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評測 《罐艙逃生手冊》評測:我,...

《罐艙逃生手冊》評測:我,罐頭,宇宙

零下273度,這是熱力學的最低溫度;零下270度,這是太空的平均溫度。

3度的溫存,來源於億萬年前的一場小意外。有人說,宇宙是一場正在進行時的爆炸,所有的誕生都是消逝的過場。也有人說,宇宙在加速膨脹,時間在加速流逝,未來式的人生只有一分鍾。

很宏大的主題,對不對?我看了眼窗外的零下270度,心想:去他媽的宇宙,去他媽的人生,老子快被烤焦了,老子想活,一分鍾就好,只要多活一分鍾,就好……

《罐艙逃生手冊》評測:我,罐頭,宇宙

了不起,我都佩服我自己能活6分鍾

是的,《罐艙逃生手冊》的沉浸感就是這麼強——稱其為最擬真的現代太空逃生體驗,也毫不為過。太空本就是個險象環生的地方,從尤里·加加林開始,太空人就一直屬於高危職業。所有搞航天的國家,幾乎都會給自己的太空人高額投保。

沒辦法,太空人要面對的危險實在太多了。

僅在《罐艙逃生手冊》里,你就能體驗極寒、高溫、引力、觸電、撞擊等等的危機狀態,而幾乎所有的意外,都有幾率導致必然的死亡。哪怕是一根小小的保險絲,一塊不起眼的變壓器,甚至是一個開關,都可能是崩潰的第一片雪花。

《罐艙逃生手冊》評測:我,罐頭,宇宙

而玩家的工作,就是在雪崩開始之前,防患於未然,或者是在第一片雪花落下之際,盡全力亡羊補牢——用你手頭上能找到的所有零件,去補你周身10立方米不到的鐵罐頭。

否則下一秒,外邊無數兆億立方的宇宙就會洶涌而來,瞬間把你擠成一堆真空速凍肉,又或者大火燜煮紅燒肉——總之,就是徹底把你變成宇宙大爆炸的一部分。

同樣是太空人視角的題材,比起《星際穿越》,《罐艙逃生手冊》更像是《地心引力》,它展現的是自救,而非救贖,依託於事故,而非任務。換句話說,《罐艙逃生手冊》是個非常「具體」的太空模擬類遊戲。

《罐艙逃生手冊》評測:我,罐頭,宇宙

「具體」是指電器維修

具體到什麼程度呢?舉個例子,像是在某些太空電影里,一群人在飛船上打來打去,弄壞一大堆管線跟儀器後,結果飛船跟個沒事船一樣,該怎麼飛還怎麼飛。這時的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疑問:既然壞掉也沒事,那這些東西到底是有什麼用?

終於,在不斷研讀《罐艙逃生手冊》之後,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具體的、獨到的、刻骨銘心的見解。

首先,在太空里,人可以放下吃喝拉撒、刷抖音、逛淘寶等基本的生理需求,將生存期望降為兩個必要條件:第一是溫度,第二是呼吸。你在太空中的所有緊急避險行為,都應該以這兩個條件的維持為絕對目標。

《罐艙逃生手冊》評測:我,罐頭,宇宙

在清楚這一點之後,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研讀《罐艙逃生手冊》了。

《罐艙逃生手冊》是一本由Tincan公司推出的入門級維修管理手冊,該冊簡明扼要地記載了美杜莎級逃生艙(Tincan榮譽出品)的各項設備狀況,以及對應的質檢與維護說明。根據需求不同,本冊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各項維生裝置的介紹,第二部分是異常代碼的對照說明書。

《罐艙逃生手冊》評測:我,罐頭,宇宙

首先,一艘美杜莎級逃生艙一般包含如下三項重要維生設備:

一口用於全船供能的熱式反應堆,供能水平跟溫度綁定。遭遇低溫環境時,反應堆供能會驟降,並影響全艙設備運行。相反,反應堆在過熱時,會產生電涌與輻射,一般不致命——至少沒艙外的東西致命。必要時還可拆卸反應堆背板,讓艙內大氣參與降溫。

《罐艙逃生手冊》評測:我,罐頭,宇宙

一整套包含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置換以及氮氣填充的呼吸系統,需要手動裝填氣罐、濾芯,其小型氣泵可以獨立更換,非常容易被物理性的撞擊給整壞。

一套由液氮維持的溫控系統,可以有效防止艙員在零下270度的太空里,被恆星的熱輻射,或者艙內的反應堆熱死。不可用於滅火與反應堆冷卻。

《罐艙逃生手冊》評測:我,罐頭,宇宙

除此之外,艙內還包含一套應急燈光系統、一套自動修理系統、一套重力生成系統,以及一套顯示全艙狀態的監控電腦。這些輔助系統的優先級不高,必要時,可以拆東牆補西牆,用上面的零件修理主維生系統。

當然,每艇救生艙都會配備求救信標——別的都能壞,就它不能壞,除非你小時候確實很想當太空人。

《罐艙逃生手冊》評測:我,罐頭,宇宙

培訓用,維修中

除了反應堆之外,艙內所有設備都配備獨立電池,可在供能不足的情況下,保持各項系統的正常運行。電池耗盡後,可使用反應堆進行充能,以重復使用。充電系統不支持過充保護,有可能損壞電池,頻繁充電還會導致反應堆過熱,請艙員務必謹慎使用。

以上,就是《罐艙逃生手冊》的大部分內容。艙員們的工作就是修修補補,維持設備的正常運轉。如此這般,Tincan公司很快就能保你平安——是不是很簡單呢?

《罐艙逃生手冊》評測:我,罐頭,宇宙

可能對於專業受訓的太空人來說,確實如此——但在飛船爆炸的60秒前,我還只是個在打掃衛生的小透明而已。揣起儲藏室的零件就是一個10米來回跑,逃生手冊大字都沒看過一個。

果不其然,進艙5分鍾,遇到小行星帶,二氧化碳置換器的濾芯跟氣泵相繼損壞。在一陣查詢異常代碼的手忙腳亂中,我把自己憋死了。

《罐艙逃生手冊》評測:我,罐頭,宇宙

某種程度上,《罐艙逃生手冊》是一款極度令人窒息的遊戲,不是基努·李維斯式的「令人窒息」,而是物理意義上的窒息,會生理死亡的那種。本評測作為《罐艙逃生手冊》的使用手冊,在此溫馨提醒玩家,呼吸是一種自動擋機制,請勿模仿遊戲中的危險行為。

同理,《罐艙逃生手冊》中的危險行為還包括:真·徒手摸電門,在通電情況下換保險絲、變壓器、電門;雷暴天開家電,在電子星雲里不關家用電器,導致所有設備短路;在紅巨星旁邊還開反應堆,結果被烤成螃蟹。

《罐艙逃生手冊》評測:我,罐頭,宇宙

別看上述行為看似蠢,但實際操作起來時,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尤其是當大量設備同時故障時,你是很難像平時一樣,在腦子里提前列好待辦清單的。更別提,有時候零件根本就不夠,你還得勻著用。一整套操作下來,手忙腳亂已經是最好的效果了,更多時候,你甚至只能呆站著,瘋狂地去翻維修手冊。

玩了《罐艙逃生手冊》之後,我充分認識到了應急自救預演的重要性——平時疏於培訓,等什麼時候百密一疏,那就是真要命。不要太高估人的應變能力,這是我在6個多小時的逃生艙維護模擬中,所學到的經驗教訓。

《罐艙逃生手冊》評測:我,罐頭,宇宙

不管是數字還是實體,工科都得背錯誤代碼,簡直太重要了

別看6個小時好像不多,但這遊戲平均5分鍾讓你過一次黑洞、紅巨星、小行星帶,能挺到30分鍾一把,就已經堪稱宇宙生存大師了。細數一下,6個小時,我回歸宇宙大爆炸多達20餘次,這還不包括在船艙里偷偷背說明書的時間。果然,活命才是第一生產力。

當然,《罐艙逃生手冊》也不真的就只是個工科維修模擬器。

當攥著變壓器的雙手,在船艙里狼狽不堪,當聽覺與視線,逐漸因缺氧而變得模糊,當反應爐徹底宕機,艙外的黑暗洶涌而入,我透過狹小的逃生艙,看到一束光從頭頂劃過。

《罐艙逃生手冊》評測:我,罐頭,宇宙

黑洞的引力撕扯著船艙里的每一個角落,把那些平時比命還重要的小零件,拋到天上四散飛舞,收拾一地雞毛的我,抬頭看到那龐大的天體,它的觸角撐破了逃生艙的圓窗,包裹在一個漂泊的太空人身上。

這個太空人始終活在一口有如塵埃的鐵罐子里,他並不知道,自己微小的存在與龐大的虛無與偉大,僅僅一牆之隔,雖然那可能是從生到死的邊界。當太空人意識到這一點時,他所剩無幾的每一分鍾,都有了新的意義。

《罐艙逃生手冊》評測:我,罐頭,宇宙

而且,他還突然意識到,人類歷史上幾乎100%的死亡,其實都是在地球上發生的,這麼想的話,這個飄在太空中的鐵罐子的一切,似乎都沒有那麼糟糕了。

來源:3DMGAME