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從《魔戒》到《星界的紋章》...

從《魔戒》到《星界的紋章》:「尖耳朵精靈」的演變史

一年一度的日本科幻大獎「星雲賞」在不久之前公佈了今年的獲獎名單,其中日本長篇部門由藤井太洋的《人-類(マン・カインド)》和牧野圭祐的《月與萊卡與吸血公主》並列獲獎。《月與萊卡與吸血公主》在去年被改編為同名動畫,是一個以太空競賽為背景、關於「穿著太空衣的尖耳朵公主」的故事。

有趣的是,就在25年前,也有一部以「穿著太空衣的尖耳朵公主」作為設定的科幻小說獲得了星雲賞的同一個獎項,也同樣改編為動畫,至今仍是科幻動畫的里程碑之作。

從《魔戒》到《星界的紋章》「尖耳朵精靈」的演變史

這可能只是一個奇妙的巧合,但或許又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系,我們不妨就從「精靈」開始說起吧!

不斷被「拉長」的「精靈耳」

亞馬遜流媒體平台近期開播的劇集《魔戒力量之戒》因為其中的「精靈」造型問題而引發了不少網友爭議。這部劇集改編自J·R·R·托爾金的《魔戒》附錄故事,因此觀眾不可避免地要將它與大家更為熟知的正傳電影《魔戒》三部曲進行對比。

從《魔戒》到《星界的紋章》「尖耳朵精靈」的演變史

托爾金的《魔戒》小說非常深遠地影響了後來整個亞文化領域對「精靈」形象的認知尖耳朵、優雅、敏捷、長壽。不過其實托爾金本人在文字里對「精靈」的形象描述是更側重寫意的,我們只能通過「精靈的耳朵更像葉子」、「霍比特人的尖耳朵有點精靈樣式」這樣的句子來想像精靈的尖耳形象。

從《魔戒》到《星界的紋章》「尖耳朵精靈」的演變史

《魔戒》之後,現代奇幻作品中的「精靈耳」則開始不斷地被「拉長」。誕生於1974年的桌面遊戲《龍與地下城》(及其後來的更新版本)所描述的「精靈耳」就要比托爾金的設定長上許多。

從《魔戒》到《星界的紋章》「尖耳朵精靈」的演變史

八十年代,日本也掀起了《龍與地下城》的熱潮。日本京都有一群熱愛科幻的大學生在這個時期紛紛陷入了對這種「跑團」遊戲的痴迷。他們把社團夥伴間進行遊戲的記錄加以潤色,通過小說的形式發表在當時的電腦雜誌上。1986年,著名的日式奇幻文學作品《羅德斯島戰記》就這樣誕生了。

從《魔戒》到《星界的紋章》「尖耳朵精靈」的演變史

《羅德斯島戰記》不僅對傳統西式的奇幻設定進行了本土化改造,還創造出最具標志性的角色精靈戰士蒂德莉特。盡管小說的原作者是水野良,但描繪出蒂德莉特具體形象的卻是擔任角色設計的岀渕裕。岀渕裕筆下的這位「耳朵超長」的精靈由於其超高的人氣,也成為了今天所謂「日式精靈」的鼻祖。

從《魔戒》到《星界的紋章》「尖耳朵精靈」的演變史

隨著《羅德斯島戰記》的成功,這種「超長精靈耳」有意無意都對之後全世界的「精靈」形象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例如遊戲《魔獸爭霸》《魔獸世界》中的「暗夜精靈」就擁有這種日系「超長精靈耳」。而不是精靈的「精靈」們,像是《薩爾達傳說》的海拉魯人、《阿凡達》的納威人等等,也在「加長精靈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從《魔戒》到《星界的紋章》「尖耳朵精靈」的演變史

「奇幻」與「科幻」的合流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日本科幻的第一個黃金期,而在日本當時,奇幻文學和恐怖文學還沒有像現在一樣被認可,經常會簡單地被分類到熱門的「科幻」類型中。科幻愛好者團體里也常常會有像水野良這樣其實內心更加偏愛傳統與中世紀風格的寫作者。

《宇宙戰艦大和號》是引發日本機器人動畫熱潮的契機,這股熱潮也讓出渕裕獲得機會進入動畫業界。在出渕裕的機械設計里有不少奇幻風味,例如科幻動畫《聖戰士丹拜因》OVA 版中,機器人就是一種貼近幻想世界盔甲騎士的造型。

從《魔戒》到《星界的紋章》「尖耳朵精靈」的演變史

實際上,對於水野良和岀渕裕他們這一代人來說,科幻與奇幻是沒有太大區別的,他們都只是想要前往一個「其他的世界」。科幻想像未來,奇幻則著眼歷史。就像《魔戒》來自對於戰爭與現實的絕望、《地海傳說》系列表達新浪潮思想一樣,擁有想像力的作家希望在虛構中重塑世界。

當厄休拉·勒古恩憑借《黑暗的左手》拿下美國科幻星雲獎的時候,日本的「星雲賞」也公佈了它的首屆獲獎名單(1970)。就在同一年,英國科幻新浪潮領袖麥可·穆考克出版《永恆戰士》,開啟了一個長達四十餘年的奇幻史詩系列。

從《魔戒》到《星界的紋章》「尖耳朵精靈」的演變史

自八十年代成為幻想作品的插畫師以來,天野喜孝為大量類型文學繪制封面與插圖,並於1983-1986年連續4屆獲得「星雲賞」的藝術獎榮譽。他的作品捕捉到了來自黑暗精靈、哥特恐怖風以及歐洲教堂繪畫的神髓,並與同期的日本科幻進行了合流。

從《魔戒》到《星界的紋章》「尖耳朵精靈」的演變史

1984年,水野良的大學前輩安田均翻譯了《永恆戰士》系列中的分支故事《艾爾瑞克傳奇》第一冊,並由天野喜孝繪制插畫後出版發行。這本書成為了另一位年輕人的創作緣起,他就是文章開頭所說的,在25年前以「穿著太空衣的尖耳朵公主」故事拿下「星雲賞」的「怪物級新人」——森岡浩之。

從《魔戒》到《星界的紋章》「尖耳朵精靈」的演變史

當「哥特浪漫」遇上「太空史詩」

森岡浩之在獲獎作品《星界的紋章》三部曲中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星際帝國「亞維」。「亞維人」的整體形象致敬的即是麥可·穆考克筆下蒼白、陰郁、俊美的皇帝艾爾瑞克。而「亞維人」的各大家族分別以其共有的、經過基因改造的肉體特徵作為家徽。其中,「亞布里艾爾」王族的「家徽」就是如同精靈般的耳朵

從《魔戒》到《星界的紋章》「尖耳朵精靈」的演變史

如同托爾金創造出「精靈語」和「矮人語」一樣,要增強這些虛構種族的真實感,就需要有其專屬的語言體系。《星際迷航》有「克林貢語」、《阿凡達》有「納威語」,即便是鐵血戰士也有「鐵血語」。森岡浩之作為語言專業出身的作家,更加不能缺少這一處的設計。在《星界的紋章》改編為動畫時,他還特意為製作組進行了「亞維語」的發音指導。

從《魔戒》到《星界的紋章》「尖耳朵精靈」的演變史

在《星界的紋章》獲得「星雲賞」之後的25年,另一位「尖耳朵的公主」也贏得了同一獎項,這位「公主」是一名吸血鬼。首屆「星雲賞」的頒發其實就在人類成功登月之後的第二年,而這部《月與萊卡與吸血公主》也正是登月題材。小說以虛構的六十年代冷戰史為背景,通過大量源於真實的技術描寫,講述人類與吸血鬼登月的征途。

從《魔戒》到《星界的紋章》「尖耳朵精靈」的演變史

從精靈王子萊戈拉斯到戰士蒂德莉特,從皇帝艾爾瑞克到吸血鬼獵人D,從亞維公主拉斐爾到吸血公主伊琳娜,這些形象各具風采,卻又一脈相承。幻想作家們通過這些「尖耳朵」的角色塑造著各自的「他者世界」,用知識、想像力與熱愛,飛向那些承載著人類夢想的地方。

從《魔戒》到《星界的紋章》「尖耳朵精靈」的演變史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