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死之島、基里科、柏拉圖與常...

死之島、基里科、柏拉圖與常世國:宮崎駿的彼岸之國

死之島、基里科、柏拉圖與常世國:宮崎駿的彼岸之國

1. 勃克林的《死之島》

關鍵詞: 靜謐、彼岸

《死之島》(The Isle of the Dead)是十九世紀瑞士畫家阿諾德·勃克林最著名的作品,有多個版本。所有版本都描繪一個劃船手和一個被白色包裹著的,站著的人,在小船上劃過黑暗的河、湖、海,向著一個群石聳立的島出發。

這幅畫充分的詮釋了死亡、靜謐和彼岸的意象。

死之島、基里科、柏拉圖與常世國:宮崎駿的彼岸之國

在片中,無數次出現《死之島》中標志性的樹叢,反復暗示,這是一個時間靜止的彼岸世界。

死之島、基里科、柏拉圖與常世國:宮崎駿的彼岸之國

2. 基里科的形而上世界

關鍵詞: 幾何、形而上、靜止、不朽 著名義大利畫家喬治·德·基里柯(Giorgio de Chirico),成立了形而上畫派。該畫派深受叔本華、尼采、弗洛伊德思想的影響,重視直覺、幻覺和潛意識的應用,力圖揭示物質背後隱藏的精神因素,強調描繪物體的穩固性、無時間性和不朽性。

基里柯的畫風,在遊戲中有兩個著重的體現,一個是舅公所在的柱廊里,另一個是舅公作為世界基石的石塊中。

死之島、基里科、柏拉圖與常世國:宮崎駿的彼岸之國

舅公的柱廊(抱歉實在找不到截圖,可以拿上面2張基里科的圖想像下),高度對稱、靜謐,色調與基里科風格極為相似,並且將外界的所有嘈雜和圖像隔絕(真人和鸚鵡大王對這個區域的出入,都像是「鑽過來無形之幕」),充分顯示這是一個形而上的、永恆之處。

死之島、基里科、柏拉圖與常世國:宮崎駿的彼岸之國

基里柯和同屬於形而上畫派的卡洛·卡拉,都喜歡將幾何體(有些費解地)羅列,表達出不乏晦澀的隱喻與體驗。

這一點與舅公幾何形體的搭建的頗為神似(抱歉找不到劇照)

死之島、基里科、柏拉圖與常世國:宮崎駿的彼岸之國

3. 柏拉圖的理念世界與幾何

關鍵詞: 幾何、形式、理念論

舅公創造世界的積木,是非常標準的幾何形,這就涉及到柏拉圖的「理念論」。

柏拉圖認為在我們可感的「現象世界」之上和之先,有著真實 的、永恆的、完美的「理念世界」。

理念世界中存在的,是理想的「原型」,

可感世界中的萬物,都是依據這些原型創造的,是其不完美的模仿。

而「理念」的重要象徵,就是各種完美的幾何體。在《蒂邁歐篇》中,柏拉圖表示構成一切物質的四元素,分別是標準的幾何多面體。

死之島、基里科、柏拉圖與常世國:宮崎駿的彼岸之國

4. 常世國

關鍵詞: 時間靜止、不同時間交疊

到這里,舅公的世界是時間靜止、不朽的彼岸世界,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彼岸世界的具體樣子,是什麼樣子,則源自日本本土的觀念「常世國」(とこよのくに)。

在日本神話中,常世國乃位於大海彼方之國,是一個永久不變、不老不死、永恆的理想鄉。

常世國最大的特徵,就是不同的時間會在此處同時共存。

死之島、基里科、柏拉圖與常世國:宮崎駿的彼岸之國

因為不同的時間,在常世國會同時共存。

所以電影中,「當下」神隱的真人和夏子,能遇到「很多年前」神隱過的火美。

火美明明僅僅神隱了一年,但在舅公世界里,卻像是「一直都在這里」的一個存在。

與此同時,霧子婆婆到了舅公世界里,不僅變成了颯爽的年輕人,而且也是一種「一直都在這里」的樣子。

幾位婆婆,在這個世界里變成了對應的人偶,也是一種時間靜止/共存的暗示。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