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如果你玩過《這是我的戰爭》或者《冰封龐克》,那麼對11bit studios一定不陌生。這家波蘭遊戲工作室發行的遊戲,非常善於通過刻畫小人物在極端環境下的艱難求生,來引發玩家對於人性和世界的反思。這兩款遊戲也在沉重的灰色調背景下,憑借出色的劇情和令人揪心的事件抉擇,讓玩家對遊戲內容產生極強的共鳴感。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而前不久11bit studios發行的《極圈以南》則同樣延續了這種風格,遊戲以冷戰時期主角「彼得」乘坐的南極科考飛機失事作為故事的序幕,
玩家在伴隨「彼得」極地求援的過程中,一邊在艱難探索,感受美蘇對抗所帶來的人與人的猜忌隔閡;一邊通過回憶,瞭解這位劍橋學者與昔日戀人克拉拉的悲歡離合。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作為一款敘事電影風格的遊戲,《極圈以南》閒庭信步般將求援路上的焦躁不安與愛情回憶的美好溫和這兩種情緒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再配之簡潔明快的印象主義風格的遊戲畫面,讓整個遊戲劇情都顯得充實且飽滿。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除此之外,我認為整款遊戲更為優秀的一點是用「彼得」和「克拉拉」一對戀人的故事成功映射了在那個年代下南極探索、冷戰對立、婦女平權等諸多意識形態上的矛盾。遊戲本身並沒有對其中的南極主權、劍橋五傑這些歷史事件施以太多筆墨。但依託這種背景,玩家從「彼得」身上反而能對小人物的人生在時代洪流裹挾之下的顛沛流離,感觸會更加深刻。

所以,今天主要想和大家更深入的聊聊《極圈以南》背後的歷史故事,對於還沒有體驗過這款遊戲的朋友,希望本文可以讓你在遊玩時能有更多的代入感;而如果你已經嘗過鮮,則同樣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思考。

1、神秘的南方大陸

古希臘的哲學家認為,地球是具有對稱性的,而為了平衡北方歐亞大陸的重量,在南方應該也存在著一塊巨大的陸地。於是,他們將這塊未曾謀面的南方大陸取名為「Ant-Arktos」(與熊相對),來以此對應用「大熊星座」命名的北極。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1530年法國繪制的世界地圖

當人類歷史進程進入到15世紀,歐洲航海家們在對香料、茶葉的驅使下,紛紛遠洋出海尋找遍地黃金的東方大陸。南極大陸也因為如火如荼的大航海運動,一點一點地向世人褪去了神秘的面紗。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弗朗西斯·德雷克

在麥哲倫船隊完成環球航行後,英國人也緊跟步伐加入到地理大發現的隊列中,弗朗西斯·德雷克在參照麥哲倫航線的環球航行中,意外發現在火地島南部依舊有著廣闊海域。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1615年荷蘭人威廉·斯豪滕和雅各·勒美爾為了開辟進入太平洋的新航道,故意繞開麥哲倫海峽,向火地島南部航行,最終他們發現了美洲大陸最南端的合恩角。合恩角航線的發現,將人類和南極的相遇又往前推了一步。

1675年,英國商船船長安東尼·德拉羅什在駕船繞合恩角向東航行時,受當時逆風和洋流影響被帶到了後來被稱為「南喬治亞島」的未知土地,這也是人類第一次踏足輻合帶以南的區域。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詹姆斯·庫克

人類探索世界的腳步總是受技術進步和商業政治利益的影響,當二者都具備時,新一輪的探索便會自然而然地開始出現。1772年,詹姆斯·庫克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帶領2艘探險船和200名船員,從非洲好望角開始了他的南極探索之旅。這場歷時三年的探險雖然並沒有真正發現南極大陸,卻成為人類首次繞南極地區的高緯度航行,庫克也成為了第一個登陸「南喬治亞島」的人。

即使沒有看到南極大陸,但按照當時科學界「冰體只能形成於大陸」的理論,庫克堅信南極是一定存在的,不過這片大陸寒冷荒蕪,除了南大洋豐富的海豹與鯨魚資源,沒有任何的開發價值。少了經濟利益的推動,南極探索便停滯在了海豹、海狗的商業捕獵上。南極大陸的真正發現,也就推遲到了1820年。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法比安·馮·別林斯高晉

1819年,為了驗證英國商船船長威廉·史密斯對於南設得蘭群島的發現,英國派遣愛德華·布蘭斯菲爾德為指揮官向南極進發。同一年,俄國為開辟東方物資供應路線,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宣佈派遣艦隊分別探索南北兩極,法比安·馮·別林斯高晉受命開始環南極航行。這兩位探險家在探索的過程中,都觀測到了南極大陸的海岸線,除了他們之外,另一位美國船長納撒尼爾·帕默也在捕獵海豹的途中有看到過南極半島的高山。

雖然三位航海家都未曾聲稱自己發現了南極大陸,但這項行為所涉及的國家榮譽和政治利益讓三國吵得不可開交。在《南極條約》簽訂後,關於誰先發現了南極大陸這個問題就變得更為純粹,現代南極學者們普遍認為,別林斯高晉要比另外兩位要更早地發現南極大陸。

2、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從1897年到1922年,南極探索進入到了波瀾壯闊的英雄時代,在這期間共有10個國家17次地理和科學探索,更是涌現出諸如德·傑拉許、羅阿爾德·阿蒙森、羅伯特·法爾肯·斯科特、歐內斯特·沙克爾頓這樣英勇無畏的探險家,他們的傳奇故事即使在一百年後的今天,依舊被人們廣為傳唱。而在這些故事中,最為出名的要數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和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對於「人類首次到達南極點」這項榮譽的爭奪。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羅伯特·法爾肯·斯科特與羅阿爾德·阿蒙森

斯科特和阿蒙森早在這次探險前,就都已經是聞名遐邇的探險家:斯科特帶領英國探險隊於1902年到達南緯82度,刷新了當時人類抵達極地最南的世界紀錄,同時在這次探險中,他還乘坐熱氣球成為造訪南極天空的第一人;阿蒙森同樣戰功赫赫,1897年他作為大副參加了傑拉許的南極探險隊,也正是這次探險拉開了「英雄時代」的大幕,之後在1903年他又率隊造訪北極,成為了第一個征服西北航道的探險家。

如果歷史出現一些偏差,兩位探險家的冰上對決或許並不會發生,他們會一個向南,一個向北,抒寫各自的故事。但命運的捉弄,讓他們在未來向著一個目標發起了挑戰。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斯科特的「特拉諾瓦」號

斯科特的第一次南極探險為他帶來豐厚的回報,名望、金錢甚至還有愛情,但對於沒能踏足南極點,他依舊耿耿於懷。1909年,斯科特宣佈將向南極點發起挑戰,一時間報名參加的志願者達到了8000多人,斯科特從中挑選了65名各行精英,在英國政府的資助下購置了捕鯨船「特拉諾瓦」號,計劃第二年動身前往南極。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阿蒙森的「弗拉姆號」

此時的阿蒙森則同樣在挪威政府的資助下,正雄心勃勃的計劃沿用弗里喬夫·南森的思路,藉助浮冰群漂流駕船到達北極點。但在1909年9月,美國探險家庫克和皮里都分別被報紙報導成功登陸北極點。這則消息對阿蒙森的計劃造成了致命打擊,為了探險隊的贊助不被撤掉,阿蒙森偷偷將遠征目標換為南極點。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探險路線:綠色為斯科特 紅色為阿蒙森

1910年6月,斯科特的「特拉諾瓦號」和阿蒙森的「弗拉姆號」分別從加的夫和奧斯陸啟航。而直到9月抵達豐沙爾後,阿蒙森才向船員和外界坦露了自己將前往南極的計劃,並在離開豐沙爾前通過電報向斯科特告知自己將開赴南極。1911年1月兩支隊伍先後抵達南極,斯科特在羅斯島,阿蒙森在鯨魚灣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營地。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阿蒙森到達南極點

為了搶先到達極點,阿蒙森在9月8日開始了第一次遠征,但此時南極的夏天還遠未到來,七天後因為天氣過冷只能打道回府。10月20日,阿蒙森團隊再次出發,這次他們一行5人,帶了52隻雪橇犬和4個月的補給。與斯科特沿用沙克爾頓的「比爾德莫爾冰川路線不同,阿蒙森需要自己找一條穿越山麓的路線,在找到「阿克塞爾海伯格冰川路線」後,探險隊歷時三天終於登上了南極高原,並在12月14日下午到達了極點。他們在那里搭起了一座小帳篷,並插上了挪威國旗,為了以防返程遭遇不測,阿蒙森還留下一封寫給哈康國王的信委託斯科特轉呈。但返程卻異乎尋常的順利,1月25日他們就回到了自己在鯨魚灣的營地,整個行程往返共計3440公里,用時99天,比原計劃還要少10天。

而斯科特這邊的旅程就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與阿蒙森選用雪橇犬不同,斯科特認為西伯利亞小馬和摩托雪橇會更為可靠,而且斯科特也不願意像阿蒙森一樣宰殺狗作為食物補充。但事實卻證明了他的選擇極為錯誤,馬在雪地中的負重和奔襲能力要遠遜於狗,也比狗更容易生病;摩托雪橇表現則更為不堪,最大的1台在卸船時,滑入深海,2台因為氣缸損壞報廢,這也讓斯科特最重要的主給養補給點「一噸營」,比原計劃偏北了56公里。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斯科特到達南極點

11月1日,斯科特率隊開始了遠征,他計劃在隊伍中選擇4人完成最後的沖刺。在首批隊員打道回府後,剩下的8人在1月4日到達了距南極點241公里的位置,斯科特臨時改變了計劃,決定將原先的4人變為5人。1月17日,他們抵達了南極點,但沮喪地發現挪威人已經捷足先登。1月19日,斯科特5人踏上了返程的路途,但1300公里的歸途,他們卻未能走到終點。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勞倫斯·奧茨

盡管回程天氣惡劣,但在2月7日之前,探險隊依舊完成了500公里的南極高原部分,不過此時馬匹已經消耗殆盡,隊員們只能依靠自己來拖動雪橇。在沿冰川下降的100公里旅途中,隊員埃文斯身體狀況嚴重下降,2月17日的一次摔倒,讓他永眠在了冰川腳下,這時他們還有670公里的旅程要完成。第二個離開他們的是奧茨,在之後的一個月中,奧茨因戰時老傷發作,嚴重影響了隊伍的行進速度。為了不拖累其他人,3月17日,他向隊友們留下了一句:「我出去走走,可能稍久一點」後,決然地走向南極荒野,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剩下的三人在疲憊和痛苦中繼續前行了32公里後,在3月19日紮下了最後的營地,此時他們距離主給養補給點還有18公里(越過了原計劃補給點位置38公里)。而第二天開始的暴風雪讓探險隊寸步難行,3月29日,在寒冷中度過了十天的斯科特等人消耗完了所有給養。三位探險家在死神來臨前,爭分奪秒地寫下了遺書,然後從容地等待死亡的到來。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1925年 阿蒙森和他的飛機

「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這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對斯科特的勇氣和堅韌獻上的最高致敬。不僅是斯科特,阿蒙森也同樣如此,在南極探索結束後,他還探索了東北航道,駕駛飛艇飛越北極,最後於1928年在北極執行救援任務時,因飛機失事失蹤。兩位老對手在冥冥之中,都用同樣英勇、無畏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傳奇。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歐內斯特·沙克爾頓

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最後是伴隨著英國探險家沙克爾頓的探險失敗最終落下了帷幕。這位雖敗猶榮的探險家在1902年就參加了斯科特的南極探險;1907年他組織了自己的探險隊挑戰南極點,但最後停滯在了距極點180公里處,不過他還是因此被愛德華七世授予了爵士稱號,遊戲中飛行員調侃的「探險失敗還被封爵」的就是他。在極點競賽斯科特輸給阿蒙森之後,為了奪回英國在南極探索上的霸主地位,1914年沙克爾頓駕駛「堅忍號」向第一個徒步穿越南極大陸這一新成就發起了挑戰。

但這項挑戰因為「堅忍號」航行途中遭遇了與傑拉許一樣的厄運——船體被浮冰困住而宣告失敗。但在碰到了如此嚴重海難的情況下,沙克爾頓仍舊憑借堅強的毅力將28名船員全部帶回了英國,造就了南極探索歷史上的一個奇跡。

3、主權伸張和《南極條約》

之所以會用如此長的篇幅來介紹南極探索的故事,不僅因為這些探險家跌宕起伏的冒險讓人熱血澎湃,也因為他們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對近代南極領土和主權的伸張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作用。不論從英國、挪威國王對這些探險家的褒獎,還是議會和地理協會對於探險活動的贊助,都不難看出國家利益和政治影響對於地理探索的推動,要遠大於科學研究本身。

從1908年英國首先宣佈對位於南大西洋和南極大陸的「南喬治亞島、南奧尼克尼群島、南設德蘭群島和南桑威奇群島以及格雷厄姆地」擁有主權,從而擴大自己的領土主張開始,一直到二戰結束,總共有七個國家對南極地區提出了領土主張,分別是英國、紐西蘭、法國、澳大利亞、挪威、智利和阿根廷。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七國關於南極領土主張的分區

北半球三個國家目前被凍結的領土主張都完全來自於探險家們對於南極的地理探索:英國在1917年重新劃定的主張中刨去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繼承的部分,得益於諸多航海家的努力;法國的「阿德利地」以儒勒·杜蒙·德維爾的探索發現為依據;挪威的「彼得一世島」因為尼爾斯·拉森和奧拉·奧爾斯塔德的第一次登島為由,另一塊「毛德皇后地」則拜我們前面所介紹的阿蒙森所賜。

德國人也曾對南極地區虎視眈眈,1939年1月19日,德國派遣的南極探險隊抵達南極,他們在毛德皇后地每26公里投下了刻有卍字符的飛鏢,劃出了一塊新施瓦本的區域來進行領土主張,這就是遊戲中飛行員嘲諷的德國人「圈地」的由來。德國人的這個行動,也被後來無數陰謀論用來借鑒,比如:納粹南極洲基地的UFO、美國戰後對南極探索的「跳高行動」是為了對希特勒斬草除根,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德國當時在那里建有基地或者捕鯨站。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第一位訪問南極的總統 智利總統加布里埃爾·岡薩雷斯·維德拉

作為七國中的南美國家,智利和阿根廷的領土主張的過程則有些不同。智利雖然一直對南極地區蠢蠢欲動,但直到二戰時英國被德國打的節節敗退時,才在1940年對「西經53°到90°」之間的區域提出了領土要求。而阿根廷則直接在1942年派遣「五一號」抵達南設德蘭群島中的欺騙島,在捕鯨站的一座廢棄建築物上塗上了阿根廷國旗,並留下了一份含有領土主張文件的銅制圓筒。這一行為直接刺激到了英國政府,再加上阿根廷和智利兩國與英國的領土主張范圍有著很大的重合,一系列的摩擦甚至讓三國在1952年差點捲入武裝衝突。

但即使是後來《南極條約》的簽訂也依舊沒辦法消弭這種影響,我們通常認為,英阿兩國爆發馬島戰爭的直接原因是加爾鐵里為了緩和當時阿根廷國內矛盾,才對馬島開展了武力收復。但更深層的原因,是馬島是離英國南極領土主張范圍最近的英屬領地。而兩國在南極領土主張范圍高度重合的情況下,因為馬島而大打出手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

各國關於南極領土的主張因為1957年第三次國際地球物理年的舉辦和1958年《南極條約》的簽訂暫時劃上了一個休止符。條約規定了南極應只用於和平為目的,禁止一切軍事措施。凍結一切對南極領土的要求,並禁止提出新的要求和擴大要求。但《南極條約》並沒有設立嚴格的期限,其中十二條中規定了成員國可在條約生效的三十年後要求重新審查其內容,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成員國提出要求,南極還依然保持著應有的寧靜。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遊戲中玩家選擇不同顏色的圖形來表達彼得當時的情緒

《極圈以南》這款遊戲雖然將更多的重心放在了人物對話、情緒的表露和劇情的轉換上,但這些在遊戲中「驚鴻一瞥」的歷史事件實際上提升了整個遊戲的歷史厚重感和沉浸感。如果你在玩完這款遊戲後,對有關南極的歷史產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冰之傳奇人類南極半島探險史》真本書,里面對於南極探索有更為詳細的介紹。

在講述完南極探索與領土主張的故事後,我會在下篇和大家聊聊關於英國女權運動、英國反戰運動和劍橋五傑方面的故事,希望通過對於這些歷史的回顧,讓我們對《極圈以南》有更好的理解。

參考文獻:

[1]瓊·N·布思.冰之傳奇:人類南極半島探險史[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Sarah Roller.Scott vs Amundsen: Who Won the Race to the South Pole?[J].2022

[3]The Race to the PoleRoald Amundsen and Robert Scott – 1911-1912[J]

[4]薩莎.南極大冒險中壯烈的失敗英雄[J]:1912年3月29日探險家斯科特遇難.

[5]南極探險的英雄時代.維基百科

[6]阿蒙森的南極探險.維基百科

[7]Nick Routley.MISCSlices of the Pie: Mapping Territorial Claims in Antarctica.[J].2021

[8]Alejandra Mancilla.The Moral Limits of Territorial Claims in Antarctica.[J].2018

[9]南極洲的領土主張.維基百科

[10]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主權爭端.維基百科

來源:遊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