能會禁不起推敲——當然,有些時候過度的夸張也會引起反面效果,一個比較經典的例子是《刃牙道》:每天鍛鍊30個小時……劍豈是如此不便之物……

其實在霹靂的劇情里,有些口白內容也確實有類似的情況。這些細微之處無傷大雅,即使無視掉也並不會影響各位對於其本身的興趣。但是另一方面,霹靂的魅力、特點都是由極細微的這些小細節一點一點構築出來的,當能品味到這個中滋味的時候,那一刻便能感受到這其中的「至福」。(接一個猥瑣至極的表情)

那麼墊場就到此為止,書接上回內容……

「驚堂木」一響,正式開始!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二:霹靂洪荒紀

書接上回……自寰宇創世之初,天地歷經千載。天道賭約雖保下凡間,然聖魔之爭自此不息。彼時三教遍傳四境,見龍在田天下聞名。然道者雖同歸,行道者卻殊途。同者合和,異者相持,於是宗派林立。

彼時,天道之約雖阻魔神真身不得下界,然棄天帝已創異度魔界。魔者執著也,自誕生之初,謹遵棄天之命。立志進軍四境,異度稱雄為王。棄天帝喜純粹之心,魔者之心雖是妄執,卻也純粹,不似凡塵俗世,人者均有二心。若他日異度稱雄,純粹之魔遍布天下,不失為一番美景。故棄天魔尊願守天道賭約,不干涉下界爭鬥。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異度魔界共分魔、鬼、邪三族。魔族為戰鬥之先鋒,領導異度魔界第一殿。為攻占四境運籌帷幄,身先士卒。久遠時前,便派遣大批人馬,潛伏苦境。暗中拉攏魔化各方勢力,為他日進軍奠基。第一殿魔君閻魔旱魃個性驍勇驃悍,武功霸道高絕。擅強將攻心、單挑破局之戰術。下轄六大先知鬼座獻策輔佐,有先鋒三絕魔道守路者等強悍魔將兵馬。

邪族專司後勤,領軍異度魔界第二殿。擅統戰防守,經營調度之策略。第二殿魔君,邪族女王九禍,外表冷艷高貴,內心冷酷殘忍。極善心機調度,作風十拿九穩。運籌異度魔界一切兵馬之補給。

鬼族驍勇善戰,為異度魔界領軍之勢力,位於魔界最深處第三殿。昔日魔神誕下聖魔元胎,由鬼族繼承。元胎二代傳承,銀鍠朱武乃鬼族王者,異度傳說中之戰神,英武驍勇。下轄軍師伏嬰師、兵將統領之四天王,血狼族長老補劍缺及異度前兩殿軍力。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銀鍠朱武:異度戰神、鬼族之主、英武霸氣、雄才武略、驍勇善戰。甘為魔界奉獻,為鬼族爭榮。異度魔界與四境連年征戰,朱武久戰而疲,自思己欲所求。邪族女王、鬼族戰神共結連理,朱武欲離魔界,帶九禍浪跡天涯。然九禍心系魔界大計,隔閡愈演愈烈。誕下子嗣後,朱武更求小家。二人幾番爭執,朱武負氣出走。此番變故,魔界軍心不在。異度進軍受阻,凡間暫保平安。

天神傳三教,佛陀引渡之。三教遍傳四境,開示眾生無明。異度魔界雖覬覦四境,凡間卻有三教抗衡之。正道乃三教之本,外拒異度魔族,內鎮邪靈利慾。三教修行者,功成可得先天聖氣。聖魔相剋,古已有之。為除魔衛道,三教聖賢雙修文武兩道:文可傳道授業解惑,武可修身護生降魔。故而,正邪之爭,乃乾坤間之神韻。

然眾生皆有分別心,三教之別深入人心:儒者敬禮樂、道者尊自然、釋者求開悟。後天所修亦不及先天所得,久而久之則退而求其次。眾生雖求正道,卻誤入歧途:求開悟得知見障,尊自然而占凡塵,敬禮樂卻追名利。然者,三教固然有別,同門亦貌合神離。久而久之,同道漸行漸遠,眾修同宗同源,紛紛開枝散葉。有派門立於山頭上,有散修游盪河川間。

夫修行者,用功方有所得。功體為載,功力為容。「體」、「力」相輔相成。然道唯一,法萬千。修行者用功相同,功體功力千變萬化,或有相輔或不相容。三教修行者,各有千秋,儒門聚合功體、釋門正宗禪功、道門清修玄妙。三教之外亦有十萬八千法門。然凡間修行,終有大限。先天功體已至頂峰,欲羽化登仙,確如百尺竿頭難進一步。多少修行者,此一步之遙終成遺恨。雖為先天大能,亦不及天命之數,終於再入輪回,如此往而復始。

四境三教鼎盛,盛極而分化:道境以道為首,道之玄妙,玄之又玄。故有聖門玄宗:門徒千百,香火鼎盛,執道境之首而。玄宗廣布道法,道有體用,體者本也,用者術也。故玄宗門徒,即修道法悟玄妙,又習刀、劍、掌、術、樂五技。玄宗門徒之眾,首推十道子;分「六弦」、「四奇」,六弦者,以「蒼」為首,其下:翠山行、赤雲染、白雪飄、黃商子、九方墀,六人皆擅樂理、隨身弦器為名;四奇以「金鎏影」為首,其下:赭杉軍、紫荊衣、墨塵音,四人皆通玄門化外之術。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苦境三教共存,三教以釋最廣,宗門林立,教徒之眾:有佛門天之九界,九界至高「菩提界」;藏建浴佛池內,門人皆以修心、修禪、修化為功,不與外界接觸。「菩提界」尊者玉佛聖,下轄「五蓮法座」掌戒律,又下轄三院三堂。玉佛聖者:得道西方去,蓮花朵朵開,花開無數億,朵朵見如來。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苦境佛門亦有光尊·唯識「玉菩提」匯聚眾生修佛意念,創虛幻與真實並存之地——「天佛原鄉」。其景貌雖修佛意念更迭,見證佛法傳世之變遷,經年累月。

苦境內,有一山岩寶地。佛門各宗派皆匯集於此,探討佛理教義。久而久之,此地包容萬象、兼容並蓄各派佛教精義。大日殿、執戒殿、戒律院、迦葉殿、悔悟道、離垢明洞、罪佛淨地、究源心洞、七重台、如來之巔、菩提天池……正見識匯集,寶地莊嚴清聖,成為苦境佛教至高聖地——名曰「萬聖岩」。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眾生修佛雖廣,然自古佛魔既相剋,亦為一體。修行者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何故名魔?斷慧命,復次常行放逸有害自身,故名魔。除諸法實相,余殘一切法,盡名為魔法。何以名魔?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為魔。

佛經有載:秦言能奪命。死魔實能奪命,余者能作奪命因緣,亦能奪智慧命,是故名殺者。又翻為障,能為修道作障礙故。或言惡者,多愛欲故。能殺害出世善根。第六天上,別有魔羅所居天,他化天攝,魔名波旬。欲界諸神力,天魔波旬為第一。因佛法根絕愛欲,引眾生出離魔境欲界,令波旬憂愁煩惱。

慾念三相:惡相、力相、智相。故波旬化三體而出,有惡體閻達、女體女琊、智體迷達。惡體為權,修為最深。本性殺戮破壞,憑恃不滅金身,遇神殺神、遇佛殺佛。智體狡黠,擅精細微操,洞察時局,為三體之首,執掌欲界之門戶。女體為力,性情剛烈沖動、力大無窮。三體各具意識,共修靈佛之心,身心魂不死不滅。若波旬三體合一,則威能毀天滅地。外顯三面六臂,金剛怒目。

波旬欲滅佛法,或毀之謗之,或威逼利誘之。常如影隨形跟從佛法,欲取而代之。其以鏟除天下佛門正法為宗旨,自號「魔佛波旬」。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久遠時前,魔佛初降世。天搖而地動,鬼哭而神嚎。欲界第六天血洗中原,屠殺天下四百八十六門派,以為欲界信仰之拓展,無辜喪命者不計其數。為獨尊天下,欲界擒捉五千童男,命其弒親逆倫,將之培養為欲界殺手。彼時,欲界倒行逆施,天下生靈塗炭。正道各路高手,紛紛正面迎擊。然魔佛威勢難當,群俠難攖其鋒。

眼看天下危在旦夕,佛門眾聖,聯手出擊。主持玉佛聖率菩提界,力阻欲界稱雄之步伐。聖者挺身戰魔佛,蓮花妙法擋魔威,佛光聖耀救蒼生。然波旬剛體難破,玉佛聖力戰不敵。為破金剛不壞,天佛原鄉之光尊「玉菩提」,以宏大佛力,造如來聖器「菩提弓」。有詩雲:弓定如磐石,箭走流星行,穿空星雲開,境破轟天坪。

為救蒼生之苦,菩提界定誅魔大計。玉佛聖親率須彌山五蓮法座,捨身困戰魔佛。五蓮法座,手持如來聖器——「青蓮」大悲懺慧手持「青玉劍」、「黃蓮」大慈化裟手持「白玉刀」、「赤蓮」大忍戒怒手持「赤龍杵」。又有「金蓮」大智照宇、「黑蓮」大定藏海以掌功相助。

波旬三面六臂,剛體不破,掌功無敵。五蓮合力圍攻之,連番惡戰只打得天搖地動。五聖合力雖能困其身形,然魔佛不死不滅。五蓮縱有浩瀚佛力,久戰亦危矣。彼時,誅魔聖器「菩提弓」送至菩提界。菩提界尊者還月祖師以弓射為尊,自創佛理融入箭道之禪,故唯其能拉動聖弓。

惡戰不息,眼見魔佛將要脫困,還月祖師張弓搭箭,菩提弓激射而出。神箭一擊破蒼穹,魔佛受五蓮之力所阻,分心不防。箭破金剛體,射出靈佛心。靈心一出,三體難合。魔佛金身破,終不敵眾聖,登時身隕。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波旬之禍已過,欲界潰散敗逃。戰後滿目瘡痍,苦境百廢待興。菩提界此戰大傷元氣,從此隱世不出。佛光聖岩浴佛池遁隱,留二十四字真言:身無常則,若危若安,心止難期,若往若還,還吾無相,穿越塵寰。從此,唯有緣者,可入菩提界。

苦境佛宗經此一劫,由盛而衰。有道是此消彼長,正道經此劫而衰,魔道借機崛起。苦境之下,冥界暗起。彼時冥界已分化為三,邪、魔、妖三者,自號「小三界」。

「小三界」內,以魔界最廣。魔族一脈,爭強好戰。雖出同源,卻分化各派:天魔錄、四魔皇、血肉長城、雷鏨墀、落輿坊奇木殿。魔界各派互不相讓,欲執魔界之牛耳。眾派之中,首推天魔錄一脈。天魔錄之魁首:天魔,乃魔界之主,創魔之先。建魔界玄都,誕下金魔,每甲子輪替,代其掌管魔界。天魔一心興旺魔界,然世道難料,族內暗流涌動。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邪族善法術,自創「邪能」一派,名號邪能境。邪族內,由族群元老傳授法術武功,學成後比武較技,勝者便是邪能境之主。如此代代相傳,邪能境亦圖謀冥界全境之掌控,與魔界並立。

妖族,亦喚「犴妖族」。妖氣凝聚,誕生冥主:犴妖神。與邪·魔兩族相同,欲求冥界統一。犴妖神見識過人,知爭鬥之法,終遺禍端。故對外欲以和平之法,合縱連橫一統冥界。對內苦心經營,一心壯大妖族。

三族連年爭鬥,欲奪冥界之主。為防戰亂,三族立下「術法、武學、智慧」三戰制約。三戰全勝者,得冥界之主尊位。為求公平,三族請出冥界天岳為仲裁。自冥界誕生之初,便由「天岳」協調小三界之紛爭。至此,冥界天岳與三族立約,天岳主城日揚台神隱,須以妖、魔、邪三界寶玉方能喚出。

然三族卻不知「天岳」野心,冥界天岳自居冥界正統,欲求鏟除有人性之冥界種族。故多年來,天岳坐視三族之爭,只為肅清冥界卑劣之種。如今,冥界天岳覬覦苦境中原,謀求冥界一統,征戰苦境。故暗中操弄三族,欲得三族之力壯大自身,對內撥亂反正,對外征戰攻殺,一舉兩得。

昔年魔界派系紛爭,引發魔族動亂。為整合魔族,天魔設下天魔錄封印,隱退大批魔族高手,更自封入天魔錄,只求謀定而後動。然族內強者,亦有不服之心:昔年魔界戰神魔魁,魔皇誅天,劍者風之痕等魔族高人皆不入天魔錄封印內,各自謀出路。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苦境劫後重生,正道三教重興。有三教聖賢:聖夫子、道尊、老佛,各創三教新宗:儒門聖夫子創「世外書香」;其門派位於北海之上,天晴之時,可見毛筆般山峰,名曰「天筆鋒」。天筆峰上有道一字宮牆,牆分內外,牆外為接待外賓之處,牆內即為世外書香之境。儒教尊崇孔孟之道、遍讀四書五經,行事作風遺世獨立,平和友善。道教道尊創「聖龍口」;聖龍口一脈,比之原本道門所循:道法自然,卻更激進。門派積極干涉武林,力求除魔衛道。佛門老佛在九天墀弘揚佛法,然欲界之亂結束不久,佛教受創甚深。欲再起復興,需等聖尊降世。

除三聖賢之新宗外,三教亦有別派興盛。儒門首推學海無涯,其立派治學,廣收門徒。旨在復興禮樂,中興聖教。學海無涯之主「太學主」,學識淵博武功蓋世,一手造就儒門一干英才。有嘆於當世「禮崩樂壞」,民間疾苦,欲求天下大同。學海無涯雖如眾多儒教門派一般,輕易不干涉武林之事,卻也往往暗中祛邪扶正。

苦境道門,有「三清道界」崛起。三清者:太清、玉清、上清三大派系。太清界亦喚「正一天道」,創派祖師郭天師,以河洛之術為依據,分斬妖除魔之正統「天外天雲中海」、及以丹藥符籙濟世之分支「登道岸」;玉清界由三壺所執掌,分海蟾尊所掌之「方丈雨卷樓」、懸壺子所掌之「瀛洲風藏府」及玄武真道之「蜃海蓬萊雲笈觀」;上清界則有「無乘載道」,由神母瑤姬、煉霄元君所掌。

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道中興,魔道亦然。正如陰極而生陽,陽極而生陰。域外奇境「天外南海」,山川地理與苦境大同小異,可分:五域、四族、二城。四族之一為人族,占西域,中域兩地。西域為貧民,中域雙城為貴族,世代精研鑄刀與刀法。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昔年有邪帝降世。其乃至邪至暗之化身,智慧絕倫武功蓋世,有創生之能。獨創邪帝絕式,造翼、獸、蟲三族。三族各占天外南海五域之三:東域「獸族」,攻擊強悍、作風野蠻;南域「蟲族」,狡詐奸猾,擅於使毒;北域「翼族」,擅於飛翔,行事謹慎。邪帝更於異幻之境「葉口之間」,造異人之族「葉口月人」。葉口月人以兵馬立國,萬眾一心追隨邪帝爭霸。彼時,邪帝下轄眷屬三族,葉口大軍,欲稱霸天下,一統天地人三界。天外南海發兵四境,欲占苦境之地。

而苦境武林英雄輩出。歸心淵有一絕世高手,因醉武成痴,故名喚武痴。身背無玹劍,一生行俠仗義。彼時武林亂世,賊寇橫行,妖魔亂世。武痴以武行俠,除魔衛道。其神功蓋世,自創五大絕式:天、地、虛、玄、人。武痴知天命,不可長生久視。故積極奔走四方,為武承一脈,而萬武歸宗。四境內外,遍留傳人,保武林未來福祉。結交正一天道高人天奇道者,傳武痴玄字訣。天邈峰戰異度魔界戰神銀鍠朱武,雙雄一戰天邈峰崩塌。

恰逢天外南海壓境,邪帝欲占苦境,再次掀起武林血雨。邪帝絕式,毀天滅地,邪暗之力勢不可擋。下轄四族亦有精銳,彼時一番征戰,武林各路高手盡折邪帝之手。正當危時,武痴挺身戰邪帝。浩然正氣力阻邪暗之力。邪帝力破千鈞,招招天崩地裂。武痴劍武合一,變化武學萬象。雙方大戰數日,終是武痴技高一籌,邪帝敗退。然邪帝不甘戰敗,越戰武痴,兩方三戰天外南海、苦境兩地。最終邪帝敗亡,武痴亦受重傷,留下武道真諦,一代高人就此「羽化登仙」。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正邪之爭,門戶之別,苦境亦然滅境亦然。滅境之地,有一修行者。集百家學派於一身,自詡得創世之道,為傳道授業,遍行四方。其修道雖深,性亦剛烈。其詩號曰:世間至道,血腥創世;異端不存,盛世千歲。其傳道之法,霸道異常。凡不從者,皆殺之。縱是其門徒,他日有異心者,亦殺之。因其行事極端,以傳創世之道為己任。故而得名:創世狂人。

創世者自滅境出發,傳道於世,入苦境大地。因其殺戮之行,招致種種非議。直至苦境九大奇人出世,將九粒聖珠灌入創世者腦中。聖珠入腦,盡褪戾氣。創世者得此點化,回滅境重修佛門般若。直至反璞歸真,重新修得佛門金身,因其過往種種,人稱其為「邪心魔佛」。在滅境,其有兩位同修,一為滅輪老先覺「眾天」、一為三界者「輔天」。「邪心魔佛」得名號「梵天」。三聖並稱「滅境三天」,合著曠古奇書:「明聖天書」。

滅輪地表聖氣充盈,然陰陽相伴,其地底邪氣滋生。地心深處邪源妖世浮屠,至邪之力凝化雙體雙修之邪靈——佛業雙身。長此以往,邪氣溢出地表。滅境邪靈滋生,地表邪靈之魁首,名曰:萬魔天指。如此,滅境雙分,聖邪之戰由此而起,日後戰禍更延及四境。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昔年欲界之亂,引末法降世。佛法式微,直至「三寶」降世。佛之三寶:佛寶 、法寶 、僧寶。早在佛陀飛升之際,三寶便隨佛法留於世間。三寶常住不滅,惟依眾生根行機緣及證道之層次,其感得三寶之不同化相。四境佛宗再興,得「三聖」之功。三聖各修得佛宗三寶之一:

得佛寶者:天佛尊;其修達佛者超人,創神淵佛境。「尊」者,至上者也。佛尊乃四境佛界之主,可赦諸般罪孽。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得法寶者:帝如來;其為佛法之代表,法者「不獨於人」。帝如來乃四境佛宗戰鬥之首,創雲鼓雷鋒,執四境佛宗之戒律。詩號:三身果報自凡根,六界因緣無了痕。善逝從來非本相,枯榮生滅盡空門。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得僧寶者:玉織翔;僧者依諸佛之教法,如實修行之沙門也。此僧者,眼觀三世因果,耳聞眾生悲嚎,身無所礙,遍行四境,神通直達天聽。創鹿苑一乘,典籍有載其:「四境天險不能阻,萬佛唯有一僧皇」。故其得名「九界佛皇」。詩號: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攝。

此三聖降世,四境佛門重興。眾生再得無上正等正覺之教導,後世之佛門,無不淵源於此。故將此三聖,並稱:「四境佛宗三大源流」。

苦境中原繁榮,南山北海廣布異族。聖外峰疊巒之內,有古殷商族裔。崇祀上古女媧神與地獄閻君。族群純血男女,個承其一脈。殷族純血之女名喚「神之女」,繼任女神一脈建仙林地界。族人戒守清規、遵循天命而為,以修習術法、封咒之術為主,秉性純良、不喜鬥爭,遺世獨立且源遠流長。仙靈地界歷屆女神,其相貌和武功別無二致。神之力傳承,每五百年一輪回,到期之後,如無外力介入則可證道歸天。

殷族純血之子名喚「靈之子」,其為地獄閻君之繼承人。此一脈前往中原外海,建阿鼻地獄島。地獄島共設四島主,大島主便為殷族歷代「靈之子」擔任。若無靈子誕生,則由擔任執判長之二島主接任。四位島主下轄有眾拘刑長、拘役鬼差。地獄島隱遁世間,每隔百年出世擒拿武林中大罪之人。而隱遁百年期間,其會派遣人員前往中原收集情報,將為惡者載入鬼簿,待百年一出之時,便依照地獄島上眾島主之判,將為惡者通通擒回。但若抓拿時限已過,而仍未擒回之罪犯,便需等到百年之後,地獄島重新開之時,才行擒拿。

地獄島與仙靈地界相輔相成,兩者皆以制裁惡人、維護良善為己任,阿鼻地獄島負責擒拿武林中的野心家、陰謀者,並將其囚禁於地獄島內,其中若有願改過向善者,則送往仙靈地界施以仙界秘法,給予改過重生之機。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苦境海外之地,有一嗜血異族。其族形似凡人,卻有尖嘴獠牙。平時相貌俊美,然皮囊下卻顯惡鬼之象。好食活人鮮血,卻畏懼日光。因其邪魔之本,亦懼聖光正氣。其族裔稀少卻長生不老,可將吸食之人轉化為同族。自上古至今,嗜血族於暗影內滋生。海外貧瘠,人口稀少。故嗜血族東渡中原,謀求拓展。然受中原文化之影響,嗜血族分化兩大派系:一為闍皇一脈、一為血堡一脈。二者皆以血族正統自居,卻於血族生存之道,背道而馳。闍皇一脈,血族至上,但求其族,終有一日可活於陽光之下,為此勵精圖治。多番嘗試,卻屢造惡業,更造異變邪族敗血異邪。彼時,中原正道鼎盛,正氣充盈。血族只得躲於暗影之下,以期未來。

東瀛海外,有神遺一族。上古之時,有天神下凡,於凡間留下子嗣。此神傳「禁忌一族」本與世隔絕,孤高自詡。其族人天授神力,出生便得一顆救命金丹。然其血脈漸衰,彼時東瀛之地已有文明。東瀛初代天皇,獻血脈於神遺一族,得此救命一續。族人立誓,為報延續血脈之恩,神遺一族歷代效忠天皇。除非天皇反悔,不然必肝腦塗地效忠之。

求道一途,玄之又玄。眾生求道,或散修,或同修。既是天道,則修者同道。故有道界論道,眾修同論,求同存異,各取所需。論道盛會,橫跨道門最盛之三境:道境、苦境、滅境。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道界三境聯武論道,各路仙道者,共襄盛會。有玄宗十道子,苦境道門先天一眾高人與會。其中道門三御:玄宗弦首·蒼、劍子仙跡,雲飄渺·藺無雙。三人修為最高最純,可為眾修之楷模。亦有道界一代女先天練峨眉,修為已臻登仙之境。三境同修,比武論道,亦結因緣。藺無雙因比試而與練峨眉漸漸深交,日後更生情愫。其與玄宗六弦之首·蒼更是多年至交。

聯武盛會,勝者可得四境曠世神兵:「對劍·白虹·明玥」。白虹劍乃一口修長的古聖之劍,劍鋒銀光洗練。明玥劍乃一柄青銅劍,劍身雕琢青花紋彩,映射聖潔之靈氣。聯武大會歷經數日,各方高人,一展神通。最終,雲飄渺·藺無雙以一式「雲流萍蹤」技驚四座,脫穎而出。其與玄宗六弦之首·蒼並列鰲首,得絕世對劍之「明玥」,蒼得絕世對劍之「白虹」。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三境聯武盛會之後,苦境再舉萬道論壇。道門頂峰劍子仙跡,入會結交生死峰陽側無上道傳人笑封君,二者於論壇中並列第一,均獲「萬道莫及」之稱。二人結交互幫互助,後笑封君為助劍子突破修行瓶頸,與生死峰陰側魅族交易,獲取窮冥之元。然此行,卻使笑封君日後墮入魔道。劍子得窮冥之元後閉關修煉,出關正逢次屆萬道論壇再啟。為報笑封君大恩,劍子有意延遲三日到場,為讓好友得「萬道莫及」美譽。莫知三天後到場,卻見人間道場千里染血、屍橫遍野。後知笑封君心性大變,雖技壓群道,然所言所行皆是以魔入道之異端邪說,與會者拒他於門外,笑封君憤而戮盡與會者共一千餘人。此番變故,令劍子大吃一驚。為救好友出魔道,劍子與笑封君於道心湖一戰,然終是天命所致,笑封君為劍子失手斬殺之。

天地本混然一體,聖魔皆在一念之間。有修佛修道者墮入魔道,亦有魔者願行心中之正義。魔流劍·風之痕,闖盪苦境魔界,敗盡高手,滅盡仇寇。成就魔族「劍界神話」之名,後不屑名利之爭,出走魔界。其雖為魔族,卻是一代先天高人之氣度,只教人折服。

如此這般業報輪回,因果無常,無不如是。然異度魔界終於再掀風潮,三殿三族大軍,兵鋒直逼四境。道境玄宗,聯手苦境萬聖岩及武林眾俠士,共同抗擊異度魔軍。如此烽煙再起,四境眾生之命運再陷風雨飄搖中……

預知眾生之命運,請繼續追看戲說霹靂布袋戲(第三章)——霹靂上古紀!

三:一些雜談

故事劇情先說到這里,我們還能來品味品味一些其他的東西。因為我們都知道,布袋戲要成戲,文本僅是其中之一。有很多文化元素的運用,藝術風格的特色,還得從造型、形象當中去看。所以霹靂布袋戲,往往是人物和文本相互成就——有時候造型師先做出了人物形象,再由編劇來給其進行劇情搭配,從而更進一步的塑造人物以及推進劇情。

比如,劇情中提到的「四境佛宗三大源流」。此三位人物的形象,來自於佛教中「三寶」的概念。我們說過一句話,出家人說:「皈依三寶。」此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是佛教的教法和證法的核心。佛寶,是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佛教三寶的一切諸佛。法寶,即諸佛的教法。僧寶,即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如果粗淺一點理解:佛寶——導師、法寶——課本、僧寶——學生。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魔佛波旬的典故也相當經典,其名字和概念直接出自於佛教中。而且這個概念涉及多個層次,既有佛教神話的相關內容,也有關於佛法修行方面的抽象概念:

劇中魔佛波旬三體合一的概念,可能來自《雜阿含經》卷三十九中:「波旬的三個女兒愛欲、愛念和愛樂來到佛面前進行嬈亂」的典故。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另一個經典例子,是反派角色「佛業雙身」的設計。編劇一開始的構想是想要推出一個雙魔王的組合,與波旬的分身合體不同,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以佛業雙身為共同名號。此處取名「佛業雙身」有多個方面的典故融合:

首先是「佛業」,佛教中有「業障」的概念,往往是修行者所要面對的巨大阻礙。而往往修佛和業障之間存在著依附的關系。這里有正好對應了滅境的背景設定——此境界既有眾多佛門修行者,也有很多與佛門對立的惡魔存在。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其次是「雙身」的概念。再佛教密宗當中,存在「雙身佛」的概念,雙身佛是無上瑜伽密教的修法,男身代表慈悲,稱佛父;女身代表智慧,稱佛母,慈悲和智慧是佛法的兩條根本,因此這種雙修造像也有人叫「父母佛」。民間還有一個俗稱叫做:「歡喜佛」。但由於其造型特別,以及密宗當中「雙修」概念常常引人誤會。所以在這里正好可以作為一個「混淆概念」的性質給引用進來。

戲說霹靂丨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還有像是邪靈魁首「萬魔天指」,其造型來源於日本佛教中的「即身佛」——日本真言宗高僧臨死前絕食,留下木乃伊以作護法金身,現已立法禁止此宗教行為。中國與台灣早年亦有此現象。

從上面這些例子里,我們可以看到傳統文化在霹靂布袋戲的形式中,如何被拆解然後重構成全新的表現形式。這種文化的演變過程是非常值得探討和研究的,這也是筆者會開啟「霹靂布袋戲」這個系列的初衷之一。

那麼,故事及其相關,就先到這里,盡請期待之後的精彩內容!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