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從茶餐廳到米其林——《利刃...

從茶餐廳到米其林——《利刃出鞘2》的格調與味道

文章包含劇透內容

前言

觀看《利刃出鞘2》之前,本人有幸「享受」了一頓漢堡大餐理論上說,這家餐廳評過米其林,以用料精緻著稱,口感應該不會差。不過真正下口後,我才發現肉餅火候太小,汁水太多,吃得滿手是湯。這樣的感受,不至於讓人破口大罵,卻也只能敗興而歸。

或許是運氣實在太差,這個問題又在電影里折磨了我一回《利刃出鞘2》有大牌明星和奢華佈景。但它並沒有發揮前作短小精悍的優點,而是選擇格局打開,做大做強。這樣的策略,導致電影的喜劇和推理水平驟降。縱使演員激昂慷慨,觀眾感受到的,估計只有電子詐騙。

從茶餐廳到米其林——《利刃出鞘2》的格調與味道

Part 1 不接地氣的人物

喜劇和推理題材的融合,一直是電影故事創作的難題。因為喜劇要放大角色,持續製造衝突;推理角色行為有復雜性。喜劇推理故事的人物,要有笑點激發觀眾,還要擁有實施詭計的可能,難度可想而知。

傳統的商業電影中,為了平衡這個問題,編劇一般會將角色功能化,切分出喜劇角色和推理角色(例如《唐人街探案》)。不過《利刃出鞘》採用諷刺喜劇路線。人物的喜劇表演偏向「反常」,藉助「毀人設」的方式製造笑點,觀眾也會在恰當的時刻會心一笑。

從茶餐廳到米其林——《利刃出鞘2》的格調與味道

這個玩法看似天衣無縫,但卻有一個核心問題。毀人設的前提是有人設。尤其是在依託現實對象的諷刺電影中,角色需要足夠逼真才能引爆笑點。但是在《利刃出鞘2》中,製作團隊明顯是「捅咯吱窩搞笑」,為了諷刺而諷刺,驅動故事的角色人設出現了明顯變形。

電影中問題最嚴重的角色,是愛德華·諾頓扮演的富翁。只需看上電影十分鍾,觀眾就會知道,他在模仿某位前世界首富。

從茶餐廳到米其林——《利刃出鞘2》的格調與味道

但是主創團隊估計是劇本看得多,新聞看得少。並沒有富豪的氣質核心進攻型防禦。這些富豪會演講,但是經常口吃。會當場跳舞,但是動作扭曲。他們有表達的需求,但是手段不精。表現張揚,想法卻很拘謹。

遺憾的是,諾頓的表演,依靠的是自大氣質和廢話台詞。他的出身,換成華爾街也就那樣。甚至凱文·史派西去表演,也有類似的效果。盡管故事後半段強行解釋,諾頓的角色腦子不靈光,但沒有前期人設的鋪墊,這種補救毫無說服力。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了女主角加奈兒·夢奈的身上。首先我們要確定一點不少黑人演員在表演上遭遇的爭議,從劇作角度來看,並不是演員能力問題,而是創作團隊強行灌輸「反抗」和「少數派」印象的反噬。夢奈的表現,就證明了這個問題的存在。

從茶餐廳到米其林——《利刃出鞘2》的格調與味道

夢奈表演的角色,是一個類似張飛一樣的莽撞人(又是黑人刻板印象)。理論上說,這種角色應該粗中有細,做事應該大開大合,不但發力還要收力。但在電影中,這個角色砸壞東西去吵架,翻完行李去罵人。只有莽撞,沒有智慧。

如果主角對抗的反派,靠常規手段完全無法處理。這種角色行為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聯繫到前面諾頓「紙老虎」的人設。這樣的「反抗」是毫無必要的。一個推理作品中,出現了找事撒潑的潑婦,觀眾共情感自然會變差。

Part 2 注水走樣的故事

盡管《利刃出鞘》對外是以「推理故事」出名。但是它的核心推理並不復雜,主要優勢在於故事進展的戲劇性。這就要求故事結構完整,每一分鍾都不能有廢話,要有充足的動機。按照這個標準判斷,《利刃出鞘》的故事滿足這個要求,《利刃出鞘2》只能說不及格。

首先,《利刃出鞘2》閃回運用不當,犯了推理電影的大忌。一般而言,推理電影只會給案件細節用閃回。因為這些情節是分析案件的情報,靠台詞說不清楚。閃回一方面有強調功能,另一方面並未破壞故事的節奏。

《利刃出鞘2》的問題在於,在「案件閃回」的基礎上,主創為了方便講故事,自行添加了一段「案前分析」的情節。非核心情節給了不小的篇幅,觀眾看故事的節奏就會被打亂。從表面上看,電影故事沒有問題。但在潛意識里,觀眾分不清哪個是閃回、哪個是倒敘,故事節奏就拖沓了不少。

從茶餐廳到米其林——《利刃出鞘2》的格調與味道

另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情節,就是雙胞胎設定。推理影視作品中,雙胞胎一般不設置進謎題。因為雙胞胎具有可替換性,推理一旦進行不下去,就可以搬出雙胞胎救急,本質是在電影里開風靈月影。另一個問題是,雙胞胎很難做到完全替換,需要說服觀眾。如果細節刻畫缺失,推理就會大打折扣。

但是在《利刃出鞘2》中,不論是正派還是反派角色,從案件一開始就忽視了雙胞胎。要知道,電影的設定里,除了偵探的幾個角色都是經常聚會的朋友。而且電影著重提到了媒體曝光和庭審,按照故事背景的設定,雙胞胎設定的應用,會非常挑戰角色的操作。一個名人交流圈,不知道自己的朋友有雙胞胎,還認不出來,屬實讓人匪夷所思。

從茶餐廳到米其林——《利刃出鞘2》的格調與味道

與這兩個點相比,《利刃出鞘2》最令人憤怒(注意這兩個字)的點在於,它採用了電視版《名偵探柯南》水劇集的敘事手法——電影當中使用了欺騙性鏡頭,讓觀眾獲取的信息比角色少,最終角色用額外的信息完成反轉。

這種手段用在周更的動畫劇集中還算情有可原,但在一個兩個半小時的電影中,核心謎題居然是「我當面撒謊」這個級別的障眼法。如此偷懶的行為,只能說是創作者在核心問題上胡鬧,又或者創作者想要的東西,根本不是故事本身。

Part 3 自以為是的議題

推理電影由於題材問題,往往具有一定的社會性。不過一般情況下,這種社會性體現在案件本身(《徬徨之刃》),又或者是案件背景板(《東方快車謀殺案》),屬於大時代下的產物,不會深度介入案件本身。

作為後來者,《利刃出鞘》的商業需求更緊迫,需要引發廣泛的討論。因此它採用了更加討巧的做法盡可能在故事人物的基礎上引入更多標簽。第一部中,主角有移民身份,她侍奉的大家族因為移民問題對她陰晴不定。到了第二部,高科技富豪、網紅、政客、少數群體,標簽充足,Buff拉滿,主創團隊反而要擔心講的東西不夠復雜。

從茶餐廳到米其林——《利刃出鞘2》的格調與味道

這種「集郵式」的人物設定,讓《利刃出鞘》從娛樂化的大眾電影,一下子變成了類似十字軍東征的戰鬥宣言一個來自性少數群體的正義偵探,幫助另一個少數群體角色破案,打擊傳統和現代意義上的高層勢力,最終伸張正義。與其說它是推理或喜劇片,不如說它是《惡搞之家》,模仿了一下現實事件,就可以開展諷刺批判。

但是這麼做真的好嗎?當富豪要模仿馬斯克,卻沒有對應的商業環境;賣衣服要可憐血汗工廠,卻只是擔心毀了名聲;打遊戲要當平台網紅,卻忽視背後的流量畸形——《利刃出鞘2》中的角色,沒有這些名流身份,勾心鬥角依舊成立。這就讓電影標榜的「現實諷刺」氣質,盪然無存。

從茶餐廳到米其林——《利刃出鞘2》的格調與味道

更加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電影本身似乎也不在意自己引入的話題。問題解決不了怎麼辦?那就所有人發脾氣,大家摔東西就好了。劇本里的情緒爆發,真就成了字面上的情緒爆發。如果導演真的跟我一樣擔心「開頭的文章結不了尾」,大可以縮減電影時長。兩個半小時的電影拍出了一個半小時的感覺,乾的很好,下次別幹了。

事實上,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我並不反對娛樂作品里,摻雜創作者的「反思」和「討論」。但是這種討論,理論上應該抱著應有的,認真的態度。科技富豪,血汗工廠,網紅經濟早就成了媒體頭條,大家已經被彭博路透轟炸得差不多了,如果回家還想談這些,那就腳踏實地,寓教於樂地談。

不要居高臨下,嘻嘻哈哈地教育我們了。

結語

2020年第77屆金球獎英國喜劇演員瑞奇·熱維斯給台下的各位明星「提了個醒」:

好消息是,這句話只是開玩笑。

壞消息是,他們可能真把這話當成了玩笑。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