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上):南極探索的英雄時代

文學作品經常會通過對次要人物的描寫,來讓讀者對故事發生所處的社會環境與時代背景能有更好的瞭解和認識。藉助於次要人物的言行舉止,在對劇情補充說明的同時,也依託自己的性格特徵來反襯主角,讓其人物形象變得更加鮮活。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在《極圈之南》中,擔任這個任務的是和男女主角各自關系都非常緊密的「教授」與「莫莉」這兩個人物,整部遊戲給予了兩人不少的出場機會,而對他們的描述也恰到好處,很自然地將「劍橋五傑」和「核裁軍運動」兩個歷史事件添加到了整個劇情中,讓遊戲的歷史感變得更為厚重。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遊戲所想要表述的「意識價值上的矛盾」以及「劇情衝突的推動」也是假借兩人來完成。盡管「教授」和「莫莉」並沒有過面對面的「對手戲」,但他們所代表的右翼保守主義和左翼社會主義通過對主角意識形態上的影響,在故事中不斷地交鋒。從某種程度上說,整部遊戲是將這種大的意識形態上的矛盾,最後縮小到了「彼得」和「克拉拉」兩個人身上,完成了一種從集體意識到個體命運的升華。

在上一篇和大家聊完有關「南極探索和主權伸張」這個話題後,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遊戲內具體人物形象所延伸出來的歷史故事,包括和「克拉拉」有關的「英國婦女選舉權運動」、
「教授」耿耿於懷的「劍橋五傑」、以及「莫莉」參與的「英國核裁軍運動」。

1、英國婦女選舉權運動

從1792年,「女性主義先驅者」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世界婦女理性自醒的開篇之作」《為女權辯護》算起,女性爭取獨立和平權已經過去了200多年;然而直到今天,女性在職場中遭受不同待遇的事情依舊時有發生。時間回到1963年,「克拉拉」因為「女性學者身份」而遭受學術打壓這類事情,就更屢見不鮮。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

但這並不代表,女性在平權方面的諸多努力沒有起到應有效果,相反正是因為她們堅持不懈的抗爭,女性才擺脫了作為男性附屬的身份,可以自由參與公共事務,自由支配財產和收入。而合法的參政議政,是女性擁有獨立社會地位的進一步標志。在英國,女性們進行了漫長的鬥爭才獲得了這一權力,也正是這一權利的實現,女性群體才能通過法律武器,逐步獲取和穩固了與男性同等的社會地位。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福西特夫人」

19世紀,伴隨著英國工人階級為獲得普選權而發起的憲章運動,越來越多的英國婦女開始參與到政治活動中來,並且開始清醒地意識到「選舉權」對於女性的重要。1867年英國第二次議會改革後,婦女們希望通過游說議會中支持女性的男性議員來爭取提案的機會,並藉助集會和巡迴演講來向議會施壓,比如著名的女權運動領袖福西特夫人就在1871年進行了全國巡迴演講。這種「溫和的」憲政運動並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於時任首相格拉斯頓的反對,在1884年新一輪的議會改革中,關於女性選舉權的修正案並沒有獲得通過。

1884年的議會改革雖然並沒有實現婦女們的夙願,卻極大地促進了婦女組織的團結,1897年10月14日,由17個當時最大的婦女選舉組織聯合的「婦女參政會全國同盟(NUWSS)」正式成立,同盟的成立讓婦女選舉權的宣傳工作得到了更好的統一,也進一步提升了女性在政治活動中的參與度。可惜的是,女性選舉權在議會層面依舊是邊緣性議題。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艾米琳·潘克赫斯特」

通過「憲政」解決女性選舉問題進度的緩慢,直接造成了另一股新興力量登上了舞台。1903年10月10日,艾米琳·潘克赫斯特成立了「婦女社會政治同盟(WSPU)」,期望通過更為激烈的手段來實現參政這一目標。從1906年開始,WSPU組織了一系列的示威遊行活動,這也導致了越來越多的成員被捕,1908年,潘克赫斯特因帶頭到英國首相面前抗議請願而被判6個星期的監禁。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1907年2月9日舉行的「泥濘遊行」

WSPU的示威遊行,博得了整個英國社會對女性要求選舉權這一問題的關注,作為盟友NUWSS也在福西特夫人的帶領下,於1907年組織3000多名婦女展開了名為「泥漿遊行」的示威活動來聲援WSPU。婦女們的激烈行動也終於引起了議會的重視,1910年,以利頓爵士為首的協調委員會向議會提交了《協調法案》,但同樣受阻於首相的阻撓沒有通過,英國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甚至宣稱:「由女性參選的政府做出的決定會缺乏事實和道德上的權威」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縱火損毀的住宅

面對首相的蔑視,憤怒的WSPU在潘克赫斯特夫人「行勝於言」的帶領下,開始了更為激進的抗議活動,1910年11月18日,300餘名婦女在英國議會門口抗議時與值班警察發生激烈衝突,最後造成了2名女性喪生,115名女性入獄,這一慘劇也讓抗議升級成了炸彈、縱火式的恐怖襲擊,甚至還計劃對阿斯奎斯進行暗殺。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殘酷的「鼻飼」餵養方式

面對女性越來越極端的抗議方式,英國政府的回應也同樣野蠻粗暴,警察突襲WSPU總部,逮捕了全體工作人員及領導人。而在處理被捕的極端女權主義絕食抗議這件事上,英國政府做出了更聳人聽聞的舉動,監獄採用強制性「鼻飼」餵食的方式來防止犯人餓死。這一酷刑引起了整個社會一片嘩然,英國議會為此緊急通過了《貓鼠法案》,來讓身體太差的絕食婦女可以先被釋放,待身體健康恢復後再繼續服刑。雙方的暴力對抗在1913年6月4日達到了最頂峰,在葉森德比賽馬會上,艾米麗·威爾丁·戴維森沖入賽場,想要攔截國王喬治五世的馬,最後慘死於馬蹄之下。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艾米麗·威爾丁·戴維森自戕於馬蹄之下

極端女權的激進行為嚴重危害到了英國的社會穩定,而自由黨政府的暴力鎮壓也同樣讓女性對英國政府喪失了信心,就在雙方矛盾不可調和之際,英國在1914年8月捲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泥潭中。為了團結一致取得戰爭的勝利,雙方互相達成了諒解,「WSPU」停止所有暴力活動,政府則答應釋放因暴力抗議而被關押的婦女。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2015年的英國電影《女性參政論者》

一戰爆發後,因為大量男性走上戰場為國作戰,英國社會出現了勞動力不足的情況,這給女性提供了一個進入到原本只屬於男性工作領域范圍的機會。她們的出色表現和對國家經濟的支持,改變了社會精英群體對於女性的固有偏見,伴隨著1916年12月阿斯奎斯的下台。1918年一戰結束後,英國議會終於通過了《1918年人民代表法》,規定了30歲及以上的婦女,在資產滿足條件下可獲得選舉權,1928年《男女選舉平等法》的出台,將女性選民的年齡限制放寬到了和男性相同的21歲。

至此,英國女性通過她們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男女普選平等,也得益於她們的堅持,後來的英國政壇才出現了如:柴契爾夫人、德蕾莎·梅伊這樣精彩艷艷的女性政治家。

2、劍橋五傑

提到「劍橋五傑」,就不得不提在上一段內容中出現的英國首相阿斯奎斯,因為大名鼎鼎軍情六處(MI6)正是在他的建議下改組而成。作為情報界的鼻祖,軍情六處對於其人員的挑選,一直比較喜歡選用出身和背景都比較好的「紳士」作為他們的一份子。所以,劍橋和牛津這兩所英國著名學府培養的學生,無疑成為了英國情報機構最喜歡招募的對象。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劍橋五傑」

但在這些英國未來的精英們中也不乏仇恨法西斯主義,而將共產主義視為拯救全人類希望的左翼青年學者,金·菲爾比就是其中之一。受莫里斯·多布的影響,金·菲爾比這位三一學院的高材生在離開劍橋畢業的最後一年,決定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1934年,參與奧地利社會主義運動失敗的菲爾比回到了英國,此時他已和身為NKVD(內務人民委員部)特工的愛麗絲·弗里德曼結為夫妻。在妻子的引薦下,6月菲爾比被間諜大師多伊齊招募為蘇聯間諜。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麥克萊恩和伯吉斯

加入蘇聯情報部門後,菲爾比對自己在劍橋的左翼同窗進行了考察,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間諜情報網,12月在多伊奇考察過後,唐納德·麥克萊恩和蓋伊·伯吉斯就加入到了這個間諜小組中。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布朗特和克恩克羅斯

在「劍橋五傑」當中,社會地位最高的要數安東尼·布朗特,這位儒雅隨和的英國藝術史教授,不僅擁有騎士爵位,還擔任英國王室藝術品管理員,他和伊莉莎白二世也有著很不錯的私人關系。這麼一位看起來彬彬有禮的英國貴族,受自己同性戀人伯吉斯的影響下,在1937年成為了蘇聯間諜,並且將自己的學生約翰·克恩克羅斯也吸納了進來。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影響二戰進程的「恩尼格碼」

這五位身居英國外交和情報界高位的英倫紳士,在二戰和冷戰期間為蘇聯傳遞了大量的關鍵情報,也讓英國情報系統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二戰期間在軍情五處任職的布朗特,依靠其軍情五處副總幹事私人助理的身份向蘇聯提供了大量情報;在布萊切利公園(二戰期間密碼破譯中心)參與恩尼格瑪密碼破譯的克恩克羅斯將這些解密信息傳遞給蘇聯,對庫爾斯克戰役獲勝起到了重要作用;外交部門工作的麥克萊恩,在1944年被任命為英國駐華盛頓大使館一等秘書,泄露了大量關於原子彈研製計劃的信息;菲爾比除了傳遞了大量有用的消息,更是在1944年擔任了軍情六處為了針對蘇聯間諜成立的第九科負責人,而伯恩斯同樣也是軍情六處的一員。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邱吉爾著名的「鐵幕演說」

1945年蘇聯間諜古琴科叛逃,成為了冷戰開啟的導火索。為了打擊在歐洲和美國日益猖獗的蘇聯間諜,美英兩國情報機構合作開始了一項截獲和破譯蘇聯情報的「維若娜」計劃,正是這項計劃讓潛藏在英國情報機構中的「劍橋五傑」浮出了水面。

首先被發現的是麥克萊恩,美國情報部門在蘇聯駐紐約總領館克格勃站發送的多條信息中發現了一名代號為「荷馬」的間諜,經過分析他們懷疑「荷馬」很可能就是英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的一等秘書麥克萊恩。菲爾比在得知這一消息後,並沒有驚慌失措,因為維若娜的材料過於機密無法在法庭上使用,軍情五處還需要時間去收集更多的證據,所以他還有時間讓伯吉斯通知麥克萊恩逃亡莫斯科。很快,兩人在菲爾比上線尤里·莫丁的安排下,雙雙叛逃。

克格勃擔心兩人的叛逃會對菲爾比小組造成更大的打擊,於是命令布朗特潛入伯吉斯的公寓銷毀證據,但布朗特卻遺漏了一組記錄白廳機密的未署名筆記,這些筆記的作者正是克恩克羅斯。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金·菲爾比

三人的陸續暴露,將與他們關系緊密的菲爾比也牽扯了進來,不過憑借自己的能言善辯,最後雖然被革職審查,但還是暫時逃過了一劫。1962年在蘇聯情報高級人員喬治·布萊克被捕後,菲爾比被確認為蘇聯情報人員。狡猾如狐的菲爾比,隨即在貝魯特失蹤,並成功逃往了莫斯科。

布朗特雖然沒受到四人影響,但也在1963年因為舉報而被軍情五處查了出來,但鑒於其身份地位,直到1979年柴契爾夫人才曝光了他蘇聯間諜的身份。

在瞭解完「劍橋五傑」的故事後,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在遊戲中,教授會對這五個人耿耿於懷了。一方面,無比看重劍橋榮譽的教授,憤怒於這五人的叛國讓劍橋蒙羞;另一方面,則是無法接受同為精英階層的他們,卻轉身投向共產主義事業這種行為。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對這段歷史還有興趣的同學,推薦可以看一下2011年上映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這部根據約翰·勒卡雷同名間諜小說改編的電影,就是用大名鼎鼎的「劍橋五傑」作為歷史原型。

3、英國核裁軍運動

遊戲里的兩個女性角色,我其實更欣賞「莫莉」,與「克拉拉」在面對學術打壓時略顯懦弱和充滿幻想相比,「莫莉」身上的堅定與自信更符合現代人對於一個獨立女性的認識,而從她踴躍參加核裁軍運動,也更能體現出女性在政治意識上的覺醒。

英國的核裁軍運動也與其國際地位的衰落密不可分。盡管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最後都是戰勝國,但喪失了大量海外殖民地和飽受戰爭摧殘的國內經濟,都讓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逐漸失去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為了恢復曾經的榮光,英國人期望通過和美國人一樣擁有核武器,來提高自己在國際社會上的話語權。1947年,英國政府開始獨立研製核武器,在1950年成功試爆了第一個顆原子彈,並且在1957年試爆了第一顆氫彈,成為了繼美蘇之後,第三個擁有熱核技術的國家。但擁有了核武器卻並沒有提升英國人的安全感,美蘇冷戰下的核武器反而變成了整個世界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且軍備競賽下的核武器研發也讓英國的國防開支變得日益沉重。

因為這些原因,英國國內陸續出現了一批對繼續研發、佈置核武器持反對的態度的人,這其中包括了以伯特蘭·羅素為代表的科學家、自由知識分子、英國新左派、以及工黨左翼支持者。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奧爾德馬斯頓遊行

從1958年到1964年,英國各個反核和平組織組織了多場和平集會和示威活動,向英國政府傳遞他們政治訴求,比較有名的是奧爾德馬斯頓遊行:奧爾德馬斯頓是英國原子彈研究基地所在地,1958年開始,每年的復活節,抗議者們從這里出發,向50英里外倫敦市中心的特拉法爾加廣場進發,1960年遊行的最後一天,甚至在廣場聚集了十萬人。

《極圈以南》背後的故事(下):紛雜聲音中的故事
羅素組織靜坐活動

雖然最終目的都是削減核武器,但核裁軍運動成員們的立場和出發點並不一致,「既有出於宗教信仰原因反對英國製造和擁有核武器的,也有像羅素一樣出於人道主義而反核的」;在運動形式上,也分化出以「科林斯」為首的較為溫和的遊行,和以「羅素」為首的比較激進的靜坐。這些原因都導致了核裁軍運動缺乏整體的指揮和行動綱領,在1964年工黨贏得選舉之後,核裁軍運動也就慢慢的偃旗息鼓了。

從上面的故事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二戰結束後的英國是處在一個從思想到意識形態都比較紛雜的時期。《極圈以南》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巧妙地構建出一個能讓這些特徵鮮明角色充分發揮的舞台,並用這些歷史線索讓人物的命運交織在了一起。好的劇情離不開人物的塑造,動人的情節也必須依靠環境的描寫。不論是《極圈以南》遊戲本身,還是我粗淺的補充,都希望讓你能更加喜歡這個故事。

參考資料:

[1]高雪.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的英國婦女選舉權運動[D].內蒙古大學.2012

[2]范雨菲.英國婦女選舉權在立法上的確立和發展[D].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6

[3]陸偉芳.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婦女選舉權運動[J].世界歷史.2011

[4]Jessica Brain.Votes for Women[J/OL].HISTORIC UK.

[5]Women and the vote[J/OL].UK Parliament

[6]張宏.克格勃招募「劍橋五傑」側記[J].南方論刊.2018

[7]Spies and Spymasters[J/OL].Spartacus educational

[8]A Spy Among Friends[]Ben Macintyre[M]

[9]王旭倩.英國核裁軍運動的興起(1955-1958)[D].天津師范大學

[10]熊偉民.1958-1964年的英國核裁軍運動[J]世界歷史.2005

來源:遊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