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冥界故事小敘:從泰山到酆都...

冥界故事小敘:從泰山到酆都

人死後會去哪里呢?

可能當古人第一次對現世的人人物物產生留戀的時候,就會問這個問題,因此中原關於幽冥世界和陰曹地府的傳說也是由來已久了。

如果要觀察人們對於死後世界的想像,陵墓是一個很好的媒介,有記載最早墓殉興盛的時期是商代,可見在商代人們已經開始准備身後事了,在商之前,也就是從三皇五帝及夏的時候,那些有名的君主死後魂往往向上飛升,成為神明(古人認為人由陰陽二氣組成,陽為魂,陰為魄,死後魂魄分離,魂升魄落)

這里說的與魂密切相關的就是「仙」,仙的原型也許可以追溯到《莊子》所說的姑射山神人,肌膚如雪,綽約如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由於四海之外。《道教生死書》中對仙的描述是將身體轉化成為氣,從而獲得了徹底的自由;因為仙與人死後的魂都在天上,所以人們就會設想死後人也會如同仙一樣獲得自由。但是對於帝王來說,長生不死的仙確實很吸引人,但世間的權貴也不是那麼容易放下的,生者的生活希望得到延續,因此有必要為魂魄尋找一個新的歸宿

到了春秋時期的文獻就出現了黃泉

對於地下世界,屈原在《招魂》中描繪到:

《招魂》的內容簡單說就是說北方風雪千里很兇惡、南方食人蠻族很兇惡、東方有十個太陽很兇惡,西方流沙烈很兇惡,天上九重天有怪獸鎮守很兇惡,到了地下——「那里有扭成九節的土伯,它頭上長著銳如刀劍的角,脊背寬如雙開門冰箱,十指永遠流淌著鮮血,追起人像閃電一樣;還有三隻眼睛的虎頭怪,它們都喜好食人」——也很兇惡,所以魂魄你還是早日回歸楚國把,這里真是太好了。可見此時已經有「天上」與「地下」兩個場所的概念了,而地下的主人就是「土伯」,從前魂屬天,魄屬地,此後魂與魄都統一歸於地下

東漢王逸所作《楚辭章句》(就是漢代的楚辭注釋本)中寫到:

這里的後土一般被認為是一個女性神,也就是後土娘娘,她也不是憑空出現的,漢代的《禮記·月令》的《年中祭祀》中寫道「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後土.其蟲倮.其音宮.律中黃鍾之宮.其數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溜.祭先心.天子居大廟大室.乘大路.駕黃馬.載黃旗.衣黃衣.服黃玉.食稷與牛.其器圜以閎」——《禮記·月令》描繪的其實是一個以太陽為核心的世界架構,太陽的變化形成四時,每時對應一班神,有對應的祭禮,而四時的變化與五行也有所關聯,春為木,夏為火,秋為金,冬為水,土作為核心,被放在夏秋之交,這也與人們對於「土地」本身的崇拜有關,根據《禮記·郊特牲》載「大地承載萬物,上天垂示景象,從大地取材,從上天取法」,因此尊崇天而親近地的,這種崇拜大約始於春秋時期

這里的皇天和後土是兩位神祇,根據《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後土是炎帝的後裔,共工的女兒。在道教出現後,將其奉為三清神明之下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三清六御),掌控陰陽,化育萬物,是大地之母,主宰山川,剩下的六御分別是統御萬天的玉皇大帝、統御萬靈的青華大帝、統御萬星的紫微大帝、統御萬神的勾陳大帝、統御萬類的長生大帝。

這可以視作第一個幽冥世界的雛形,它的主宰就是後土娘娘;但是到了秦漢時期,出現了另外一套以泰山蒿里為中心的冥界神話,並有了「泰山主人生死」的傳聞。(蒿里,位於泰山以南,漢以前稱作「高里山」,以前多是古代帝王的禪地之所)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有一說法是佛教輪回往生理念的傳入中原的結果,中國傳統的身死靈魂不滅的認識和佛教輪回轉世的思想進行了融合。根據東晉道教學者葛洪所書的《神仙傳》中說後土娘娘掌握「六道輪回」,因此有一說法是後母娘娘化身輪回,意圖幫助天下亡魂轉世,完善了天道,在此之後,在漢武帝泰山封禪的過程中

這里的「地主」神是誰呢,也不賣關子了,就是東岳大帝。「東岳大帝」是一個稱號,那到底是誰呢,沒有一個篤定的說法,一說是太昊氏,因為在上古的說法中,五位賢君:軒轅、顓頊、祝融、金天、太昊分別作為五帝鎮守四方;但可以認為是古老的泰山神祇信仰的一種流變,成為東岳大帝之後就開始司職具體的任務了。而且道教一直有三魂七魄的說法,就像之前所說的,人死後魂魄是會分離的,於是當時形成這麼一種觀念,認為魂去高處的梁父山,魄去低處的蒿里山,而蒿里山、梁父山都在泰山腳下一帶,因此東岳天齊大帝也叫作泰山府君,作為冥界之主統御著泰山冥府。

由於泰山封禪的影響,泰山府君的下屬神職人員機構與漢代官僚制度比較相似,仔細觀察之後就會發現,冥府里的機構設置比當朝官府機構設置還要齊全。人間官府有的機構里面都有,人間官府沒有的機構里面也有。比如冥府系十王殿分別設具有減福、增壽、還魂、勸孝、惡報等功能的部門;十王各殿接收的鬼魂,按其生前不同表現,或加量處罰,或施以酷刑,或盡快投生,增享壽命…

到了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中原戰亂不斷,人世間發生了一件足以影響地府的事情:道教快速的發展起來了。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34—156)著道書二十四篇,自稱「太清玄元」,奉老子為道祖,創立道派,入教的人每人出五鬥米,因此也被叫做五鬥米教,其實就是道教。

看三國的朋友大都知曉張魯,他早年依附劉焉攻略漢中,之後又與劉焉之子劉璋反目,在漢中搞起了政教合一的政權,建安二十年(215年)投靠了西征漢中的曹操。張魯事實上就是道教的繼承者之一,五鬥米教的第三代天師,隨後「太祖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把這股風氣借著魏晉政權擴散到全國各地。

道教認為「五嶽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屬。」五嶽大廟就是五嶽大帝治理鬼神的場所,比如匈奴人死後,就魂歸赤山,巴蜀人死後就魂歸岷山,這樣一來巴人的冥府就在酆都。世界這麼大,為什麼非得是酆都呢?因為在泰山地府流傳一段時間之後,人們發現梁父山和蒿里山既不高,又平淡無奇,感覺作為地府好像又沒什麼道理,這個時候道士陶弘景提出了羅豐山為鬼神之地的說法,他指出,羅豐山位處北方,上有六宮、六天宮、鬼王北陰大帝居中主持。可陶弘景所講的羅豐山之地卻十分模糊,不像泰山地府那樣有具體的地方,根本找不出一個與之對立的地方,於是許多人就挖空心思琢磨羅豐山到底在什麼地方,最後終於確定是在四川省的豐都縣(現歸屬重慶市)平都山。

南北朝時期,道教已形成酆都大帝主管地府的信仰,陶弘景所撰《真靈位業圖》記載:「酆都北陰大帝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三千年而一替。」這里說大帝一次任期3000年,現在才2023年,還沒退休。

酆都大帝相傳是:「炎慶甲者,古之炎帝也,今為北太帝君,天下鬼神之主也。」另一說法是紫薇大帝在幽冥界的化身,他的生日是九月九日。根據之前道家的說法,天下這麼大,一處冥府肯定不夠用,公務員得多招一點,因此之前的東岳天齊大帝分管泰山冥府,這里的北陰大帝分管酆都冥府,計劃通。但其實兩者分的沒有這麼明確,可以視作兩個不同體系的遺留,但是在道家神話和民間雜糅中都融合起來了,因此也有說法是東岳大帝主管高級問題,酆都大帝主管陰間事理;或者是東岳大帝負責陰間入口管理,酆都大帝負責具體陰間事物執行——總的來說,新的酆都大帝是道家立得,傳統民間還是以泰山府君作為冥界神祇信仰,酆都大帝沒法完全取而代之

這里很容易聯想到後來「九泉」的說法,比如漢代的阮瑀就寫過:冥冥九泉室,漫漫長夜台。在最初,道家將「九泉」比喻為達到終極圓滿,而這種圓滿需要擁有九種人生境界。但後來因為古人迷信和傳播的關系,認為是每個人死後都會前往的一個冥界歸宿——古語中「九泉」的釋義為「猶九淵」,指九個神泉,分別指的是酆泉、衙泉、黃泉、寒泉、陰泉、幽泉、下泉、苦泉和溟泉。

到了唐代,佛教「地獄」的觀念開始於泰山府君的冥界系統產生聯系,我們可以稱之為「泰山地獄」,純粹的地獄觀念算是舶來品,某種程度上是對原來道教神話的一種改造,因為傳統的說法其實是「陰曹地府」,也就是另一個行政體系,而負責罪罰的「地獄」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同樣在地獄的觀念普及開來之後,人們就統一認為死後靈魂進入地獄服刑,不再強調了魂和魄的分離了,而原先的梁父山和蒿里山也不再被提及:

佛教的地獄名堂很多,比如八熱地獄、八寒地獄、近邊地獄、十八層地獄等等,這就直接為中國的地獄形成了一個現成的藍圖,佛教地獄原本在須彌山下,進入中原之後把須彌山和泰山進行了融合;把原本種類繁多的佛教地獄精簡了一下,並且用中國老百姓熟悉的人物擔任職位;最後是引出了佛教的「閻王」的概念,閻王這個說法也並非佛教固有的,相傳其起源於古印度的民間信仰和婆羅門教:

泰山地獄中,酆都大帝和東岳大帝都作為名義上的管控者,而閻羅王則作為具體的管理者,他的形象一般採用的是古代朝廷判官的形象,佛教中的閻王不止10位,而是13位,如《梵漢對映私抄》中稱冥界有十三冥王,皆為諸佛菩薩化身,又稱十三佛,分別負責死者的七七日至三十三周等忌日的點化超度,其中的十三冥王都是諸佛菩薩臨時變化的。閻羅王是地藏菩薩變化的,而閻羅王本身只是一種職務或職守,實際將其人或其神取消了。其實,讓面慈心善、大慈大悲的諸佛菩薩去掌管那些既陰森可怖又血淋淋的各種地獄,實在是難為他們了。於是,繼而又出現了漢化的十大冥王即十殿閻王的說法,取代了十三冥王,並一直流傳至今

因為人們對於閻王爺一直包含一種希望能維持人間公平公正的態度,去為人間那些逃脫罪行的惡徒帶去因果報應,平復自己生前所遭受的沒有道理的苦難,所以長此以往就會把許多清官也一並奉為閻王的做法,比如包拯、范仲淹。因為地府的形制幾乎就是人間官府衙門的翻版,倒也完全沒有違和感,所謂「人之正直、死為冥官」。

到這里現在人們熟悉的地獄形象就基本完成了。從原始對於「土地」的崇拜和「人間」的留戀開始,人們構想出一個地下世界來作為生者的延續,隨著佛教輪回思想和漢代泰山封禪的影響,泰山府君第一次作為一個統一的冥界世界的主宰形象,泰山鬼府設七十二司、十王、五道將軍等職位;在道教興盛之後,出現了天下多處冥府的說法,也立起了酆都大帝的說法,此後各個冥府系統一直共存,直到唐代佛教對於道家神話和各個民間信仰進行了一次大雜糅,形成了「泰山地獄」的系統,當然也把酆都大帝給容納了進來。對於這些各個系統的殘余,新的系統總會採取一種包容,架空,然後新設機構的方式,也就是十殿閻王的出現,當然其中的人物和形象都與佛教原本的相差甚遠,吸收了大量人們熟悉的歷史人物,也並立了許多的民間新創。

最後還是補一句,這些故事在現在只能歸類為神話文俗之流,大家看著樂一樂就好,最近在粉站看了mlz掌櫃的鄉村人集市系列的跑團,也是以背靠本土冥界基調的一個故事,算是非常有意思的。

參考引用:

《人去世後靈魂會生活在什麼地方?從殉葬制度到幽冥體系的發展史》執筆神話
《從泰山蒿里到酆都鬼城中囯本土的地獄世界》抱朴
《中國道教生死書》宋道元
《玉歷寶鈔》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