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攻略 《戴森球計劃》物流塔使用指...

《戴森球計劃》物流塔使用指南

我這兩天在開新檔重新規劃產線,然後就在總結此前一週目的物流系統的時候,到了需要外星系擴張的時候,發現自己原先用行星物流做系統的時候明顯沒將星系擴產的方案給考慮進去。後來就稍微草圖設計了一下概念圖,就先放出來:

《戴森球計劃》物流塔使用指南

根據上圖,其他多星系,多產地的情況可以自行腦補。很明顯,這種模式下,一定會有一顆行星作為主星(其實大後期的時候也可以稱為物流星),這也就是為什麼主星的半徑一定要夠大,可建面積一定要多的原因。因為主星除了在前中後期要承擔主要的生產任務之外,最關鍵是它必然是你第一顆具備完整產業鏈的行星。(即便當中有些產業可以進行外包,但是也一定有星際物流塔將產物取回本地)

然後主要說結論:

1. 其實星際物流塔的作用遠遠大於行星物流塔,如果電力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先使用星際物流塔(或者是努力適配其電力需求,即便前期的電力會非常緊張)。尤其是產線,如果要與將來星際擴產兼容的話,用星際物流塔是首選。(要不然後期還得另外立星際物流塔當二傳手)

2. 簡單來記的話,在星系拓展的模式下面,本地需求/星際供應 和 本地供應/星際需求 永遠是成對出現。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煩,每個物流塔的每個物種,一定是這兩種模式中的一個。不要出現雙需求,或者是雙供應的現象。

3. 行星物流塔也可以用,但是有一個大前提,就是該產線在該星球內已經有星際物流塔作為支撐了。並且星際運輸效率不會達到飽和狀態(一定是以產線為單位,而不是以產物為單位)。最簡單的例子:比如鐵礦開采,如果本身已經有個星際物流塔可以對外供應了,那麼其他鐵礦開采的時候,就可以用行星物流塔來供應。而這也應該是行星物流塔用處最多的地方了。

所以,譬如在大前期,雖然脫離母星的移民本身就非常非常的困難,尤其是科技都普遍還不高,電力供應也不行的時候(真的在前期就是要去四處搞電,我甚至是喪心病狂的去母星把原先的火電一起接進來了)。但是,如果想要在後期少做修改,或者爭取讓自己的產線更為直接,那麼在前期就盡量還是以星際物流塔為單位進行周邊生產。(除非你覺得某產線一個物流塔將來一定是不能滿足我所有需求的,比如鐵塊熔爐塔,你覺得180個熔爐將來也不可能夠,完全可以在本星再設一攤熔煉鐵塊。那麼這種情況下是可以暫時在主星用行星物流塔來將就一下的)。而這些困難被克服之後,回報也是很豐厚的。那就是在中後期可以省不少空間和電量,產線的拓展也不會顯得很凌亂。(也就是整個星系可以做成一盤棋進行聯動,而不必再想著怎麼優化產線。)

當然,到了超後期的時候,其實主星的生產任務其實也已經完全弱化了。因為主星完全可以只作為物流配接的工具存在了。說穿了,作為主星的唯一特徵就是:必然每種產物必有一對「本地供應/星際需求」和「本地需求/星際供應」。說到底,就是完完全全的物流樞紐站。

來源:遊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