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萬物皆可彈珠:知名遊戲 I...

萬物皆可彈珠:知名遊戲 IP 彈珠改編簡史

彈球遊戲的歷史可比我們常玩的現代電子遊戲長得多,因此90年代、00年代的一些遊戲開發商、發行商為旗下名作製作彈球遊戲外傳顯得名正言順,試圖以此進一步吸引玩家、擴大市場。

有時候,開發者的選擇是提供授權,請專門的廠商製作實體彈珠台,例如《快打旋風2》《太空侵略者》《過山車大亨》都出過類似產品。而有時候,開發商也會自己動手做一部電子的彈球遊戲,用他們最熟悉的視覺藝術結合彈球遊戲機制,玩出各種新花樣。

1993:《索尼克彈珠台》

萬物皆可彈珠:知名遊戲 IP 彈珠改編簡史

你看這兒有個虛擬角色,他會縮成一個球滾來滾去,那以他為原型來開發一部彈球遊戲,豈不是順理成章?在《音速小子 2》的賭場之夜關卡中,我們能找到一個彈球小遊戲,正是這個小遊戲後來促成了《索尼克彈珠台》的問世。

1993 年,世嘉意識到《音速小子 3》無法趕在復活節旺季上市,於是安排一支美國團隊開發出這部彈球遊戲填補檔期空缺。這部遊戲少見地將舞台設在了《音速小子》TV 動畫(就是那部英文圈俗稱 Sonic SatAm ——「索尼克週六晨間檔」的動畫)。本作的遊玩體驗恐怕算不上開心愉快,有些場面尤其折磨人(boss 蛋頭博士讓我難受得做夢都忘不了他),不過世嘉美國支部確實憑這部遊戲打響了名聲。本作也許不是第一部外傳性質的彈球遊戲,但也算是我所知道的最早一部。後來到了 2003 年,世嘉又在 GBA 平台發布了它的續作《索尼克彈珠台派對》。

1993:《卡比彈珠台》

萬物皆可彈珠:知名遊戲 IP 彈珠改編簡史

《卡比彈珠台》的發售日期就在《索尼克彈珠台》發售的十幾天之後,或許那段時間,許多人都嗅到了同樣的商業氣味……本作將卡比變成了一個球,爾後這種卡比當球、玩家控制球的玩法,甚至發展出了一整個外傳系列,包括《卡比夢想都》《觸摸!卡比》等作品。

《卡比彈珠台》是任天堂出品的第二部彈球遊戲,第一部是FC遊戲《彈珠台》。而任天堂 HAL 研究所為本作開發的遊戲引擎,爾後又用在了 GB 平台的另一部更知名的彈球遊戲上。

1998:《百戰天蟲彈珠台》

萬物皆可彈珠:知名遊戲 IP 彈珠改編簡史

彈球遊戲外傳的小小潮流在 90 年代休眠了一段時間,畢竟在那個年代,許多開發商的首要議題是把旗下作品 3D 化而非「彈球化」。不過到了 1998 年,Team17 在 Windows 平台發布了一款名叫《Addiction Pinball(著迷彈珠台)》的遊戲。

里麵包含兩種彈球機台,其中之一基於他們的《百戰天蟲》系列製作。後來本作移植至 PS1 時,開發商乾脆將其改名為《百戰天蟲彈珠台》,且直接把另一種機台給刪了。《百戰天蟲》本是個以詼諧搞怪而出名的系列,但相對而言,這款彈球外傳的體驗就顯得有些乏善可陳。本作中的小蟲子雖與原版遊戲的風格保持一致,卻顯得有點……駭人。

1999:《寶可夢彈珠台》

萬物皆可彈珠:知名遊戲 IP 彈珠改編簡史

當任天堂意識到寶可夢有多大的潛力後,他們立刻行動了起來,開始全方位開發寶可夢的價值。於是,一部使用了《卡比彈珠台》引擎的遊戲《寶可夢彈珠台》在 GB 平台發售。遊戲發售時任天堂還配套推出了一款「震動卡」周邊,可以向玩家提供一定的力反饋。

遊戲本身也不只是單純的寶可夢主題打彈球 —— 你仍然可以像正傳一樣扔球捕捉寶可夢。這些忠實於原作核心玩法的體驗讓彈球遊戲也樂趣多多。後來任天堂還在 2003 年以新發售的《寶可夢紅寶石·藍寶石》為基礎,在 GBA 平台製作了新的彈球遊戲。

2002:《死亡彈珠台》

萬物皆可彈珠:知名遊戲 IP 彈珠改編簡史

這款遊戲聽上去實在是讓人震驚一百年 —— 世嘉為喪屍射擊遊戲《死亡之屋》推出了一部彈球外傳,在 2002 年於 GBA 平台發售。而遊戲本身……好像還挺不錯的?我不清楚是誰這麼鬼才,竟然把光槍射喪屍遊戲改編成彈球遊戲,某遊戲媒體編輯將其評價其為「前所未有的創意之作,至少是自 2001 年《死亡打字員》以來最新奇的構想」。世嘉甚至找來了知名作曲家崎元仁(《最終幻想戰略版》《最終幻想12》)為其配樂,使本作的音樂部分增色不少,很值得一聽。

2004:《瑪利歐彈球檯》

萬物皆可彈珠:知名遊戲 IP 彈珠改編簡史

第六個主機世代的到來(編註:指世嘉 DC、SONY PS2、任天堂 GC 以及微軟的Xbox),讓無數玩家驚嘆於廣闊而又充滿細節的遊戲世界。而與此同時,彈珠遊戲外傳也在 GBA 上迎來了一小波復興。

當時還沒解散的英國開發商 Fuse Games Limited 為任天堂製作了《瑪利歐彈球檯》。本作的做法與《卡比彈珠台》《寶可夢彈珠台》類似,但未能達到前者的成績。本作採用的粗糙的 3D 模型而非 2D 設計,瑪利歐將通過一個叫「球化器」東西的變成一個球。本作的表現並不算理想,但不久後 Fuse 又得到了另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2005:《吃豆人彈珠台 Advance》

萬物皆可彈珠:知名遊戲 IP 彈珠改編簡史

這部由 Hungarian studio Human Soft 開發的遊戲並未引起多大的反響。吃豆人這個球形角色早已經由彈珠台大廠 Bally Manufacturing 之手推出了許多實體彈珠台,而這部電子版彈珠遊戲最終沒能吸引多少粉絲的關注與討論。它物理效果貧乏,沒有最高分記錄,並且僅僅設計了 2 種台面,最終結局只能是歷史所遺忘。Zen Studios(現在的Rubik Interactive)當時很明顯在為其開發 NDS 平台續作,但那續作最終由於不明原因而被束之高閣。

2005:《銀河戰士 Prime 彈珠台》

萬物皆可彈珠:知名遊戲 IP 彈珠改編簡史

Fuse 的初上陣雖不夠理想,但很快又負責了另一個任天堂旗下 IP 的改編工作 —— 銀河戰士。本作使用了 Retro Studios 那一版《銀河戰士 Prime》的素材,發布於當時發售不久的 NDS 平台。這款遊戲有許多獨到之處,比如支持源自 GBA 周邊的震動卡,覆蓋雙屏的遊玩區域,以及改編自 GameCube 版銀河戰士的 boss 戰。

田邊賢輔在開發《銀河戰士獵人》時提出了這部彈珠遊戲的設想,它和《索尼克彈珠台》概念類似 —— 既然薩姆斯也能跟索尼克一樣縮成一個球,那為什麼不可以做一款彈珠遊戲?作為一名彈珠遊戲新手,我玩這部遊戲時著實經歷了一番苦戰,但本作的概念與實現效果相當出色,很好地展示了 NDS 各方面的獨到功能。

2006:《真女神轉生彈珠審判》

萬物皆可彈珠:知名遊戲 IP 彈珠改編簡史

本作是一部僅面向日本發售的移動端遊戲,背景自然還是惡魔召喚師們的故事。本作中有來自《真·女神轉生》系列的超過 70 個惡魔登場,並且允許玩家召喚、融合惡魔,還有系列經典的秩序、中立、混沌選項三選一,也稱得上是一種原汁原味了。

2012:《植物大戰殭屍彈珠台》

萬物皆可彈珠:知名遊戲 IP 彈珠改編簡史

步入 2010 年代,街機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彈珠遊戲愛好者們熱情不減,仍對電子彈珠台模擬器如飢似渴。而在這些愛好者眼中,開發商 Zen Studios 已經和他的系列遊戲《Zen 彈珠台》一起成為「改編彈珠遊戲」的代名詞。

他們的作品既有實體彈珠台,也有《植物大戰殭屍彈珠台》這種異想天開的電子遊戲。這部改編自 PopCap 大熱作品的遊戲雖然沒有什麼標志性的深意,但各方面表現都還不錯。本作推出後,Zen Suidios 又負責了多部殭屍主題作品改編,例如 Telltale 的《行屍走肉》系列影片,在這些遊戲里,玩家需要在保持彈珠不落地的情況下作出很多艱難的選擇,就像其他優秀的同類遊戲一樣 —— 那感覺實在很狂野。

為知名系列做彈珠遊戲外傳,如今已不太常見了。大多數公司更傾向於給 Zen Studios 等「彈珠改編專業戶」授權做個虛擬彈珠台,而非自行開發。這也算合情合理,畢竟這一類遊戲的平均質量實在堪憂。如果你還知道哪些彈珠遊戲,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 我先去見識下《死亡彈珠台》是個什麼樣的遊戲吧。

原作者: 翻譯:風 編輯:熊貓命

來源: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