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未來人類如何進化?照搬群星...

未來人類如何進化?照搬群星科技樹,碳基矽基都有路!

現如今,設想並展現未來的遊戲有很多,《底特律變人》《電馭叛客2077》等科幻大作都非常火熱。

受到遊戲和影視作品影響,許多人對未來的設想很可能侷限在某些作品里,也許是末日廢土,又或者是充滿了智械的高科技社會,甚至想像將來可能出現大量異能人群和超人類種族。

沿著人類科技發展的軌跡向前看,能夠在宏觀上展現了現實文明進化的遊戲,P社的4X科幻策略遊戲《群星》也許能給到我們一些啟示。

01

《群星》遊戲背景設定在2200年的外太空,以太空探索、建立帝國、與其他太空文明的外交和戰爭為主要內容展開。玩家開始遊戲時會發現自己身處一個星球上,身邊有一艘工程飛船、一隊小型戰艦、一個太空港和一個科研船。

遊戲早期包括探索太空、在其他星球殖民,遊戲中期重點則變為外交活動和管理自己的星系帝國。遊戲後期則會出現一些影響到整個銀河系的危機事件,比如人工智慧的暴動、其它維度和其它星系的勢力進行入侵等。

《群星》遊戲截圖

與其他聚焦個體的科幻遊戲相比,《群星》更側重策略性,種群特效和科技樹等多種系統相結合,讓遊戲有非常不錯的策略深度。

遊戲中,總計有430個科技,包括物理學、社會學和工程學三大研究類型,僅從數量和每種科技的設定來說,《群星》幾乎包含了市面上所有主流科幻作品所提到的所有科幻設想,是一部典型的「科幻大雜燴」作品,難怪有人戲稱「照搬群星科技樹,遨遊太空就有路」。

那麼,人類的未來是不是真的可以照搬《群星》呢?

比起《文明帝國》的重現地球故事,《群星》則是面向未來的視角,遊戲中大部分科技是虛構或是僅存在於科幻中的,僅有少量科技在現代地球是已有雛形的,比如AI作戰電腦、雷射或者軌道武器等。

遊戲中的科技點

事實上,地球的發展水平其實壓根就沒達到《群星》中人類種群的起點,還屬於分裂中的原始文明,即地球土著,連母星都尚未統一,是否有「外星生物」對我們進行觀測和干涉也無從得知,就更別提成熟的星際探索、殖民與征服了。

現實中的人類也在不斷進化發展,從遠古時代到資訊時代,從《文明帝國》到《群星》,如果真的人類文明由睿智的群星玩家操刀,把430個科技能悉數實現,那麼人類毫無疑問將成為太空時代的頂級文明,打遍宇宙無敵手。

但是人類的進化路線遠非一帆風順,在方向、科技道路上總會遇到分歧和阻礙。即便站在群星的起點上,科技分支怎麼點也足夠玩家苦惱一陣子了。

遊戲本體發售後的次年,《群星》發布了首個重要資料片——烏托邦。在這個資料片中,普通帝國在達到一定科技水平後可以解鎖三條飛升路線,包括基因飛升、靈能飛升、機械飛升。

這三個方向是相互獨立的,意味著帝國只能在一條飛升道路上越走越遠,而不能兼有靈能的神力和人工智慧的便利,這也引起了玩家們的討論:到底哪種飛升路線更強?

據貼吧及各類討論中顯示,許多群星大佬更偏愛機械飛升。

「別問,問就是機飛!」

「罐裝大法好!」

「機械飛升好,不吃蘋果,雙槽增長人口,無視宜居懲罰。」

「靈能和生物捆一起依然被機械完爆。」

「機飛強無敵!」

如果我們把三大飛升方向搬到現實地球中,人類可能會選擇哪種進化方向?智械?義體人?肉身異種?還是意識集合體?

02

基因飛升(Biological),也叫生物飛升。在遊戲中,基因路線專注於研究DNA和生物進化的奧秘,需要掌握的基礎技術包括基因剪裁、基因重測序。

《群星》中基因飛升的部分前置科技

基因技術其實不僅僅只出現在遊戲和影視作品當中,現實人類社會已經可以實現基因檢測、基因治療和基因增強,以及在植物和動物上進行的基因改造、克隆都有成功的案例。

幾年前,一種名為「脈沖氧」的實驗性合成病毒已經研製成功,它可以通過植入某個基因來增加紅細胞的數量,紅細胞的增加會導致肌肉的氧氣水平增高。

本來此項技術是計劃用於治療貧血,但健康的人服用脈沖氧可以激發潛在的運動能力,也就是類似興奮劑的作用。有報告稱,在2006年冬奧會開始前,有位教練就試圖弄到脈沖氧,原因雖未披露,但其實懂的都懂。

基因增強還包括基因改造,人類未來也許能選擇動物的一些優秀特質「嫁接」到自己身上,比如獵豹基因讓人類跑得更快,或者讓人類獲得更好的夜視、隨意變形的身體甚至是翅膀。

然而,基因進化在目前的人類社會來看,主要面臨三個困境,首當其沖的就是倫理道德和科學審查。

任何器官在基因上與人類不同,哪怕只是長出一根不是人的手指或者與人類基因圖譜相左,它還算不算人的討論就會熱火朝天。對人身體的改造,往往比完全拋棄人體更加難以接受,也許是另一種形式的恐怖谷效應。

未來真正的人體基因技術很可能會讓人開發出許多新的身體素質,但同時會導致人類基因庫的改變,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

基因相關的技術無條件無限制的運用到人體上,必然會產生強者對弱者的剝削,會讓人種和階級之間變得更加不平衡,甚至引發「人種大戰」。至少目前社會來看,未來五十年乃至上百年,由基因編輯引起的人類社會倫理和道德界限的爭辯將很難平息。

基因進化的第二個困境就是基因技術還不成熟,發展難度較大,部分技術壁壘難以突破。人類層面上只有少數編輯胚胎基因的新聞,且編輯效果未知;動物實驗上有克隆羊等技術儲備,但效果並不理想。

世界上第一頭克隆羊多莉和它的創造者

2003年基因療法在美國被禁用了幾個月,原因是一名年輕男子接受了基因治療而死亡,所以基因技術對人體的負面影響也不能忽視。

第三就是需要考慮到基因進化耗時長,且上限低,需要多少實驗體、多少時間才能實現基因技術飛躍?基因優化技術是否能突破人類肉體極限?這些都是未知數,肉身成聖更像是魔法而非科幻。

如果未來人類要進行星際開拓,我們更需要的是耗能少、改造便利且不會被太空惡劣環境損壞的軀體,碳基生命顯然不是最合適的選擇,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到其他的發展方向了,也就是機械進化。

03

機械進化是當玩家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機器人技術後即可專注的飛升路線,可以選擇將生物體和合成人完美融合在一起。

《群星》中機械飛升的部分前置科技

現實中,人類的機械進化早已開啟。

工農業機器智能化早已普及,已經商用的技術還包括人工晶狀體、帶簡單神經功能的假肢、人工腎髒、人工肺、人造血液等等,而在軍事或科技層面的機械外骨骼、腦機接口、人工智慧等等也飛速發展著。

《群星》中的腦植入體科技屬於物理學分支

對比基因進化,機械進化對技術的要求更低、科技部署速度更快,而上限更高。人類對基因的瞭解不過剛剛入門,但對自己製造的機械已經了如指掌,至少沒有人類不能理解的機械。

此外,機械飛升涉及的基礎領域更多,即便距離「飛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每一個科技點數都能造福機械、材料、化學、工程等領域的發展,使得技術上升的通道更平滑,更容易獲得收益。

雖然目前機械形態技術遠不及影視作品中的成熟,但相比生物基因層面的發展,機械技術的發展也許更適合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和現狀。

比起基因改造,一個靠義肢、機電產品生活的人類依然是人類,在目前的輿論環境下,並無倫理問題。

1969 年,一隻猴子成為了腦機接口的第一個實驗對象;2022年,「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公司通過三隻實驗豬向全世界展示了可實際運作的腦機接口晶片和自動植入手術設備,而《攻殼機動隊》《黑客帝國》等眾多與腦機接口有關的影視作品,也給人類帶來了前衛的未來圖景。

機械飛升唯一問題似乎只在於繁殖。意識,就目前而言,僅能存在於血肉之中,要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意識仍然需要受精卵來發育,即無法完全放棄基因部分。

在群星這款遊戲中雖然進化飛升路線相互不兼容,但是實際上,現實中的人類發展在生物基因和機械技術上並不相互排斥,比如結合了機械和生物技術的納米機器人可以被植入體內,跟隨血液遊走,實現細胞層面的靶向給藥和輔助治療等。

機械和基因技術的發展也需要一些很多相同領域的支持。所以這樣來看,人類完全可能採用機械飛升和基因飛升同步進行的路徑,至於終點在哪,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未來必將給出答案。

來源:遊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