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早在今年年初《流浪地球2》剛剛上映的時候,這個製作計劃就確定了下來。彼時筆者剛剛完成了海陸兩大類的紙模作品(幾條船以及陸裝的帝王毒刃),航模尚未涉及。於是在不久之後,就定下了殲20C的製作計劃。而且好巧不巧,剛剛准備動手畫圖紙的時候,製作組的老師就在機核分享了物料,這簡直就是從天而降的寶貝!
但隨後不久,筆者因為要准備回國了,各種各樣的事情要忙,所以有幾個月的時間沒法動手。等到8月份機組節目放出之後,筆者才正式開工製作殲20C。但中間筆者同時還在做別的……直到這次要參加WePlay的展會,才著急忙慌的趕工完成了它。所以最終這架殲20C就和帝王毒刃一樣,沒有上色,做成了素模的版本。
這次的模型比例差不多是1:58.我的個人感覺是「做小了」……(因為聽了龍馬的話233333)所以之後筆者還會做一次放大比例的。這次的製作目標在於,盡可能地實現原本設計中,飛機上的可動部分。所以雖然最終成品很多地方筆者個人不太滿意(主要因為太小了導致很多活動結構的可動性不太牢固,很多地方也有些變形),但大體上還是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二:製作過程記錄
有關於殲20C的詳細設計,各位可以移步這篇文章:《流浪地球2》殲-20C的前期設計分享
正如之前在機組節目里提到過的,基本上再這麼豐富的物料前,就已經可以直接開始工作了。於是依靠六視圖,筆者就能測繪出整架飛機的機身曲線,那麼內部的龍骨零件也就可以找到拆分的依據了。
航模其實可以算是海陸空三大類載具模型里比較簡單的一類了——陸裝相對來說車身結構其實要比飛機和船來的簡單一些,但是細碎的零件很多,疊加起來製作難度要超過航模(同等精細度來比較的話)
航模機身的流線型可謂重中之重,整個飛機的觀賞性就來自於機身。所以換個角度來說,一架飛機模型,如果機身可以完成不出現大的紕漏,那整體的觀賞效果就可以得到保證。
矢量噴口是本次製作的重點,沒想到最後用最簡單直白的方式實現了……
因為比例做的小了,很多可動關節部分只能用最簡單的方式——紙張折疊來實現,導致強度不夠,不是太經得起把玩。
因為要趕著參加weplay,結果整個工期給壓縮在了一個月,最後是在匆忙間完成的。
三:後記
最終決定不上色了,一個是因為工期不夠了,其二也是因為想要展現可動部分,上色有可能遮掉可動部分。這個不算完美的成品就是這次製作的結果了,不過也算為筆者積累了製作經驗,之後一定會開工再做一次,向著心中的完美成品更進一步。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