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戲說霹靂丨第一章:霹靂創世...

戲說霹靂丨第一章:霹靂創世紀

一:前言

在上一篇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布袋戲這一藝術形式,以及《霹靂布袋戲》的發展之後,從本篇開始,將正式開始講述《霹靂布袋戲》的劇情內容。

但是在此之前,有必要再進行一些「墊場」。其一是因為《霹靂布袋戲》作為一個運營了多年的「IP」,其故事劇情之龐雜,牽扯的人物和故事支線之多,想要將其完整的呈現出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其二,《霹靂布袋戲》到目前為止還在繼續推出新的劇情,所以有一個必然的問題就放在了面前「吃書」。必須提到的一點是,雖然布袋戲本身是一種藝術表演形式,但是任何藝術想要持續發展,商業的介入是必須的。商業的目標從來都是長期的,可持續運營的狀態。故而為了保持這個狀態,必然要付出一些代價。放到故事創作這方面來說「設定重啟/推翻」、「吃書」、「犧牲劇情邏輯」等等這些就是代價。

有介於此,想要獲得一個完整的,無誤的劇情體驗,除了直接去看劇之外,基本上沒有別的手段。而像本系列這種性質的「故事概述」,也就只能做到兩個「不」——不正確、不完整。另外上面有提到,《霹靂布袋戲》還在持續的更新,新劇情對老劇情的覆蓋作用還在持續。所以本系列想要成文,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劃定出一個范圍來,在一個限定的范圍內舍棄一些東西,才有可能使文章成形。(不然的話,新劇情不斷地推出,推翻老劇情的設定,這樣進行設定統合的時候就不得不反復修改,拿到最後連文章都寫不出來了——陷入了無限設定考據的深淵里。)

戲說霹靂丨第一章霹靂創世紀

本系列劃定的范圍,是從《霹靂金光》開始,直至《霹靂經武紀之梟皇論戰》總計49部劇的主線劇情,其中可能會省略掉一些分支劇情,用於確保故事概述的完整度。這里仍然要強調一下本系列文章的定位——本質上來說,這個系列的文章依然是安利性質的。為了推廣《霹靂布袋戲》,讓更多的人能接觸到這一歷史悠久,又在現代重獲新生的藝術形式。當然這其中涉及到的很多歷史演變還有商業化,傳統藝術的當代生存等等背後的論題就省略不提了——讓真正的戲迷、道友們來講。

筆者在這里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說書人」,將眾多資料雜糅,並且混合了個人理解進行二次傳播。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本系列雖然掛名「霹靂布袋戲」,但也可以看成是某種性質的二創。其中如果多與原劇的人物有OOC之處,或者對於劇情有錯誤的理解,還得拜託各位道友屆時在評論區指正出來,以正視聽。

那麼「驚堂木」一響,正式開始!

二霹靂創世紀

話說無極之初,是為太易。太易者,寂兮寥兮,神之始而未見氣也。彼時陰陽未變,恢漠太虛,無光無象,無形無名。然後元氣始萌,創世之源浮於虛空之中,其氣之廣大,能為萬物之始本,故名太初。始起先有太初,後有太始。太始者,有形無質,非感官可見,此乃開天闢地之前原始之宇宙。而後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此乃原始物質宇宙之狀態。彼時,創始元靈變而成形,形而有質,而為成體。質之始而未成體者,是為太素。元氣混而為一,存陰陽而不分,起大道而渾然、孕萬物而不生,是為太極。

戲說霹靂丨第一章霹靂創世紀

太極為一,一為無。有一生二,二為陰陽兩分而合和。有二生三,三為生生之源,故生萬物。太極有道,道者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太極而生陰陽,陰陽,氣之大者也。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陰陽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極動極靜之時,是為太陽太陰;少者初動初靜之際,是為少陰少陽。少陽者;陰消陽長,萬物始作,陰中之陽也。太陽者;陽之極也,萬物之壯,陽中之陽也。少陰者;陰長陽消,陽極返陰,陽中之陰也,太陰者;陰之極也,萬物休矣,陰中之陰也。

陰陽雙分,開天闢地。天為乾,地為坤。天在上,地在下。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故有名六天之界,天道之所在也。天道化象,是為神。天行健,萬物生生。陽極則生氣不息,故神居太陽,凌駕六天之界。

戲說霹靂丨第一章:霹靂創世紀

天地間陽變陰合,而生五行。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五行化氣,萬物流轉。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召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混沌初開,乾坤始奠。陰陽兩分,四象已成。天立甲子,地化五行。四境同生,十界共存。四境者:苦、集、滅、道也。苦境廣闊乃四境之基,苦者,諸行無常也。築六道輪回,傳業報劫渡。有萬物生靈。眾生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

戲說霹靂丨第一章:霹靂創世紀

苦境之地,神州為基,劃五方,東南西北中。中者中原也,四方神柱,共撐天宇。東方極封靈地,南方藏青雲地,西方萬里狂沙,北方北越天海。神州大地四方之水環伺,復有外島東瀛之地。

苦境之上為集境,集者集起之義也。集境之地,外域異途。地廣而物稀,眾生者無明。故集境眾生,持五惡見: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見。執於我身,固於我見,不信因果,妄持漏法,苦修外道。

苦境之下為滅境,滅者涅槃也,世間十二緣起支,無余永斷,棄舍變吐,盡離染滅,寂靜隱沒。是故,此境界,聖邪並立。眾生具足「戒、定、慧」,聖邪皆有大神通。地上眾聖持修八正道者: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聖驅邪,地厚德,故地載邪源,誕妖世浮屠。

三重境界之上,為道境。道者先天也,自然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道境眾生,順應天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達自然之性,暢萬物之情,循道常,而無為無不為。長生則久視,純精則至和,後歸根而復命,終可飛升六天,與天道合和。

戲說霹靂丨第一章:霹靂創世紀

四境之外,尚有眾界。純陰凝聚化冥界、天外有天,四象另行,合化天外四魌界。四境有空隙,天外有南海,異界時空,共生並行。如此寰宇安定,天道運行,眾靈和諧,萬物滋長,生機勃勃。

初時,世間清聖,順興天道。然陰陽即分,善惡便成。眾生入輪回,積業報,困生死。有情眾生便生苦楚,起分別心。相由心生,善惡兩分。因果環環,禍福相依。此消而彼長,是非紛紛。

戲說霹靂丨第一章:霹靂創世紀

天地初合,佛陀乘真如之道而成無上正覺。佛乃覺者,既能自覺,復能覺他,覺行圓滿,故名為佛。道言自覺,簡異凡夫,雲言覺他。明異二乘,覺行究滿。佛者,自性所生般若光,能除一切貪欲垢,自證圓滿法性,智慧威德無窮。然佛法無邊,法身無相,不為眾生所見。

為化益眾生,佛化三身於眾生前。三身者:法身、報身、應身。法身無漏無為、無生無滅,乃本來究竟,謂之如來。以法身為因,潛修而得佛果之身,謂之報身。為普渡世間,弘法傳道,化丈六金身,具神通變現自在,此為應身。

佛報應身,示現八相成道,皆因世間眾生,剛強難化,無知果報,墮於惡道。佛陀慈悲,宣說聖諦妙法,平等教化。佛陀揭示,世間眾生無不具如來智慧。弘法於世間,種善緣於未來,而後涅槃飛升,登頂六天之界。傳世偈語:「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天上天下,唯吾獨尊。」

塵世間,二見不住,妄執追尋。是是非非,紛然失心。創世聖氣著相,化身金龍飛天。五濁惡氣入世,邪魔紛紛亂世。

六天之界,有一毀滅再生之神。與太陽並立,守天道之理。身具無上神威,盡褪世間諸邪。

戲說霹靂丨第一章:霹靂創世紀

然天道流轉,魔障自生。寰宇之內,業障叢生。四境內,眾生之欲,引魔佛波旬降世。四境縫隙,有死國之神孕育。眾生有情,開辟識界。識界內,誕陰歷五神之主。

戲說霹靂丨第一章:霹靂創世紀

六天之界,亦起分別之心。天族有天地者,天地者神使也,高潔自負,不循天道。屢犯天條終遭天譴:奪目色滅,罪印加身。天者挾怨叛天,攜同族地者共墮之。天地者入四境間隙,探黑白無色界,創死國之境。

戲說霹靂丨第一章:霹靂創世紀

夫有情眾生,皆有善緣慧根,雖處五濁惡世,尚餘聖賢三途。三途者三教也,儒者循天地,道者法自然,釋者入佛門。

儒者禮教也,行道濟時。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遵三綱:明德、親民、至善。循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達三德:智、仁、勇。修儒教者,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道者自然也,修道而利身,藏道而度人。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二者陰陽,三者天、地、人三才。修道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達天人相應,合而為一。

釋者循佛法,悟道覺世。論戒、定、慧三學、修持八聖道和三十七道品。發四大宏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戲說霹靂丨第一章:霹靂創世紀

三教興起,遍傳四境。道境天資卓越,清聖之氣充裕,乃修道者清修之聖地。滅境神秘莫測,釋門興盛,境界內諸般無常,聖邪並立。苦境地廣物博,故可三教鼎立。然凡間修行,終不免五濁之氣,敗壞道行難至圓滿。修行者終究只得先天,一步之差登仙途,需歷百千萬億劫。

苦境內藏異域,因非人間之地,故喚「冥界」。冥者幽冥也,非人也。冥界亦有有情眾生,天性隨心所欲,各族攻殺征戰。唯有冥界天岳超然,仲裁各族糾紛。各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久而久之,劃分魔、妖、邪三族鼎立。三族往來人間,受熏人之常情。然人情不外乎天理,卻有違邪魔之欲。天岳聖主,惡靈之本,寄體而生,人性難容。欲除受熏之冥族,回歸原始之冥途。便閉關隱世,坐視三族紛爭。

戲說霹靂丨第一章:霹靂創世紀

創世至今,已過萬千載,眾神隱沒,返六天之界,不涉凡塵俗世。世間眾生雖有慧根,亦有業障。如今凡塵腐敗惡墮,神州天道沉葬。三教分崩離析,世間末法降臨。天界毀滅再生之神,亦為天宮第一武神。清聖不容罪惡,欲降天罪神罰,滅世再造新生。然而蒼天有眼,不忍生靈塗炭。天道寬容博愛,欲赦眾生罪孽。

戲說霹靂丨第一章:霹靂創世紀

武神執念已深,昔日清聖不在,聖體滋生魔氣,憤然背離天道,自號棄天之帝。六天之界聖魔戰,眾神力阻棄天帝。聖魔同天威難當,天道賭約止戰殤。棄天帝凝道境陰暗之氣,創生異度魔龍。魔龍龐大無邊,滋生異界眾魔。棄天欲降凡塵,創造聖魔元胎。異度魔界入道境,魔神靈識降元胎。

極天之力入道境,天崩地裂山河殤。道境不留方寸地,天神慈悲心不忍,再造重塑新天地。異度魔界侵四境,四方神柱阻棄天。魔神真身不入世,神識深藏天魔像。天神傳教天極光,佛陀降下龍神火。

從此道魔相爭,正邪兩立。眾生不自在,萬物不逍遙。只因天也、命也、時也、運也。

戲說霹靂丨第一章:霹靂創世紀

預知眾生之命運,請繼續追看戲說霹靂布袋戲(第二章)——霹靂洪荒紀!

三:一些雜談

《霹靂》的故事到這里,算是正式開幕了,之後會根據這個規劃繼續下去,直到完成計劃范圍內的所有劇情講述。然後在每一篇的劇情正文內容後面,加一段類似雜談性質的內容,主要是講一些筆者個人的理解,以及分享一下在劇情總結和資料查找過程中考據到的內容。(結構類似於佐版《沙丘》那樣)

這個行文風格算是一次嘗試,筆者之前沒有寫過這樣的古文說書風格的內容,初次嘗試可能還很拙劣,之後會慢慢進步。

在霹《靂布袋戲》的劇中,因為在台本和詩號等方面遵循傳統,同時在劇情和角色設定中也大量引用傳統文化經典——包括古詩詞、佛經道藏等等,所以可以說它形成了一種非常獨特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有時候一個角色的設定,可能就來自於這些傳統典籍中的某一句,或者某個詞(包括名字)。同時在後面的劇情演繹中,編劇也會加入各方面的典故來塑造人物形象。

比如《霹靂布袋戲》的著名「台柱」角色「百世經綸·一頁書」,在設定上,一頁書是佛門大能,招式取名都引用自佛經和禪門機鋒。同時「一頁書」又被稱為「梵天」。這里引用了印度神話中的形象,又結合了梵天在佛教中的演繹(護法尊神形象、佛是梵天化身的典故等)。這里的設定正是為了契合角色在劇情中的表現——「正道第一打手」、「暴力金饅頭和尚」、「智慧深不可測」……

這是為什麼《霹靂布袋戲》的很多經典角色多年來都能為人津津樂道,其角色的深厚底蘊和魅力就來自於此。他們各方面背後的文化內涵,值得深挖。所以對這方面瞭解的越多,越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當然這里也需要提一句,劇本中僅僅是對於經典等內容的引用,或者是借用其元素為劇情的表演錦上添花。所以劇情中的所引用的典故,並不適用於從「學術」的角度去審視,因為那必然會看出很多「誤解」、「曲解」、「亂編」……(另一個可以拿來對比的例子是3D動畫《秦時明月》,其中對於諸子百家的演繹也類似於此,它們並不是學術方面的探討,而僅限於為劇情增加文化的光彩。)

這里筆者打算說一說自己理解的劇情設定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當然這麼說有點過於傲慢。這里的看法只屬於筆者的個人觀點,權當戲說,各位看看一樂足矣。

首先是在《霹靂布袋戲》的世界觀中,創世神的設定是「太陽神」。

這個設定是有的官方說法但並不是非常詳細,所以存在很多可能的空間,這里僅視為假說——保不齊後面會被推翻或者加新設定。這個設定很有意思,有點不同於其它神話體系借鑒來的內容。而筆者在查資料的時候發現,台灣確實是存在「太陽神崇拜」的民俗信仰的,而且在當地其實頗具規模。太陽神崇拜的范圍很廣,並且和很多傳統文化有所融合。比如將佛教中的「大日如來」視為太陽神,包括星宿神明中,視「太陽神」為主神等等。這些可能是《霹靂》世界觀中「太陽神創世說」的由來。當然這個設定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也是隨著劇情的推進,後面的編劇逐漸補充的——所以現在隨著新劇的不斷創作,這個「創世說」也是有可能被推翻的。比如前段時間,「新劇」中太曦神照這一角色,一度被戲迷們以為是「創世太陽神」有關的化身之類——但後來貌似也推翻了這個說法。

然後是《霹靂布袋戲》世界觀的基本構架——四境,當然還存在很多其它異世界的設定,但基本上舞台不會離開四境。《霹靂》世界觀中的四境苦、集、滅、道,出自佛教中「四聖諦」的概念。用於闡述世間皆苦,以及解脫之道,是佛教哲學的核心概念之一。於是在《霹靂》世界觀里,四境的設定就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了佛教四聖諦的概念闡述。

其中苦境永遠是故事的主舞台,因為苦境可以代表塵世,是眾生形而下的世界。所以苦境是四境中規模最大的一片「區域」,地大物博,物資豐饒,代表著世間種種,猶如萬花筒一般。也因此,苦境永遠會遭到其他境界勢力的覬覦,總有外部力量試圖入侵苦境——苦境是真苦啊……畢竟這里是故事的主舞台。但到了後期,霹靂的劇情逐漸開始擴大,舞台也就不再僅僅侷限於苦境一處,在刀龍系列里,四境甚至成為了一個共同的大舞台,而天外四魌界成為了「外部入侵勢力」(也包括死國)。

那麼,故事及其相關,就先到這里,盡請期待之後的精彩內容!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