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挖掘《在這個世界的角落》背...

挖掘《在這個世界的角落》背後的昭和史

序言:《在這世界的角落》是片淵須直執導的動畫電影,於2016年11月12日在日本公映。該片改編自河野史代的同名漫畫,以二戰期間的廣島和吳市為舞台,講述了十餘年間,女主人公浦野鈴從廣島遠嫁到住在海軍城市「吳市」,在戰爭中艱難生存的故事。本片詳實的還原了第二次世界中日本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該片作為宣發經費頗為有限的小成本的動畫電影,憑借著扎實的背景設計,極強的敘事性,取得了10億日元的票房,並且在日本國內外斬獲多項獎項,該片質量可見一斑。

故事梗概

1.戰前故事

故事從廣島開始,眾所周知,廣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投入實戰的核武器小男孩(little boy)的毀滅性打擊。鑒於核武器對人類的巨大破壞性,此後的歷次戰爭中,核武器再無實戰使用紀錄。挑選廣島作為舞台,一開始就預示的日本的「毀滅」。

第一幕發生於昭和8年12月(1933年12月),故事的主人公,年幼的漁家少女浦野鈴從廣島海邊出發,搭乘小船前往上游的廣島市區的中島町(街)送貨。動畫里的日本市區到處都是商業氣息,甚至還能看見聖誕老人,作為下層百姓的小鈴也有一點點零花錢,來買一點自己喜歡的東西,並且在這里第一次邂逅了自己未來的丈夫北條周作。小鈴回家後用自己的繪畫天賦,畫出了這次外出奇遇。

彼時的日本正沉浸於日俄戰爭後的喜悅之中,並且又在中國東北擊敗蘇聯勢力和奉系軍閥張作霖,民眾正熱烈期盼著如同當年甲午戰爭賠款一樣的戰爭紅利。不過事與願違,日俄戰爭亦或是後來和蘇聯、和北洋軍閥的戰爭,日本都取得了勝利,但獲得了除戰爭賠款以外的一切利益。不過,此時的日本內閣中的激進勢力尚未完全掌權,對中國的全面戰爭尚未正式提上日程,甚至由於國內外原因,日本還進行了裁軍。托遠離歐陸世界大戰的福(一戰期間,日本還向英國出口過15萬支步槍,諸如此類,賺的盆滿缽滿),此時的日本正處於「和平」發展的最後階段。在不遠的將來,日本將親自開啟另一場世界大戰。

時間推進到昭和10年8月(1935年8月),小鈴連同哥哥妹妹父母,前往海邊的奶奶家探親,此時的小鈴又遇見了另外一個女孩白木凜(白木リン)。作為浦野鈴的鏡像,凜是本作的暗線,兩人在未來還會再相遇,她的最終的身世在片尾彩蛋中才會揭曉。凜的生活條件相較於浦野鈴更差,幾乎就是一個小乞丐,善良的浦野鈴還是准備了西瓜給這個小乞丐。

挖掘《在這個世界的角落》背後的昭和史

而半年之後,1936年2月26日,日本東京就爆發了「二二六兵變」,一群激進的下級軍官鏟除了他們眼中「屍位素餐」的高官貴胄。而日本軍部借政局混亂之機逼迫之前不那麼「激進」的首相相岡啟介下台,推舉軍部理想的代理人廣田弘毅上位,最終為日本引來滅頂之災。戰前的日本政壇雖也由軍人集團把持,但內部分為「皇道派」和「統制派」兩大派系互相制衡,簡單說,皇道派主張以蘇聯為假想敵,統制派主張以英美為假想敵。「二二六」政變後統制派占據了完全的主導地位,將青年軍官的偶然政變栽贓給皇道派和日本共產黨,完全鏟除了政敵。「二二六」之前的日本雖然也通過局部戰爭等手段,牢牢掌控當時的中國東北,台灣等殖民地,但在日本國內激進的統制派眼中仍被視為不夠強硬,激進派主張對中國全面戰爭,必要時也需和英美進行宿命式的決戰。政變兩年之後,中日兩國爆發「盧溝橋事件」,在一系列復雜的日本軍部內部博弈之後,時任首相近衛文磨最終採納軍部中激進派的意見,同意對中國發動全面戰爭,軍事摩擦如軍部希望那樣,升級為兩國的全面戰爭,而對中國的全面戰爭最終又演變成和英美爭奪殖民地的世界大戰。

挖掘《在這個世界的角落》背後的昭和史

當年的「二二六」事變僅用4天就迅速平息,起事的軍官被秘密審判,此後的日本政壇穩定了下來,但是也完全走錯了方向。政治博弈有點像數學里的博弈論,當只有一股勢力做決定時,往往得不出正確的結論。另外,摒棄明治以來日本的傳統盟友英美,尤其是英國,又與傳統的敵對國家俄國緩和關系,以今天的眼光看是一個頗為錯誤的選擇。甚至幾年以後不可一世的舊帝國海軍,和英國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軍政府組閣干政是明治大正時代的歷史遺留問題,而時間到了20世紀30年代末,日本國內並沒有徹底解決這一問題,與此同時外部的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新的變化,舊時代軍政府的一些規則已經不被當時的國際社會承認(比如通過戰爭獲得土地與人口的合法性,獲得戰爭賠款,這在18世紀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合法可行的手段)。而在「二二六」兵變後大權獨攬的軍部統制派,用舊時代的思維將日本迅速改造成了一部戰爭機器,開足馬力准備擴大戰爭規模,一切都為了迎接存在於可能性中的,更大的戰爭紅利(如前文所述,日俄戰爭中,日本死傷30萬人,耗費18億日元,卻沒有獲得俄國賠款)。為了迎合這種敘事,軍政府又制定了嚴格的出版審查和新聞管控制度,整個社會都對迅速軍國化的日本,缺乏警惕,置若罔聞,一般百姓也對戰爭充滿了微妙的期待。直到戰爭末期,日本國內也幾乎只能收到不斷勝利的好消息。

挖掘《在這個世界的角落》背後的昭和史

戰前的日本軍政府內閣把持了從教育到媒體等諸多社會資源,在一兩代人的時間內,就重塑了民眾的認知。在多年的對俄對華戰爭的勝利之後,日本軍部,日本社會,日本民眾三者形成了一個戰爭帶來紅利,紅利催生戰爭的認知邏輯閉環。在這種邏輯之下,戰爭機器順利啟動,卻無法停止。而女主人公小鈴的生活也將在未來發生徹底的改變。

挖掘《在這個世界的角落》背後的昭和史

2.戰爭伊始

時間到了昭和15年(1940年),大概是初中時期的女主小鈴在一片山茶花園中邂逅了自己的初戀水原哲,此時日本正在太平洋戰場如火如荼的擴張,水原的哥哥已經成為了水兵,卻又葬身大海。而初中畢業的水原也要走上這條道路。

由於這次邂逅可能就是永別,兩人也只是像美麗又沒有香味的山茶花那樣,把感情藏在了心里。彼時的日本農村還是相當窮困,對於這些漁民家的男孩,去當兵,尤其是海軍,是一個不錯的出路。之後小鈴的日記也記載了哥哥浦野要一,在1943年加入了陸軍,根據後來的通信地址,哥哥被派往了濠北(即澳大利亞北部)。

挖掘《在這個世界的角落》背後的昭和史

但對於日本的普通人來說,好日子就要結束了。1940年,日本在東南亞對英國,法國、荷蘭殖民地的擴張導致美國對日本進行戰略物資禁運,其中包括日本本土匱乏的戰略物資石油,鋼鐵。日本由此制定了一種激進的先發制人的策略,1941年12月7日,在著名的「虎,虎,虎」口令下,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隨後美國正式參戰。

美國參戰後,一直致力於封鎖日本的海上交通線,使得這個本就匱乏的島國雪上加霜,到了1944年美軍奪下塞班島等一系列太平洋島嶼,在這些島嶼上美軍的B-29重型轟炸機可以直接起飛轟炸日本本土,戰爭終於反噬到了遠在後方日本百姓頭上。統制派上台不過5年,最終結局卻如同日本海軍將領山本五十六描述的那樣,日本驚醒了那個正在沉睡的巨人。

戰爭正激烈的昭和18年(1943年)小鈴收到了婚約,遠嫁吳市,吳市是一座海軍城市,小鈴的未婚夫北條周作是海軍文職軍官,公公北條元太郎是海軍工廠的工人。周作的姐姐北條徑子(婚後改姓黑村)是一位獨立的女性,在戰前的和平時光和丈夫經營著一家鍾表店。但是隨著戰爭的深入,日本政府以大疏散演習為由,拆毀建築。徑子失去了店鋪,丈夫又死掉,生意也無法繼續經營,兒子交還給了婆家。徑子帶著女兒晴美,在戰爭末期回到吳市老家和自己的父母家一起居住。

吳市最著名的「特產」就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艦」,不過大和艦在實戰中完敗給了新興起的「航空母艦」。日後航空母艦也超越了戰列艦進化成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噸位的軍艦,這種宿命式的失敗,也預示了舊日本帝國的結局。

1943年的民用的車輛因為缺油已經改造成了木炭發動機,食物也因為短缺開始了由社區統一分配,婦女還要參加民防課程,給工廠進行義務勞動,或者給前線的士兵縫護身符。此時的劇中音樂還輕松愉快,但是已經發生了很多在今天看來無法想像的事情。到了1944年的一般民眾日常飲食只能靠摻雜野菜維持了。吳市畢竟是一座重要的軍港城市,美軍此時的轟炸也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具有殺傷力。

愚鈍的女主角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一點點成為了一個日本那個時代標準的家庭主婦絞盡腦汁和物資匱乏作鬥爭,和轟炸作鬥爭。由於長時間的勞動,女主角的膚色也曬黑了很多。

戰爭末期,女主角小鈴在又一次因為愚笨溶掉了家里珍藏的糖後,不得不拿出婆婆的私房錢去黑市買糖。二戰期間的糖是一種重要的軍事戰略物資,譬如「莫洛托夫雞尾酒」的配方中就有糖,日本的糖幾乎都來自海外殖民地,運輸線路被盟軍切斷和通貨膨脹,使得日本的糖價比戰前暴漲千倍。稍有年歲的中國人應該也不難理解,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糖作為能量和快樂的來源,有多珍貴,大部分糖平時都會被藏起來,節日期間才能分到一點。買糖的過程中,小鈴發現黑市上只要有錢什麼都買得到的,但是比統銷價格貴上很多。戰爭中受苦也只是普通人,有錢人還是活的很滋潤。在經濟學上有一個學術概念叫黑市經濟學,指的就是這種局面:商品的自由貿易不會因為行政禁令消失。

買糖回家的路上小鈴卻又走丟,不小心走到花柳巷里去,遇見了一個好心又漂亮的妓女為小鈴指點迷津,小鈴這才走出花柳巷。戰時的這些妓女,有自己將自己賣掉的,有軍隊指派的,有軍隊花錢雇的,有從殖民地強征的,這些人也就是在後來東亞三國非常敏感的「慰安婦」。不過劇中這些妓女都是日本本地的窮人,給吳市海軍軍官當情人而已,並非在前線遭遇非人對待的洩慾工具。通過片尾彩蛋觀眾也可以猜到,這個好心的妓女正是在當年小鈴奶奶家偷吃過西瓜的那個野孩子白木凜。

挖掘《在這個世界的角落》背後的昭和史

這次外出不久之後,小鈴又遇見了自己的初戀水原哲,此時的水原在「青葉」重巡洋艦上服役,在老鄉小鈴家投宿,徵用一下民宅洗浴,彼時的舊日本軍人階級具有一定的特權,在平民家投宿需要無條件接待,北條的家人不敢忤逆海軍士兵。小鈴的丈夫周作也因是包辦婚姻,不知小鈴的真實感情,為青梅竹馬的小鈴和水原安排了約會。可能因為戰爭的原因,出身廣島漁村的二人最終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一個遠嫁他鄉,一個註定要像海軍的哥哥一樣葬身大海。互相表心意之後兩人就再度分別,最終不能再相遇。(1945年重巡青葉被美軍炸傷,坐沉於吳市軍港)

挖掘《在這個世界的角落》背後的昭和史

上文提到軍人特權是「軍國主義」的一部分,在人類歷史上來源已久(遊戲《文明帝國》系列中軍國主義國策在遊戲中期就會出現)。軍國主義由普魯士腓烈特大帝發揚光大,最初普魯士的構想是讓軍人階級享有一定特權,換取自由民踴躍參軍。而軍國主義與更強力的階級聯繫到一起,往往則會摧毀這個國家的過去與未來,比如容克貴族與法西斯政黨媾和,舊日本武人集團干政。起初都選擇了利用軍國主義這一路徑壯大自己的勢力,最後都遭到了毀滅性打擊。諷刺的是,戰後德國軍隊毫無吸引力,始終找不到理想的兵源;日本軍隊身份是公務員編制,軍隊法律低於一般國內法,不再享有特權。反倒是戰勝國的美國軍隊在社會上享有部分社會榮譽和特權。戰後各國為了順應新的時代潮流,大部分國家的此類軍人特權只是在戰時才比較明顯,軍國主義國策不再是主流選擇。

挖掘《在這個世界的角落》背後的昭和史

到了昭和二十年(1945年),戰事急轉直下,小鈴的哥哥陣亡於太平洋,骨灰已經無處搜尋,軍隊隨便寄了一塊當地的石頭回家。1945年3月19日,英美軍空襲吳市軍港,力圖重創日本海軍保存在港內的軍艦,一時間吳市軍港內,天空中開滿了五彩斑斕的煙花(煙花是用於校準大炮的彩色煙霧彈),戰爭就這樣從遙遠的太平洋突然的登陸到日本腹地。1945年4月6日七萬噸的大和艦被美軍58特混編隊擊沉於九州島西南,軍部幻想以單一兵器扭轉戰局的決戰思維也宣告完全破產,也預示著日本軍部妄圖用宿命式的決戰擊潰英美的戰略成為空想。此時的日本已經不可避免的走向失敗。

如果說之前的生活,還有一絲絲生活氣息,那麼到1945年,一個普通日本家庭婦女的日常生活已經完全被戰爭填滿了。即使是頗為笨拙的漁家女孩小鈴也熟練的掌握了各種現代化的應對戰爭的技能參加各種戰爭應援,民防培訓。日常要戴防空頭巾出門,晚間要熄燈,門窗要遮光貼好,防空警報一響就鑽入到防空洞去,同時還要把爐灶熄滅防止失火。原來戰爭中的生活處處都是風險,倘若不慎引發嚴重後果,損失也只能自己承擔。戰爭末期的日本一般婦女也對戰爭不再抱有耐心和好感,參軍入伍不過是不斷的死掉她們的兄弟,丈夫和兒子而已,傳說中的戰爭紅利也無影無蹤。1945年6月21日小鈴的公公在轟炸中受傷。小鈴和侄女晴美在去醫院探望公公的路上又被空襲,與小鈴最為要好的晴美,因為小鈴的遲鈍被延時炸彈炸死,小鈴也被炸斷一條胳膊。晴美被炸死的時間距離日本投降僅有一個多月,戰爭中的生活就是如此戲劇性。

對日本本土持續不斷的轟炸是美國陸軍航空兵柯蒂斯·李梅司令的戰略,為了摧毀日本的木結構建築,大量使用了燃燒彈,幾乎將美軍在太平洋存儲的燃燒彈消耗殆盡,這種被後世稱為李梅火攻的戰略破壞力驚人,據說飛行員都能聞見燒烤人肉的味道。日本一般百姓也終於體會到了他們曾經嚮往的戰爭真正的滋味:苦澀與絕望。(PS:一點猜想,WWⅠ以後的一切戰爭都會變成總體戰,軍人階級與市民階級再無明顯的邊界,沒人見過戰爭紅利,但所有人都要承擔戰爭風險)

且由於美軍儲備的燃燒彈都快耗盡,日本仍未投降,終於經杜魯門總統批准,1945年8月6日向廣島投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原子彈:「小男孩」,其相當於2萬噸TNT炸藥,並且會帶來大量輻射。時至今日,核武器的破壞力仍然會以廣島作為參照,也正是因為廣島和長崎的慘狀,爆炸後輻射的難以馴服,人類在原子彈兩次投入實戰以後也再未使用過這種極為「不光彩」的武器。吸取過教訓後的人類,戰後所有的核武器「戰爭」都是在紙張上進行的,1980年代簽署《核不擴散公約》以後,核武器規模持續萎縮,人類也就免於進入《異塵餘生》世界線。諷刺的是當時日本高層對此有所准備,認為是某型超重型炸彈,而一般百姓對此一無所知,仍然在遭受輻射廣島市進行災後重建,戰前無所不能的軍政府此時銷聲匿跡了。為了救助逃難到吳市的廣島災民,小鈴剪短了頭發,這樣可以不用打理,可最後還是因為殘疾未能成行。戰後小鈴回了一趟廣島老家,發現她的母親在爆炸中失蹤,妹妹患上了急性輻射病,廣島已不復存在。

3.戰爭落幕

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下達了那道著名的《終戰詔書》諭令,經全國廣播,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事實上盟軍接受了一些日本政府的要求,過渡時期的首相正是在「二二六」中被刺殺僥幸活命的海軍重臣鈴木貫太郎,正所謂因果循環。鈴木自稱是這是一份苦差事,會被人以舊帝國最後一任首相被人銘記於世。

在聽到停戰的消息以後,小鈴和周作的姐姐徑子都萬分痛苦,徑子是因為在戰爭中失掉了一切產業,丈夫,兒女。而小鈴失掉了父母,妹妹,初戀,侄女晴美和一條胳膊,但是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她們,學會了這麼多技能,付出了如此大代價,最終什麼也沒得到。小鈴最終從一個笨拙的漁家女孩變成了一個戰爭機器,戰爭突然結束讓扭曲的生活和幻想中的復仇似乎都無法維系了。如果大家看過電影《亂世佳人》,一定會記得瑞德和斯嘉麗一對璧人 ,經過戰火的洗禮之後,最終卻形同陌路,再也不能回到戰前無憂無慮的生活了。這部電影傳達的理念其實也差不多,導演只不過是把視角放在一個類似自己母親的日本普通女性身上,講述了戰爭對一個人從身體到心靈的全方位侵蝕。這種侵蝕,將戰場上日本人由幾十年前的「亞洲之光」,腐化成了殘忍粗魯的野獸,並讓二戰各交戰國心驚膽戰。

順理成章的舊日本帝國在戰後解散,曾經是帝國核心的陸軍被完全從政治舞台剔除。那些傷殘老兵在占領軍面前毫無吸引力。而戰前就頗有才華的一些個年輕人,終於擺脫了戰爭這個枷鎖,可以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了。

當然,對於一般百姓,只能留一小會兒時間留給憤怒與不甘,戰後日本一般百姓馬上聚集到占領軍附近,看看有沒有什麼洋落兒可撿,畢竟對於一般人來說活著才是頭等大事。小孩子們會向美軍去要一些糖果,看到這些小孩,徑子的心情也好了很多,小鈴則撿了一碗吃剩的罐頭。在韓國,戰後吃美國軍營附近的剩罐頭最後甚至成了一道菜,叫部隊火鍋。生活壓力面前,理智就這樣戰勝了傳統與尊嚴。

值得一提的,日本在被轟炸之後就迅速重拾教育,在日語中有一個專有名詞叫青空學校(或青空教室),中文語境類似露天教室,就是指在廢墟里給小孩上課。在原子彈投下不久,「青空學園」就自發的開展起來,而在未來,對戰敗一代孩子的教育將得到回報。與此同時的文藝界,由於戰爭的原因,美術展已停辦多年,在宣布投降之後日本的藝術家就迫不及待的開始策展,希望將日本與與西方美術世界的聯系恢復到戰前水平。1946年終於又把美術展開起來了。劇中主角小鈴和丈夫周作在回廣島探親的路上也收養了一個孩子,經過大戰洗禮的日本一般民眾,終於不再沉溺於戰爭的幻想,而把眼光投向未來,摒棄過去,在廢墟中重建,《在這個世界的角落》的故事到此也結束了,戰後小鈴家重建的故事就隱藏在片尾曲中。

5.後記,在這個世界的角落

在世界的角落一詞在電影中也形容蒲公英,虛構的女主角浦野鈴從廣島遠嫁吳市,就像成熟的蒲公英種子一樣,散落到各地,在遙遠的他鄉開啟自己的生活。 在現實中的二戰期間,後來日本許多行業巨擘,也在這個世界角落的想盡辦法撐到戰敗,假如沒有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他們會或許更早的取得成就。到了1970年大阪世博會的召開,標志著日本又重回世界舞台,這些人終於可以大展身手,在之後和美國的「汽車」和「家電」戰爭中扳回一城,之後的日本的白色家電、動漫、現代藝術,在戰勝國悄然流行起來……

而日本與鄰國的關系在此時也開始緩和。1972年中日建交時,時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就承諾,日本永遠放棄軍國主義,中日之間絕不再戰,至少從結果看,承諾還是積極的。同樣也是因為中日之間戰爭,這一小步遲來了幾十年……

日本未來的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經也駐扎在吳市,戰時在重巡洋艦青葉艦服役,後又轉到長門艦服役,參加了雷伊泰灣海戰。運氣不錯的他在戰爭中躲過一劫,在日本戰敗投降前迎娶了後輩同學小林義治的妹妹小林蔦子 。中曾根覺得當海軍救不了日本,只能當首相試試。

SONY未來的創始人盛田昭夫,在戰時買通關系,畢業後掛名在海軍技術研究所下工作,成為文職軍官躲避兵役,繼續研究自己喜愛的無線電技術。在戰爭結束後立即與自己的同事前海軍軍官井深大開創了「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將他掌握的無線電技術商業化。「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即SONY的前身。第一個發明無線電制導炸彈的人大家可能記不住,SONY的收音機,隨身聽,CD機,遊戲機,亦或是盛田昭夫的成功學大家都記得住。

吉卜力未來的創始人宮崎駿,家里就是做飛機零件的,親身經歷過東京大轟炸,把這段經歷畫入了短篇《九州上空的重轟炸機》(這部短篇里宮崎駿還描繪了二戰期間日本本土的第一次被轟炸的故事,由國民政府策劃的「紙片轟炸」作戰行動)。宮崎駿對於戰爭和飛機,或者其他軍事武器都有精準的刻畫,本人也擅長做飛機模型和飛機設計,長篇動畫以航空題材的《起風了》結尾。

奧特曼之父圓谷英二在戰時以特攝技術拍攝軍教片,也是用微縮模型拍攝,戰後就把這些技術理念用在奧特曼等特攝科幻片上,大獲成功。軍宣出身的他更懂得軍部購買的戰爭宣傳片不過是騙術,相信光才是真的。反戰和警惕技術給人類帶來的陷阱,也一直是圓谷系特攝的主題之一。

日本最具影響力的電影導演黑澤明,戰前通過家里人打通關系,逃過兵役,他的御用男主角三船敏郎,在中國大連高中畢業以後參軍入伍,成為陸軍航空攝影師,僥幸活過戰爭。二人在戰後才在電影界大放異彩,合作拍出了很多傳世經典電影。成名後的黑澤明也拍攝過彩色反戰電影《夢》,用他自己的方式反思戰爭。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