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聊聊漫畫《貓面向西》:與其...

聊聊漫畫《貓面向西》:與其尋找夢中故鄉,不如親手建造家園

說漆原友紀老師,想必不用介紹,筆觸細膩、故事奇異、道盡悲歡,《蟲師》是許多朋友的心頭好,我個人買的第一套漫畫也是《蟲師》。然而,這次並不是想說這部大名鼎鼎的漫畫,而是談談漆原老師從2018年到2020年期間連載的作品,《貓が西向きゃ》,中文譯名為《貓面向西》或者《貓向西走》(以下簡稱《貓西》)。

之前也寫過安利,不過幾年之後回看,簡直黑歷史……正巧最近購入了東販台版的漫畫全三卷,再看一遍,有新的感觸,遂寫就此文。

有劇透,漫畫也不長,如有興趣還請務必先自己翻翻看吧。

聊聊漫畫《貓面向西》與其尋找夢中故鄉,不如親手建造家園

「浮流」與「蟲」知心的觀者與無心的神

《貓西》的開頭是這樣的小女孩模樣的近藤智萬來到「廣田浮流公司」面試,遇見了名叫社長的貓和名叫廣田的散漫青年,打一照面,智萬就被廣田拉去出外勤。外勤的目的地是一個有七個分岔的路口,原本這里只是個三岔口,卻在早上被一陣霧氣籠罩後,產生了異變,變成了現在這幅模樣。這種異變的現象被稱為「浮流」。

聊聊漫畫《貓面向西》與其尋找夢中故鄉,不如親手建造家園

在漫畫的設定中,「浮流」指的是空間的浮動化。一切物質都會非常細微而不停地運動,因此有時會出現因均衡失調而改變形態的狀況,失調的誘因一般是人們內心強烈的想法。簡單來說,浮流其實和《蟲師》中的「蟲」有些類似,作為一種故事背後的重要設定,代表一種奇妙的自然力量,會對於人的意志、願望產生反應,改變現實世界的形態。

就比如,說回《貓西》的第一個故事異變的誘因是高中生夏木,他面臨畢業卻遲遲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路。迷茫的他站在三叉路口,內心糾結,才引發浮流現象,把三岔路口變成了七岔路口。當他被男主角廣田的一席話點醒,煩惱冰釋,路口也就恢復成了原本的樣子。

聊聊漫畫《貓面向西》與其尋找夢中故鄉,不如親手建造家園

盡管感覺類似,「蟲」和「浮流」多少有氣質上的區別。在我看來,《蟲師》之「蟲」就很有種「自然神」的味道,它們沒有善惡,卻掌握因果業報,所種所得,有求有果,不管故事的人物、情景如何變化,背後是「自然法則」的牢不可破。這是《蟲師》故事之所以值得尋味的關鍵,蟲的力量能為人所用,但蟲卻終究讓人捉摸不透,人之貪嗔由此被放大,人之關懷也更顯力量。

「蟲師」也更像是一種祭祀的角色,為了維持人與自然的平衡,他們通過各種儀式,犧牲、通靈、咒法來與「蟲」打交道,借力或是驅逐,也與人打交道,勸返或是挽救。

相比之下,浮流卻實在不是那種苦大仇深的角色,它更加直接,而讓我想起了心理學中一個概念——「軀體化」,大致意思是一個人有情緒問題或是心理障礙,但沒有以心理症狀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是轉化成了生理、軀體上的症狀。比如一個人承受較大壓力卻不自知時,他會遭遇胸悶氣短、腹瀉嘔吐,像是身體給精神的一個示警。

浮流就像是把人們的情緒問題和心理障礙直接拿出來,以一種比喻象徵的方式轉換到現實中來。當人對於前路感到迷茫,路口的分岔就變多;當人覺得寂寞,鏡子中就走出另一個自己;當人心有遺憾,一個幽靈就站在天橋上替他守望……因此嚴格來說,浮流不需要調停者,每個人經歷浮流的人都有辦法自己解決問題。

再看,蟲會使人陰陽相隔、直面慘淡,可浮流卻實在是一種太過溫和的力量,它是一個旁觀者,唯一關心的是人的內心,隨心而動,心想事成。所有遭遇浮流的人,都是需要浮流的人,也盡可以在浮流之中獲得救助,以至於讓人不由地感慨如果這世上真的有浮流,那該有多好啊!

「浮流」與生活時代的症結在於「心口不一」

對於生活和個人的洞察,大概是《貓西》最讓人留戀的地方。

就像我最喜歡的漫畫第七話浮流讓根津家的陽台飛走了,可能與之相關的是家里的婆婆和爺爺夫妻倆。根津婆婆作為一個全職主婦,幾十年如一日在家中處理各種瑣事,帶娃、打掃、做飯、洗衣,陽台是她口中,自己最喜歡的地方,是家中唯一能被太陽照耀的地方;根津爺爺退休在家,多年以工作為由,對家中很少過問,心中對於自己的妻子有所虧欠,卻不知如何補償,想幫忙分攤家務,卻目睹了浮流異變的前兆。

聊聊漫畫《貓面向西》與其尋找夢中故鄉,不如親手建造家園

在故事的前半,讀者無從知曉引發浮流的人到底是誰,根津爺爺有煩惱,也目擊了浮流的肇始,嫌疑很大;根津婆婆嘴上說著沒了陽台很困擾,似乎不會去期盼這種事情。但,到故事的最後,謎題揭曉,浮流確因根津婆婆而起,她雖然表面上已經習慣了作為主婦的生活,任勞任怨,不計回報,可內心深處實際是渴望著家人關懷的,試問誰又能真的不在乎呢?

她壓抑在心中無意間的想法,讓浮流敏銳地捕捉到了,那是婆婆在日復一日的勞累中日積月累的憤懣,作為一種不好的情緒而經常被人們羞於提起,仿佛生活就該如此,人們就該如此,逆來順受者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英雄色彩。

時代的症結在於「心口不一」,我早就想這麼說一次了!(?)

我想我們之中,沒有人不期盼個人的幸福,可與之相對的,人們又習慣用世俗的眼光和幸福標準去審視自己,心甘情願地被撕成兩半,備受煎熬。就像《貓西》中大部分引起浮流的當事人一樣他們在意他人的眼光,而給自己太多壓力;熱心事業而錯過了成家最好的時間,看著同齡人的生活心生羨慕;與好朋友因一次誤會而心生嫌隙,礙著面子不和解;雖然愛著家人,卻在小事上意見難以統一,總免不了爭吵;因想做的事情不被人理解而煩惱不已……

聊聊漫畫《貓面向西》與其尋找夢中故鄉,不如親手建造家園

這是現代世俗生活的一個特徵,它在保障我們衣食住行之便利的同時,也強迫我們成為公共的一部分,貢獻勞動,接受歸訓,服從大眾,壓制自我。世俗不在乎我能否成為「我」,它更需要我成為先一個合格「社會人」,所行所想符合社會的規范,不去質疑公共價值,更將它們內化,心甘情願地為之努力。

如果我們沒有反省到這點,撕裂就必然出現了,帶著苦悶一起。我們滿以為自己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即將贏得自己想要的成果,事實確實我們早已被挾持,那些爭吵、分歧、錯位,看似沒有來由,卻在最開始就早已種下了種子。

所以,「浮流」也多少是一種帶有神話般光彩的東西,當世俗不斷妨礙、打斷、壓迫個人時,它挺身而出。更重要的是,它不是一種過度浪漫化的、戰無不勝的超能力,而只是一個溫柔的旁觀者,在人們生活出現一些問題時,靜悄悄地出現,以一種比喻象徵的形式做出示警,警醒人們長點心吧,生活里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而解決問題的不能是別人,只能是人們自己。正如漫畫中講的,浮流沒有好壞,它只是發生了,人們必須忍受它、面對它、正視它,就不如就把它當做一個假期吧。對,假期!這是一個絕妙的形容,浮流是一次機會,人們能用來重新審視自己、審視生活、做出調整、再次出發。不論長短,浮流總會消失,就像假期一樣,人們在世俗中感到疲勞,需要假期,假期也總會結束,人們又要回到世俗中去。

「浮流」與人「不得善終」的主角們

在《貓西》卷三的最後,漆原老師也說了自己創作這部漫畫的靈感來源,是對於昔日風景逝去的惋惜與懷念,一種鄉愁。

「鄉愁」之愁,在我理解,是對於一種感覺的懷念,而非對一個固定的場所的追思,是一種我們可能經歷過,甚至用想像加工記憶而得到的一種感受,含情脈脈、溫暖人心,能包容我們的一切,撫平焦慮,使我們無比的安心。它像是一條必要的退路,一個使得發牢騷合理化的由頭,讓我們在受夠了當下境遇的糟糕時,必須找個地方能暫且卸下責任,數落現代社會的冰冷、人心向背,能盡情地發泄情緒。

我們滿以為宏偉的技術大廈和復雜的社會機器可以作為我們生活的保障,實際情況卻是廣泛意義上的無家可歸,以至於我們需要想像出一個故鄉來懷念,千方百計地回(去)到那個虛無縹緲的桃花源。

可這樣正確嗎?起碼我不喜歡,所以,我也不喜歡《貓西》的結局。

聊聊漫畫《貓面向西》與其尋找夢中故鄉,不如親手建造家園

男主角廣田算是最「浮流」式的人物,作為專家,他對付浮流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無為而治、聽之任之,另一種是通過語言簡單地點撥當事人。廣田深諳此道,他擁有長期以來在生活和實踐中磨煉出來的直覺判斷和實踐智慧,深刻地認識浮流所展現是生活與人心的一個面向那是一場場本因只發生在人們內心的衝突。因而,解鈴還需系鈴人,解決浮流最好的辦法只有讓引發浮流者自己醒悟。

但,在我看來,廣田卻沒有落得一個「好」的結局,同樣,女主角智萬也是。他們兩人都有自己的浮流,卻在最後選擇了一種與之共存的態度,隨波逐流。這不值得贊揚,因為正如漫畫里經常念叨的,浮流總會消失,可問題卻一直沒有解決。廣田和智萬帶著問題走進浮流,卻偶然間在浮流營造的幻夢中找到了他們魂牽的「故鄉」,決定在夢里直接住下了,浮流的「善意」被他們當做了可以一直取用的避難所,並妄想著這場幻夢不會結束。

漫畫故事里的夢當然不會結束,浪漫化的結局像是在給讀者同樣的許諾:不要為當下的困境擔憂,也許你也能想廣田那樣,去到另一個世界,讓一切的問題不復存在。類似的話,我們在生活中也時常能聽到:只要讀到大學你就自由了、只要換個工作環境就會好起來了……好吧,提這些並不是說要把問題全都歸咎給自己,而是想說這是一種錯誤的找問題的方式,一種不負責任的簡略。

聊聊漫畫《貓面向西》:與其尋找夢中故鄉,不如親手建造家園

與其尋找一個想像中的故鄉,不如自己動手建造一個心靈家園。

放棄理解和改變,就是放棄以一種正確的、有意義的、面向未來的方式去解決自己問題。廣田和智萬真應該學一學,那些之前所有的浮流故事里主角:他們也遭遇了浮流,或喜或憂,但他們並不沉淪,生活繼續,人也必須前進,這句話很俗氣,但這里應該講的道理就是這個。

結語:稍作休息,繼續前進

我常會自怨自艾,但我從不覺得自己是庸人,因為我確有自發的目的和行動,會因此改變。我喜歡浮流,喜歡它的委婉和點到為止,能讓人汲取力量;喜歡漫畫中有關生活的隱喻,和由此引發的那種稚拙的自省和努力,倍感欣慰;對於漫畫的結尾感到惋惜,也有警醒。

現代生活中沒有什麼大徹大悟,只有不斷運用、打磨理性的批判和行動,腳步即便蹣跚,卻也蹤跡可尋。問題是路漫影只,對此,我確需要浮流似的東西,給予指引和勸解,提醒我,迷茫時不妨停下腳步,理清思路,才能更好上路。

稍作休息,繼續前進。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