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怎麼會有人花600美金買「...

怎麼會有人花600美金買「賽博大糞」啊?

一般來說,考慮到廣大讀者心理健康,我們不該揪著著同樣一坨賽博答辯連寫兩篇文章污染大家的眼睛。

不過這次《浩劫前夕》的後續實在太樂,憋著不說不僅我自己難受,並且這種有傻B事自己藏著偷偷樂不跟大夥分享的行為對於一個媒體工作者來說也太失職了。

因此,請允許我榮幸地向大家播報這條刷新人類智商下限的新聞:2023遊戲圈最臭名昭著的騙局、在年末一舉擊敗《魔戒咕嚕》《骷髏島金剛崛起》《行屍走肉》等一眾電子垃圾,憑實力摘得年度賽博答辯這一桂冠的《浩劫前夕》,其激活碼標價已經超過200刀,最高甚至達到600美金了!

怎麼會有人花600美金買「賽博大糞」啊?

說實話第一次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浩劫前夕》這600美金的價格和年度答辯這兩個相互矛盾的信息直接把我的大腦干過載了,為此我特地確認了以下幾個事實。

是的,《浩劫前夕》的製作商FNTASTIC已經提桶跑路了。

是的,《浩劫前夕》是一款網游,如今它已在STEAM下架,並將於明年1月22日正式關服,屆時所有玩家都無法進行遊戲。

是的,《浩劫前夕》已經開放了退款渠道,同時STEAM正在為所有擁有這款遊戲的玩家進行自動退款。

是的,《浩劫前夕》的STEAM激活碼在網上曾賣到了606美刀,折合人民幣4350元。

我不知道是誰在高價購買這坨賽博答辯,但我要感謝他們,是他們讓我認識到了人類這個物種的多樣性。

怎麼會有人花600美金買「賽博大糞」啊?

誰說答辯不值錢?

關於《浩劫前夕》為什麼暴死,之前這篇文章(超鏈)已經介紹地很充分了,我們在這里就不再質疑它年度答辯的含金量,將重心放在它憑什麼賣這麼貴這件事上來。

想當初這款遊戲在STEAM上架的時候,官方售價也不過40美元;結果全網下架之後反倒價格一路走高,沖破了200刀大關,上周我還找到了三家第三方遊戲銷售網站在賣KEY,過了個周末回來,其中兩家已經顯示賣完了,碩果僅存的那家網站的售價也漲到了555歐元(大概613美金)。

怎麼會有人花600美金買「賽博大糞」啊?

隨著電商網站後續的補貨,《浩劫前夕》現在的價格有所回落,但這樣的價格波動反而證明了賣到幾百刀的垃圾遊戲還真有人買。

考慮到像《戰神 諸神黃昏》這種3A大作從60刀漲到70刀都免不了被玩家噴,《浩劫前夕》作為一坨史詩級賽博答辯居然賣出了幾百美金,這似乎已經能夠成為某種傳奇名垂青史了。

不過縱觀遊戲史上那些爛得千姿百態的糞作,賣出高價倒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2015年,以一己之力干崩整個美國遊戲業的知名爛作《E.T.外星人》在eBay上在線拍賣,它們中的每一份都出土於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市的垃圾填埋場,這場拍賣一共售出了近900份經過充分發酵的陳年遊戲卡帶,其中最高成交價達到了1535美元(相當於當時9560人民幣)。

怎麼會有人花600美金買「賽博大糞」啊?

如果你願意翻牆去eBay上看看,就會發現像《卡斯特的復仇》這樣不僅遊戲質量爛並且被公認為種族歧視且侮辱婦女,足以掃進歷史垃圾堆的遊戲也能賣到幾百美元。並且你要是按照「史上遊戲糞作排行榜」一個一個去電商網站上查的話,會發現其中不少垃圾遊戲的實體卡帶或光碟都在以「稀有遊戲」的標簽掛牌出售,只是這些已經被遺忘的爛作大多賣不出太離譜的價格,往往在幾十美元上下。

雖然同為糞作,但《E.T.外星人》和《卡斯特的復仇》這類遊戲在業界的地位和知名度都有目共睹,多多少少有點歷史意義或者收藏價值,再不濟也是幾十年窖藏的老遊戲;《浩劫前夕》可是新鮮出爐的賽博答辯,這麼一個沒有資歷的愣頭青何德何能在垃圾遊戲界跟那些被吐了那麼多年口水的老前輩比身價?

怎麼會有人花600美金買「賽博大糞」啊?

實際上,在喜歡收藏遊戲的玩家中,爛遊戲比好遊戲賣得貴這個現象也會引來大家的吐槽,但如果你放下對「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執念,嘗試把這些垃圾遊戲當做某種高溢價的藝術收藏品,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答辯的藝術

乍一看,把《浩劫前夕》看做藝術品像是某種碰瓷,但馬賽爾·杜尚的《泉》——那個被擺在美術展上的小便池告訴我們,藝術品只不過是藝術家思想的載體,它本身是什麼其實並不重要。

既然這個載體可以是小便池,自然也可以是《浩劫前夕》,畢竟大家都是出身於廁所的一家人。

怎麼會有人花600美金買「賽博大糞」啊?
《泉》,馬賽爾·杜尚

不過與杜尚親筆題字(簽了個假名)並寄到美術展上的小便池只有一個,《浩劫前夕》可是能夠在電腦上復制的量產型賽博答辯,這會動搖它的藝術價值嗎?

1923年,出生於匈牙利的構成主義先鋒藝術家莫霍利·納吉(László Moholy-Nagy)曾創作過一組名為《電話圖像》的瓷釉藝術品。這個作品是由莫霍利·納吉在家中打電話口述,指示魏瑪瓷釉廠的工人通過某種工藝流程創作出來的三張瓷釉畫,它們之間只有尺寸不同、畫面上每一個像素的構成比例都完全一樣,沒有什麼原品和復製品之間的區別。

因此與其說他創作了《電話圖像》,倒不如說是生產出了這個作品。

通過它,莫霍利·納吉同時對藝術家和藝術品兩個概念提出了質疑:只有出自於藝術家之手的東西才能叫藝術品嗎?藝術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嗎?

怎麼會有人花600美金買「賽博大糞」啊?
《電話圖像》,莫霍利·納吉,現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一百年前的莫霍利·納吉自然不可能預知到如今電腦上放大縮小、復制粘貼這些功能,他只是在經歷了工業革命後,敏銳地察覺到了工業化和機器所帶來的不僅是技術上的飛躍,也帶來了平等和進步的可能性。而《電話圖像》讓那時的人們意識到,即便是純視覺的藝術作品也可以原原本本地展示給所有人,藝術和美可以不因為時間和地理的隔絕而成為只屬於少數人的高嶺之花。

從承載和傳遞藝術家思想的角度來說,如今的復製品已經承擔與原品差不多的功能,因此我們得以不用像古人一樣為了欣賞《蒙娜麗莎》而專門跑一趟羅浮宮,一張足夠清晰的照片就已經夠了。

不過藝術價值不僅僅要衡量藝術品表達的美和思想,更重要的是能賣多少錢。

怎麼會有人花600美金買「賽博大糞」啊?

在開價這一點上,號稱是「第九藝術」的電子遊戲就不那麼討人喜歡了,哪怕你是在藝術表達上拉滿的《極樂迪斯科》,也只能在STEAM掛價40美元(《浩劫前夕》上線時的官方售價也是這個價錢),逢年過節還要打折,這你叫老闆們怎麼攫取更高的超額利潤?

建立在供需關系上的市場規律決定了資本不喜歡平易近人的東西,親民就意味著爛大街,因此藝術品想要賣出高價,就需要與大眾保持距離,以小眾、稀有甚至獨一無二的姿態俯瞰芸芸眾生。

而《浩劫前夕》雖然在內容上是一坨公認的賽博答辯,但與其他電子遊戲不同的是,在遊戲暴死、工作室解散後,它反而因此具備了資本最為青睞的稀缺性,以數百美金的身價迎來了自己的新生。

這也是為什麼躺在玩家電腦里的《浩劫前夕》是一坨一文不值的電子垃圾,而在網上公開售賣的STEAM激活碼卻成為了被黃牛爭搶的香餑餑。因為遊戲文件可以在電腦上隨意復制,激活碼則是用完即廢、獨一無二的。

在這群所謂的投資者眼中,這哪是遊戲,簡直就是NFT啊!

怎麼會有人花600美金買「賽博大糞」啊?

然而與其他藝術品不同的是,大家的確不懂那些越來越抽象的藝術,但遊戲是真的玩過,所以無論《浩劫前夕》的價格炒到多高,都不影響玩家一眼看穿它是答辯的本質。

於是就有了如今我們眼前的這一幕:投機者們對這坨炒出天價的《浩劫前夕》趨之若鶩,而圍觀的玩家們只能拿出當年看老八走進廁所時的眼神對他們行注目禮。

至此,《浩劫前夕》這個藝術品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完全體,再沒有人會質疑它的藝術價值——

在世間種種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中,還有什麼比一坨被喊出高價的答辯更直白、更辛辣的嘲諷的呢?

怎麼會有人花600美金買「賽博大糞」啊?

怎麼會有人花600美金買「賽博大糞」啊?

來源:遊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