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本文部分圖片可能引人不適,請酌情閱讀。

玩具界最近迎來了一件大事,根據知名玩具改編的真人電影《芭比》登陸了院線,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不過無論外部的輿論風向如何,影片有一點是確定的,她保持了芭比娃娃在人們心目中的審美風格。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但不是所有的人偶玩具都能受此殊榮,登上熒幕後依舊光彩動人。在談論今天真正的主角前,或許需要給讀者們打個預防針,特別是有人偶恐懼症的朋友需要謹慎觀看,它們是「
重生嬰兒」(Reborn Baby)。

1

YouTube上有一對擁有六個孩子的父母,其中四個孩子是重生嬰兒,形成了十分奇妙的家庭組合。原因是他們曾有一個孩子不幸夭折,二人選擇撫育重生嬰兒來緩解痛苦。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每天負責六個孩子的飲食起居,就像照顧真正的嬰兒一樣對待這些人偶,這對父母的日常生活顯得忙碌而充實。他們的個人頻道經常分享著與重生嬰兒的日常。

「重生」(Reborn)這個詞的含義,可以視為指玩偶的擬真度極高,也是形容製作過程猶如孩童的新生。

重生嬰兒通常由兩位創造者合力完成,一位雕刻身體模具,另一位繪制身體細節。前者創造的模具決定了人偶的體型,後者決定了人偶的顏值。

除此以外,根據身體模具的獲取方式不同,還有另一種名叫Realborn的人偶。區別在於Realborn是對真正的嬰兒進行3D掃描,以此創造與嬰兒一模一樣的「肉身」,做到真正的還原。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為了實現普通人偶無法企及的擬真度,工廠量產這條路明顯走不通,一切只能交由製作者親力親為。為了讓人偶的皮膚紋理、血管能像孩子一樣,製作者需要一遍又一遍為模具上色,然後在高溫下烘烤定形。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這個過程需要不斷重復,精細程度就像精心雕琢玉石一般,顏料的調配和繪制的手法,一系列因素影響著嬰兒最終的容貌。

導入毛發則是另一個大工程。人偶的頭發會有幾萬根,製作者只能用針,一根一根將它們扎進人偶內,整個過程枯燥又漫長。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某種程度來說,人偶的製作者和常見的藝術家一樣,講求天賦和不斷磨練的技藝。在一些職業製作者的家里,堆滿了各種肢體模具,用以不斷練習精進。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在電影或遊戲里見過的場景

過程是艱辛的,但成果也是驚人的。經過諸多復雜的工序後,製作精良的重生人偶有著真實嬰兒的神態,模具則讓它們抱起來也像嬰兒一樣柔軟。有些製作者為了追求最大的擬真度,還會添加諸如嬰兒疹、脫皮等細節。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這種娃娃的真實程度,甚至可以引發可怕的誤會。2019年的一個清晨,美國紐約市的一個公園,有人報警稱公園內發現了棄嬰。待到警方和救護人員趕到後,它們發現孩子已經沒了生命體征。直到三個小時後,人們才發現這是一個重生人偶。而類似由重生嬰兒引發的誤會,在過去發生過數次,原因就是它們太像真人了。

從上面製作流程的簡略描述可以看出,每個重生嬰兒都是手工的結晶。「獨特的技藝」,「高級的手工製品」「漫長的製作周期」……這些標簽不可避免和高昂的售價掛鉤。品質優秀的重生嬰兒價格往往千元起步,有些甚至能達到十幾萬元。一些出自於名家之手的重生嬰兒,往往都是珍貴的限量款。

比如這款名叫Maggi的精緻款式,全球限量發售999套,每套售價約為5000元。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顯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負擔重生嬰兒的價格,因此也有不少人選擇DIY。但從起步六七百的模具,到各類工具、材料,整個過程依然離不了一大筆開銷。

由此市面上出現大量的盜版人偶也不難理解。一些商家依靠低價吸引粗心的顧客,提供質量低劣的仿製品,如同與宣傳照不符的邪神手辦。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正版的重生娃娃則會帶有合格證書,甚至在身體上會刻有創造者的簽名變化,以證明人們買到的不是街邊玩具。可以說這是一個有著一定規模、具有專業性愛好圈。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不過對重生嬰兒的愛好者來說,他們最頭疼的問題並非是價格,而是人們對重生嬰兒的態度。

2

重生嬰兒的意義十分豐富,它們可以是收藏品,也能是一種陪伴。

一方面,由於一些款式的重生嬰兒做工精湛,搭配限量發行的屬性,使得這些娃娃具有收藏價值,因此不乏願意花高價競拍的收藏家。從這個角度來看,收藏人偶和收藏文玩字畫沒什麼兩樣。

對更多的人來說,重生嬰兒就和洋娃娃一樣,算是一門普通的愛好。為的是有一份溫馨的陪伴,閒暇時為人偶梳妝打扮,就像小時候精心照料玩具娃娃一樣。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有時人們與重生嬰兒間的聯系,也有一層更為沉重的原因——作為對「死亡」的止痛藥。

類似的事情其實已有先例,比如近幾年興起的用手工毛氈「復活」寵物。商家會根據照片中的寵物模樣,手工製作出一個惟妙惟肖的毛氈玩偶,為失去愛寵的人留下一份永恆的紀念。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但重生嬰兒明顯更為特別,它的適用對象不僅可以是孤獨的中老年人,也包括那些失去新生兒的母親、家庭。

喪子之痛對父母帶來的打擊難以用語言描述,一些母親甚至因此身體受損,永遠失去了擁有孩子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選擇用逼真的重生嬰兒緩解這份痛苦——
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對
YouTube上的父母。

有許多人對他們的生活表達了鼓勵與同情,但也有許多人表示迷惑與反感。

「這對父母真的理解那些只是人偶嗎?他們真正的孩子又會怎麼想?他們會不會因為照顧『玩具』,結果忽視了真正的孩子?」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類似的主題在熒幕上也曾被多次探討。美劇《黑鏡》的一集中,一位失去丈夫的妻子出於悲傷與思念,購買了丈夫的復制人偶。起初她以為自己挽回了逝去的愛人,但隨著與人偶的相處,妻子愈加感到這只會讓自己更加痛苦。

這也是反對者對重生玩偶的原因之一:這些玩偶的帶給人們的不是治癒,而是一場越陷越深的幻夢。

3

大多數的人如何看待重生嬰兒?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可以先來看一張重生商店的截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圖片沒有經過精心挑選,僅僅是陳列在網站的頭版商品。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看到圖中的這些玩偶,你的第一感覺是什麼?如果有人視它們為家庭成員,精心地照料它們,你又會作何感想?如果你感到不適也沒什麼,這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反應。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許多人看到重生嬰兒都會很驚訝

相比十幾年前針對重生嬰兒的大肆報導,如今世界對這些人偶的態度已大為改觀,至少不再頻繁地從「倫理」高度對其展開爭論,但也不代表主流社會接納了這份愛好。原因則顯而易見:它們確實很嚇人。

即使是那些技藝高超的藝術家們,也難以完全復刻人體的精妙。而做工拙劣的人偶,更像是從恐怖電影中走出來的噩夢一般。許多重生嬰兒的形象多少陷入了「恐怖谷」的困局。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正是靠著這一特點,類似的人偶在影視與遊戲作品中,往往是引發恐懼感的常客。前段時間的恐怖電影《梅根》,機械人偶主角有著似人非人的容貌與行為。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到了《惡靈古堡8》里,由人偶師製造出的嬰兒幻象更是能把玩家嚇個半死。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為了少生事端,很多相關的視頻還會提前打上預警,並附上耐心的解釋,以免引起路人的誤解,但仍難以避免人們不由自主地感到不安。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重生嬰兒所面臨的問題,就像一個無法知行合一的難題。人們理解這些人偶代表著美好的意義,但出於恐懼、誤解、生活環境等一系列原因,很難真正接納它們。

因此當人們遇到一個重生嬰兒,如果不是在特定的環境下,這種小眾的愛好在許多人眼中,很可能會變成不常見的詭異行為。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類似的悖論其實也存在於其他領域,譬如我們更為熟知的導盲犬。相比於重生嬰兒對應著精神上的需求,導盲犬代表著盲人群體實打實的物理需求。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導盲犬能為盲人帶來便利,但有關導盲犬不受待見、遭人誤解的新聞其實並不新鮮,甚至由於人們缺乏對導盲犬的了解,一度讓導盲犬被誣陷為「騙局」。

除了難以控制的輿論環境,缺乏正版模具的來源、一些製作家不願意寄送跨國快遞……種種原因讓重生嬰兒在國內基本沒什麼認知。


結語

如果你看過《曼達洛人》,應該還記得劇中可愛的格洛古,也是人們更為熟知的「尤達寶寶」。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後來,這位憨態可掬的小綠人成了許多人的寵物。回顧前幾年,整個世界都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在無法正常出行的日子里,「保障精神需求」成了和「生存」同等重要的話題。為了維持SAN值,很多人選擇去照顧尤達寶寶,成為另類的「曼達洛人」。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他們瘋狂收集尤達寶寶的一切內容,不論是周邊還是網絡梗圖。其中很多人並不熟悉尤達寶寶的來歷,對《星球大戰》也是一知半解,但不妨礙他們對小傢伙的愛。許多人聚集一起組建了網絡社區,就像鄰居一樣分享「育娃經驗」。

一些人正在把感情寄託在 「重生嬰兒」上

如果你能接受以上的神奇光景,那麼理解重生嬰兒的價值或許能簡單不少。畢竟在這個世界的角落,總有一些我們從未知曉的快樂,蘊藏在我們不曾理解的事物之中。

來源:遊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