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確有其事還是封建迷信,黑魔...

確有其事還是封建迷信,黑魔法逸事二三則

文:Along

前幾天這樣一條新聞點燃了不少「老神棍」朋友的二創熱情,據俄新社消息,5 月 4 日俄羅斯在烏克蘭某司令部發現了黑魔法活動的跡象。

從現場照片來看,這個神秘符號由許多重疊的線條組成,它的具體含義目前尚未明確。俄新社記者認為:「異界弟子試圖給他們的武器附魔,並用鮮血做標記」,還聲稱該圖案一筆寫成十分流暢,其中蘊含無政府主義、法西斯主義、邪惡黑魔法等象徵意味。

事件真偽與具體含義這里不予置評,但藉此機會聊聊關於黑魔法的故事,我想還是很有樂趣的~

>>>起源於科學研究的古早「黑魔法」

黑魔法(Black magic)的稱呼與白魔法(即善良、純潔的魔法力量,很多人將其統稱為魔法)相對應,指使用超自然力量達到自身目的,因為其中很多實現方式與魔鬼或惡靈有關,所以普世價值觀中認為其帶有非正義性。

追溯黑魔法的歷史,可以從文藝復興時期(14-17 世紀)聊起。以德國的修道士約翰尼斯·特里特米烏斯的故事為例,這位仁兄在當時是不折不扣的高級知識分子,不僅在海德堡大學接受了高等教育,並於 1483 年 21 歲時被選為斯蓬海姆本篤會修道院院長。後來他成功地將這個貧窮、散漫和廢墟一般的地方變成了一個學術中心,並於 1499 年左右寫下了被認為是黑魔法著作之一的《隱寫術》一書。

經過探索與還原,這本《隱寫術》其實並非後世流傳的「黑魔法導論」,而是實實在在的關於密碼學和隱秘書寫的科學類著作。文藝復興時期正值神學與科學的衝突愈演愈烈,宗教裁判所禁止巫術和非主流的深奧研究,經典力學先驅伽利略、提出日心說的哥白尼等偉人無一不受到教會迫害。約翰尼斯·特里特米烏斯也沒有例外,因為上述倆位偉人的研究實實在在危害到了教會傳教和利益並慘遭迫害,所以約翰尼斯·特里特米烏斯為自己的研究披上了黑魔法外皮,以此躲避教會追查。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黑魔法「污名」幾乎至今仍伴隨著《隱寫術》,與此類似的還有同時期馬西里奧·菲奇諾的基督教新柏拉圖主義,海因里希·科尼利厄斯·阿格里帕所著的《神秘哲學三書》等等。它們雖然研究方向不同,但都披著黑魔法的外貌,目的大多是躲避教會和主流社會管教,包含獨自研究某一領域深奧秘密的意味。

14-17 世紀雖然不乏立志深奧研究的偉大人士,但其中還是出了一位知名「樂子人」愛德華·凱利。要論來頭這位其實也是不遑多讓,但我們還是先介紹他的同事與合作夥伴約翰·迪伊。迪伊是一位數學家、科學家、鍊金術士和神秘學家,同時也是英格蘭及愛爾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顧問。而愛德華·凱利是他的同事,這位仁兄聲稱自己使用水晶球可以與天使或者魔鬼進行溝通,還宣傳自己研製出一種與它們進行溝通的語言,甚至還在《刺客教條》系列中出鏡過。

與沉醉於各類科學的約翰·迪伊不同,愛德華·凱利的興趣轉移到了犯罪方面。他曾公然在教堂墓地用黑魔法儀式召喚鬼魂,並將普通金屬偽造成黃金行騙。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他騙取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的大量財富,被識破後於 1591 年入獄,幾次試圖逃離失敗後,最終死在獄中。

《刺客教條傳承計劃》幾乎還原了這段歷史,遊戲中的愛德華·凱利和約翰·迪伊找到了可以造出黃金的《亞伯拉罕之書》,但使用該書後愛德華·凱利的精神狀態逐漸失控,簡直就像是中了詛咒。最終約翰·迪伊勸解無效後,為了保住同事的性命將書帶走,離開了他的身邊。但由於許諾給魯道夫二世的黃金無法兌現,故事里的愛德華·凱利仍然免不了牢獄之災。然而那本書的魔力似乎還未消退,最終他成功造出了黃金。可惜凱利低估了魯道夫二世的貪婪,為了更多的利益他繼續被囚禁家中,同時那本書對他的影響也愈發嚴重。故事的最後凱利逃到樓頂並一躍而下,可惜這位仁兄不會信仰之躍,也沒有免於受傷的草垛。彌留之際他倒在繼女的懷中,並認同了建議停止研究《亞伯拉罕之書》的約翰·迪伊才是明智之人。

>>>黑魔法「教父級」人物阿萊斯特·克勞利與「腥紅女士事件」

說回現實中,時間來到 16-17 世紀「自然魔法」在受過教育的上層階級中流行起來,但這與黑魔法的定義大相逕庭,甚至截然相反。在這個時期黑魔法被主流社會賦予了比較明確的含義,主要是指召喚魔鬼或其他邪惡靈魂、對他人進行的施咒或詛咒,以及使用魔法摧毀莊稼和作物,這些行為通常都被認為參與了魔鬼崇拜。

時間繼續向前推進,人類歷史長河中關於黑魔法的故事還有很多,但如果要找一個近代最響亮的名字,恐怕還是非「阿萊斯特·克勞利」莫屬。他是最早的嬉皮士之一,因放盪不羈被稱作「世界上最邪惡的人」,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諸多知名人士,其中包含披頭士、齊柏林飛艇、黑色安息日等等耳熟能詳的 Rock Star。甚至阿萊斯特·克勞利曾對外宣稱,一個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人從他身上盜走了「卐」的秘密。同時阿萊斯特·克勞利的身影也出現在諸多 ACG 作品中,像《刺客教條》《魔法禁書目錄》就中都有他的身影。

盡管他的生平故事極為精彩,但介於篇幅限制我們還是截取比較有趣的那部分——「腥紅女士事件」。

阿萊斯特·克勞利起初加入了知名神秘組織黃金黎明協會,但他在團體中並不受待見,雙性戀與放盪的生活習慣為他帶來了惡名,且與其他一些成員產生了爭執。於是他離開了黃金黎明協會並開始「週遊列國」,這個階段他採集了不同地方的秘術與當地傳統風俗,並與西方秘術相結合,試圖總結出自己的一條理論。

1904 年 2 月,阿萊斯特·克勞利抵達了埃及開羅,並在當地的一家博物館中,看到一塊公元前七世紀的墓碑:安卡-阿夫-納-庫蘇之碑(Stele of Ankh-ef-en-Khonsu)。之後克勞利認為自己得到了神啟,他宣稱自己被一種超自然實體接觸了,有一個空靈的聲音宣稱自己是艾華斯(Aiwass)並向他講述了諸多指示。最終阿萊斯特·克勞利將這些啟示寫成了《法之書》(The Book of the Law)。他表示這是一本神聖的書,也是他日後推崇的泰勒瑪教義的基礎。

到了 1907 年 11 月,阿萊斯特·克勞利決定成立一個類似於黃金黎明協會的神秘組織,並命名為「A.'.A.'.」。也是從這時起知名的「腥紅女士事件」逐漸展露苗頭,克勞利聲稱宇宙中存在著一個高緯度的聖城,聖城中居住著掌握極高智慧的生命體。普通人類想要抵達聖城需要召喚出遠古女神「巴巴倫」(babalon)。自此後續年間阿萊斯特·克勞利又寫出了諸多書籍,並吸引信徒無數。其中最為知名的當屬美國火箭科學家,世界上第一種復合火箭燃料的研製者,NASA 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傑克·帕森斯。

傑克·帕森斯在科學界貢獻非凡,但他同樣醉心於黑魔法研究——巴巴倫儀式。這個儀式本質上目的是讓上文提到的女神巴巴倫顯現個體化身。傑克·帕森斯基於阿萊斯特·克勞利的想法,以及他在1917年發表小說《月童》中的描述展開計劃。

實驗初期傑克·帕森斯一直苦於沒有合適的實驗對象,因為該儀式對血統和體貌特徵都有極其嚴苛的要求,直到馬喬里·卡梅倫的出現,終於讓他得償所望。這位美麗的女士幾乎符合全部條件,傑克·帕森斯很快就與她在家中見面,並將她視為為儀式而生的元素精靈。

在後續的儀式中帕森斯開始了下一個階段,嘗試透過性愛魔法(Sex magic)來懷胎,並希望馬喬里·卡梅倫誕下「月童」。雖然最終並沒有懷胎,但對帕森斯來說沒有影響儀式的結果。帕森斯宣佈該儀式第一次成功完成,馬喬里·卡梅倫被視為腥紅女士(Scarlet Woman),也就是由儀式召喚出來的女神巴巴倫,他們很快便步入婚姻的殿堂。傑克·帕森斯後來也撰寫了一本名為《巴巴倫之書》的書籍,他聲稱巴巴倫儀式期間收到了來自女神巴巴倫的許多傳話和啟示。

盡管傑克·帕森斯自認為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他的「教主大人」似乎並不認同。阿萊斯特·克勞利得知此事後大為憤怒,並且警告帕森斯正在進行的魔法會產生大量難以控制的能量,不僅會對他造成很多潛在影響,最終還會帶來足以致死的災禍。然而不知是不是巧合,帕森斯的結局居然真的印證了這個預言。

因為對黑魔法越來越痴迷,傑克·帕森斯後續開始了更多實驗,但逐漸偏離火箭研究事業,進而失去了普世的正經職業,經濟也開始捉襟見肘。俗話說一頓不吃餓得慌,再虔誠的信徒也得吃飯。所以 1952 年的傑克·帕森斯不得不接下設計炸藥這種危險的工作,可惜接下這份工作恐怕也是他最後悔的事之一了。帕森斯在家中做實驗時發生意外,被炸成重傷後死亡。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這位仁兄估計又在搗鼓什麼黑魔法研究,最終死於非命……

傑克·帕森斯所召喚女神「巴巴倫」同樣沒有獲得善終,丈夫意外去世極大打擊了馬喬里·卡梅倫的精神狀態,後來多次自殺未遂。同時深受丈夫影響的她也相信女神巴巴倫早已附著在自己身上,為此 1954 年甚至還拍了一部黑魔法相關的電影《極樂大廈揭幕》( Inauguration of the Pleasure Dome),以此繼續丈夫的「偉大」研究。可惜此片不僅沒有幫助她把教義發揚光大,反而讓自己被主流社會認為是瘋子,被強制關進精神病院。所謂的女神巴巴倫不僅沒有為這對夫婦帶來救贖和幸運,甚至直接或間接的導致了兩段悲劇收尾的人生……

>>>結語

說回本文的引子,俄烏戰爭中有沒有黑魔法參與我不知道,但或許對於遠在異國他鄉的我們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也不是那麼重要。寫到這里,我不禁反思,好奇心和求知慾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之一,但有時候寄希望於虛無縹緲的黑魔法以及其他什麼東西。或許遠不如好好吃飯、努力工作、認真學習……這些聽出繭的「陳詞濫調」來的實際。你說呢?

好啦,那今天就聊到這里。不知道你對所謂的黑魔法持什麼態度呢?或者又有什麼相關趣聞和小故事想要分享?期待在評論區看到大家的評論。如果覺得我們做的不錯,可以點贊關注。當然,也歡迎提出意見和建議,讓我們下篇文章再見。啵啵~!!!

(本文信息參考於維基百科、亞馬遜。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作者刪除)

來源:遊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