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什麼是Web3.0,以及它...

什麼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騙局?

許多年前,一種論調廣泛的傳播開來,用以諷刺和鞭策國內企業的創新能力,即「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準」。這種論調並不算錯誤,但顯然忽略了人們收入水平和產業結構的因素。要知道,90年代的中國的老百姓幾乎買不起個人電腦,自然沒有人追求精緻的生活。在哪個營養快線可以被當作牛奶的時代,沒有哪家企業有動力勇爭行業先進。

然而許多年後的今天,當許多企業逐漸爬上了產業鏈最上游時,「一流企業做標準」的論調似乎開始過時了。從特斯拉到改名未久的meta,從「登陸火星」到「元宇宙」,越來越多的頂級企業越發喜歡發明各式各樣的概念,數量之多,更新速度之快,即便是業內人士,也往往聽的一愣一愣的。或許多年以後,人們會調侃一句「頂級公司做概念。」

什麼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騙局?

10月,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在北京的路邊發現了一家時髦的咖啡館。它的櫥窗中放著精緻的各種手辦,吸引著來往商務人士的目光。在黑白光亮的招牌上面,准確來說是左下邊,明想低調實想賣弄地寫著幾個小字,「web3.0咖啡館」。

我難以理解web3.0和咖啡豆有什麼關系。

對網際網路行業以外的人來說,web3.0是個新穎的概念,是一個新出現的風口,還是一個「高大上」但不知所雲的名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比什麼量子力學、相對論這些改變世界、改變人類世界觀的知識還要吸引人。因為相比於真理和科學,web3.0可能能讓不少人賺上一大筆錢,甚至不少人已經開始夢想成為新一代的馬化騰和馬雲。另一方面,這種新概念能讓另一部分人傾家盪產,浪費大把可貴時光。

一、什麼是Web1.0 和Web2.0?

Web和其他網際網路專用名詞一樣,是英文World Wide Web的縮寫,中文含義為全球廣域網或者全球資訊網,是一種基於HTTP協議的,全球范圍的信息交互系統。政府、企業、網民除了通過Web這個工具,除了傳播文字、圖像和聲音等信息以外,也傳播、交易、攫取著思想、情感、金錢和權力。

瀏覽器和各式各樣的APP顯然是Web最直接的呈現載體。

和今天的作業系統不同,早期的作業系統缺乏聯網和交互手段。當時的計算機用戶只能通過復雜的命令行來查詢信息,學習成本很高,界面簡陋,使用也不方便。1990年後,瀏覽器的出現讓普通人也能訪問數據中心硬碟中《莎士比亞》的劇本。

Web1.0就誕生於此時,一些敢於嘗試新鮮事物的公司和個人開始利用網際網路展示製作好的靜態網頁。這些頁面上往往刊登著文章和圖片,內容一般以新聞和小說為主。這個時代出現了大量的門戶網站,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新浪、搜狐、網易,都是這個時代成長起來的。他們一改打破傳統的電視台、電台、報紙等信息傳播渠道,靠著各種突破下限的「標題黨」新聞,硬生生在網際網路上建立自己的媒體帝國。

什麼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騙局?

Web1.0主要的特點是網際網路用戶不能隨意對網頁內容進行更改,簡單來說網頁是「只讀的」。當時網頁的版面主要由網站的工作人員進行編輯,網友無權發布自己撰寫的內容。因此,當時的網際網路完全是中心化的,網際網路公司掌握了絕對的信息傳播權力。

但很快,2000年後,隨著動態網頁技術的成熟,擁有「交互」功能的Web2.0徹底革命了網際網路。我們今天常用的微博、豆瓣、抖音、B站都是Web2.0的產物。

相比於Web1.0,Web2.0的用戶擁有一定的信息創作權力。用戶在注冊帳號後,可以創作、分享自己的文章、聲音和視頻,並且擁有幾百乃至上千萬的粉絲群體,面向他們進行發聲。我們可以看到,2010年前後,數量龐大的自媒體如雨後春筍一般涌現出來。

動態網頁的技術是支撐Web2.0存在的基礎。相比於靜態網頁,動態網頁的內容都存放在後台資料庫之中。因此,每一個用戶看見的網頁內容都是不一樣的。網際網路公司完全可以根據用戶喜好,定製分發用戶喜歡的內容。我們常說的信息牢籠就是這樣產生的。畢竟,每天只生活在討好自己的信息流之中,是無法認識到真實的世界的。

總的來說,Web2.0技術十分的偉大。因為它的存在,平民大眾也開始擁有發聲渠道,我們的網際網路世界變的豐富多彩。

二、Web2.0有什麼缺點?

Web2.0雖然創造了璀璨的虛擬世界,但它並不是完美的。

我們可以看到2.0時代依然是以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為中心的。網際網路用戶創作內容後,始終要上傳到網際網路公司的伺服器上,其他用戶得登陸微博、B站、抖音等平台才能看到創作者的作品。因此,大型網際網路平台始終掌握著用戶作品的生死。

以微信為例。普通用戶始終只擁有微信帳號的使用權,而沒有微信帳號的所有權。同時網際網路公司掌握著信息的傳播,對於網際網路公司有利的信息,網際網路公司往往會全力分發和傳播,將內容推薦給平台的所有人。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不認同的東西,網際網路公司往往能通過限流和刪除來控制內容的傳播。

什麼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騙局?

同時,平台分走了絕大多數的利潤,並且隨著用戶增長,平台擴大,這種分配不均在加劇。以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為例子,網際網路用戶將自己的開源程序發送到網站上,網際網路公司復制這些開原始碼開發自己的應用並進行盈利。由於用戶始終處於劣勢,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的收益只有很小一部分進入用戶的口袋之中。

另外,網際網路平台經常利用用戶數據進行牟利,例如APP會收集用戶文字信息,神出鬼沒向用戶投放消費信息。大數據平台會描畫網際網路用戶畫像,窺視網際網路用戶隱藏。甚至通過精準的政治廣告,影響選舉結果,改變國家政權。

在理想主義者看來,他們無法忍受網際網路成為2.0的模樣。因為網際網路的誕生就是為了去中心化,甚至消解人和人之間、人和機構之間的權力而存在的。但如今天量的利潤流入到少數人和公司的錢包之中,這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不公。

因此,「理想主義者」迫切將網際網路升級到更加平等的Web3.0。

三、Web3.0故事是什麼?

對於Web3.0故事的信服者來說,Web3.0理論上要比它的前任要出色,能夠有效改善2.0的缺陷,但要一句話總結3.0是很困難的。總的來說,它相比於現在的網際網路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Web3.0時代用戶擁有統一的身份認證。

在今天這個時代,用戶登陸多個網際網路平台時經常被繁瑣的注冊、手機號、驗證碼搞的十分煩躁。以阿里的平台舉例,淘寶需要注冊,支付寶需要注冊,使用餓了嗎點外賣也需要注冊。只需要幾天,手機就會被各種廣告簡訊轟炸,至於簡訊已經失去了聯系他人的功能。同時,多個平台的注冊,讓用戶很容易忘記帳號密碼,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在未來的3.0時代,用戶的身份信息將由一個統一的平台進行管理。登陸多個網站時,用戶不用輸入密碼和帳號,就能自動登陸。同時也不用擔心這些平台泄露用戶的帳號。

第二,Web3.0時代用戶擁有自己的數據。

在今天這個時代,網際網路公司濫用用戶數據隨時都在發生。用戶的視頻、音頻和文字作品,用戶的個人畫像,都是濫用的對象,用以牟利。

在未來的3.0時代,網際網路掌握和使用用戶的數據和作品,需要用戶的確認和授權,個人的財產權能得到很好的保護。

例如用戶創作了小說《雷電將軍轉生成JK》,發表時不用上傳到起點中文網和晉江文學城。用戶只用授權給兩個網站,而小說本體按照分布式儲存在網際網路空間。

第三,Web3.0時代能解決信息不對稱和信任問題。

在今天這個時代,用戶之間的交易依賴於支付平台的存在。個人用戶很難證明大型平台在自己的帳戶上的金錢數字是否被偷偷修改。同時,各種交易協議往往得不到執行,例如各種個人用戶往往很難收到商家的退款。因此,今天的人們只能信任支付寶這樣的大型平台的信用,確保自己的利益不會被侵蝕。但如果大型平台主動違約,那麼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在未來的3.0時代,用戶之間的交易可以通過智能合約來執行。得益於密碼技術的利用,所有簽訂的合約都能夠自動執行,且不可臨時更改和反悔。

第四,Web3.0時代是去中心化的

在今天國內,BAT+字節跳動的網際網路公司幾乎壟斷了整個網際網路,互相爭奪著地盤。任何人都不可能繞過這幾家公司進行生產生活。

什麼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騙局?

在未來的3.0時代,基於密碼技術的網際網路環境會鼓勵生態項目多元化發展,營造公平公開的競爭環境。網際網路用戶能很方便的自發組織出新公司和新團體,內部管理公開透明,且利益分配將嚴格按照合約進行。

總的來說,在Web3.0時代,每個人在網絡上就是一個數字錢包。這個錢包里有你的身份證,也有你的數據,還有你的產權證明,你可以通過這個錢包完成任何交易,權利確認,甚至成立公司。這個錢包獨一無二,任何平台無權修改這個錢包。

四、Web3.0背後的技術和名詞

數學家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在1948年寫下《通訊的數學原理》時可能怎麼想不到,如今的計算機信息學能如此深入的鑲嵌在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摸魚時觀看的抖音視頻,工作時發送的郵件,下班買菜時花掉的金錢,背後都需要計算機信息學的背書。

到了Web3.0時代,更多基於密碼學的新技術會被更加廣泛的運用到人類的生活之中。這其中,以「區塊鏈、NFT、DAO」為代表的名詞早已經通過新聞和社交網絡廣泛傳播開來。但總的來說,公眾對它們依舊不了解。

一、區塊鏈——一個人人手里都有的帳本

2008年10月31日,一個名為「中本聰」的作者,在論文網站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文中描述了一種基於加密技術、P2P技術的點對點電子現金支付系統。2009年1月3日,在芬蘭赫爾辛基的伺服器上,中本聰生成了序列號為0的第一個比特幣區塊,自此區塊鏈誕生了。

區塊鏈其實記錄比特幣交易信息的帳本,每個區塊就是其中的一頁紙,每一頁紙按照時間順序連結在一起。是一個存在在網際網路上的鏈表結構。

你可以想像一個很長的鐵鏈條是區塊鏈,鏈條的每一個鐵環都是一個區塊。每一個區塊都雕刻有區塊大小、區塊頭、交易計數器和交易信息。

交易發生時,客戶端會向全網廣播交易信息,並等待確認。其他節點對該信息驗證後確認該交易信息合法,進而生成新的區塊,添加至區塊鏈上。

舉個例子,村里每個人都有一塊小黑板,每塊黑板上寫著全村的交易記錄,且每塊黑板上的交易信息都是相同的。

此時村里兩人交易雞蛋。他們會通過大喇叭廣播交易信息。村里每個人就會在自己的黑板上寫上交易信息。

什麼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騙局?

因此,村里的人想做假帳幾乎是不可能的。他需要偷摸到村里每個人家里修改帳本,這很容易被發現。

區塊鏈實際上是一個去中心化計算協議,約定了不同的利益主體如何分散的創建和維護網際網路數據,從而實現「基礎設施管理權」與「用戶數據控制權」之間的分離,防止平台公司修改、刪除用戶數據、用戶資產。

通過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存儲交易技術,透明可追溯,幾乎不可修改的,在Web3.0時代,能夠確保人們的帳號和數據不會被修改,進而擁有某種意義上「產權」。

二、NFT——讓數字和代碼成為「唯一」

有了不可更改的區塊鏈技術,人們也就有了NFT,全稱為Non-Fungible Token,指非同質化通證。簡單來說就是網絡世界中具有唯一性的數字產權證書。一種可在區塊鏈上記錄和處理多維、復雜屬性的數據對象。

什麼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騙局?

與非同質化通證相對的是同質化通證。比特幣就是一種同質化通證,但比特幣除了能扮演貨幣外並沒有別的用途。而非同質化通證則可以證明文章、圖片、視頻甚至表情包的產權。因此NFT具有在網絡中具有唯一性。

另外,和比特幣一樣,NFT也是存儲在區塊鏈中的數據,是一個Token(代幣)。但和比特幣不同,NFT不可分割。人們可能聽過0.1個比特幣,但沒有聽過0.2個NFT。

人們可以使用數字錢包里的比特幣,購買其他人數字錢包中的NFT。只要交易成功,比特幣會轉帳給賣方,相應的數字資產則會轉移到購買者的數字錢包之中。

在現在,由於虛擬數據可以被隨意復制,所以從技術上來說並不存在真正的產權。各種盜版和侵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但在Web3.0時代,不可更改數字交易藉助區塊鏈技術成為了可能。任意倆人的數據傳輸需要全網來記錄和確認。那些盜版和侵權的圖片、視頻會被很容易發現。因此,虛擬數據在區塊鏈網絡上也像現實的鍋碗瓢盆一樣「獨一無二」。

三、DAO——網際網路上的公司和團體

在現實世界中成立一家公司總是繁瑣的,創始人首先要有一定的注冊資金,然後去政府部門核名,再去找房屋中介租辦公室,刻一個公司印章,編寫公司章程,找會計事務所辦理「銀行詢征函」,然後去銀行開公司帳戶,辦理驗資報告,最後找工商部門注冊。既讓人精疲力盡,且沒個十天半個月辦理不下來。

好不容易將公司開起來,股東和股東之間,老闆和員工之間往往會發生利益分配不均,產生內訌。之後,公司會發生經營困難,進而分解倒閉。

但在Web3.0時代,DAO的出現讓成立一家公司或者組織一家社團變得更加的簡單。因為正如它的名字,即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它沒有傳統名義上的老闆。

在繼續介紹下去前,容我先介紹一下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一種依託計算機在網絡空間運行的合約,能夠自動化運營,且合約內容不可更改,更沒有糾紛。舉例來說,你在淘寶上買了一雙鞋,下單的同時,商家必須將鞋快遞給你。但和淘寶不同的是,你們的合同不需要阿里巴巴監督。

一些網民在決定共同做一件事情後,就可以通過出資代幣,共同組成一個DAO組織。這種組織利用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技術,讓運營規則、責任權利、利益分配、獎勵機制以電子程序的方式寫在區塊鏈上。因此,是「公司章程」是不可修改和公開透明的,且能夠自動執行。DAO員工無需看老闆和HR的臉色,就能通過勞動獲得應有的電子代幣。

如果一些DAO中一些人開始不滿合約,DAO可以依照投資的代幣股份數量,劃定投票權力,組織投票。票數高的獲得勝利。

從宏觀來說,信奉Web3.0的人看到了現實世界中政府、企業、工會、法律的人性的缺陷,試圖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傳統中心化的「執法」權力,分散到網際網路之中,且變的可以自動執行。

四、DID——網際網路上的新版身份證

前文提到過,在Web3.0時代,人們都會在網絡上有一個獨一無二的錢包,反過來說,這個錢包也是人們的身份證。

DID,即Decentralized ID,意思是去中心化的身份識別系統,一種可以登陸多個平台的去中心化帳戶。

在今天,我們的帳號嚴格老說屬於網際網路公司,且我們登陸不同公司的網站需要注冊不同帳號,且十分的不安全。如果我的臉書帳號因為黑客攻擊泄露了,那麼我的Google郵箱可能也泄露了。因為為了便於記憶,我讓兩個網站的帳號密碼一致。同時,不同網站使用的支付帳戶和貨幣也不相同,即便是一家公司的QQ幣也無法直接變成微信零錢。

但在Web3.0時代,網絡用戶會擁有一個DID帳戶,是區塊鏈上的公鑰,是公開可見的。網絡用戶想要修改這個網絡錢包,則需要一個保密的私鑰,和公鑰組成在一起才可以運行。通過某些密碼算法,外人無法破解私鑰(可以參考HTTPS的技術文章)

首先,平台公司是無法訪問DID帳戶的,更無法控制帳戶上的資產。其次,帳戶可直接訪問所有的同構公鏈生態,不需要再次注冊。

舉個《頭號玩家》的例子。電影中,主角在各個虛擬世界中穿梭,不需要注冊和輸入密碼,這就有點像DID帳戶。

五、講Web3.0故事的人向大眾許諾了什麼?

Web3.0的信徒認為,當前的大公司占據了太多的收益。以微博為例子,用戶除了是內容的消費者,也是內容忠實的生產者。而平台靠著用戶創造的數據帶貨賣廣告,獲得利潤。但創造內容的用戶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報酬。因此,未來的網際網路系統應該將一套經濟系統鑲嵌到底層代碼之中,加入產權,改變分配方式,讓數據成為真實存在的財富,進而改變人們之間的生產關系。

Web3.0的信徒認為,這是一種共享生產資料的新方式。在這種關系下,大型企業和普通用戶擁有更加平等的關系,且網上的每一個人不能依靠自己的優勢地位作惡,因為公眾會更加廣泛的參與到網際網路的底層運行之中。

於是無名之輩也開始變的重要了,放在區塊鏈中的任何作品,任何思想閃光,只要有價值,都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當然,Web2.0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取代Web3.0,它一定要更先進、更易用、更有趣。Web3.0的信徒認為,像《頭號玩家》一樣的「元宇宙」是Web3.0的真正表現形態。

到這時,只要有人願意,完全可以生活在虛擬網絡之中。在網絡之中工作,在網絡之中學習,在網絡世界中貸款買房 ,在網絡之中戀愛和結婚。

而且,正如《頭號玩家》故事中表現的一樣,Nobaday(小人物)也能靠著虛擬世界一鳴驚人,甚至靠著聰明才智、靠著驚人的勇氣,一舉戰勝龐大的資本集團。

六、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和其他問題

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完美的,Web3.0底層的區塊鏈技術也一樣。

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的帳本系統,用戶的間的每一次交易都需要鏈上的全部或者部分玩家確認。因此,用戶必然會喪失一定的自由。

首先,區塊鏈上的數據會隨著時間不斷增長,每個節點存儲的區塊鏈數據體積會越來越大,存儲和計算負擔將越來越重。以比特幣區塊鏈為例,其完整數據的大小當前已達約百GB,用戶如果使用比特幣核心客戶端進行數據同步的話,可能三天三夜都無法同步完成。況且全世界成千上萬的用戶節點都存有相同的交易帳本,因此在物理層面是極大的浪費。

其次,區塊鏈交易速度慢。由於用戶的交易都需要其他節點的確認,就像兩個小孩要交換棒棒糖,除了要給班上每個孩子說,還要給老師報告,因此速度非常的慢。以比特幣為例子,當前比特幣交易的一次確認時間大約需要10分鍾。我們很難想像在超市結帳要傻站在收銀員面圈10分鍾時間。

同樣,區塊鏈系統面臨交易頻率過低的問題。還是以比特幣區塊鏈為例,系統最高每秒處理6.67筆交易。我們很難想像一種交易系統,同一時間在全世界范圍之內只能交易六筆。

另外,區塊鏈上的交易存在是不可取消的。用戶間的交易被廣泛存儲於網絡上,因此要修改起來十分的困難。想像一下,你付款東西時多輸入兩個零,而沒有淘寶客服幫你取消交易,那有多麼的抓狂。

這里不得不提及知名的區塊鏈三元悖論,區塊鏈無法同時滿足「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擴展性」,人們最多滿足其中的兩個。這是一種「不可能三角」。

什麼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騙局?

一條區塊鏈如果滿足去「中心化」和「安全性」,那麼這需要網絡上的所有節點參與計算和存儲。這將極大考驗網絡和節點的硬體能力,限制新的節點加入(可拓展性)。如果想要「可拓展性」和「去中心化」,那麼信息必然不會讓每個節點進行計算,整個區塊鏈就沒那麼安全了。如果想要「安全性」和「可擴展性」,那麼完全的去中心化的存儲就沒那麼容易實現。

七、Web3.0,騙子超強的韭菜收割機

截止2023年3月,如果問Web3.0有什麼用,那麼對普羅大眾來說,似乎只有割韭菜一個作用。

即便是一本正經的Web3.0科普視頻,也會在具體介紹之前,長篇大論的介紹先期進入Web3.0行業的大佬。他們會說像紅衫資本、貝恩資本這樣的公司多麼有錢、多麼的有實力,他們會說像扎克伯格的META、推特這樣的超級網際網路公司在全力投資Web3.0。他們可能絕口不提賺錢倆字,但字里行間寫滿了「一夜暴富」,或者說「你在失去人生中最佳的投資機會。」

這樣的論調對我這樣的計算機愛好者來說的確充滿了回憶。我在2010年便從一些計算機新聞網站上聽說過比特幣,當時比特幣還是計算機愛好者的自娛自樂,不為大眾所知。因此幾十上百個比特幣只夠買快餐店購買一張披薩。

但如今,一個比特幣的價格就值上萬美元。無數人親眼看見那些早期投資比特幣的人一夜暴富,身家成百上千萬倍的增長。即便是我,偶爾也會想想,如果十幾年前用電腦挖上幾百個比特幣,現在早已財務自由。

於是,很多人賭上了全部身家性命,進入到Web3.0的狂歡之中。但等待他們的可能並不是財富自由,而是騙子們看上去精美無比的陷阱。

什麼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騙局?

一、幾乎所有的Web3.0項目都只為虛擬經濟而生。

今年3月23日新聞,「金色財經報導,NFT平台Magic Eden推出Web3遊戲中心Magic Eden Games。與Magic Eden Games合作時,每個遊戲都會收到自己的「探索遊戲」頁面,其中包含遊戲描述、工作室描述、視頻和其他媒體,以及遊戲特定NFT市場。」

相比於STEAM等一眾Web2.0的遊戲平台,NFT交易市場才是Web3遊戲平台的中心。在這些平台上,網絡用戶「可擁有,可交易」各種遊戲裝備。因此,用戶之間一定要有一種等價交換物。而這種交換物在區塊鏈上,就是Web3.0中的代幣。

我們可以看到一眾Web3.0遊戲設計基本都是以「打金」,也就是獲得代幣為中心。玩家每日要花上好幾個小時,做遊戲中的任務,換取少量的遊戲幣。而玩家們也並不以單純的快樂,而是將遊戲幣換成各種法定貨幣為目標。

足球遊戲《Sorare》,是一個以體育為主題的 NFT 卡牌遊戲平台,用戶以「俱樂部經理人」的身份操持球員卡牌參與平台設定的比賽,勝出者將獲得 NFT 卡牌或代幣的獎勵。其他用戶想要特定的NFT卡牌,就要去交易市場上買賣。

類寶可夢遊戲《Axie Infinity》則直接宣稱能邊賺錢邊玩。玩家需要先以虛擬貨幣購買三隻名為「Axie」的寵物,並利用它們進行繁殖,獲得新的Axie。然後通過一系列的對戰、培養,再將繁殖出的電子寵物賣給其他的玩家,獲得遊戲代幣。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什麼Web3.0遊戲,提出「高大上」的目標,玩家在在遊戲中都是為了「賺錢」倆字。玩家基本上要捏著鼻子,忍受痛苦去玩那些毫無遊戲樂趣的電子遊戲。過程中既浪費了時間,往往有沒有獲得理想的報酬。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Web3.0項目都是在為單純為了賺錢而生。

2021年3月,加密貨幣企業家Sina Estavi以290萬美元的天價買下一條推特NFT,引起了不少關注。這條「天價推特」正是由推特創始人傑克·多爾西(Jack Dorsey)2006年發布的第一條推文製成的NFT。2022年4月,Sina Estavi將這個推特NFT再次放上拍賣平台,希望能拍賣出4800萬美元以上的價格。

世界上第一條推特當然很有價值,它代表著一家全球范圍的社交公司的誕生。但擁有這「第一條推特NFT」就是很奇怪的事情了。推特既不是實物,內部的文字也隨時可以復制的粘貼。

更奇怪的是某些元宇宙公司。聲稱人們未來在虛擬世界中,也應該有一棟住宅。2021年,據《衛報》3月23日報導,一個設置在火星般的景觀中的「虛擬數字住宅」以50萬美元(或288個以太幣)的價格售出。「3D數字屋」的新主人將能夠使用虛擬現實(一個數字世界)或未來的增強現實(在現實世界的視圖中添加數字元素)來探索開放式豪宅的房間,」加密貨幣NFT交易市場SuperRare表示,這是「世界上第一個NFT數字房子」。

然而所有的《魔獸世界》玩家都清楚,虛擬身份根本不需要什麼房屋。玩家離線了,角色就消失了。以天為房頂,以地為鋪蓋卷兒。固定的居住場所反而是種桎梏,限制了玩家們探索遊戲的地圖。

各種NFT數字藏品則被炒上了天價。NBA球星庫里花122萬人民幣買下「無聊猴」,孫宇晨花1億人民幣拍得NFT微信頭像(微信沒有NFT功能,因此,你我都能「盜版」他的頭像)。王家衛則拍出短片《花樣年華——剎那》,拍出428.4萬港幣。

如今的NFT商品基本不具有任何使用價值。既不影響衣食住行,也無力影響藝術風潮,更無法滋潤人類精神。

事實上,他們之所以能賣出天價,完全是購買人聽信了什麼「世界上第一個、下一代網際網路的先驅」的鬼話,並看中了其倒賣,或者說炒作價值。

二、Web3.0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安全。

在如今,媒體偶爾會出現數字藏品被買賣的新聞。例如2022年4月,周杰倫在INS上發文,稱接到了朋友緊急打來的電話,說黃立成之前送給自己的「猴子」NFT被釣魚網站盜竊了。據了解,根據盜竊者後續在交易平台轉手的成交額來看,該NFT的價值超過300萬元人民幣。更加難受的是,由於缺乏一個中心化的監管機構,周杰倫的NFT被多次轉賣後,幾乎不可能找回。

據媒體稱,周杰倫回應其被盜的原因在於誤點了釣魚連結,而非被黑客攻破了NFT密鑰。黑客可以不用理會NFT在技術上的種種特性,而通過釣魚網站等「社會工程學」方式盜取NFT作品並堂而皇之地賣出。

什麼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騙局?

在此之前的3月,由於俄烏衝突的影響,美國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凍結了超過25,000個俄羅斯個人或實體有關的交易地址,「其中許多是通過保護性調查發現的」。此外,該公司還與美國政府分享了這些地址,以支持美國政府的「制裁執法」。

比特幣雖然仍然是去中性化的貨幣,但由於交易速度過於緩慢。用戶實際使用中往往要將比特幣託管到像Coinbase這樣的交易中心,加速交易速度。因此,Coinbase成為了事實上的銀行,比特幣再次「中心化」。

因此黑客想要對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發起攻擊,其實根本不需要復雜的 「黑客攻擊」。人們只需要找到在智能合約中的漏洞,許多參與DAO的投資的錢包就被一掃而光了。

正如前文所寫,基於區塊鏈技術的Web3.0有一個不可能三角。用戶不可能同時擁有「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擴展性」,用戶只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區塊鏈,實現自己的目的。而如果用戶想使用另外一條區塊鏈,又需要面對復雜的代幣兌換。

以比特幣被引入以太坊為例,比特幣的持有者想要使用以太坊上的應用,需要將自己手中的比特幣抵押置換成以太坊。而各種代幣之間的兌換價格並不是固定的。

更要命的是,各種代幣兌換主權國家貨幣也不是固定的。

比特幣、以太幣的、狗狗幣的價格始終大漲大落。行情好的時候,上萬美元一枚。市場出現風吹草動的時候,立馬又跌至幾千美元一枚。

主權貨幣之所以成立,背後是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軍事和科技實力,是貨幣用戶拿著主權貨幣能在一個國家購買多少東西的機會。但現階段區塊鏈代幣背後只有各式各樣的故事。

這也就意味著,一個把自己所有財產都只換成區塊鏈代幣的人既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夜破產,跌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三、DAO和智能合約,並沒有人那麼智能

如果你是一個社恐或者不喜歡和其他人衝突的人,DAO大概是你理想中世界的樣子。在DAO之中,所有規則是寫在程序中的,且沒有隨時想壓榨你的部門經理和HR,所有內部規則都通過簡單直接的投票決定。

然而,在現實世界中,真正DAO這樣的組織可能是一個災難。

首先,現實世界中沒有一個像樣的組織沒有領導崗位。眾所周知,對一個組織帶說外界環境總是變化風雲,前一分鍾還風平浪靜,後一秒就開始驚濤駭浪。領導最重要的職能就是應對外界的變化。正所謂海盜船上經驗最豐富的水手才有資格當上船長。

其次,DAO的利益和權利分配可能完全不公平。在DAO中,代幣是按照程序發放的。設想一下,如果是一個作畫DAO,創作一幅畫就分配一塊代幣。那麼勢必會出現大量粗製濫造的畫作。因為這樣來錢更快。

最後,DAO可能並不是真的民主。在DAO中,人們按照手中的代幣數量分配投票權力,就像一般公司的股東大會一樣。但是,某些人完全可以利用規則外,也就是現實世界中的合縱連橫獲得超過51%的代幣,也就是獲得絕對的控制權。一如某些公司,創始人只控制著少量的股份,但牢牢控制著公司。另外,DAO的組織者完全可以在項目立項開始,先期攫取遠遠超過其他人的代幣,始終牢牢的將組織控制在自己手里。

自從DAO概念火了之後,就有越來越多的項目打著DAO概念割韭菜,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DAO項目,更是打著DAO名義「集資」的不計其數。這些項目往往打著各式各樣的名頭,組織者畫著讓世界更好的大餅,但參與dao的投資者往往都成了被宰者,而不是受益者。等到受害者緩過神來,騙子早就捐款跑路了。

四、Web3.0憑什麼獲得人們的共識?

交子最早出現在北宋的成都地區,是世界上最早發行的紙幣。當時商人們為了大額交易,越來越嫌棄攜帶不便的金屬貨幣,開始需要一種方便的交易憑證。於是,紛紛將自己的手中的金屬貨幣交給發行交子的錢莊,讓官方發行的金屬貨幣在錢莊內部完成交易。

今天貨幣發行不在需要真實的金屬,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央銀行發行貨幣依然沿用了上面的邏輯。人們手中的100塊人民幣,對應出中央銀行帳目上虛擬出了的100塊虛擬資產。也就是說,人們手中的人民幣是中央銀行打的欠條。只不過這種欠條能夠在市面上流通。

很多人說,貨幣是種存在於人們心中的共識,是人們想像它有價值而產生了真實的價值。他們說的沒錯,紙張是因為人們的共識而產生了價值。但因此直接推論各式各樣的Web3.0產品有價值就有問題了。

什麼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騙局?

在真實世界里,如果商家不收法定貨幣,那麼工商管理局會找上門處罰。如果商家不理會工商管理局,那麼警察和法院會使用暴力強制執行法律。即便商家糾結了很多人暴力抗法,國家也有軍隊從肉體上消滅暴力抗法的人。

但運行在數字密碼技術上的Web3.0並不具有這樣的強制力,各種代幣和NFT背後沒有暴力作為最終的背書。

這也就是為什麼虛擬貨幣的價值總大漲大落。

寫到這里,我們換一個更宏觀的思路思考Web3.0的價值。

一項新技術,能被廣范圍運用,要麼是能大大的提高人類利用能量的效率,要麼是能加速信息傳播的效率。

各式各樣的挖幣活動顯然沒有能量的效率。據計算,完成一筆比特幣交易需要1,449千瓦時,或相當於美國普通家庭大約50天的電力。而全世界范圍內比特幣礦場挖礦使用的能源與阿根廷差不多,在131.26太瓦時的年化水平上,能源消耗能排在前30名國家之中。

那麼信息傳播效率呢?Web3.0顯然沒有提高信息傳播的速度。人們很難想像無論買什麼東西,都需要花十分鍾來確認產權的轉移。而各條區塊鏈上的信息又需要復雜的跨鏈信息才能溝通,龐大的網際網路被細分成了一塊又一塊。這必然招至用戶的厭惡。要知道電腦開機迅速也能成為許多人選購電腦的理由。

在可預見的將來,可能Web3.0依然很難打敗Web2.0。當然,他們可能小范圍運用起來,比如購買一個獨特的頭像之類的。但因此要全面否定Web2.0,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沒有用戶討厭能夠白嫖的網際網路。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